退出閱讀

秦始皇:從戰國到一統天下(下)

作者:王立群
秦始皇:從戰國到一統天下(下)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四十二回 皇陵之謎 巍巍皇陵貌如何 幽幽地宮在何處

第四十二回 皇陵之謎

巍巍皇陵貌如何 幽幽地宮在何處

東漢衛巨集撰寫的《漢舊儀》記載:
《史記》記載:「大事畢,已藏,閉中羨,下外羨門,盡閉工匠藏者,無復出者。」這段文字透露了地宮的三道大門,同時寫出秦二世為了保密而以工匠殉葬的殘酷。
二十世紀二〇年代末,考古工作者發現洛陽鏟的實際作用後,才將其用於考古工作。今天的洛陽鏟有了很大的發展,原來做為鏟柄的白蠟條杆已被改為一節節可以套裝的鋼柄,可以開挖到幾十公尺的地下。
始皇初即位,穿治酈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詣七十餘萬人,穿三泉,下銅而致椁,宮觀、百官、奇器、珍怪,徒藏滿之。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
這種測量可靠嗎?會不會有什麼意外呢?
因此,可進一步推斷封土堆下方是一個巨大的地宮。並且,從電阻率之高還可以推測出,地宮沒有塌陷,也沒有進水。因為水易導電,一旦進水,電阻率就會降低,電阻高正好說明地宮未進水。地宮如果塌陷,裡面的空氣會減少,也就不會形成較高的電阻率。
封土堆下汞的異常也恰恰證明地宮未被盜掘的可能性較大。如果秦始皇陵地宮真的被盜掘過,那麼,地宮中的汞早就揮發殆盡了。
裴駰的《史記集解》引《皇覽》曰:「墳高五十餘丈,周回五里。」可知,秦始皇陵最初的封土五十餘丈,約合今一百一十五公尺。經過兩千多年的風雨剝蝕,如今的秦始皇陵封土只剩下五十五尺左右,約相當於原高的二分之一。
使丞相李斯將天下刑人徒隸七十二萬人作陵,鑿以章程,三十七歲,錮水泉絕之。塞以文石,致以丹漆,深極不可入。奏之曰:「丞相臣斯昧死言,臣所將https://www•hetubook.com.com隸徒七十二萬人治驪山者,已深已極,鑿之不入,燒之不然,叩之空空,如下天狀。」制曰:「鑿之不入,燒之不燃,其旁行三百丈,乃止。」
秦始皇為什麼要在地宮裡放入這麼多的水銀呢?一是以水銀製成「百川、江河、大海」的形狀,營造出一個恢弘的自然景觀;二是為了防止盜墓,因為汞氣有劇毒,人一旦吸入高濃度的汞氣,即可導致精神失常、肌肉震顫而癱瘓,以致死亡;三是可以使屍體和隨葬物品保持長久不腐。
《史記》僅記載秦始皇陵「穿三泉」。《漢舊儀》的記載比《史記》更詳細一些:地宮挖到「深極不可入」、「鑿之不入,燒之不燃」的地方,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呢?應當是挖到岩石層,鑿不動了,無法再挖下去了。
二〇〇二年中國政府第一次把秦始皇陵的考古工作納入到「八六三計畫」,即《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畫綱要》之中,並且由中國地質調查局與陝西省考古研究所聯手展開大規模的秦始皇陵考古勘察工作。這項「八六三計畫」實際上是利用遙控考古與物探勘察相結合的方法,透過現代數位技術讓地下文物映現在螢幕上,在不進行實際挖掘的基礎上探測秦始皇陵的地下遺存。此次勘察動用了八大類二十二項物探方法,經過一年努力,工程獲得了突破性成果。
考古人員先在封土堆上的東西和南北兩個走向上,每隔五十公尺列為一條剖面,沿著剖面把用來測量電阻率大小的儀器插入土中來接收資料。這就相當於把封土堆做為一個大導體,選擇不同的位置做為正負極進行電擊,以測定封土堆深處不同部位的電阻率。
考察發現,封土堆下墓室周圍有一圈很厚的細夯土牆——宮和-圖-書牆。宮牆東西長約一百六十八公尺,南北長一百四十一公尺,南牆寬十六公尺,北牆寬二十二公尺。宮牆用多層細土夯實而成,每層大約有五至六公分,精緻且堅固。宮牆頂面高出當時秦代地面很多,向下直到今封土下三十三公尺。土牆內側還有一道石質宮牆。墓室沒有進水,整個墓室也沒有坍塌。
秦始皇陵坐落在今西安臨潼區城東五公里的驪山北麓。南依驪山,北臨渭水,坐西向東。整個陵園由城垣以內的核心區與城垣以外的陵屬區組成,總面積達五十六點二五平方公里。
洛陽鏟原是一種專門用於盜墓的工具。它的形狀是一半為圓柱形的鐵鏟,直徑五到二十公分。長二十至四十公分。使用時掌握好洛陽鏟的弧度非常重要,稍不留神,它就不能帶起地下的泥土,無法發揮功能。洛陽鏟的一端有柄,柄上可以接長的白蠟條杆,使用時能垂直向下戳擊地面,深度可達二十公尺。利用這種半圓形的鐵鏟能夠輕鬆地打入地下並將地下泥土帶出至地面,並挖成一個直徑為十幾公分的深井。盜墓者可以根據土質判斷地下是否有墓葬,有經驗者甚至可根據聲音判斷有無墓葬。
在自然界中,物體的導電性各不相同,例如空氣的電阻率高,水和金屬的電阻率低;因此,空氣的導電性弱,水和金屬的導電性強。在封土堆中,人工夯土的導電性強,含氣孔較多的非人工夯土的生土導電性弱。
《漢舊儀》明確記載「其旁行三百丈,乃止」,是指秦始皇陵地宮是在墓壙之側「三百丈」遠的地方。這是否意味著地宮並不在封土堆下,而是在封土堆之側的某一處呢?比如說驪山某處。
秦始皇建立了完備的陵寢制度,當年曾遷徙「三萬家」到陵園居住,負責修建與維護陵園。
秦始皇陵園和_圖_書的核心區,總面積近八平方公里,封土和地宮位於內城的南部。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考古人員用洛陽鏟在近六十平方公里的秦始皇陵區試探性地鑽探了七十多萬個鑽孔,希望能夠發現秦始皇陵的地宮。然而,由於沒有一個準確的定位,一直收效甚微。
這段記載說;秦始皇剛一即位就開始在酈山營造陵寢,等兼併天下後,前來修陵的有七十多萬人。地宮穿透了多層地下水,並用熔化的銅水澆灌石縫防堵地下水。地宮修建了宮殿百館,有大量陪葬俑,安放了各種珍寶。地宮中安放了可以自動射箭的機關(機弩矢),一旦有盜賊擅自進入地宮,通過機關裝置連接起來的弩機可以自動連射。地宮中用大量的水銀做成四瀆、百川、江河、大海,而且用機械的方式讓它們流動不息。墓室上方繪製了天文星宿,下方製作成平原、五嶽。整個地宮用「人魚膏」做燈,可以長期燃燒而不熄滅。
當然,僅靠這一點還不能完全確認封土堆下存在地宮,且地宮沒有遭到破壞。考古人員還做了另一種測試。
墓壙邊沿建造的這圈巨大而精細的夯土宮牆,高出地面三十公尺,頂部距封上表面最淺處只有一公尺左右。外牆面的九級臺階上(每級寬二公尺),都鑽探出殘瓦碎片,這說明埋入土下的牆側臺階修有九圈長廊。
秦始皇陵園仿照都邑的標準建造。整個陵園以封土為中心,外面有兩道夯土城垣,象徵著都城與皇城。陵園內城面積零點七九平方公里,外城面積二點零四平方公里。
《史記.秦始皇本紀》中有關秦始皇地宮記載有一句是「水銀為百川、www•hetubook•com.com江河、大海」。汞(水銀)是一種具有揮發性的金屬,如果地宮中存放有大量的汞。封土堆表面土壤的汞含量應高出周圍土壤中的汞含量。土壤化驗結果表明,封土堆上汞含量的異常值是普通值的十倍左右,最高的達二十至三十倍。用取樣機插入土中抽取土壤裡的空氣測量,同樣顯示汞異常。
有關秦始皇陵的概貌,《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得最為詳實,也最為可靠:
最後,把每條剖面上收集到的資料登錄電腦,合成為一個電阻率異常圖。根據圖中高阻體的位置和大小,可以看到封土堆中心下方有一大片深藍色,這說明此處一定是一個呈橢圓狀的高電阻體,以此能夠推斷出它是由墓室的空洞產生的。
外城四面各設一門。東門在封土正中的東西軸線上,門闕規模宏大。內城除北牆開兩門外,其餘三面各開一門。內城南門的闕門遺址至今仍屹立於封土之南,非常壯觀。
今天,高大如山的秦始皇陵封土仍然屹立於驪山旁,當年內外夯土的城垣已經殘缺不全,僅能看內城西牆殘存的一段城牆。宏偉的地面建築在兩千多年前遭到項羽的焚燒,殘存的廢墟上仍有當年陵寢建築群的遺址,規模宏大。封土的北側、西側有大片建築,模仿的是逝者生前「前朝後寢」的建制。
耗資如此巨大的地宮又位於什麼地方呢?
考古工作者先後使用現代化的科考設備與傳統的洛陽鏟,對秦始皇陵的封土堆進行了勘測。兩種方法的考察結果表明,地宮就在今秦始皇陵封土堆之下,距地面三十五公尺深。地宮東西長一百七十公尺,南北寬一百四十五公尺,主體和墓室均呈矩形狀。墓室位於地宮中央,高十五公尺,相當於一個標準足球場。
當然可能。那怎麼辦呢?就用傳統的方法驗證。
科學探測設備是如www.hetubook.com.com何勘探出封土堆下存有地宮呢?
這兩名考古隊員興奮地把洛陽鏟從鑽孔裡提出,鏟尖的泥土上黏著幾塊青石碎屑。經過仔細辨認,碎屑是石灰岩。秦始皇陵位於陝西驪山,此處出現最多的是花崗岩和片麻岩。石灰岩在整個驪山地區非常罕見,但在渭北卻分布極廣,這恰恰和史料中關於秦始皇陵地宮的石材取自渭北的記載相吻合。這意味著他們用洛陽鏟挖到的泥土就是來自神祕的秦始皇陵地宮。
但是,這一次洛陽鏟像長了透視眼,準確找到了神祕的秦始皇陵的地宮。
為了保證科學探測的精確,考古工作者還十分艱難地在封土堆上用「洛陽鏟」連續勘探,即用傳統方法驗證高科技手段的可靠性。
當舉始皇陵的修建進入尾聲之時,工匠們正在地宮中門以內幹活,突然「閉中羨門,下外羨門」。辛辛苦苦的工匠最終竟然一個也沒有逃出,全部成為殉葬品。
這段記載談到了「中羨門」、「外羨門」。因此還應有「內羨門」,地宮當有三道門。司馬遷寫「中羨門」時用了一個「閉」字,寫「外羨門」用了一個「下」字。這說明「中羨門」是可以左右開合的,而「外羨門」則是能上下啟動的。那麼「內羨門」是怎麼開合的呢?我們無法得知。它可能與「中羨門」相仿,也可能和「外羨門」相似。三道羨門當在一條直線上。
做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的陵寢,秦始皇的皇家陵園到底是什麼樣子呢?
當科學考察確定了秦始皇陵地宮的位置之後,考察小組在秦始皇陵封土堆以東的一片灌木林中,派了兩名考古人員緊握一把洛陽鏟奮力向下夯擊。這個挖掘點就是曾用現代物理方法挖掘的編號第八的鑽孔,一直挖到三十公尺深之時,地下突然傳來「咚咚」的響聲——洛陽鏟碰到了硬物。這兩名考古隊員立即興奮不已。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