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日本史話

作者:汪公紀
日本史話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上古篇 白村江之戰與壬申之亂

上古篇

白村江之戰與壬申之亂

只是秋風不是人!
在這當口,唐高宗也詔孫仁師去馳援,日本方面的記載孫仁師增援的軍隊是七千人。連同原有的駐軍約有兩萬之眾。
一般人都認為「皇子博學多通,文武兼資」。他留下了漢詩兩首,載在《懷風藻》裡,可以看得出他的功力,其中一首——〈侍宴〉:
兩方面軍力,唐軍略遜於日本,於是決戰開始,史稱白江口之戰,日本則稱為白村江之戰,《通鑑紀事本末》記道:
過去的一段恩愛,現在結束了,妾身已邀天寵,請您別再轉念頭了!等於是一封絕交書,大海人焉得不妒火中燒,於是在獵後的宴會席上,吃得大醉,奪取了衛士的長槍,大發酒瘋,就在御座前,把地板刺了一個大窟窿,這一嚴重的失儀,天皇當然不能忍,按律當斬,藤原鐮足再三苦求,算是赦免了。但是從此裂痕深在,再也合不起來了。
天智八年,藤原鐮足病逝,兄弟二人之間再沒有人敢來斡旋拉攏,兩方面的感情,於是越離越遠。天智天皇本來子少女多,並且男孩常常不育,按日本舊來慣例,繼承皇位的人,母親的出身最關重要,儘管是長子,但是媽媽若是個鄉下大姑娘,而非貴胄小姐的話,就不能做皇太子,偏偏天智天皇正宮皇后以及貴族出身的妃嬪沒有一個有男孩兒,祇有一個宮女,名喚宅子娘的,替天智生下了一個白胖小子,取名大友皇子。長大之後,更是又帥又棒,《懷風藻》裡描寫這位皇子的風貌,寫道:
龍朔三年九月戊午,熊津道行軍總管右威衛將軍孫仁師等,破百濟餘眾及倭兵於白江,拔其周留城。初,劉仁願、劉仁軌既克真峴城,詔孫仁師將兵浮海助之,百濟王豐南引倭人以拒唐兵,仁師與仁願、仁軌合,軍勢大振,諸將以加林城水陸之衝,欲先攻之,仁軌曰,加林險固,急攻則傷士卒,緩之則曠日持久,周留城虜之巢穴,群凶所聚,除惡務本,宜先攻之,若克周留,諸城自下。於是仁師、仁願與新羅王法敏將陸軍以進,仁軌與別將杜爽、扶餘隆將水軍及糧船自熊津入白江以會陸軍,同趨周留城,遇倭兵於白江口,四戰皆捷,焚其舟四百艘,煙炎灼天,海水皆赤,百濟王豐脫身奔高麗,王子忠勝、忠志等帥眾降。
朝鮮方面的史料說:當時的「倭船」有「千艘」,而唐的水軍祇有百七十艘,《日本書紀》上對於唐水軍數的記載也相同,據《日本書紀》追述當時的情形大致如下:「唐水軍百七十艘八月十七日列白江口周留城下,日本水師後十日到,翌日八月二十八日,日本水師捨身突入唐https://www.hetubook.com.com陣,唐軍從容左右迎擊,縱火焚日船」,《日本書紀》最後寫道:「須臾,官軍敗績,赴水溺死者甚眾,艫舳不得迴旋。」日本三萬多人完了。《舊唐書》的〈劉仁軌列傳〉裡,白江戰的最後一段有:「偽王子扶餘忠勝、忠志等率士女及『倭眾』併耽羅國使一時並降。」時為唐龍朔三年,日本天智二年,西曆六六三年。
三才並泰昌。
高宗永徽六年,高麗與百濟靺鞨,連兵侵新羅北境,取三十三城,新羅王春秋遣使求援。
百濟之戰,雖然暫時告一段落,但是並未能真正的「悉平」。百濟都城泗泚陷落之後,情況非常淒慘,到處斷井頹垣殘破不堪。蘇定方奉詔凱旋,帶了重要的俘虜領軍歸國,留下了郎將劉仁願守泗泚,並以左衛中郎將王文度任熊津都督,撫納殘黨,總共兵力不足萬人。王文度沒有能達成使命,病死了,祇剩下了劉仁願孤懸異域,坐鎮荒城,這當然給百濟一個復國的機會。百濟的故將鬼室褔信,一肚子的鬼主意,會同了百濟的和尚,《唐書》裡作「浮屠道琛」,《日本書紀》裡作「僧覺從」,組織了起來,聚眾占據了周留城,並且不斷偷襲劉仁願的部隊,居然打起游擊戰,也被他們討到了若干便宜。他們於是遣使日本。百濟和日本之間,本來早有關係。日本佛教文化,大都傳自百濟,日本的飛鳥川的一個支流取名百濟川,百濟川邊有百濟寺,百濟寺旁有百濟村,專門安置由百濟來的技工,而百濟的王子豐璋,那時方在日本為人質。鬼室褔信遣使獻上了虜來的百名中國俘虜,同時要求把豐璋由日本接回去,擁立為王,並且請日本出兵相助。
歷史上,中日之間第一次的戰爭,是在西曆六六三年,起因如下:
顯慶五年,(定方)從幸太原,制授熊津道大總管(《新唐書》作神丘道大總管),率師討百濟。定方自城(《通鑑紀事本末》作成)山濟海至熊津江口,賊屯兵據江,定方升東岸,乘山而陣,與之大戰,揚帆蓋海相續而至,賊師敗績,死者數千人,自餘奔散。過潮且上,連舳入江,定方於岸上擁陣,水陸齊進,飛楫鼓譟,直趣真都,去城二十許里,賊傾國來拒,大戰,破之,殺虜萬餘人,追奔入郭,其王義慈及太子隆奔於北境,定方進圍其城,義慈次子泰自立為王。嫡孫文思曰:「王與太子雖並出城而身見在,叔總兵馬即擅為王,假令漢兵退,我父子當不全矣。」遂率其左右,投城而下,百姓從之,泰不能止。定方命卒登城建幟,於是泰開門頓顙。其大將禰植又將義慈來降,太子隆並與諸城主皆同送款,百濟悉平。https://m.hetubook•com•com
皇明日月光。
空閨簾動疑君至;
在天智的心目中,大海人御弟和自己的兒子大友比較,當然大海人遠不如了,何況大海人瘋瘋癲癲居然當眾出醜,吃起醋來,不但風度不夠,並且洩了底牌,於是決定要大海人難堪,讓他知難而退。就在天智十年正月,他封大友皇子為太政大臣,位在左右大臣之上。那時大友皇子年甫弱冠,二十歲的孩子位為首相,置叔叔大海人於何地,大海人心裡當然有數。
第二年,逢壬申之歲,大友皇子的第一件大事便是大興土木為天智起墳墓,但是每一名伕子都給了他們武器,風聲一傳,使得藏在吉野山中的大海人皇子萬分恐慌,很顯然地大友是以營造陵寢為名,而另有企圖,最可能是出其不意來襲殺自己,怎麼能夠等著挨打呢!他迅速帶了家小,日夜兼行逃到自己的領地裡去,然後派人四處聯絡,號召他的舊部屬老關係,起兵反了。他師法漢高祖,尚赤,衣襟、頭盔都纏上了紅布,旗幟也鮮紅,以別於大友的官軍。壬申七月二日,他開始進擊,大友的軍隊雖然也竭力抵抗,但是叛軍凶猛,祇有節節敗退。到了七月二十二日,兩軍在都城大津城外的盆地對峙,《日本書紀》記這一戰役的情形:
鬼室褔信更是高興,他索性引兵圍劉仁願於府城了。唐高宗聞警,於是「詔起劉仁軌檢校帶方州刺史,將王文度之眾」,來救仁願。劉仁軌是個文武雙全的將才,曾經因為督糧,而糧船翻了,受了處分,倒過一陣子楣。這時東山再起,他果然連戰皆捷,褔信不得已釋了圍,兩劉匯聚之後,雖然膽壯了很多,但究竟兵少,不能採取攻勢,暫時僵持,密雲不雨,等待大風暴的來臨。
於是唐高宗就開始對高麗、百濟用兵了。《舊唐書》裡寫道:
天智十年,西曆六七一年,剛好離現在一千三百年前的八月,天智天皇病了。纏綿病榻一直不好,到了十月他自知不起,遣使把皇太弟大海人喚了來,說道:「朕己病危,以後國事由你來主持。」話雖然說得好,但實際上是要他表明態度,大海人也是個聰明人,馬上婉轉辭道:「皇位請您讓給皇后,政務交給大友皇子,我將為皇上的康健而禮佛,從此捨身出家修行。」他這番話深得帝心,天智大悅:「你既然決心出家,那就請趕快。」不由分說,叫人來就在御榻www.hetubook.com.com之前,令大海人削髮為僧了。當天回去,大海人便把家藏武器全部提供了出來,納之官府,示無二心。在家住宿一宵,翌日一早,便離開了都城,帶了少數隨從,往吉野山裡去了。當時的有識之士歎道:「這等於放虎歸山了。」
至於天智託孤的五大臣,一斬一赦三充軍,充軍的三人裡面有那曾經出賣過有間皇子的蘇我赤兄,出賣人的人總也不會有好下場。史稱這次內戰為壬申之亂。
但是另外卻發生了一件意外事件。桃色糾紛,變生肘腋。日本文學作品《萬葉集》,彙集了日本諸名家的詩歌,至今傳誦不絕,其中有位女作家,額田姬,她所作的長歌三首短歌十首,最膾炙人口。據考她是個妖艷絕倫的女巫,開始在宮廷裡侍奉時,才得十幾歲,她很早就和大海人皇子秘密發生了關係,還生下了一個女兒,但是女巫不能結婚,大海人沒有敢硬把她納入後宮。在百濟戰役的時候,因為女巫職位的緣故,也隨軍出征,在漫長的旅途中,她又和皇太子中大兄墮入了情網,但是這一三角戀愛沒有揭穿,祇有額田姬心裡明白,中大兄、大海人兄弟始終蒙在鼓裡,尤其在軍書旁午中,他兄弟二人也都無暇來眷顧這位多才多藝的佳人。她曾經吟歌道:
這種欲明又暗的關係,維持了好幾年,到了天智七年明朗化了。天智七年正月,中大兄正式即天皇位為天智天皇,額田姬雖然名不在眾妃嬪之列,但屬於天皇的禁臠已是很明顯了。五月五日,天皇率領了皇太弟大海人,以及諸王眾臣到蒲生之野去狩獵,額田姬也參與盛會,大海人遠遠望見了額田姬,連連揮舞他的長袖,要她注意,她立刻吟歌一首遣人遞過去,歌曰:
帝德天地載,
躍馬紫野,
五年(顯慶)三月辛亥,發神丘道軍伐百濟……八月庚辰蘇定方等討平百濟,面縛其王扶餘義慈……十一月戊戌朔,邢國公蘇定方獻百濟王扶餘義慈太子隆等五十八人,俘於則天門,貴而宥之。
君毋振袖!
準備了三年多的大軍,在兩天之內全部「沙蟹」。日本皇太子稱制攝政的中大兄,這時真是走投無路,祇好趕緊退回到難波,國內群心惶惶,兵敗將亡還不算,最怕的是唐兵會不會乘勝追擊,而日本國內已無一兵一卒,各地的豪族也都怨聲載道,紛紛要和中大兄算帳,中大兄為了權宜之計,祇好把政權略略讓開,那時左大臣出缺,於是就由皇太弟大海人來代領其事,分擔了朝廷大政的責任。原因是大海人的人緣https://www.hetubook.com.com比較好,很有些安撫作用,他兄弟二人本來感情很厚,中大兄所生的長女次女十三四歲時,都配給了弟弟為妃,近親結婚,在日本皇室裡原是常有,兄弟又是翁婿,關係格外密切,而況那時中大兄雖然已有妃嬪五六人,但所生的都是女多男少,很顯然的大海人也將以弟繼兄,成為皇位第一承繼人。二人同心,其利斷金,果然,這一危亡局面,由他兄弟二人苦撐,安穩度過了。
耳目眾多兮,
在〈蘇定方列傳〉裡,《舊唐書》更寫得生動:
此子,風骨不似世間人,非其國所應有也。
唐朝的來使劉德高看見了他,驚道:
當年的日本,皇太子中大兄掌政,母親是他擁戴出來的齊明天皇,已經六十餘歲的老太太。他計取了政敵有間皇子之後,更紅得發紫,為所欲為。一方面他運氣也好,所派遣的部將阿倍比羅夫,東征北討,所向必克,自以為武力強大,可以西向開疆拓土了。並且對任那府的橋頭堡,始終未能忘懷,現在乘百濟來乞援,正是規復的絕好藉口,又以為唐兵好惹,連鬼室褔信都能捉到百十個來,日本大軍一去必然可以殺得痛快。廟議的時候,那些武將都摩拳擦掌個個躍躍欲試,很快決定了,毅然慨諾做豐璋的後盾,加入了這一次的國際戰爭。
魁岸奇偉,風範弘深,眼流精耀,顧盼煒燁。
日本廟議既定,中大兄開始動員,他計劃得十分周密,有藤原鐮足相佐,做得非常徹底,首先請他母后齊明天皇御駕親征,以增加聲勢,調遣了全國各路軍馬,集中了所有大小船隻,浩浩蕩蕩地兵發難波,直驅筑紫。在御船上,除了天皇之外,皇太子中大兄、皇子大海人、眾妃嬪、宮人、侍從、巫女,一起都出征。巫女一路上禱告神祇,祛禍降福,各種儀式舉行得好不熱鬧,真是使盡了吃奶的勁,以博取這次的勝利。但是大概巫女不夠虔誠,褔未降而禍亦未祛,神未到,鬼反先來,這次出師不但不利,幾乎招致了大難,中大兄的命運從此逆轉了。齊明天皇已是六十八歲的老婆婆,禁不起舟車的勞頓和對戰爭的恐怖,早就奄奄一息。況且那時的旅行,受了大軍的拖累,一切都是牛步化。正月初六由難波解纜西征,穿過一平如鏡的瀨戶內海,到達福岡,駐紮在朝倉山下的行宮時,竟是五月了。南方天氣已經很熱,不幸的是瘟疫也跟著大軍凶猛而來,營中不斷有人死亡,終於老天皇也感染上了,一交七月便薨於行轅了。據說朝倉山上本來就有鬼,專攝天皇的靈魂,古時仲哀天皇就是被這大鬼吃了,這時碰巧齊明又死,軍心震恐,認為和_圖_書是鬼來作祟,謠言四起,嚇得皇太子中大兄不敢即位。但是出征的大事已如箭在弦,不得不發,祇好暫時稱制,硬著頭皮,繼續指揮下去。他最大的任務是把各處調來的兵勇,再加以訓練,然後一批一批、一船一船地冒著對馬海峽的大風浪,送到對岸去。除了兵員之外,糧秣武器也都不能缺,據紀錄,隨軍前去的第一批箭,就有十萬支。先鋒部隊,前軍五千人護送了百濟王子豐璋到了鬼室褔信的據點周留城。百濟的氣勢大振,然後中軍和後軍也都陸續渡海,總數三萬二千人殺奔百濟,後將軍的阿倍比羅夫,就是所向無敵,日本第一勇將,這是空前第一次的大規模動員。
這首詩雖然沒有什麼了不起,但學得很像,用詞得體,器宇也夠恢宏,確已不易,要想我們二十一二歲的大學生,要能作得出一首像莎士比亞的英文詩來,恐怕我們會把他捧上天!何況是自己的兒子,天智天皇哪有不歡喜得渾身發癢呢!
結果大友的官軍敗績,大津失守,登時大火,天智天皇一生心血悉付灰燼,他最疼愛最放心不下的大友皇子,這時在山前樹上上吊而死。古今中外亡國之君的下場大致相同,恰好一千年後,大明天子崇禎皇帝也自縊於煤山。成則為王,敗則為寇,大友死後,他狠心的叔叔大海人根本否定了他的存在,大海人的手段之辣,與今日的共匪如出一轍,在日本歷史上不記載大友其人,直到明治時代,才考證了出來,追封這位可憐蟲為弘文天皇。他的妃子更可憐,十市皇女原是大海人的親生女兒,而她的媽媽又是誰?不是別人,就是那千古留名絕色天香的才女額田姬!大友殉國,大海人把女兒收留回宮,要為她另外擇配,就在出閣前夕,她也自殺殉夫了,芳齡僅得十八歲。
在第七世紀中葉,朝鮮半島有三個國家,鼎足而立,百濟、高麗和新羅,互爭雄長,而新羅是最被欺侮的一個。《通鑑紀事本末‧唐平遼東》一章裡記道:
馳驅標野,
大海人去後,天智的病情並沒有好轉,到了十一月二十三日,天智把大友皇子以及朝廷的重臣、自己的心腹蘇我赤兄等共六人叫了來,宣他們到大內西殿佛像前跪拜,然後命他們共同宣誓:「戮力同心,共輔幼主。」到了二十九日,他還不放心,再把這六個人找了來,就在他病床之前,又宣一次誓。捱到了十二月三日,天寒地凍當中,天智終於敵不過病魔,溘然長逝了。遺詔由大友皇子繼位,他得年四十六歲。
萬國臣義表,
旗幟蔽野,塵埃連天,鉦鼓之聲,達數十里,列弩齊發,箭如雨下。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