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日本史話

作者:汪公紀
日本史話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近古篇 保元之亂

近古篇

保元之亂

後冷泉天皇葬後,皇太子尊仁親王踐祚,是為後三條天皇。他的母親是公主,是三條天皇的女兒禎子。日本皇室在傳統上為了保持種族的純正,一向是近親結婚,姑母就是生母,原是常有的事。這位禎子姑娘,可以算作富貴之極,父親是天皇,母親是藤原道長的小女兒妍子,雙重榮貴,從小就備受寵愛。嫁給後朱雀之後,也兩相恩愛,不久便生下了男嬰,並且好事成雙,後朱雀被尊為天皇,禎子也晉封為皇后。但是常言說得好:「褔兮禍所伏!」禎子雖然是藤原家裡的姑娘所生,但究竟隔了一層。賴通仿效了他父親道長的故伎,為了世世代代都能以外戚的身分來攝政,所以極想生個女兒嫁到天皇家。怎奈不爭氣,祇好外面領養了一個小娃娃名喚嫄子的,作為親生女,硬塞了給後朱雀為中宮,同時嚴禁皇后禎子再和天皇同房。禎子守了活寡,哪有不怨毒在心氣憤填膺的。這股怒氣無處申,祇有向她的兒子後三條不斷地灌輸。賴通的安排,儘管不能不算高明,祇可惜天不從人願,嫄子經過四個年頭,竟生不出男嗣來,並且一病不起,魂歸天國了。賴通此計不成,反而得罪了自己的甥女,到後三條即位,那大錯已鑄,不但外戚兼攝政的企圖成空,並且從此天皇和藤原家有了裂痕,不易彌縫了。
五歲就當了天皇的崇德帝,過了這六年的美好日子,曾祖父又兼生父的白河撒手人寰之後,從此便倒楣了。最看他不順眼的,就是他所謂的父皇鳥羽。他的媽媽璋子,雖然有不可告人的畸戀,但靠她年輕稀有的美貌,依然和丈夫鳥羽之間生了四男二女,可惜好景不常,色衰愛弛,以前可原諒的行為,到老了就算起舊帳,不斷勃谿,鳥羽尤其振振有詞地公然徵求嘉耦,太政大臣藤原長實家有位及笄的淑女,秀麗非凡,名叫得子,於是便納入後宮,在保延五年五月,生下了一個嬌弱的男嬰,鳥羽如獲至寶。娶了得子之後,真的「得子」了!誕生後三個月,趕忙就立為皇太子,等到孩子三歲的時候,他便和崇德商量,要他讓位給三歲的皇太子,騙他道:「你是名義上的父皇,將來還怕沒有你的份?」崇德那時祇不過是二十三四歲的青年,十分單純,心想不錯,總有一天我也會掌權,實行院政的,不如今天大大方方讓位算了。孰不知詔書下來時,卻公告是讓位皇太弟,而不是皇太子。這一字之差,謬以千里了,因為讓位給皇太弟,就沒有當上皇的資格,將來也就無從掌政。崇德吃了這一悶棍,悔恨萬端,祇有俟機報復。
他凱旋之日,上皇親臨檢閱。正盛騎馬佩劍,率領眾兵將,威武堂堂整隊前來。在旌旗蔽空、民眾夾道歡呼當中,正盛下馬向上皇恭恭敬敬地獻上了賊子義親等的首級。這是前所未見的景象,讓世人知道從此源家完了,代之而興的是平正盛。但是儘管上皇刻意栽培,民間仍然不信一個毫無武名的平正盛能不費吹灰之力似地殺了義親,因此歷經二十餘年之久,不斷假借義親之名而出現的惡漢,始終不絕。
三皇弟輔仁親王,儀表堂堂,才學出眾,天生一副帝王像。因為他排行第三,朝臣們都稱之為三宮,而天皇堀河,瘦小多病,不像能永壽的,一旦有變故,三宮仍然可以繼位,因此三宮成為白河法皇的眼中釘,兒子是個藥罐子,但如果生出孫子,可能會是結結實實的小夥子,所以到堀河天皇十三歲上,就為他納后,把自己嫡親的妹子「篤子」嫁了過去。她已經三十出頭,是個十分成熟十分健康的婦人。在白河上皇的想法,當然很快就能一索得男。不料這缺乏優生學知識的行動,硬是要不得。姑母下嫁姪兒,雖然能體貼有照應,但近親結合的「結果」,卻「結」不出「果」來。等了幾年之後,上皇著了急,親自到金峰山的大神宮去還願祈禱,也毫無影響。只得又替天皇添了幾房家眷。好不容易到了嘉承二年,由一位妃嬪生下了皇子。上皇抱住小孫子,歡喜得淚流滿面說道:「十年來,朕朝夕盼望的,終於實現了!」
這次雙方都是兄弟,後白河是鳥羽的兒子,崇德雖然是老皇白河所生,名義上卻是同胞手足,忠通和賴長是親兄弟,兩方對陣的主將,更是一父所生。史稱這次的政變為保元之亂,時在後白河天皇保元元年的七月。
他另外的一項花招,是編組了一隊北面武士。是上皇親自指揮的衛隊。人數雖然不多,但是個個都有武功,精於騎射。為什麼稱之為北面?是因為這隊武士都駐屯在上皇辦公院址的北面,隨時聽候召喚。上皇這一花招卻種下了禍根!從此武士有了地位,慢慢地出頭了。
後三條當得起是位明君。他起用了不少才學之士,最著名的是有神童之稱的大江匡房。一代勇將源義家曾經拜他為師傳授兵法,源義家累立戰功,豁達大度,能與士卒共甘苦,都是蒙受了大江教誨與薰陶的結果。大江對儒學極有根柢,服膺儒家的傳統,忠心耿耿地輔佐後三條,悉心地改革當時最難處理的弊政,那就是莊園的整理。日本全國最富饒的田地幾乎全被化為達官貴人的莊園,既不繳賦稅又無收益,使得國家在財政上蒙受雙重損失。後三條之前,朝廷早有禁置莊園之令,但對於藤原家,永遠無法貫徹執行。因為擁有莊園最多的大戶就是藤原家,後三條受到了藤原家以關白攝政的大權阻塞了一切政令,使得天皇永遠受制於人。儘管名義上是一國之主,但在體制上無法越過關白攝政的干預,任何主張都通不過這一道關卡。後三條當了幾年天皇之後,非常乏味。他研究出一項辦法來,在正式體制之下,另建體制,而這一體制一樣發號施令,但不再經由關白攝政的預聞。於是他毅然決然地禪位給他的兒子白河,而自任太上皇。這次的太上皇和以前的太上皇大大不同。前此的太上皇,大都是優游歲月飲酒取樂地享其清褔,後三條禪位後的十二天,他便組織起太上皇的辦公廳來,稱之為院廳。其中選用的人雖然很多是藤原家族的人,但是都顯明地和攝政家有宿隙。院廳一樣也發號施令,卻不再經過關白攝政批閱的手續,在政府之外又加上了一個政府,在行政體制上免不了有一國三公互難適從之感。幸而掌握大權的藤原兄弟都已老邁,不願多爭多鬥,遂能相安無事。到了延久三年,也就是院廳組織後的第二年,後三條天皇因病去世了。m.hetubook.com.com
三歲的皇太弟即位,是為近衛天皇,這位小天皇褔薄,體弱多病,好不容易養到十七歲上,便一病嗚呼了。崇德滿心以為可以重祚,或者可以由他的兒子來承襲皇位,誰知事情並不這樣單純,小天皇的娘得子不但有傷子之痛,自己又沒有再生男孩,她卻很不願意皇位落在與她毫無淵源之人的身上。關白太政大臣藤原忠通早看清了這點,便來和她共謀,在近衛天皇還在世時就獻策,立她的義子守仁親王為皇太子,守仁親王是鳥羽的孫子,自幼喪母,由得子撫養,愛如己出。忠通既然有立守仁之意,得子焉有不贊成之理,於是一個在朝中,一個在宮內,兩方面對鳥羽極力促成其事。不過這也並不是全無阻力,並且阻力很大。原因是關白大臣藤原忠通的父親藤原忠實是白河上皇時代的關白。因為得罪了白河,被白河撒了職,才改用了他的長子忠通,而忠通一向非常恭順,深得白河信任。忠實的次子賴長,是個博學多通的讀書人,他看不慣兄長的阿諛奉承,更同情父親無故受挫,敬佩父親的耿介守正,因此父子三人之間分成兩派,有了間隙。白河去世之後,忠通立刻失勢,鳥羽主持院政,第一件大事,就是把老忠實由鄉間裡請了回來,並且重用了賴長,賴長也藉此機會很發揮了他的才識,不過書呆子總脫不了呆氣,他一心以為從此青雲直上,夢想由他承繼祖上的榮光,卻沒有注意到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有人在暗算他,而暗算他的人,不是別人,卻是他自己的胞兄忠通。
孩子出世之後四年,體弱多病的堀河天皇駕崩,由上皇做主,皇位傳給四歲的孫子,號稱鳥羽天皇,又把皇太弟三宮撇開了。可是三宮人緣好,又是才藝出眾的人,詩詞歌賦、吹打彈唱無所不能,一班不得意的文士騷客自然聚集門下,在仁和寺花園裡歡宴,幾無虛夕,人望之高無與倫比,對上皇仍然形成了一大威脅。
皇娘得子撫養的守仁親王這時還小,並且這孩子還有父親在,就是鳥羽的次子,當然不好撇開父親,而去立兒子為帝。因此父以子貴,立為天皇了,是為後白河天皇,小娃娃的守仁親王立為皇太子。
忠盛深蒙白河的寵信,也能竭智盡忠為皇室效命。他外平流寇,內佐營建,連續擢升,以功晉位為刑部卿。以一介武夫晉位為卿,在當時是極難得的,免不了為群僚所嫉視,計劃到豐明節大會群臣時,在殿上好好當眾奚落他一場。有人去向他警告,他嘆道:「如果被人羞侮了,豈不辱沒祖先,如果竟不敢上殿,則我累世武臣的英名豈不丟盡!」他於是帶了一把木刀,上塗銀箔,上殿之後,在暗地裡迎著亮光抽出那把刀,祇見銀光閃閃,寒氣迫人。他那班同僚看他有備,要動武的樣子,全都噤若寒蟬了。朝拜以後,他將佩刀交給了殿上侍衛,鞠躬而退。他的同僚哪肯罷休,奏他大不敬,持刀上殿,應該嚴加議處。上皇查問之後真相大白,不但沒有加罪,並且認為他權宜處置十分得體,是大將的風度,終他一生都受了白河上皇的恩寵,可惜死得早了,沒有能看到他愛子的和-圖-書發跡。
白河上皇何以對這樣犯上大逆之罪不取嚴厲的手段呢?他這樣寬大的處置,說明了他內心有愧,是他耍的花招!
在前九年之役、後三年之役裡,武士的聲望已經逐漸展露。源賴義、源義家父子屢建戰功,令人刮目,源義家尤其不凡。他不但武藝高強,智勇雙全,並且能在戰勝之後毀家酬功,犒賞了與他並肩作戰的袍澤,反證了朝廷的吝嗇與無賞罰。源賴義、義家父子一向忠於藤原攝政家,對三宮輔仁親王也執禮甚恭,因此白河上皇對源氏一族起了戒心。尤其在後三年之役,義家連破頑寇,人望極高,號稱天下第一武勇之士,像是一頭極難馴服的猛犬,所以始終不敢重用他。可是時事並不太平,免不了還是常常要動用武力,除了義家之外,勇敢善戰的祇有他的同胞弟弟義綱,那時義綱雖也武藝高強,但脾氣比乃兄還壞得多。更糟的是源家兄弟叔姪受了皇恩寵遇,一個個都跋扈了起來。義家在世時,他的次子義親(長子早死)已經桀驁不馴,屢屢闖禍犯法。朝廷下令義家去追討,那時義家已經六十八歲,將近古稀之年還要去捉拿自己的嫡子,實在是人情所難堪,而君命不可違,就在這雙重懊惱下,老將一命嗚呼了。義家逝世之後,義親更加凶頑,殺人越貨是常事,朝廷派去的命官全不放在眼裡,一個個都做了他刀下之鬼。到鳥羽天皇即位的時候,他居然率領了手下郎黨,襲殺了出雲郡的官長,搶奪了官物,名副其實地反了。白河上皇震怒,源家將已無可用,於是他起用了尚無赫赫名聲的北面武士平正盛任追討使,馳赴出雲去討伐義親。
皇娘得子思子心切,一天請了位巫女來宮裡作法,巫女倒地後,死去的小皇近衛的陰魂附在她身上說道:「朕的死因,是有人跑到愛宕山廟,在廟裡的天公像的眼睛裡,釘了釘子……」於是急忙差人去愛宕山,找到小廟,果然天公像的眼睛裡有鐵釘。使者追問廟裡的和尚,這是誰幹的,答道:大概在五六年前的一個夜裡,不知是誰,偷偷來釘上的。皇娘得子和忠通異口同聲,兩口咬定,這絕對是忠實、賴長兩父子派人幹的。說也奇怪,鳥羽竟也相信了他們,並且一轉眼之間,這位萬乘之君愛憎的對象突然改變,本來認為老成持重的忠實,變成老朽頑固,青年才俊的賴長,變作輕浮不實,而本來認為靠不住的忠通,現在認為是極端可靠了。
後三條雖然很久以前,便冊封為太子,但是藤原家對他實施冷戰,硬是不承認。作為皇太子的信物——「壺切劍」,藏在攝政府裡的,始終不肯獻出來,藤原賴通扣在他家裡,預備把這象徵儲君的寶劍,留給他未來的外孫。這時經過了二十三年的長時間,才無可奈何地拿了出來。除了這公然掛下來的長臉,藤原家在這二十三年之間,不斷地對東宮難堪,甚至在東宮裡任職的女侍們,都一天到晚戰戰兢兢,深怕皇太子會出什麼意外,而被廢為庶人。
曙光終於到來,喘不過氣的皇太子當了天皇,藤原賴通這時已八十一歲,自承失敗,把關白攝政的高位讓給了親弟弟教通,自己出了家。教通也已是七十多歲的老人,雖然仍然是關白攝政,但外戚的身分卻沒有了。
白河當了上皇之後,便仿效他父親後三條的作風,組織了院廳。天皇堀河年紀還很小,一切聽命父皇。天皇和攝政都成為贅旒,藤原師實在名義上雖然仍舊是關白攝政,但是院廳的政事,他管不了。因此到了白河上皇,政權才真正恢復掌握在皇室手中,完成了和平無隙的政變,這是值得大書特書的。
白河上皇最荒唐的行為,恐怕要算他的亂|倫事件了。白河自從皇后賢子英年亡故之後,很有曾經滄海之感。到了晚年忽然遇見了一位尤物,是權大納言藤原公實的女兒,名喚璋子。她真正是當得起「美目盼兮,巧笑倩兮」的絕代佳人。雖然有人嫌她不夠莊重,但是上皇卻一見傾心,只恨年齡差距太大,不好意思納入後宮,權且認為義女,等到孫兒鳥羽天皇十六歲時,就將她嫁為鳥羽的皇后,而做祖父的白河卻是實際的新郎,越俎代庖,翌年便生了個雪白滾嫩的小小子。白河老來得嗣倍加憐愛,他這名義上的曾孫簡直是他的心肝。等他心肝到了五歲上,白河便逼迫鳥羽讓位。祇有二十一歲的孫兒縱然心中老大地不願,但對於祖父的嚴命哪能抗拒,於是五歲的小兒便登上寶座,號稱崇德天皇,尊鳥羽為上皇。而白河這時皈依了釋道,自稱法皇。因此自一一二四年到一一二九年之間,日本同時有了三皇:天皇、上皇、法皇。
他所培植的武士,經過這幾傳之後,漸漸坐大,日本成為武人的天下。他刻意拔擢的平正盛,斬了義親之後,在僧兵作亂當中,擔任了衛戍京洛的任務,又去平定了九州的叛黨,積功敘到從四位。這從四位在文官裡和_圖_書已經很高,可以參與國家大政,在武官裡更是罕見,可以算是殊榮。白河不僅對正盛恩寵有加,對正盛的兒子忠盛也特別加以青睞。平忠盛很早就列名北面武士,在他二十歲的那一年,一名江洋大盜名喚「夏燒」的竄進京城,屢屢犯案,追捕者懾於他的凶狠,趦趄不敢去碰他。忠盛年少氣盛,率領了兵卒,在幾番格鬥下,終於將「夏燒」制伏逮捕歸案。上皇大喜,從此倚為心腹,經常扈從。白河生性浪漫,寡人有疾寡人好色,後宮三千之外還愛冶遊。一晚在濛濛細雨中,他微服到祇園去訪問一個雛妓,轎籠抬到一個荒涼處所時,忽然在前面暗黑裡,現出蓬鬆巨物,還不斷閃閃發光。從人個個嚇得魂不附體,認為是妖怪出現,拋下轎籠裡的上皇四下奔逃。唯獨忠盛保持冷靜。他想如果是鬼,箭射無用,如果是狐狸,不如生擒。他於是竄上前去想把牠活捉,卻原來是個披了蓑衣戴了雨帽的老翁,因為燈籠熄滅,不斷敲打火種想點燃,所以發光。上皇對於忠盛的鎮定十分賞識,許他為忠勇兼資的將才,於是就將祇園的雛妓賜了給他為妻,其後生了一子,就是一代英雄平清盛了。
政權也慢慢地在轉移,藤原道長死後,嗣子賴通,依然以關白太政大臣的榮位攝政,不過賴通才幹遠不如乃父,他經歷四朝(後一條、後朱雀、後冷泉、後三條),做了四十多年的攝政之後,到了八十一歲的高齡方才出家為僧,讓位給他胞弟教通。在這四十餘年當中,整個社會在蛻變,尤其藤原家的攝政地位,由根基上發生了動搖,開始沒落了。
軍國主義時代的日本,一向崇拜所謂的武士。武士照日本的讀法為Samurai。武士給人的印象,是仗劍闊步,獨來獨往,目空一切,橫行於天地之間的豪俠之士。好的一面是他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壞的一面,他一時興起便來個「斬棄御免」,長劍橫掃,人頭落地之後揚長而去了。
白河的紕行惡政,在他去世後不久,所有的後遺症一時併發,成為不可收拾的局面。
後白河天皇即位,改元「保元」。鳥羽似乎已經察覺到周圍的形勢不穩。他召集了外郡方面的武力,進駐禁內,選拔了當時名武士平清盛等十人,要他們立誓擁戴新皇,他這樣精心地配置甫畢,就在四月裡發起病來,延到七月二日,鳥羽薨於位,得年五十有四。在他病篤期間,謠諑已經四起,說崇德帝和左大臣賴長要起兵來奪權了。在人心惶惶之中,崇德帝果然開始行動。他一面通知賴長起事,一面召集手下武士,準備奇襲。在他陣營之中,有老將源為義,他是名將源義家之孫,叛賊源義親之子,義親授首之後,朝廷對為義還是屢加重用,也立了不少顯功,這時他雖然年事已高,但他部下的源家將多人,個個勇武超群,是崇德最倚仗的一支實力,不過源家將中有一人,為義的第八子源義朝,早就被鳥羽上皇所賞賜,把他編在立誓效忠新皇的十名武士之中,因此他沒有追隨父親投到崇德營裡。
不過根據《日本書紀》的記載,Samurai應該是Sa Bu Rai音之轉,而Sa Bu Rai者,是侍者,是我們今天所謂的衛士,是帝王宰相大臣的貼身護衛者,而除了護衛之責外,遵照大寶律令,還有侍奉的任務。年齡八十歲以上的老臣,朝廷便配給他侍者一人,任攙扶、看護、奉藥等等雜事,九十歲以上的配二人,百齡以上的配三人。由此可知侍者,絕非耀武揚威橫眉豎眼的武夫,毋寧是細心周到白衣護士型的高級侍從。
白河即位的時候,才得二十歲,尚未生子。而他的父親後三條上皇還健在。白河奉父命立弟實仁親王為東宮。日本自古以來,以弟繼兄,幾乎是常例,而後三條對第三子輔仁親王期望最高,屬意將來由他入繼大統。只不過白河沒有伯夷的雅量,他不但不肯讓位給他三弟,並且經過十四年之後,他二弟東宮實仁親王猝逝,趕不及冊立他自己的兒子為東宮,同日內禪,東宮繼位為堀河天皇,自稱太上皇。
從犯源家將死得最冤枉,老將源為義本來閉門謝客不問世事,禁不起崇德帝禮賢下士的工夫,把珍藏的名劍「鵜丸」贈送了給他,才率領了子弟兵來效命,兵敗之後,他投到了自己的兒子義朝的帳下請降,希望留得一命,但義朝不許,一家門七名武士一齊斬首。
到了七月十日,雙方秣馬厲兵準備接戰,在崇德、賴長陣營裡驍將源為朝主張夜襲,他是為義之子,久經陣戰的人,並且算定了在敵陣裡的弟弟義朝倘若被重用為主帥的話,必定也會採用夜襲的戰略。為朝的建議被賴長否決了。他說:「咱們今天是兩位天子爭天下,應該建振振之旗,鳴鏜鏜之鼓,堂堂正正地見個高下,豈能乘黑夜裡偷偷摸摸地討便宜!」他這番正論,果然堂皇,雖然贏得了眾議,卻輸了決定m.hetubook.com.com性的大戰。為朝所推斷的沒有錯,敵陣果然起用了他弟弟義朝為帥,義朝果然採用了夜襲的戰略,七月十一日子夜,月白風清,三路軍馬撲向崇德駐紮的白河殿,乘風縱火,一時火光彌天,源家將雖然奮勇抵抗,但是從來沒有經驗過兵火征戰的崇德,嚇得魂不附體先滑了腳,於是全軍潰散,賴長為流矢所傷,落荒而走,敗眾紛紛投降,崇德逃到仁和寺裡落髮為僧,躲到七月十三日還是出來自首了。賴長負著傷,輾轉逃到了奈良,找到了老父,不料老父拒不收容,他祇好自刎了。自以為是的青年才俊,就這樣結束了他絢爛的一生,行年才得三十七歲。
一二二九年(大治四年)的七月,氣候炎熱非凡,白河法皇忽然得病,到了七月七日病情惡化,當天巳時(即午前十時),這一代昏君以七十七歲的高齡,龍馭上賓了。在日本歷史上白河算是真正執掌政權的一位君主,此後幕府政治形成,皇室若贅旒了。
鳥羽天皇即位後的第六年冬天,忽然在皇后宮裡發現一張紙條,寫道:「醍醐寺的座主勝覺方丈手下,有個名叫千手丸的,將來行凶!」侍女撿到之後慌張萬狀,馬上呈遞上皇,上皇立刻派人把老和尚勝覺逮捕,他的弟子仁寬這時聞訊跳牆而逃,當然一併拿下,審問之後,原來畏罪的朋友正是主犯。他是三宮的護持僧,嚴刑下知道他由九月裡就開始唸咒想咒死天皇,但是毫無效驗,沒有辦法才叫千手丸去行刺。千手丸幾次喬裝改扮,混進宮裡,都沒能得手。此案偵破之後,出人意外的是處置得十分輕。醍醐寺的老方丈無罪,主犯仁寬和尚、從犯千手丸充了軍,發配到邊疆。三宮輔仁親王雖然對本案無所知,不過因為仁寬所擁護的是他,脫不了嫌疑,於是從此閉門謝客,禁錮了自己。
平正盛是皇胤高見王之後,賜姓平,代代都任地方官,在東國一帶勢力強大,往往聚眾為亂;不過平正盛的高曾祖平貞盛,卻是敉平「平將門」之亂的大功臣。平正盛為人靈巧,上皇有位最鍾愛的女兒,不幸在二十一歲時便病故了。上皇為了思念愛女,為她祈福,特地將她所居的住處改為佛堂,在周年的時候,平正盛將他所有的花園、兩個村的田地送贈給這佛堂,因此得到了上皇的青睞。其實他是藉此保存了他的所有,祇不過在名義上讓給了皇室,而得到了永久的保障。他這時恰好任因幡郡太守,鄰接出雲,順理成章有他平亂的責任。他接命之後,立刻飛騎到源義親在京裡的宅第,望屋發射了三矢,然後英姿颯爽地上路了。義親是個殺人不眨眼的魔王,誰都知道他不但武藝高強,並且黨羽甚眾,初出茅廬的平正盛是否真能是對手?是個大疑問。他出發的日子是十二月十七日,出雲離平安京雖然遙遠,但是一去竟毫無消息。上皇等得像熱鍋上螞蟻,經過一個多月之後,忽然接到他簡短的捷報。怎麼樣發現叛賊,怎麼樣進剿,戰鬥的情況如何一概不提,祇輕輕鬆鬆地說:「正月六日抵出雲,立將惡賊源義親及其從黨四名斬首。下月上旬可返抵京邑,呈獻首級。」上皇覽奏大喜,等不及他還都,便論功行賞,由因幡郡的太守一下擢遷為全國第一的但馬郡太守,他的兒子也同時授了官。這樣不次的殊恩,很受當時物議,但上皇卻是想收他為腹心,並且藉此抑制源家將的氣焰。
尤其在後三年之役時,源義家立了大功,把盤踞在金澤柵的清原兄弟一鼓蕩平,論功行賞應該大加犒賞才是。恰好遇到了好打小算盤的白河天皇,硬是將這次的大戰,認為是一件無足輕重的同族械鬥,不予獎賜。源義家本人未加封賞,他的部將更是毫無所有。但是源義家顯山了他的英雄本色,他把他家祖孫三代所藏的家財,拿出來散給了出死力殺敵的戰友們,彌補了朝廷的不公。一時歡聲雷動。在河內地區(現在的大阪府)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有位八幡太郎義家,是個天下第一武士。
古時日本本來並不重武,但從此觀點一變,朝廷賞罰重心已失,武士成為一般人心嚮往之的了。而偏偏這時適逢其會的是社會秩序已亂,由於上下交征利的關係,不得不借重武力來保護既得的權益。尤其奈良平安一帶,寺院廟宇林立,無不廣置田產,除了「耕」,還須「守」,自然要豢養一批拿干戈的和尚。而這班人是粗胚,雖然剃光了頭,但是六根不淨,祇懂得橫衝直撞的蠻幹,除了對老方丈有時還服氣之外,任何人都奈何他們不得。白河法皇曾經嚷道:「朕有三不和_圖_書如意事,(一)賀茂川的水不聽朕意流動。(二)骰色不聽朕呼盧即盧呼雉即雉。(三)寺院裡的法師不聽朕的調度。」而這班法師們不但不聽調度,反而常常為了細故,南北兩地的僧兵互相械鬥起來,燒殺掠奪無所不為。朝廷的大臣出來調停,好說歹說都沒有用,最後也祇好請出武士們來鎮壓。除了對付僧兵之外,天皇大臣扈從也得仰賴這班甲冑鮮明的武士,所以在那混亂的社會之中,武士已成為維持治安的中心支柱了。
白河歿後,他的孫子鳥羽這時也以上皇之名實施院政,大權在握了。鳥羽對於他的祖父免不了怨毒在心,祖父不但占有了他的美妻,替他生了兒子,並且強迫他讓皇位給這不受歡迎的小東西,名義上是「子」,而實際上是「叔」。這件亂|倫的事是公開的秘密,舉朝皆知。鳥羽也老著臉皮叫這孩子為惡極哥(叔叔兒子)。此時爺爺死了,他可以出氣了,爺爺所主張、所實行的,他都一概推翻,爺爺信任的人,都放逐或免職,祇留了一個例外,就是平忠盛和他的兒子清盛,利用他們保駕。
白河即位後不久,賴通以八十三歲高齡逝世,繼承他的教通也死亡,由賴通的嗣子師實襲位。雖然大權依然掌握,但已無外戚的地位,不再是藤原家獨斷獨行的局面,而轉變到皇室中心裡來了。
日本宮廷之內,不設宦官,一切粗雜事都由女官負責。唯獨護衛之責,非由男士擔任不可,因此他們的官階也高,通常在五六品之間,是身懷武器的正式官吏。其後莊園制度發達,為了防止不受人侵犯,侍者的任務日益加重。曾幾何時,以前的侍者Sa Bu Rai一變而為SaMuRai武士了。
後三條在任皇太子時代,也受了不少閒氣,除了自己的親娘受了藤原家的欺凌之外,本身也直接受到了壓迫。他父皇後朱雀讓位給他長兄後冷泉為帝時,也冊封了他為皇太子。但是藤原賴通並不同意,藤原家這時有兩位小姐都嫁給了後冷泉為后,兩后之中祇要有一位生出皇子來,毫無疑問的便會冊立為東宮皇太子,他這做叔叔的就不會有繼承皇位的份。因此藤原賴通始終不肯放棄當外公的希望,以外戚來攝政是藤原家累代一百七十餘年的光榮,賴通哪裡肯輕易放鬆。可恨他這兩位小姐怎麼也生不出男嗣來,一直盼望了二十多年,結果把死神等到了。後冷泉禁不起旦旦而伐,以四十四歲的壯齡,薨於位了。
在宇治別莊裡休養的藤原賴通聽到了噩耗,他停著輟食嘆道:「本朝時運不濟,末代的賢君竟爾夭逝!」後三條死時僅得四十歲。由此可見他們君臣之間,雖然有權利之爭,但在大體上仍然保持和睦與應有的禮遇。這在其他國家的歷史上是很難能了。
源家是不是就此完了呢?沒有,反而以此為開端,釀成了源平兩家一百年間血淋淋的爭霸。
書呆子的賴長這時還沒有意識到禍已臨頭,後白河天皇登基之後,他滿以為一切照常,癡癡等待「內覽如舊」的聖旨,內覽者代拆代行,替天子行事之意也,但是久久不下,經過了最長的一月之後,他方才發覺形勢突變,政權早已轉移到他哥哥手裡,他鬱鬱怏怏,悄悄回到宇治老家。但他哪裡靜得下心來,他那熾烈含冤之氣,像磁電一般吸引了另外一位失意人,那便是崇德帝了。
但是白河上皇並不像他父皇那樣能選賢與能,勵精圖治,也不是一位有道之君。後世有人批評他說:「法皇臨朝十七年,政多無道,上違天心,下背人望。」這幾句評語,把這位法皇刻畫得真夠慘。他自封為上皇之後,又去落髮為僧,皈依佛「法」,所以號稱「法」皇。出家本該看破紅塵,不嗔不癡才是。但根據《古事談》,這位法皇仍然火氣很大。他為了還願,興建了一座「法騰寺」,完工之後,訂期舉行佛事。不料天不作美,恰逢大雨,不得不改期。於是再選吉日,偏偏又逢大雨,如此連訂三次,而三次都逢雨。到了第四次,還是大雨。法皇大怒,令人把雨積在桶裡,投入死囚牢裡去。由此可見他嗔得很,是個任性作威作福的人。他不但任性,並且善用心機,上面所指的「上違天心,下背人望」,雖然沒有舉出具體事實來,但是當時的人,誰都明白是指的什麼事:後三條逝世時遺旨是傳弟。二皇弟立為東宮之後,經過十四年,忽然病歿,理應由三皇弟輔仁親王繼位東宮才是。可是這位法皇犯了癡心。他早年結婚,十分恩愛,皇后是位端莊的淑女,生下一位王子之後不久,便不幸短命死矣,芳齡祇得二十八歲。白河哀痛欲絕,一方為了安慰愛妻在天之靈,一方又憐惜這沒有娘的孤兒,所以他不顧父皇的遺命與朝臣的冀望,毅然決然地內禪給他自己的八歲孩子!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