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日本史話

作者:汪公紀
日本史話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近代篇 廢藩後所衍生的問題

近代篇

廢藩後所衍生的問題

明治維新的第二個十年,日本為了應該不應該征韓,起了嚴重衝突,終於釀成了西南之戰。西鄉隆盛這維新功臣因而切腹自殺,日本人沒有不惋惜嗟嘆的。石川縣的武士島田一郎遷怒到大久保,乘大久保去上朝的時候,埋伏在隱處,跳出來一刀將大久保砍死。這證明了社會裡還有不少人主張征韓,不少人同情西鄉,想為他報仇。四年以後,日本國內經濟情況更形豐腴的時候,征韓的野心更明顯地流露出來了。
她相信了端王的話,認為義和拳的一幫人是義民,祇想扶清滅洋,並且身懷絕技,可以刀槍不入。她雖然不信他們真能抵抗得了槍砲,但認為是義民英勇反洋,絕對沒有錯。所以她容忍義和團的暴力行為,尤其對他們的口號扶清滅洋十分欣賞。不過她沒有想到義和團竟是一群改裝的土匪。她身處深宮,無從知道實況,周圍的人又不敢給她真實的資訊,因此一誤再誤,造成不可恕的大錯,慈禧掌權時代也正是日本明治時代。一個祇顧抓權,一個維新圖強,兩方的差距就愈來愈大了。
那時中國的形象還沒有完全暴露出來,比起中國,日本和韓國顯然是小,是中國的醜陋複製品。中國人向來沒有把日本和韓國放在眼裡,不過自從日本公然派兵侵占了台灣之後,大清帝國的面具便被戳破了。原來大清不過是個紙老虎,從此反而是日本人不把中國放在眼裡了。
西鄉是征韓論的創始人,他雖自殺而死,但征韓思想卻陰魂不散。韓國在日本人眼中,是個積弱的肥羊。韓國自遠古以來與中國的關係就很深。商紂的諸父箕子屢諫紂不聽,乃披髮徜徉為奴。武王克殷後始封箕子於韓而不臣。姑不論史書的記載是否真實,但可以知道中韓關係必非尋常。不過到了十八世紀和-圖-書,西歐的帝國主義膨脹起來,韓國始終不為人知,羞澀隱晦,西洋稱它為隱士之國(The hermit nation),直到拿破崙三世在越南得手後,想起在亞洲北方還有一塊處女地。他於是派了一批傳教士到韓國探問虛實,不久韓國的天主教便大行其道。
這時中韓兩國的情形又如何呢?大清帝國在慈禧太后垂簾聽政下,遇到不少棘手的難題。幾位平定匪亂的勳臣,不是已死像曾國藩,就是老病像左宗棠。朝廷裡沒有忠藎的大員,與日本倒幕時代不同。他們那時全是二三十歲的小夥子,有朝氣,有幹勁,沒有互相嫉妒和牽制。而我們祇有一批老朽和一批鉤心鬥角的狐狸。在這種情形下,我們焉能談中興、談自強。韓國跟我們差不多。大院君趕走了開化派之後,以為這些么魔小丑不足為患,又有大清國在後撐腰,更高枕無憂地過那逍遙日子了。這是壬午年的事。不料祇過了兩年,韓親日黨金玉均、朴泳幸藉日本駐韓公使竹添進一郎的力量,進行苦迭打,日本公使館的守備兵也參加在內。韓國警憲一時無法抵抗。幸而那時大清國駐韓交涉通商大臣袁世凱也有兵。他年輕勇敢,將日本軍殺退,幾乎把金玉均虜獲。同時大清國的海軍也將被包圍的大院君救了出來,親日黨發動的政變算是完全失敗,可是中日之間的裂痕就愈來愈大了。
韓國打了這次勝仗之後,大院君李昰應的聲名大噪,被譽為禦侮的英雄。他雖然也風聞到西鄉等五人是因為征韓論不為日本政府所採納而退出閣議,但不相信日本會在國內廢藩置縣等大問題還未解決前,就能向外出兵,所以對日本毫無戒備之心。何況還有強大的中國保護,更沒有什麼可怕。
這時日本m.hetubook.com.com改變了攘夷的態度和想法,知道排外不是辦法,反而變成向西方國家學習了。明治四年底,日本一方面厲行廢藩置縣的制度,仿照西洋,一方面派遣大員出國,周遊美歐,並派留學生百餘人,其中包括了十五六歲的少女一同前往。大員之中,赫然全是當時最有作為的維新要人。有外務卿岩倉具視、有木戶孝允、大久保利通、伊藤博文等。他們到了美國,留學生先下船,大員們再去華盛頓和紐約遞了國書。然後轉往歐洲,幾乎繞了世界一周。大員們主要的任務在改正條約。留學生則除了求學之外,還要他們學習洋人的禮儀、習慣。他們不像當時滿清那樣對西洋風俗還存著格格不入的看法。
大院君李昰應驅逐了來犯的法國人之後,很想過他那醇酒美人的生活。他已經沒有外患,也好像沒有內憂。因為他已經翦除了金氏外戚之亂。在這樣一個可以高枕無憂的局面下,正可以享其太上皇的清福了。而不料事與願違,他的媳婦,本來十分乖巧的閔妃,因為多讀了幾本新書,忽然嫌他思想陳舊腐敗,慫恿她的丈夫李熙去親政。翁媳之間因此發生了齟齬,閒隙愈來愈明顯,形成了兩大派,雙方都擁有不少嘍囉,在韓國朝野裡互相對立。擁護大院君的是守舊派,同情閔妃的稱為開化派。兩派鬥爭愈演愈烈。中日兩國很自然地被捲入漩渦。大清帝國當時是宗主國的名義,有義務排難解紛。而日本則由開化派的黨人邀請來做幫凶,正合日本征韓的意願。
日本侵犯台灣之役,大久保利通親自到清廷來交涉,順便觀察清廷的情形,他發現清廷暮氣沉沉,官吏顢頇,於是非常有自信地向清廷獅子大開口,在外交交涉上,得到全盤勝利。日本人的野心開始發動和圖書了,征韓論甚囂塵上。這時已是日本明治七年,清同治十三年。這年年底同治帝崩。

中國的形象

西鄉本身是士族,十分瞭解士族的心態,他一生都想為他們服務,辭去公職之後,為士族的子弟興學、求職、謀福利,做了不少事。最後由於政府誤信奸人的挑撥,懷疑他的忠忱,派人去暗殺他,使他激起義憤,終致兵戎相見,兵敗切腹自殺。不能不說是一場悲劇。如今日本政府為了彌補對他的誤會,特地選在東京上野公園的高處為他立了銅像,沒有稱他為叛逆為日奸,依然尊他為維新勳臣,是日本政府的雅量。

日本能不能征韓

光緒八年,日本明治十五年壬午,西曆一八八二年,大院君忽然派兵,一面將閔妃的黨羽一古腦兒殺光。閔妃僅以身免。一面攻打京城的日本駐韓公使館。這次的政變,顯然是大院君的守舊派勝利,也是明顯的反日舉動。日本受此挫折,當然不甘緘默,一步一步進行它吞沒韓國的計劃。事實上日本早已有了準備。明治六年發布了徵兵令,海軍仿英,陸軍仿法,兵工廠已經有了兩所,火藥製造所有三處,並且為了使工業發達,發布了國營工廠凡有盈餘的可以由私人承購。這樣日本已經成為一個很有戰力的國家,在東亞各國裡,稱得上是強國了。
那時掌握韓國政權的是大院君李昰應。昰應是位十足受過東方文化薰陶的人,誠摯地愛護古聖先賢的教訓,對於西風不能接受,尤其痛恨這批天主教教士,吸引了不少愚夫愚婦們去信教。他於是便不客氣地將這批教士逮捕下獄,其中有幾個漏網之魚,逃回法國向拿破崙三世哭訴受虐待的經過。拿破崙大怒,興師問罪,派了海軍少將「羅斯」,率領戰艦七艘,溯漢江hetubook•com•com而上,在江華城前登陸。法國的兵將憑白種人的優越感,硬想以寡敵眾,祇派了兵將一百六十人攻城。韓國兵丁居然奮勇殺敵,將來犯的法軍全數殲滅。同時時屆隆冬,漢江有結冰的跡象,法軍深怕會凍結在冰裡擱淺,連忙退出,又因聖誕節將到,官兵思家心切,就此鎩羽而歸。時為一八六六年,又正值法國多事之秋。四年後拿破崙被俘,法國從此便不作侵韓之想。
日本更近代化了。完成制憲,成立議會,實行內閣制。明治二十二年的二月,正式公布了大日本帝國憲法和眾議院議員的選舉辦法,完全具備了歐美形態的政府模式。到了明治二十三年十一月二十九日,貴族院與眾議院一起舉行了第一次議會開院式,由首相山縣有朋朗誦天皇開會的敕語,念完了捧給伊藤博文——當時的貴族院議長。儀式簡單,但相當隆重,說明了日本人認真不苟且的性格。這一年是光緒十六年,西曆一八九〇年。
到了明治五年正月,維新政府又發布一項新猷,是劃分全國人民為四種,曰皇族、曰華族、曰士族、曰平民。日本本來就有階級,不過古時分法不同,不能適用於現今,尤其廢藩之後,藩主和他們世襲的嗣子,不能不給予相當高的地位一時無以名之,不能稱之為皇族,也不能算他們為普通的平民,祇有尊他們為華族了。至於他們的屬下,一班文武雙全的知識分子,自視甚高的武士階層,則無以名之,就稱他們為士族。
日本維新政府決定了廢藩置縣的腹案,確是個革命性的大改革。德川幕府亡了之後,偌大一片土地都被沒收,連江戶也不免,變成了東京,由天皇進駐。似乎對德川家苛刻了一點,不太公平。倘若解釋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話,那其他各藩的版籍怎麼辦?是否都該hetubook.com.com由天皇收回?在大一統思想、中央集權的原則下,是非常合理,因此這時主張將版籍奉還的有薩摩的西鄉隆盛、長州的木戶孝允、土佐的坂垣和肥前的大隈。這四藩的版籍非常廣闊,並且每藩都擁有相當的武力,於是其餘各藩也都跟著聽命將版籍奉還了。其實自從戊辰之戰後,各藩因戰爭籌餉的關係,背了巨額的債務,這時能藉此脫身,真是求之不得,廢藩置縣就這樣完成了計劃。這是明治四年的事。

韓國是怎麼樣的國家

士族人數很多,是讀書人,見過世面,平時往往能成為藩王的謀士,戰時也可能替主殺敵或犧牲,所以對他們不能不禮遇。維新時代的功臣很多是士族出身的人。不過士族有特性,往往好勇鬥狠,好大喜功,祇要可以立名光耀門楣就生死以之,並且前人成功的榜樣非常多,更增加他們冒險犯難的雄心,渴想建功名闖天下,一心想仿效前人的模式。這種心態唯有西鄉隆盛最能瞭解,因此他竭力想法疏通,他認為倘若這一心態不能立即發洩出來的話,可能釀成內亂,所以主張征韓,並且他寧願被派到韓國為大使去問罪,激起韓國對他的怒火,將他殺死,就可名正言順地出兵征韓了。雖然此計當時沒人贊成,但是後來他兵敗自殺,日本政府還是依照了他的遺志,逐步吞沒了韓國。
大清帝國大是很大,強則未必,像一片桑葉被各色西洋蠶已經吃得快透明了。這時慈禧太后掌政的機運又到。她的兒子同治帝染上了梅毒,很痛苦地崩逝了。同治無後,便於慈禧重新垂簾聽政。她扶持一個小皇帝光緒,才四歲,是她親妹妹醇王福晉所生。此後她大權在握,憑著先天的智慧,居然指揮朝政。她不學,但有術,痛恨洋人,沒有將洋人的長處學去,卻祇一味地排外。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