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日本史話

作者:汪公紀
日本史話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近代篇 孫中山的大亞細亞主義

近代篇

孫中山的大亞細亞主義

經蔣公做不惜中止聯俄政策的嚴正表示後,鮑羅廷依然不肯屈服,集合了武漢方面各人的意見交與蔣公,堅持中央黨部與國民政府應遷來武漢。但是蔣公硬是不屈,主張中央政治會議仍應在南昌舉行。
民國十二年,曹錕賄選成功,飽受國人唾罵。雖然坐上了北洋政府大總統的寶座,但是民心盡失。孫先生看清楚這一點,重新改組了國民黨,在組織與訓練上特別下了工夫。他深感革命未能成功,最大原因在於有空名而無真正的革命精神,所以決心建立一個革命武力,乃立刻派大本營參謀長蔣中正赴俄國考察。蔣公旅俄三月,瞭解了蘇俄的種種作法,向孫先生提出報告。孫先生大喜,馬上委蔣公為陸軍軍官學校籌備委員會委員長。這時廣州氣象萬千。全國青年都嚮往廣東,把對中國前途的希望寄託在此。
此外還有國民軍系以馮玉祥為主要人物,一度鋒頭甚健。他以倒戈,與黃膺白先生共同策劃首都革命,名留青史。但此時為奉系直系所迫,不得不下野赴俄。

汪榮寶的義舉

二、越飛宣布蘇俄前次聲明,放棄對華一切特權,現仍有效。
至於日本,我們對它的情感更是複雜。同樣地受東方文化培育長成的兄弟之邦,我們對它是又敬又愛、也恨也怨。我們敬它,因為它真爭氣,而且忠君愛國。儒將像乃木大將,攻旅順的時候,二子戰死,絕了後,想自殺。明治識其意,對他說:「我活著,你不可以死。」並請他做學習院的院長。學習院是日本皇族教育自己子弟的地方,地位非常崇高。天皇沒有想到自己會比他先死。天皇崩逝後,乃木活到靈柩出宮。發第一響禮砲時,他便和夫人雙雙自殺殉死了。我們對他的忠誠,不能不表示由衷的敬佩。尤其我們處於人情十分儇薄的今天,能不愧汗?這完全是東方文化結晶的結果。在日本,我們隨時隨地能看到或接觸到中國千百年前的純樸美風和習俗,令人感覺到底是我們還是日本人才是真正的炎黃子孫?我們不得不愛日本人,還能忠實地為我們保存已失落的祖先為我們留下的珍貴遺產。我們真是不肖。幸而有日本,我們才敢自詡是東方文化的傳人。
越飛此次來華,很明顯的是奉蘇俄政府之命,來尋求友邦的。先從弱小國家和*圖*書交起。那時正當義大利的墨索里尼和德國的希特勒開始掌政。蘇俄處在被排斥之列。中國雖弱,但潛力似乎還很強,有結交的價值。何況中國也有成為一個蘇維埃政權的可能。所以先預下一步棋,以為日後之用。
吳佩孚不是容易打垮的。汀泗橋一役,革命軍打得很苦。汀泗橋屢克屢失,最後革命軍前仆後繼,士氣如虹,大敗吳佩孚。雙方死傷極夥。直軍從此一蹶不振。
一、孫中山先生以為共產組織及蘇維埃制度均不能通用於中國。此項見解越飛君完全同感。現中國最重要最迫切之問題為民國之統一與國家之獨立,此項事業越飛君向中山先生保證,當得俄國最炙熱之同情與援助。
孫傳芳是有名的謀士兼戰將。大戰開始後,雙方都拚死搏鬥。兩軍主帥更能運用戰略,殫智竭慮,出奇制勝。好一場廝殺,革命軍終以寡敵眾,獲得勝利。最大原因在於戰術的卓越,行動的敏捷,更在於民心的向背。五省聯軍就此也垮了。
中國處在兩大野心國家之間,不是要被蠶食,便是要被鯨吞。我們如果不能自強,便難逃出這個命運。蘇俄這個白熊,披上共產蘇維埃的外衣,利用馬克思譎詐不成熟的理論,哄騙我們純樸的青年,真所謂攻心為上。年輕人不知不覺跟著走,誤入迷途而不曉,自己還以為是前進、是進步,忠於主義,寧願為主義而犧牲。這就是民國二、三十年我們青年受蠱惑的情形。時至今日,我們明白是受了騙,可惜我們的國家祇剩半壁江山了。
十六年三月二十三日,國民革命軍攻克南京後,親共部隊攜械掠奪,騷擾使館,侮辱外僑,占領教堂,引起各國軍艦開砲還擊,唯獨日本兵艦奉命不許開砲。當時有位名叫荒木的年輕軍官曾三請命而三不許。這名嗜殺的日本軍人受到挫折,竟認為是恥辱,憤而自裁。當時是日本民政黨的內閣,幣原喜重郎為外相。幣原與國民政府新任的外交部長黃郛原是舊識。他們在美國一次晤談,有相同的看法:即難道中日兩國之間就沒有其他方法打開僵局而謀兩利?兩人共同的好友汪榮寶先生,在歐戰時期是中國政府駐比利時的公使。
自民國十二年元月起,中山先生開始就三民主義做有系統的講演,使三民主義成為m.hetubook•com•com中國獨一無二的建國經典。在三民主義中講到民生主義時,一開頭便說民生主義就是社會主義,又名共產主義。文中又非常推崇馬克思,同時在政策上採取了容共的路線,因此很多同志誤以為中山先生是一個袒俄的人。實際上中山先生的容共聯俄政策是一種策略,做給世界上以不平等待我的國家看的。中山先生在革命的過程中,尋求國際間的同情與援助,蘇聯能表示對我友好,我當然歡迎。民國十二年,蘇聯派赴中國從事外交活動的越飛,與中山先生會晤後,立刻發表了一項聯合聲明:
蔣公在武漢停留一周後返回南昌。鮑羅廷乘蔣公不在,慫恿武漢的左派分子召開三中全會。除了破壞蔣公形象外,並改選中央黨部與國民政府各主要負責人選。左派領袖汪兆銘出任要職。汪兆銘這時外遊未歸,但已被選為黨政機構的負責人。在他未回國之前,暫由共產黨員與左派分子分別代理。總之武漢的三中全會完全為鮑羅廷所把持,國民黨事實上已經被共黨吃掉了。
這就是今天我們必須結交和防備的近鄰。我們不能用和番的方法,派一個美麗的王昭君來軟化他們,也不能再去築一道萬里長城以防禦他們,祇有好好地武裝起來,以備萬一了。
最後還有孫傳芳。他以東南盟主自居,保有蘇、浙等五省之地。

孫中山先生逝世

中山先生逝世後,蔣公中正先敉平了陳炯明之亂,再將不服調遣之各軍一一克復。兩廣底定後,宣布成立國民政府,採委員制,以汪兆銘為主席,設革命軍一至七軍。第一軍軍長為蔣公中正。第二軍軍長為譚延闓。第三軍軍長為朱培德。第四軍軍長為李濟琛。第五軍軍長為李福林。第六軍軍長為程潛。第七軍軍長為李宗仁。
在中國不乏有這樣想法的遠見之士。孫中山先生便是最熱心的。但是他很幸運,沒有被人指摘為袒日,同樣有聯日幻想卻很不幸的是黃郛。黃郛字膺白,他是軍人而有智謀,是一位喜怒不形於色、赤膽忠心為國、難得的英傑,是蔣公金蘭之交的契兄,在民國十三年做過一次驚天動地的舉動。他說動了當時頭腦還不太懵懂的軍閥馮玉祥,舉兵政變,推翻了賄選總統曹錕,被推為臨時執政,但是其後在濟南慘案和塘沽協和圖書定中,認為太軟弱有喪權辱國之嫌,不為國人所諒,憾恨以終。除他之外,張群先生、何應欽將軍等,都是中山先生大亞細亞主義的信徒,稱為知日派。如果他們像汪使一樣,有機會救助一個患難中的日本人的話,必然也會毫不遲疑地像汪使一樣,伸出友愛之手的。
那時日本駐比利時的使館因日本與德國是交戰國,而比利時已為德軍占領,所以不得不把館員撤走,祇留下一名館員,看守沒有能搬走的物件,不料德國占領軍對日本異常苛刻,認為這名館員是戰俘,如果離館址外出,將立予逮捕。因此行動受了極大限制,甚至連三餐都成問題。汪使聞悉此事,不顧那時兩國正處在極不愉快的情形下,馬上命自己的座車開往日本使館,將那館員救出。同樣是黃色人種,德國人不辨中國與日本,館員就這樣平安得了自由。這是一件小事,意義卻很大。汪使能不計較被侵略的仇恨,而祇因同是黃種人,便不顧一切伸出援手,使得那時日本駐荷蘭的公使幣原喜重郎大為欣賞,認為是難能的義舉,是黃色人種互相幫助最好的例子。為什麼中日兩國不能互助,非拚個你死我活不可?倘若兩國有識之士都能像汪一樣,遇患難便挺身而出,豈非東亞之褔?幣原做過外相,他做外相時,恰巧也是汪出任駐日使臣之時,二人之間非常融洽。因此兩國之間也比較平靜無爭。寧案中,日本能不開砲,防止擴大爭端,很可能是由於他的抑制。二次世界大戰後,在他所寫的書中,詳細地將汪使的義舉用感情豐富的筆調寫了出來,並且希望外務省的後進熟讀此書。

黃膺白先生

那時軍閥部隊還有直系,以曹錕、吳佩孚為首。不過曹錕因賄選問題,為人民所唾棄,已見囚於北平。吳佩孚又敗走津門,一時非常潦倒。但是由於湖北督軍蕭耀南暴卒,他又取得地盤,聲勢復振。
我們也不能不恨日本,同樣地遭受過洋人的欺侮,一旦強盛起來,應該以同病相憐的心情與態度來幫助我們,卻反而利用我們當時的無知和愚蠢,乘人之危,千方百計來打擊我們,要鯨吞我們的山河,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這樣的深仇大恨,令人百世不能忘。今天我們受共產黨的荼毒蹂躪,也多半是日本招惹來的。而我們最怨日本的和*圖*書是,我偉大的孫中山先生三番五次向日本呼籲,但是言者諄諄而聽者藐藐,偶爾也會有一二例外,但大多數是一批沒有政治影響力的浪人,譬如宮崎兄弟。中山先生除了結交浪人朋友外,也見過日本政要,很多對他的雄辯表示傾倒,尤其贊同中山先生的大亞細亞主義,可惜都變了質,而為軍閥的八紘一宇思想所淹沒。每次談到日本對華政策時,就會馬上換一副嘴臉,變得猙獰難看,我們焉能不怨。
汪是有名的才子,精於詩,與日本朝野唱和極繁。他死時日人為他開追悼會,來者千人。
三、雙方對於中東鐵路問題的諒解。
再有奉系以張作霖為首領。馮玉祥的倒戈,奉系得到很多便宜,進而想奪取上海。
民國十四年中山先生應段祺瑞之約,來到北方,受到風寒,宿疾復發,延醫診治,不料由北平協和醫院施行手術,發現所患的竟是肝癌,是不治之症,且已屆末期。二月十八日,遷回北平鐵獅子胡同行轅,延至三月十二日,一代偉人與世長辭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慘敗,但我們並沒有乘機落井下石,蔣公反而發表了不念舊惡、以德報怨等申明,繼而並有寬大的遣俘行動。這種仁愛的舉措日本原該銘記在心,尤其在雅爾達會議中,蔣公堅持維護保存天皇制,使得天皇仍舊可以得有代表日本的地位,但是天皇卻並未來華向蔣公表示謝意,連皇室都沒有派人來過,這種忘恩負義的行為最不應該,使得主張黃色人種大團結者,為之寒心嗟嘆。日本看不起中國,英、美聯合的榜樣,不會在東亞出現的。
四、雙方對於外蒙問題的協議。
由於革命軍的建立,國民黨有了自己的武力。因為軍紀嚴明,訓練認真,這支軍隊銳不可當,非軍閥部隊可比。
民國十年,孫中山先生在廣州由國會推舉為大總統,誓師北伐。但陳炯明不聽調度,悍然叛變,將設在觀音山之總統府圍困起來。孫先生不得已,躲在永豐艦上,獲蔣公中正之助,始脫危難。從此蔣公即不離左右。
民國十五年,中山先生逝世後一年,左派分子因見蔣公中正聲譽日隆,漸生畏懼,與俄派竭力阻撓北伐,屢次失敗後,乃企圖劫持蔣公,送往蘇俄。事為蔣公所覺,仍不露聲色,以迅雷手腕,將陰謀人員全部繩之以法。並將參與陰謀的俄國顧和*圖*書問全體解雇,遣送回國。
這就是幾位主要軍閥爭權奪利搶地盤禍國殃民的醜陋行為。
俄共受到挫折後,比較小心。這時國民黨內部開始分化,分成很多派。以汪兆銘為左派的領袖。蔣公為新右派的中堅。從此有寧漢分裂的朕兆了。民國十五年的十一月,蘇俄顧問鮑羅廷突然率同國民政府代理外交部長陳友仁、司法部長徐謙、交通部長孫科、財政部長宋子文,從廣州來到漢口,在漢口宣布成立武漢臨時聯席會議,正式通告執行最高職權。另一方在十五年的十二月三十一日,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代理主席張人傑暨國民政府代理主席譚延闓及同志多人抵達南昌,即在南昌召開中央政治會議,決議「現為政治與軍事發展便利起見,中央黨部與國民政府暫駐南昌」。鮑羅廷聞悉此事大驚。為了奪回領導權,提議於民國十六年三月召開中央執行委員會第三次全會於武漢。民國十六年一月,蔣公為了反對此事,特在軍務十分緊急之時,抽空到武漢,敦促留在漢口的國民黨首要同赴南昌。鮑羅廷竟於歡迎席上,與蔣公大開辯論。
革命軍於是進駐南京。但是樂極生悲,革命軍內部起了變化。自從中山先生採取容共政策之後,國民黨就分成兩派。很早就有老黨員上書給中山先生,很怕會有奸人,以「國民黨之軀殼,注入共產黨之靈魂」。更有老黨員嚴詞指斥「為國民黨之生存發展起見,絕對不宜黨中有黨」。不過當時中山先生還在世,共黨分子尚不敢明目張膽,有所舉動。兩派之間尚可相安無事。
赴俄的馮玉祥得到了俄方的資助,變成極強的一股勁旅。他暗中又與奉系的郭松齡勾結,誘他倒向蘇俄。郭利欲薰心,便通電倒戈,請張作霖下野。張氏父子措手不及,不得不請日本方面干涉。日軍阻止郭軍前進,並聲明我軍不得進入南滿鐵路附屬地二十里內,犯者概須繳械。郭軍受了限制,士氣大傷。張氏父子與郭軍激戰後,郭大敗。郭松齡夫婦被俘,為張槍決。
當北洋軍閥互相殘殺陷於混戰的時候,國民革命軍在蔣公中正的指揮之下,已經整裝待發了。不過北洋軍閥的總兵力當在百萬以上,而國民革命軍最多不過九萬,實力懸殊。當面對三大軍閥,祇有設法各個擊破。於是決定先打吳佩孚,暫棄孫傳芳,不理張作霖。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