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正說清朝十二帝

作者:閻崇年
正說清朝十二帝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對臣民:仁愛寬刑

對臣民:仁愛寬刑

格爾古德,滿洲鑲藍旗人,筆帖式(即文書、翻譯)出身,後升翰林院侍讀學士,任日講起居注官。康熙二十一年(一六八二年),任直隸巡撫。上任前,康熙帝告誡他說:「你上任後不要急於求名,而要踏實做事;或遭憤恨報復,定要特別小心。」當時京畿地區,旗人與民人雜處;旗下的莊田,有王公大臣的莊田,有貴族豪紳的莊田。莊田設莊頭,像《紅樓夢》裡的莊頭烏進孝那樣,管理莊田,負責收租,為害一莊。還有投充旗下的人,依靠主子,逃避差徭,詐害良民,無惡不作。自康熙初,鰲拜專權,大學士管戶部尚書蘇納海、直隸總督朱昌祚、巡撫王登聯因觸犯滿洲權貴利益而遭殺害後,幾乎沒有人敢對這個敏感的問題上疏指陳。格爾古德上任不久,親自訪察,提出問題,疏陳:自己賣身投靠旗下之人,有的作奸犯科,想逃脫法網;有的遊手好閒,逃避差役。這些人,放債牟利,則諱旗稱民;遇上官司,又捨民稱旗。他們詐害良民,官府不敢過問,應當加以嚴厲議處。格爾古德得到康熙帝的有力支持。然而,事情並不那麼簡單。當時,大學士明珠權勢傾朝,他的下屬要圈百姓的墳地,民人投訴到戶部。戶部將訴狀轉直隸巡撫,格爾古德令宛平縣核查。知縣怕得罪權相明珠,報稱「無礙民墳」。格爾古德不畏權相,上疏劾奏明珠屬下「圈佔墳地屬實」https://www•hetubook•com.com,並請吏部問知縣的罪。格爾古德敢於碰權相,敢於碰勳貴,秉承上旨,執法嚴懲,被時人譽為「鐵面巡撫」。格爾古德居官,布衣蔬食,廉潔自律,不畏權貴,拒納饋送。康熙帝命朝廷大臣公舉清廉官吏,格爾古德被列為第一。
關於康熙的仁愛,可以舉一個例子。康熙十六年(一六七七年),康熙在塞外視察時,發現一個人僵臥在路旁。他親自詢問,知道這個人叫王四海,是個傭工,在回家路上,因為飢餓,躺下起不來。康熙立即下令給他餵熱粥。等王四海甦醒後,將他帶到行宮。後給王四海盤纏,送他回家。
于成龍,山西永寧(今離石)人(康熙時還有一位于成龍,漢軍鑲黃旗人),先任廣西羅城縣知縣,當時已經四十五歲。羅城位於萬山之中,歷經戰亂,沒有城郭,遍地榛莽,縣衙是茅屋三間,居民僅有六家。于成龍到任後,召集流民,鼓勵耕耘,設養濟院,寬免徭役,興建學宮,縣境大治。史書說他「居羅七年,與民相愛,如家人父子」。于成龍升任合州知州,前往赴任時,百姓傾城出動,痛哭號泣相送。有一位瞎子不肯離去。于成龍問他為什麼不走,他回答說:「我想您路上盤纏不夠,我會算卦,可以沿途賺點錢,以備不足之用。」于成龍很感動,就把他留下來。果然途中錢花光https://m.hetubook•com•com了,幸虧瞎子賺些算命錢補充路費才到了合州。在合州,有政績,又遷黃岡。黃岡社會治安很亂,他裝成乞丐,深入罪犯巢穴,日夜雜處,探明實情,一舉端掉賊窩。又任黃州知府,再升任福建布政使。時清軍平定三藩之亂,軍中多掠良民子女為奴。他集資贖出被掠婦女放還。康熙十九年(一六八〇年),升為直隸巡撫。上任後,嚴戒饋送長官。又遷兩江總督。他自奉儉約,每天就是粗米、青菜,終年不知肉味,江南人稱呼他為「于青菜」。在他的帶動下,士紳們改綢緞為布衣,官宦出門輕車簡從。僅僅數月,樸素之風大為流行。他過於勞累,死在任上。于成龍做官,不帶家眷,十分儉樸。死後,將軍、都統、官吏、友人到他家中一看,「惟笥(si)中綈袍一襲,床頭鹽豉(chi)數器而已」。就是說于成龍的家中只有竹筐裡粗糙紡織品製做的一身袍子和床頭幾罐食鹽、豆豉而已。為追悼于成龍,市民罷市,聚哭致哀!百姓家掛他的畫像祭祀。康熙說:「朕博採輿評,咸稱于成龍實天下廉吏第一!」
康熙對臣民強調要實行「仁愛」。「仁」字,《孟子.盡心》說:「仁也者,人也。」儒家有「仁者愛人」的理念。「愛」字,有人說是近代的詞,也有人說是西方的詞。其實,《論語.顏淵》就有「樊遲問仁」,孔子答曰:「愛人。和*圖*書」《禮記.哀公問》記載孔子的話:「古之為政,愛人為大。」所以,「仁愛」是儒家基本的政治理念。康熙繼承了儒家為政「仁愛」的理念,並在施政過程中加以實踐。
康熙身後謚號為「仁皇帝」,這個「仁」字,恰恰是康熙一生為人、行政的一個顯著特點,也是康熙區別於清朝其他十一位皇帝的一個顯著特點。
康熙屢次申令停止圈佔土地;又蠲(juan)免錢糧達五百四十五次之多,計銀十五億兩。他賑災,設義倉,關心民眾疾苦。他宣佈:自康熙五十一年(一七一二年),「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賦」。後雍正實行「攤丁入地」,中國長期以來的人丁銀被免除。其正面影響是減輕了人身依附,其負面影響是刺|激人口增長。乾隆時人口到三億,道光時則突破四億。
張伯行,河南儀封人,進士出身。中進士後,買各地大儒的圖書,口誦手抄,整整七年。他說:「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以學問清醇、志操潔肅自勵。做官後,家鄉河堤崩潰,自己出錢招募民工運土塞堤。任山東濟寧道,遇上饑荒,從河南家裡運送錢米,並縫製棉衣,給災民充飢禦寒。任江蘇巡撫,發現總督噶禮貪婪。江南鄉試作弊,生員嘩然,抬著財神像到學宮,影響很大。張伯行調查,此案同總督噶禮有關,便上疏朝廷。康熙命尚書張鵬翮等調查,查證作弊之事同噶禮有關,噶禮便彈和_圖_書劾張伯行。康熙命再調查。結果是噶禮被誣告,張伯行應當罷官。康熙命第三次覆查,結論同前一樣。康熙說三次查證都是非顛倒,命再議。其實,康熙已經通過密摺對噶禮和張伯行都進行瞭解。康熙知道張伯行是清官,應當加以保全,著免噶禮官,由張伯行任總督。
康熙十八年(一六七九年),北京大地震。康熙下令開設粥廠,還讓太醫院給傷病者送醫送藥。
彭鵬,福建莆田人,幼年聰慧,鄉試中舉。三藩之亂起時,他裝瘋不從。平定三藩之後,任三河縣知縣。三河在京東,旗民雜處,號稱難治。有人冒稱自己是給皇帝放鷹的,到縣裡敲詐勒索,作惡多端。彭鵬經過偵訪,查明其真實身份,逮捕並鞭刑嚴懲。有人偷盜,彭鵬聞警,立即佩刀乘馬,急疾追捕。康熙帝巡視京畿,知道彭鵬清廉,在接見他時,賜給他內庫帑金三百,並說:「知道你清正,不接受百姓的錢,這些錢給你養廉!」後調升彭鵬為科道。他受命到陝西、山西、河南瞭解民情、賑濟災荒。他疏報:涇陽知縣劉桂剋扣籽粒,猗氏知縣李澍杖殺災民,磁州知州濫派運費,南陽知縣曖昧分肥等。詔三省巡撫察審,奏報沒有查實。在當時,當事人因受到關係網的保護,要核實一個貪污案件,是十分困難的。康熙帝又派他做順天府尹,彭鵬疏劾順天鄉試舉人李仙湄的考卷墨跡刪改過多,考官徐倬、彭殿元徇私欺蒙,疏語中說:https://www•hetubook.com.com「臣如妄言,請劈臣頭,半懸國門,半懸順天府學。」九卿等召開會議,認為他語言不敬,應當罷官。康熙帝命考官徐倬、彭殿元退休,而對彭鵬不問。彭鵬為官,拒饋贈,清操守,是康熙朝著名的清官。
康熙的仁政,措施之一是懲辦貪官、表彰清官。清官是康熙帝的一面旗幟。康熙朝最著名的清官于成龍,有個綽號叫「于青菜」,就是因為他雖貴為封疆大吏,卻常年不吃肉,只吃青菜。
在皇朝時代,官吏貪婪是普遍現象。康熙雖然獎勵清官、懲治貪官,但貪官污吏還是屢屢出現。看來康熙對待吏治,還缺乏系統的制度:嚴格制度,使官吏不能貪污;嚴厲懲處,使官吏不敢貪污;嚴定薪俸,使官吏不必貪污;嚴肅教育,使官吏不想貪污。
康熙帝表彰清官,一則是為大小官員樹立榜樣,養成一代清廉的吏風;二則是藉清官監督、揭發、打擊貪官;三則是派幾位好官,為百姓做點好事;四則是推行「仁愛」理念,為自己博得仁政的名聲。但是,清官往往為上級所不喜歡,也普遍為同僚所不喜歡。清官必遭貪官的嫉恨,也必遭貪官的報復。前述于成龍、格爾古德、彭鵬、張伯行等無一例外。然而,康熙帝之所以仁明,在於他能明察是非曲直,而不使廉吏灰心,能信任並保全清官,而遏制貪風日長。
康熙實行寬刑政策。康熙二十二年(一六八三年),全國秋決(判死刑)的犯人「尚不及四十人」。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