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正說清朝十二帝

作者:閻崇年
正說清朝十二帝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鐍匣風波

鐍匣風波

由上看出,旻寧繼位,得到以禧恩為代表的宗室之建議和認同,又得到皇太后的中宮懿旨和皇弟瑞親王綿忻的贊同,最主要是有軍機大臣等開啟鐍匣的御書聖旨。旻寧繼位,皇太后與瑞親王綿忻、宗室禧恩、軍機大臣等達成共識,和平過渡。但是,在官私記載中,前後矛盾,彼此抵牾,仍給人們留下重重迷霧。
實錄記載:嘉慶秘密立儲朱諭密旨緘藏在「鐍匣」內。《清仁宗實錄》載:「上(嘉慶)疾大漸,召御前大臣賽沖阿、索特納木多布齋,軍機大臣托津、戴均元、盧蔭溥、文孚,總管內務府大臣禧恩、和世泰,公啟鐍匣,宣示御書:嘉慶四年四月初十日卯初,立皇太子□□(旻寧)。」《清仁宗實錄》是道光繼位之後修纂的。《清宣宗實錄》也記載:「仁宗疾大漸,召御前大臣賽沖阿、索特納木多布齋,軍機大臣托津、戴均元、盧蔭溥、文孚,總管內務府大臣禧恩、和世泰,公啟鐍匣,宣示御書:嘉慶四年四月初十日卯初,立皇太子□□(旻寧)朱諭一紙。戌刻,仁宗崩……扈從諸臣,遵奉硃筆遺旨,請上即正尊位。上號慟仆地,良久方起。」《清宣宗實錄》是咸豐修的,不會同他父皇纂修的《清仁宗實錄》相違背。以上兩個「實錄」總算把這件事作了自圓其說。在相關的檔案中,「公啟鐍匣」為「公啟密緘」。據此,當嘉慶病危時,臨終前召戴均元、托津、禧恩等八大臣,「公啟鐍匣」,立旻寧為皇太子。然而,這同前面《清史稿.宗室禧恩傳》的記載相矛盾。此為歷史疑雲之五。
祖制家法:皇帝立儲的鐍(jue)匣,按清朝「家法」應放在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後面。雍正元年(一七二三年)八月十七和*圖*書日,雍正皇帝在乾清宮西暖閣,宣佈實行「秘密立儲」。皇帝立皇太子的御書鐍匣,懸置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之後。在道光之前,開啟「鐍匣」宣示傳位密旨繼位者,只有乾隆和嘉慶。乾隆敘述開啟「鐍匣」的過程說:「逮皇考傳位聯躬,宣示密緘,倉猝之際,朕不敢自行啟封,召同大學士鄂爾泰、張廷玉,當面展緘敬閱。」這就是所謂「公同手啟,立定大統」。由此可見,「宣示密緘」是嗣君與朝臣共同開啟的。乾隆內禪皇位給嘉慶,是由乾隆親自開啟鐍匣宣諭的。其經過是:乾隆三十八年(一七七三年),密立皇十五子顒琰(嘉慶)為皇太子,按照雍正帝立下的規矩收藏秘密立儲詔書。乾隆六十年(一七九五年)九月初三日,乾隆在圓明園勤政殿,召集皇子皇孫、王公大臣等「將癸巳(乾隆三十八年)所定密緘嗣位皇子之名,公同閱看,立皇十五子嘉親王顒琰為皇太子」云云。嘉慶秘密立儲御書的鐍匣,自然不應例外。嘉慶在避暑山莊病逝後,本應立即派大臣急馳北京,到乾清宮取下正大光明匾後的秘密立儲御書。但是,當時並沒有這樣做。那麼秘密立儲御書收藏在何處?據包世臣所撰《戴公(均元)墓碑》文記載當時情狀,鐍匣御書由嘉慶隨身攜帶。《碑文》記載:嘉慶二十五年(一八二〇年)春,戴均元拜文淵閣大學士,晉太子太保,管理刑部。七月,戴均元和托津等隨從嘉慶帝到熱河秋獮,「甫駐蹕,聖躬驟有疾,不豫。變出倉猝,從官多皇遽失措」。戴均元和托津督促內臣翻檢皇帝遺物,最後在嘉慶皇帝近侍身邊的「小金合」裡找到了傳位詔書。「鐍匣」沒有放在乾清宮「https://m.hetubook.com.com正大光明」匾之後,「鐍匣」開啟時也沒有儲君等在場,這是違背清室「家法」的。於是有的學者認為:「『鐍匣』隨嘉慶帶往避暑山莊的記載,實難徵信。」此為歷史疑雲之一。
宗室建議:嘉慶剛斷氣,總管內務府大臣禧恩,建議由旻寧繼位。禧恩,宗室,滿洲正藍旗,睿親王淳穎之子。這裡要補充一句,就是睿親王多爾袞沒有兒子,其弟多鐸的兒子多爾博過繼給多爾袞,襲睿親王。多爾袞被革王爵、撤廟享後,多爾博又歸宗多鐸後。乾隆給多爾袞平反,恢復多爾袞睿親王封號,多爾博仍為多爾袞的繼承者。其時多爾博已死多年,命他的五世孫淳穎襲睿親王爵。睿親王淳穎是嘉慶懲治和珅所依靠的重要親信和得力大臣,他的兒子禧恩,初入宮為頭等侍衛,繼升為御前侍衛,後升為內務府大臣。嘉慶二十五年(一八二〇年)七月,禧恩作為內務府大臣,隨嘉慶皇帝車駕到避暑山莊。《清史稿.宗室禧恩傳》記載:「仁宗崩於熱河避暑山莊,事出倉猝,禧恩以內廷扈從,建議宣宗有定亂勳,當繼位。樞臣托津、戴均元等猶豫。禧恩抗論,眾不能奪。會得秘匱朱諭,乃偕諸臣,奉宣宗即位。」禧恩出身宗室,地位重要,影響亦大,其建議沒有得到軍機大臣托津、戴均元等認同,這說明,奉旻寧嗣位一事在當時似曾經過一場激烈的爭論。禧恩建議旻寧繼位表明:嘉慶生前並未就嗣位之事在大臣中公佈,禧恩建議時也未公啟鐍匣。否則,托津、戴鈞元等不會「猶豫」而不表態。所謂「公啟鐍匣,宣示御書」之說,存在矛盾,大可存疑。禧恩只是內務府大臣,按照「家法」,他沒有資格「建議旻寧和-圖-書繼位」,可是他又為什麼違背「家法」而這樣「建議」?此為歷史疑雲之二。
太后懿旨:孝和睿皇后傳懿旨讓旻寧嗣位。嘉慶先後有兩位皇后,第一位是孝淑睿皇后,喜塔拉氏,為道光的生母,她只當了一年多的皇后就病死;第二位皇后是孝和睿皇后,鈕祜祿氏。她生下兩個兒子——皇三子綿愷和皇四子綿忻,但她對旻寧備加照顧,他們關係很好。孝和睿皇后並不知嘉慶皇帝密詔鐍匣在什麼地方,她應當也不知道「秘密立儲」所立的皇太子是誰。然而,當她在北京皇宮驚悉嘉慶崩於熱河行宮噩耗時,便發出懿旨:「今哀遘升遐,嗣位尤為重大。皇次子智親王,仁孝聰睿,英武端醇,現隨行在,自當上膺付託,撫馭黎元。但恐倉卒之中,大行皇帝未及明諭,而皇次子秉性謙沖,素所深知。為此特降懿旨,傳諭留京王大臣,馳寄皇次子,即正尊位。以慰大行皇帝在天之靈,以順天下臣民之望。」這個皇太后懿旨,對於旻寧嗣位,關係極為重要。旻寧在熱河接奉懿旨時,伏地叩頭,感恩不盡!後來所有正史均只記載了避暑山莊公啟鐍匣之事。道光復奏皇太后文曰:「子臣(旻寧)跪奏:本月二十五日,皇父聖躬不豫,至戌刻大漸……維時御前大臣、軍機大臣、內務府大臣,恭啟鐍匣,有皇父御書:嘉慶四年四月初十日卯初,立皇太子(旻寧)朱諭一紙。該大臣等,合詞請遵大行皇帝成命,以宗社為重,繼承大統。子臣遜讓,至再至三。該大臣等,固請不已。本日(二十九日),恭奉懿旨,子臣即正尊位。皇父、皇母,恩慈深厚,子臣伏地叩頭,感悚不能言喻……謹將鐍匣所藏皇父朱諭,恭呈懿覽,謹繕折復奏,恭謝慈恩。七月和-圖-書二十九日。」當年康熙繼位,是孝莊太后的意思,但是用順治遺詔名義宣佈的,而不是用皇太后「懿旨」的名義。這裡產生了問題:皇太后指令旻寧繼位違背「祖制」、「家法」,如果懿旨同遺詔發生矛盾怎麼辦?此為歷史疑雲之三。
嘉慶二十五年(一八二〇年)七月十八日,嘉慶到熱河秋獮,自圓明園啟程。命皇次子智親王旻寧、皇四子瑞親王綿忻隨駕。這年,嘉慶六十一歲,「身體豐腴,精神強固」。二十四日,嘉慶到達熱河行宮,「聖躬不豫」。當天,嘉慶到城隍廟拈香,又到永佑宮行禮。二十五日,嘉慶病情嚴重,當夕崩逝。嘉慶暴死,死因不明。有人據皇族後人的口碑,說嘉慶死於雷擊。如果此說屬實,清人官私著作,不敢如實記載。嘉慶死亡的原因,可能是年逾花甲,身體肥胖,天氣暑熱,旅途勞頓,誘發心腦血管病而猝死。嘉慶皇帝突然駕崩,國不可一日無主,皇位繼承就成為當時朝廷的頭等大事。但是,旻寧繼位,史有疑案。
八月二十二日,嘉慶帝的靈柩從避暑山莊運回到北京,在乾清宮停放。先是,嘉慶暴卒,事前毫無準備,避暑山莊沒有準備棺木。旻寧命速送「梓宮」來熱河,嘉慶遺體在避暑山莊入殮,由承德運往北京。旻寧跟隨靈柩而行,並已開始處理政務。八月二十七日,旻寧正式即位於太和殿,頒詔天下,成為清朝入關後的第六代皇帝。
道光執政三十年,做了不少事情。他在懲治貪污、整頓吏治、治河通漕、清厘鹽政、開通海運等方面,也有或多或少的成績。道光一生中最大的政績,是平息回部張格爾的騷亂,鞏固了新疆。道光三十年的皇帝生涯,算是勤政,也算是節儉。他自詡道:「自御極至今,凡www•hetubook•com•com批覽章奏,引對臣工,旰食宵衣,三十年如一日,不敢自暇自逸。」野史說道光穿帶補丁的褲子,於是大臣們倣傚,也「綴一圓綢膝間」。節儉,對於一位皇帝來說,是難能可貴的。但是,評價一位君主、一位政治家,主要看他在歷史潮流中,是站在前面,還是落在後面;看他在國家與民族利益上,是維護國家主權與民族尊嚴,還是喪失國家主權與民族尊嚴。道光皇帝禁煙運動失敗,鴉片戰爭失敗,簽訂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他要承擔相應的歷史責任。
朝臣態度:《清史稿.托津傳》記載:「仁宗崩於熱河避暑山莊,事出倉猝,托津偕大學士戴均元,手啟寶盒,奉宣宗即位。」托津,為滿洲富察氏,自嘉慶十年(一八〇五年)開始任軍機大臣,又任正白旗領侍衛內大臣、東閣大學士,可謂樞密老臣、朝廷重臣。《清史稿.戴均元傳》也記載:「扈從熱河,甫駐蹕,帝不豫,向夕大漸。戴均元,乾隆進士,官協辦大學士、軍機大臣、上書房總師傅。均元與大學士托津督內侍檢御篋,得小金盒,啟鐍,宣示御書立宣宗為皇太子,奉嗣尊位,然後發喪。」這兩條記載,同《清史稿.宗室禧恩傳》記載不一致。包世臣所撰《戴公(均元)墓碑》文,記載當時尋找並開啟鐍匣的情狀:在嘉慶臨終時,由托津、戴均元督促太監,翻箱倒匱,尋覓鐍匣,最後由近侍於身間找出小金盒。而前引《清史稿.宗室禧恩傳》所載,禧恩建議立旻寧,托津、戴均元均猶豫,則並無其事。托津、戴均元開啟金盒時,也沒有見記載當事人旻寧在場。人們對此事的真偽產生懷疑。此為歷史疑雲之四。
關於鴉片戰爭,中學教科書裡講得很詳細。下面我們對鴉片烽火做點思考。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