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代馬輸卒手記

作者:張拓蕪
代馬輸卒手記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上卷 老兵話舊 路過南京

上卷 老兵話舊

路過南京

南京的老百姓對我們戴的笠盔很感興趣,有人出法幣五百元要收買我們的,但我們一來礙於規定,二來也是海狗玩球——僅此一「頂」!
進城前我們先在郊外打扮了一番,重打背包,拴緊腰皮帶,(背包是由九片竹片紮成,把被子摺疊四四方方,前後一夾就成)下面還有一個扁扁的小簍子,那是專放小零碎的。
三十六年二月,到南京湯山接砲,m•hetubook.com•com我才模糊地認識了這座金陵古城。
上級怕我們土包子進城,出去既找不到路回來,一律禁止外出(想來是怕大家出去犯軍風紀),因此我們在南京住了三天,竟不知秦淮河、玄武湖、夫子廟在哪個方向。
民國三十四年十月底,部隊要經過南京到鎮江接防,南京是國都,當時國民政府尚未還都,但南京仍www.hetubook.com.com有好多高級機關,如陸軍總司令部,前進指揮所等。因此要特別慎重將事。部隊先在采石磯(當塗縣)整補,打扮了三天,挑選年青的小夥子擔任荷槍者,其他年齡稍大或儀容稍差的或病(傷)患和伙伕馬伕以及一切彈藥裝具等,都在半夜三更繞城而過到下關上火車,這樣軍容好看些,不但做給長官們看,也做給南京的老百姓hetubook.com.com看。南京還有好多等待遣返的日本兵和僑民,我想最主要的還是表演給這些敗軍之將看的罷。
笠盔是克難創造,我們部隊有史以來從未發過鋼盔(我僅見張發奎領導的一〇八師戴過),笠盔也者,斗笠其實,鋼盔其形也,是用篦片編的,中間或用箬葉,或用棉紙浸桐油,形式是仿造德式的,後面長出一片,遮住了整個後腦勺,這玩意除了遮蔭,別無二www.hetubook•com.com用,既不能擋流彈,更不能防破片,連根火柴都罩不住。
我們曾三度謁陵,但就是記不清有多少級台階,我們曾去參觀被日本軍閥作為屠殺中國同胞刑場的雨花台,也曾沿著秦淮河邊的柳堤遠觀過畫舫。(我們的口袋不豐,只能作遠觀。)
南京城已經進駐了很多單位,滿街都是灰軍服,(勝利後不久改為黃軍服)我們進城,對南京的老百姓來說,已經不怎麼新m•hetubook.com•com鮮了。不過我們進城時,城門上掛著兩串長鞭炮,路兩旁還俯跪著不少的日本軍人,鞭炮霹靂啪啦一響,我們的精神也頓為之一振,草鞋踩在地上也特別穩重有力了。
采石磯的蒲包醬油干子(豆乾)很好吃,無論佐酒下飯生吃熟炒其味都鮮美無比;後來在上海申報上讀到一篇談吃的文章,才知道采石磯的名產,蒲包醬油干子是聞名全國的八珍之一,當時我們真是豬八戒吃人蔘果,糟蹋糧食了。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