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環遊見聞:北美之部

作者:楊乃藩
環遊見聞:北美之部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加拿大 水木清華多倫多

加拿大

水木清華多倫多

這個遊樂場總面積九十六英畝,包括三個伸出在安大略湖中的人造小島。這是一個展覽與遊樂的綜合體。大部分的房舍是用玻璃和鋼鐵建築,形式別致,反映在陽光之下,耀眼生輝。
與楊格街平行的是港灣街,這是多倫多的金融區。這條街上有加拿大最大的證券交易所。有加拿大商業銀行,這個銀行的建築物有三十四層,在英國自治領中,原算得上是最高的。但近年來又有五十七層的道明銀行及七十層的商業大廈興起,可見多倫多發展之速。今年,位於安大略湖畔的加拿大鐵路高塔落成,高度達一千八百呎,又勝過巴黎、東京鐵塔及蘇聯的歐斯坦基諸塔,經金尼斯世界紀錄書列為全世界最高建築物。多倫多之「力爭上游」可見一斑。這條街上還有一個皇家約克旅館,共有客房一千六百個,是加拿大最大的旅館。
多倫多特多中小企業。多倫多工廠平均僱工人數為四十五名,可見規模之小,但因此而產品項目繁多。其產品包括汽車零件、化學品、成衣、電氣設備、針織品、肉品及其他食品和飲料。此外還有鋼鐵製品、皮革製品、機械、藥品、礦產、油漆橡膠製品、木材、造船、肥皂及木製品等。有四百家美國公司的分支機構設在多倫多,較世界上任何地方為多,由此可見多倫多的工業,實際上是掌握在美國人的手裡。
多倫多市本身的行政,按照英國制度,採議會制,每兩年舉行直接選舉一次,選出市長一人,管理委員會委員四人,及議員十八人。市長和管理委員會就市政負行政責任,而市議會則是立法機構。不過,教育與警察,則獨立於行政部門之外,教育是另由公民每年選舉的教育委員會管理,警務部門則由市長、縣法官,及高級警官組成的警察委員會管理。因為這些地方自治的職務都是由民眾直接選舉,而且任期又短,有志於政壇之人士則很多,因此多倫多差不多經常在作競選的活動,人民有高度的政治認識,有意競選者為了獲得競選勝利,經常發表政見演說。這些政見在當選後必須兌現,所以多倫多市民的福利辦得特別好,因為大家都要討好市民。但是因為市政方面時常換新面孔,所以政令遂也實行未久便改弦更張的情形,這是缺點。這種自治方式,不僅多倫多市為然,加拿大各級政府,也大多類似。要對加拿大作進一步的認識,這是必須了解的。
廣場左側有一個倒影池,市政中心奇特的建築,倒影其中,更增情趣。池上有一小型人造瀑布,川流不息,潺潺有聲。池畔是十幾層石級,石級上都附有木製條凳,因為隔了池的對面,也即三角建築物裝壁的一邊,正是一幅電影銀幕。池邊一個不鏽鋼的「華表」,上面鏤著三個圓孔,似乎是藝術品。實際上裡面藏著電影放映機、擴音機等。
在美國方面,有屬於紐約州的三個小鎮,亞歷山大港(Alexandria Bay)、克萊頓(Clayton)和溫辛角(Cape Vincent)。這些小鎮都以招徠觀光客為業,有各種便利觀光的設備。
千島的中心,為千島橋,這頂橋是溝通南北,也是美加兩國的孔道,象徵著兩國間的友誼。橋的長度達七哩,分為五段,跨越在幾個小島上,以之為支柱。在加拿大這邊,橋旁有一瞭望塔,高達四百呎,盤旋而上,可以展望千島的全景。千島原有「迷途之港」之稱,因為在二百多年前,一隊英國海軍,到這裡來探險,駛入千島後,即失去了蹤跡,因為不知如何才可駛出。如在今日,只要登塔一望,便可一目瞭然了。
多倫多的市區,原來只限於多倫多市本身。二次世界大戰後,多倫多區域的工商業迅速發展,住戶也因大批移民移入而飛躍增加。由於市區人口擁擠,乃使多倫多的住民大量流往附近的十二個區域。這些區域的人口數從一九四五年的二十六萬人激增至一九六一年的一百十五萬人,而多倫多市本身的人口卻反而減少。在這情形下,無論交通、住宅,及水電的供應等方面都發生不配合的情形,必須加以改善,因此於一九五四年一月一日成立了多倫多大都會區。這是北美洲第一個成立的大都會區。多倫多大都會區包括多倫多市及十二個附近的鄉鎮,它們的名字是:Leaside,Mimico,New Toronto,Weston,Forest Hill,Long Bronch,Swansea,East York,和-圖-書Etobicake,North York,Scarborough及York。這些地方過去多為小村落,現在在大都會區的統一規劃發展下,都已經成為最現代化的社區了。多倫多市本身的面積,僅為四十平方哩,包括十二個郊區的多倫多大都會區,則達二百四十平方哩。
鮑羅(Borough)在英文中原是自治區的意思,司加鮑羅是多倫多最大的一個區,人口二十七萬人。這個市政中心,一方面是區的辦公大樓,包括區公所、衛生、教育、社會服務等單位,另一方面則是市民的活動中心。司加鮑羅市政中心設計主旨,是要打破「衙門」的傳統觀念,而成為民眾容易親近,且常來走動、會合、娛樂、社交的地方。民眾到這裡來,一邊接洽事情,解決問題,並了解他們的政府,是怎樣辦公的,一邊則彼此認識,彼此聯誼,打破工商社會冷漠無情的氣氛。所以,它的建築構想,不是莊嚴的、孤立的、冷漠的,而是歡樂的、融和的、熱情的。
遊覽千島,最好的方法當然是乘坐那三層的遊艇,船上有各種設備,穿梭在大大小小島嶼之間,全程約歷三小時。如果時間不夠,則當你往來於多倫多與渥太華之間時,可以把車子開上千島公路,這條全長八哩的公路,係沿著河岸而築,林蔭茂密,風光美妙,雖不能盡攬其勝,也可以慰情聊勝無了。
南珊菲利浦廣場的四周,有古色古香的舊市政廳,也有嶄新的假日旅館。構成了一幅美麗的圖畫。整個南珊菲利浦廣場及新市政廳的建築,開始於一九六一年十一月,完成於一九六五年九月,耗資二千七百萬美元。很不幸的,負責設計的芬蘭籍建築師李威爾,於全部工程完工之際逝世,未及參加落成典禮。
但是,對我們中國人來說,最感到興趣的恐怕還是與新市廳近在咫尺的唐人街。唐人街是在伊麗莎白街,和鄧達斯街。多倫多的街道,以筆直出名。譬如楊格街,號稱從一端開槍,一顆子彈可以正確的落在街的那一端。唯有這條鄧達斯街,卻是彎曲的,傳說印第安人到此時,是走的這一彎曲路線,因此保留下來。多倫多的華僑,共約五萬餘人,所以唐人街規模不小。因為加拿大政府對於人民的祖國文化習慣,採放任態度,所以這一帶都是清一色的中文商店招牌,出售的中國東西,應有盡有,其中國化的程度,較之紐約、舊金山,尤有過之。幾家大餐廳,如荔園酒家、南京酒樓、廣州茶樓、西湖茶樓等,通宵營業,生意鼎盛。這裡的中國書店也有數家,還有一家中文報紙,曰醒華日報,據說是黃季陸先生十九歲時就讀多倫多大學時所創辦,是加東唯一的華文報紙。
人們從正門進入大廳,也就是中央的那個圓柱體,就可看到左右兩側,也即是兩邊的三角柱,分隔成五層,而每層內側僅是低矮的通道,通道裡面就是辦公室,略呈弧形的環繞著這中央圓柱大廳,好像是戲院的一層層包廂。
第三便是中國文物。在樓下就有幾樣「大塊文章」,一個中國花園,陳列著一座明代大官的墓道、翁仲、石獸、墓碑、絲器、石棺、殉葬物,全部原封不動的搬來。這種古墓在我們中國人也難得看到。一間大陳列室內有幾幅碩大無朋的壁畫,那是從山西的一個道孔中搬來的,內容之一是黃帝與蚩尤之涿鹿之戰,另一是群仙朝見玉皇大帝,畫的年代是明末清初,用的顏料很講究,迄今還鮮豔如新。樓上陳列室中陳列的是比較細巧的文物。商彞周鼎、古銅器、古陶器、歷代瓷器、玉器、漆器、佛像、殉葬的「俑」、國畫、服飾,應有盡有。最特別的是各種各式的鼻煙壺,竟也放了一大間。另外還有一個中文圖書館,藏書也不少。據說這些文物,多半是清末幾次戰役中擄來。
多倫多在渥太華西南二百十七哩,濱臨安大略湖,它是一個理想的天然港口,也是加拿大最繁忙的商港。加拿大約三分之一的工業,是在多倫多輻射出去的一百哩範圍之內。加拿大的肉類加工、批發業,及英文的出版業,均以多倫多為鰲頭。多倫多也是重要的財金中心,多倫多的證券交易所,其交易量僅次於紐約證券交易所,而為世界上證券交易最大的中心之一。加拿大的九家全國性銀行,其中四家的總行設在多倫多。
除了鋁條隔成矩形的玻璃窗外,整座建築物都是白色的,外圍全部為白色經過特殊處理的鋁片所包裹,單純而明朗https://www.hetubook.com.com,四周則參參差差的種了樹木,有清新的感覺。
加拿大與美國的交界為小山島(Hill Island),過橋時在此辦手續,過橋便是美國國境。過橋到美國時,為衛斯里島(Wellesley Island),這裡有一野生生物中心,在這千島區域孳息繁殖的動植物,都搜集在此,十分可觀。在千島區,最著名的野生動物是野鴨,在秋天的時候,成千上萬,或棲息水面,或飛鳴空中,蔚為巨觀。
大廳右側有自助餐廳,職員和市民,都可在那裡進餐或喝咖啡,左側是導遊處,一年中任何一天,包括週末及假日,都有導遊,每半小時一次,由幾位小姐,帶了參觀者,到各屬去巡覽,並娓娓不絕的解釋。當地的市民,都以擁有這個市政中心為榮耀,所以每有客人來,就爭先帶到這裡來參觀,使這裡的導遊生意興隆。
今天的亨利古堡之成為觀光名勝,除了古式的建築和陳設以外,最吸引人的還是那批古堡的侍衛。這些人都是高中和大學的學生,加以嚴格訓練,與軍隊無異。每年五月中旬到九月中旬,他們穿了一八六七年的砲兵和陸軍制服,重演當時英軍的一切生活及行動,絲毫沒有改變,因此引起觀光者的莫大興趣。
談到多倫多的觀光,最吸引人的要算是那個新市政廳(New City Hall)。這個新市政廳是多倫多市政府及大都會區的辦公廳,因其建築的奇偉新穎,著稱於世,也為多倫多人引以為驕傲,訪問多倫多人,都以一觀為幸。
多倫多新市政廳的建築,不是孤立的,它和南珊菲利浦廣場連接在一起,形成完整的統一的感覺。南珊菲利浦廣場佔地十三英畝,市政廳建築佔三英畝半。有這麼多空地,市民們可以集中到這裡來,展開活動。
多倫多大都會區包括了十三個單位,每一單位都有其自治的地方政府,然後再派送代表至大都會議室。大都會議室由二十五名代表組成,由多倫多市出十二名,其他各區每區出一名,令一名為主席。議員任期二年。大都會區掌管教育、公路、住宅、公園、衛生、供水、福利以及全區的發展計劃。其他的地方性行政工作則由各個個別的地方政府掌理。
除了近代的建築外,千島的各個小島上,也有許多古老的建築,這些房屋是在十九世紀時,許多在法國人逃避其國內的革命,而隱遯於此。
亨利古堡的建築,完全是一百多年前的老樣子,內中房屋的佈置,也是把當初的實際情況,恢復原狀。這些傢具和器皿多數是從英國帶來,洋溢著古趣。房間包括臥室、餐廳、廚房、辦公室、官長臥室等。反映出當時軍營生活的實際情況。
多倫多(Toronto)是安大略省的省會,和渥太華同屬於安大略省,但是多倫多人口超過二百五十萬人,比渥太華的規模,要大上五倍。多倫多是加拿大的第二大城市,僅次於蒙特婁。如前所說,加拿大的民族構成有英裔和法裔兩大主流,蒙特婁是法裔的中心,多倫多是英裔的中心。蒙特婁和多倫多,乃各爭雄長,以顯示法裔和英裔的勢力。由於英裔的人口要比法裔多,所以在都市規模上,蒙特婁雖大過多倫多,但在金融經濟的勢力上,則多倫多要超過蒙特婁。Toronto一詞來自印第安語,意思是會晤的場所。
由海灣再向西平行的一條街是大學路,顧名思義,是由於多倫多大學之故。多倫多大學是加拿大最大的大學,其組織類似英國的劍橋、牛津,由二十幾個各自獨立的學院合成。校舍區建築古雅,林木蓊翳。這個大學的政治經濟學院,是最嚴格著名的。目前在多倫多大學的中國學生,約有五、六十名。
安大略遊樂場中有電影放映、陳列館、戶外音樂演奏。一個巨型的圓頂建築物,號稱擁有世界最大的銀幕。一個兒童村,有各種各式精心設計與眾不同的兒童遊樂設備。遊樂場內有二十三個餐館,以及小規模的飲食攤位。可以使人流連忘返。
因此,多倫多市本身,即為三個層級的政府所在地,即多倫多市,多倫多大都會區,及安大略省。
迴梯設計也極特別,每一層都有斜坡通到進門口,來此接洽公務的民眾看到那一層後,便沿著斜坡上去,毫不費力。辦公室都是開放式的,靠近通道的那一排都是矮櫃台,由接待人員作初步交談,然後就工作性質,分到各主管業務部門去接洽。部門與部門之間,及各部門的內部的和_圖_書間隔,也僅是矮欄,設有一扇門,任何人可以自由出入。
多倫多新市政廳座落於楊格及皇后兩路交叉處的南珊菲利浦廣場上,當初多倫多市為了業務的需要,同時也象徵多倫多市的創新精神,而舉行一次國際性的建築圖樣設計競賽,應徵的圖樣共有五百二十份,結果芬蘭籍的建築師李威爾(Vilio Revell)獲得入選。
這圓柱的四周,稱為紀念堂,圍繞著柱的四周,在燈光照明下,陳列許多有紀念性的徽章、旗幟。在下面,並埋藏一個「時間之庫」,把建築當時的報紙、日常用品,封存在一個不鏽鋼箱子中,等待若干年後去打開。
大學路與勃羅爾街交界處,有安大略皇家博物館。這個博物館是世界上少數幾個以收藏中國文物著名的博物館之一,對我們中國遊客更有興趣。除了一般性之動植物標本、陶瓷器、鑄幣等之外,博物館的陳列品著重於三個專題,一是印第安文化,進門口兩支圖騰,與四層樓房等高(房屋是特地配合這兩支圖騰而設計的),雕刻精美,恐怕是世界上最精采的印第安藝術了。二是愛斯基摩文化,有一二十個大玻璃櫃,用蠟人製作|愛斯基摩人的實際生活狀況,十分逼真。印第安人和愛斯基摩人,都是加拿大的土著。
司加鮑羅市政中心的建築外觀十分奇特,它是一座五層樓,中間一個圓柱形的大廳,除了三根巨大的支柱外,自上至下都是玻璃窗,兩邊則為對稱的三角形柱。它和圓柱的大廳間,也是用全面的玻璃通道連接。這兩邊的玻璃通道是倒三角形,正與三角柱相配合。有人說這幢建築物的外形象太空站,有人說像堡壘,也有人說像一艘軍艦。
雖然千島區域最適宜於夏天的遊樂,但旅遊業者卻也不肯放棄其他季節賺錢的機會。譬如在秋天,舉行爬山、高爾夫、釣魚等的競賽,多天則有溜冰、雪戰、冰上曲棍球、冬季露營等的活動,以招徠遊客。同時,彌天冰雪,封裹著千島,也別有一番景象。
南珊菲利浦廣場上,有一個長方形的人工池塘,寬九十八呎,長一百八十二呎,池塘裡有彩色噴泉,每秒鐘噴射出一萬二千加侖的水量。池塘上有三根弧形的支柱。到了冬天,池水結水,池塘就成了市民們的溜冰場。
這個市政中心的另一半任務,是作為民眾公共活動場所。人們一走進大廳,右側是一個水池,裡面一小型噴泉,池中有睡蓮和金魚。旁邊兩株楓樹,用人造日光來照射,欣欣向榮。清新鮮豔的小花朵和盆景,則點綴在大廳和各層樓上。大廳內有許多藝術品的陳列,主要是當地美術競賽的優勝作品,包括雕刻、繪畫、攝影等,還有臨時性的展覽。
現在我們再遊覽多倫多附近的名勝,首先就是亨利古堡,這個古堡,乃介於多倫多與渥太華之間,由多倫多前往,係向東北約一百公里。其旁為凱斯敦城(Kingston)。這個古堡濱臨聖勞倫斯河,也位於麗都運河出口處,麗都運河是通往渥太華的。如前所說,當十九世紀初年,美國與加拿大之間,時生齟齬,在加拿大的忠於英國皇室的人,要防止美軍的侵襲,所以在這個要衝,設置了亨利古堡,以資防禦。不過這一堡壘設置以來,卻並不曾真正使用過,因為自從一八一二年在上加拿大村附近的克萊斯勒農場一役之後,美軍知難而退,美加之間,即不再有戰事。因此亨利古堡也不再有用武之地。但加拿大人則仍認為,在建堡後四十年中,美國軍隊之所以不入侵,亨利古堡因有嚇阻之功。所以它仍然有其功績的。待到一八六〇年以後,美加兩國的關係,日見和洽,這個古堡的防衛任務,迅速減低,故自一八九〇年起,即將其廢止,撤除軍隊。其後數十年間,因無人管理,寖成廢墟。但加拿大是一個沒有古蹟的國家,為了吸引觀光客,對於這樣一個遺址,也有利用的價值,乃於一九三八年依照原來的形式加以恢復,使之成為歷史的博物館。
這座設計新穎的民眾中心,在建築技術上,也有許多特色,為外邊牆壁,有自動清洗設備,不必用人工去擦拭。內部除空氣調節外,還有吸塵和吸音設備,進出的人雖多,卻可一塵不染,靜謐異常。整個建築的玻璃,都經過特殊處理,白天,像太陽眼鏡一樣,可以濾過光線,室外也看不到室內情形。晚上,外邊黑了,裡面卻電炬通明,從外邊看去,氣象萬千,纖毫畢現。
參觀者或市民進入新市政廳,首先到達的是公眾廳,這是一個https://m.hetubook.com.com廣大的圓形空間,有三層樓高。進入裡面,有親切的感覺。大廳中央是一根其粗無比的支柱,在頂上延伸開去,就靠這根柱子,支持著上面的會議廳。這根柱子的直徑達二十呎,水泥牆的厚度為二呎半。
他們每天有軍樂演習,有步兵操練,有砲彈射擊;同時,每年還有和美國華盛頓的海軍陸戰隊舉行一次聯合遊行。亨利古堡衛隊原是業餘性質,卻與美國的正規軍共同遊行,也可見其訓練有素了。
這座設計新穎的市政廳,每天都有免費導遊,由說英文和法文的小姐陪同參觀議會廳、市長辦公室,並到東塔的二十七層頂上的瞭望台,眺望多倫多全市景色。這座建築物裡還有圖書館和自助餐廳,公眾也可以使用。
兩邊包廂的外牆和隔間,也全是白色,地毯、桌椅,則一律是深紅色,給人以坦白和熱情的感覺。各層牆外有一塊塊方形的牌子,上面給有鮮豔的圖案,並且分別標有一個英文字母,看來似是裝飾,實際上則是索引。譬如一個F,旁邊畫了樹木,表示森林及公園部門,一個E,旁邊繪有兒童,表示教育部門,一個P,旁邊繪有吊車,表示公共工程部門。只要看字母及圖案,便可知道那一部門在那裡辦公,便可乘電梯或循迴梯上去。
這左右兩座高塔,一座由多倫多市使用,一座由多倫多大都會區使用,互相對稱。總共的建坪共有八十一萬七千平方呎,可供二千六百五十人辦公之用。其地下層有停車場,可停車二千四百輛。
大廳的背後,是會議室。中央是圓環形的會議桌,四周有三百多個旁聽席。開會的時候,市民都可到這裡來旁聽。
從加拿大方面遊千島,可以在凱斯頓附近的加拿諸克(Gananoque)小鎮登上遊艇,這些遊艇,迂迴曲折,徜徉於千島之間,有些地方,河面寬闊,波平兩岸,有些地方,卻是狹窄的水巷,剛容船身穿過。這條河本是美加兩國的分界線,雖然在理論上存在著一條國界,但是船行其間,當然也無法分辨,忽而在美國,忽而在加拿大。小島上有許多建築精美的別墅,掩映於綠樹濃蔭之間,這些別墅的主人都是大名鼎鼎的企業家或電影明星之類,由導遊在麥克風中向你指點,引起一陣陣的驚嘆,其中最著名的一所是鮑特堡(Boldt Castle),其主人為喬治鮑特,他是二十世紀初年紐約華爾道夫大飯店的主人,這座鮑特堡的建築,備極豪華,但因鮑特太太的猝然逝世,沒有全部完成。但觀光客仍可賞覽其規模。
與展覽公園鄰接的,是多倫多的一個嶄新的遊樂場所——安大略遊樂場。這個遊樂場是建立在安大略湖中,設計複雜而新穎,又是多倫多市政上的一項大手筆。原來蒙特婁自從舉辦一九六七年世界博覽會後,其場地用作經常遊樂的地方,多倫多不甘落後,乃建此遊樂場。
除了南珊菲利浦廣場以外,多倫多最引以為驕傲的,應推加拿大國家博覽會(CNE)了。這是號稱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定期展覽會,它從一八七八年開始,已有將近一百年的歷史,除了在二次世界大戰期中,停開了二、三年外,其餘沒有一年間斷過。會場是永久性的,位在多倫多西郊,眺臨安大略湖,佔地三百多畝。名之為展覽公園。其中花木扶疏,碧草如茵。龐大的建築物,巍然林立。平常時候,為市民們遊憇的勝地,遇到展覽會舉行,更是佈置得繽紛燦爛,多彩多姿。
在大學路上的中央,還有一個「皇后公園」,碧草如茵,點綴著鮮豔的花圃。其旁是安大略省的省議會,古色古香的維多利亞式建築,紅牆碧瓦,圍繞在碧綠的草地中,典雅異常。
單有了市政中心,還怕民眾到這裡來的機會不多,又在堪培爾廣場對面,建起了一個規模宏大的購物中心。這個購物中心也是最新式的設計,裡面有幾百家商店,有一條蓋有玻璃屋頂的飯店街,開有世界各地不同口味的飯館。有可容八千輛車子的停車場。有了這樣漂亮而完備的購物中心,更可把民眾經常吸引到這裡來,使其真正成為司加鮑羅的中心。
多倫多是一個美麗的城市,大大小小的公園就有一百多個。多倫多市最熱鬧的一條街叫揚格街(Yonge Street),是著名的商店集中區,特別畫出一區為步行道,不准車輛通行,街旁有花圃,有坐椅,鬧中有靜,人們可以休憩,可以欣賞。街的盡頭便是多倫多港。多倫多港是世界名港之一。大湖交通,本來很方便,自從和圖書聖勞倫斯海道開通以後,遠洋巨輪,可以直接與大西洋相通,每年大約有五千餘艘輪船碇泊。加拿大有兩條鐵路,一為加拿大太平洋鐵路,一為加拿大國家鐵路,兩條鐵路的貨運集散站都在碼頭旁邊。很多工廠也矗立在安大略湖濱,以求運輸上的方便。
這座建築物十分新穎別致,其主要建築為兩座半圓形的高塔,高聳而又對立,東面的塔二十七層,計高三二六呎,西面的則為二十層,二六〇呎。塔的外層是深色的水泥牆壁,有厚重的感覺。而內層則全部是鋁合金的門窗和玻璃,尤其到了晚上,通體透明,與外殼形成強烈的對比。在這兩高塔之間,是一個橄欖球形的建築物,這是會議廳。高二四〇呎,直徑為一五五呎。兩座高塔的前面比較張開,後面比較接近。前面中央恰巧有這一會議廳,就如同一個蚌內,蘊藏著一顆明珠。構思可謂巧妙。
在伊麗莎白街上,還有一年一、二次趕集,稱之為天龍坊,整個街道上,有幾十個小吃攤,販賣各種小吃,彷彿廣東的大排檔,也是多倫多的一項特別景色。
大學路是多倫多最寬闊、最漂亮的一條馬路,路中央有一系列的噴泉和花壇,白天,繁花如錦,晚上,噴泉的顏色變幻,加上四周的建築物的燈光,恍如仙境。
多倫多同時也是加拿大的文化中心。演員、建築師、藝術家、版畫家、音樂家、製片人,及作家等的十五個全國性協會的總部都在多倫多。多倫多大學的學生人數在全加大學中佔第一位。加拿大最大的圖書館和博物館都在多倫多。多倫多的加拿大國家展覽會,每年舉行一次,是世界上最大的定期展覽會。
廣場上,錯錯落落地佈置著花缽,各種鮮花點綴其間。一個名為「錨」的巨型雕刻,是黃銅鑄成,十分壯偉。廣場上時常有騎警隊往來,也形成了一個特色。每年夏天晚上,廣場上有交響樂團演奏,吸引了不少市民。
但是,司加鮑羅的市政中心,卻還有一半在戶外。圓柱大柱前面的廣場,是群眾會聚同歡共樂的地方。這塊廣場名叫堪培爾廣場,他曾擔任過司加飽羅區長,貢獻甚大。廣場可容一二千人,經常有軍樂表演等活動。每星期日下午及夏天的晚上,常有音樂會和電影演出,或者民眾在廣場上跳土風舞。到了冬天,廣場上有一層冰,大家便來此溜水。
上面提過,多倫多大都會區係由多倫多市和十二個鄉鎮組成。各鄉鎮各有其自治政府。這些鄉鎮經濟力量都很雄厚,看到多倫多市有一個式樣奇特聞名遐邇的市政廳建築,未免也要效法起來。其中有一個司加鮑羅區,就興建了一座雖然規模較小卻比多倫多市政廳還要新穎還要別致的市政中心,它打破傳統,代表了一種新的構想,新的嘗試。到多倫多的人,不妨去離開市區不遠的司加鮑羅觀光一下,當可獲得一些新的觀念。
從凱斯頓向東,就是著名的千島,這是綿亙於聖勞倫斯河兩岸,長達五十哩的著名風景遊覽區,河的北邊是加拿大的安大略省,河的南邊是美國的紐約州,在這河中,卻有一千八百七十個大大小小的島嶼,溝渠縱橫。而這些島嶼,既具天然之美,又經人工佈置修飾,備有划船、打獵、釣魚、渡假、游泳、露營、野餐、網球、高爾夫球、溜冰、兒童遊樂種種,戶外活動設施,更有各種等級的旅館、飯店及休息場所,所以成為附近居民最喜歡的旅遊勝地。到多倫多來觀光的,也不可不一履這個勝境。
多倫多還有一個著名的名勝,座落在一座小山頂上,名曰加薩羅瑪(Casa Loma)。這是一個西班牙字,意謂山上的房屋,這是一個精緻的堡壘。這是亨利潑萊特(Sir Henry Pallat)爵士所建。這個堡壘式的建築,共包括九十八個房間,按照亨利爵士的構想,是要把他所見過的歐洲各個堡壘的最漂亮的門窗、塔、壁爐等等全部匯集在內。他從世界各地徵集工匠及材料,從事工作。房屋中包括秘密的通道及樓梯、大舞廳、大客廳、圖書館、接待室、豪華的臥室、別致的浴室,是北美洲唯一特地興建的古堡式建築。自一九一一年開工,至一九一四年完成,花費數百萬元。亨利爵士夫婦住在裡面,到一九二三年為止。其後按照遺囑,將此產業歸給市政府,並公開開放參觀,其所得收入供慈善用途。
二樓的議會廳,十分寬敞。會場是三分之二半圓形,正面一垛扇形牆壁,會場中央是主席台、會議席和工作人員席,四周有看台,供市民旁聽之用。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