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愛廬小品.勵志

作者:黃永武
愛廬小品.勵志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朱子家訓

朱子家訓

我也覺得這張掛在牆角的「格言」:「黎明即起,灑掃庭除……」從灑掃應對到待人接物,實在是中華文化精粹的部分,既已家喻戶曉,大家樂意張掛,在談「文化建設」、「精緻文化」的今天,更應加以珍惜弘揚才對。可惜朱柏廬的生平,知道的人不多,被誤成朱熹以後,徒然滋生作品真偽的疑惑。我在清人編的《蓮漪https://m•hetubook•com•com文鈔》裏,看到一篇楊鳳苞寫的〈朱柏廬記略〉,對其生平的介紹最為詳細,也許很多人都想知道一些的。
這張「治家格言」,又簡稱為「朱子家訓」,所以有人就誤以為是宋朝朱熹的作品,朱熹有〈童蒙須知〉一文,說讀書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有人將它叫做和圖書「朱子訓子帖」,就更容易和這「朱子家訓」混為一談了。
朱柏廬,本名叫朱用純,字致一,崑山人,十七歲補郡學諸生,十九歲時明朝亡國,父親朱集璜殉難死節,他恨不能像晉代孝子王偉元那樣,父親被殺後,自己攀著父親廬墓上的柏樹不走,也被殺,成全了一門忠孝。因此自號為「柏廬」以表達內心的哀傷。
m.hetubook.com.com尹會一是清代很有學問的儒者,居然也誤以為它是朱熹所作,在朱熹的文集中找不到「家訓」,就說作者的「辨別」不重要,而家訓的內容能去「力行」才重要。並且推崇家訓的道理貫徹天人上下,能守著它就可以修身寡過,能推廣它就可以善俗濟世。
明朝亡後,他一直隱居做教授,精研理學並躬行實踐,康熙戊午年,和_圖_書有人要推薦他為「博學鴻詞」,他竟以死自誓,絕不仕於清朝,並寫了〈朱布衣傳〉決心以布衣平民終身。他每天晨起,一定先到家廟祭拜,朗誦《孝經》一篇。他主張把學問道德融入生活,所以他說:「所謂誠者,不外乎倫常日用之間。」偉大的中華文化,聖賢的人倫大道,其實就在起居生活處入手的。他又說:「如果心中不脫『卑鄙』二www.hetubook.com.com字,行事只想『苟且』二字,那麼讀書講道,都毫無益處的。」他卒年七十二歲,留下最後的兩句話是:「學問在性命,事業在忠孝!」
新年的氣息,會在路邊的書報攤上反應得最早,紅包、剪紙、日曆、年畫,到處是大吉大利的好兆頭,其中也往往兼掛著一張〈朱柏廬治家格言〉,至今這張治家格言和各種吉祥年畫一樣,仍是許多家庭中裝飾的一部分。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