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澳洲見聞

作者:華嚴
澳洲見聞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澳洲成長

澳洲成長

我想並不是全澳洲的人想法都和這位先生一樣,但無可懷疑,澳人中這等想法的還不在少數。
有人提起這個問題:美國立國到現在不及二百年,也曾做過英國的流刑殖民地,人種和澳洲的也很相似,為什麼兩國間的情況和發展卻不一樣?
「當然,她是我們的女皇呀!」
一九四一年太平洋戰役中,美國驟遭鎩羽,英國愛莫能助,澳洲在新幾尼亞孤軍奮鬥,回想起來,委實心有餘悸。今後的日子怎樣應付,更是無從預測。於是不能不從夢境中覺醒過來,認清自己所處的立場,了解必須和自己一向不想結交的鄰居「做朋友」,又擔心人家到底原諒不原諒她的「白澳政策」。一www•hetubook.com.com連串的問題和煩惱,起源在澳人從開頭就沒把澳洲看做真正和永遠的家,不但沒有這麼計劃,想都沒有這麼想。這並不是由於澳洲人目光短淺,最初英國人來澳洲的目的便很簡單:〔一〕失去美洲後另覓一個「流刑殖民地」。〔二〕作小規模的開墾,希望殖民地自給自足,進一步成為英國的糧倉。如果不是一八五〇年以後發現了金鑛,以及耕種地區的推廣,羊毛事業的發達,澳洲那片上天用來試探人類的毅力和忍耐性的怪地方,可能還只是孤零零地躺在南太平洋中,留著些匍匐地面的黑色土著,讓老天爺對自己的「敗https://www•hetubook•com.com筆」多作幾番咨嗟和太息。
所以,澳洲人身在「異邦」,心念「祖國」,這觀念直到聯邦政府成立以後,方才逐漸糾正過來。英國女皇到澳洲的時候澳人舉國歡騰,我問一位澳洲朋友他是否仍舊效忠女皇。
事實上,澳洲雖然和美國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但遭遇卻大不相同。不但和美國人不相同,和其他拓殖新地的國家也無法相比。澳洲人的遭遇可說最特別,有人指出在於他們沒打過獨立戰爭,也沒有內戰,甚至,首批拓荒者也沒有受到土著的抗拒。這固然是原因的一部分,最主要的還是因為當初澳人並不是高舉著「光榮的旗幟」而踏上澳洲大陸https://m.hetubook.com.com。縱使後來到澳洲的人並不是被放逐的囚犯,遠在前面的陰影卻使他們的心胸無法開朗,這是很大的阻礙,使澳人下意識的把澳洲當作暫時安身的地方。他們眷戀母國,除了不滿意英國社會的分階級、講門閥、趨炎附勢等腐敗情形,一心的以母國的優良傳統為榮。加上天然環境特殊,人口不能如所預期的增加,澳洲人因克服各種困難而花了不少時間和心血,能把澳洲興建為可供人民安居樂業的地方已屬不易,文化精神方面,想完全撇開英國的傳統,真是談何容易的事。
第二次世界大戰發生,整個世局改觀了,澳洲人放眼看去,歐洲越去越遠,亞洲愈來愈近了。東京玫瑰廣播時口和-圖-書口聲聲的譏誚澳洲是「太平洋的孤兒」(Orphan of the Pacific),澳洲人聽了,不由不隨著那懾人心魂的嗓音暗暗吃驚。
從一七八八到了一九三八年,澳洲人高枕無憂的在母國翅膀衛護下過日子。那時候,歐美在東南亞的殖民地都是澳洲的屏藩。印度、巴基斯坦、緬甸、錫蘭和馬來亞屬於英國,越南、印尼和菲律賓屬於法國、荷蘭和美國。敵人除非繞海道進襲,實在沒有辦法接近澳洲。亞洲是澳洲的「近北」,她卻跟著人家叫「遠東」。別人聽起來好笑,但是,那時候的東亞,地理上雖然是澳洲的近鄰,精神上卻的確和她有一大段的距離。
澳洲終於確定了立場和方針,而且,步伐和圖書敏捷,態度堅定。一九四〇年,開設亞洲區的第一個外交代表團。目前,已和亞洲十八個國家建立了密切的關係。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花費十億以上的澳幣,以及派遣千餘名專家和顧問,援助亞洲地區開發中的國家。分別在澳洲各大學、技藝學校、農業、護理和師範學院學習的亞洲各國人員數以千計。在可倫坡計劃(Colombo Plan)援助項下,每年平均有一萬二千名亞洲學生,得到充足的獎學金留學澳洲。各著名學府設有專門研究亞洲歷史、語言和文化的科系,促進區域間的了解和文化交流。推廣到貿易和觀光方面,以及共謀國與國間的合作和發展,澳洲在亞洲和太平洋區域中,已經佔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地位。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