輯一
巴黎的街頭畫家
我們所說的第三類街頭畫家,是這些年輕中人喜歡塗鴉的人。他們能不能稱為畫家尚是一個問題。他們沒有畫具,不用紙或布,而是用顏色粉筆畫在人行道的地面上。他們所畫的內容是抽象的、帶有圖案意味的、五彩繽紛的。不用說,這種畫家沒法賣畫,而是免費供大家圍觀的。正因為如此,他們的手法也非常老練,所畫能引人入勝。他們是在表演,不是出賣商品,因此只靠觀眾丟幾個法郎在他們身邊。等他們畫完,觀眾的興趣消失了,他們就換另一個位置,從頭開始,讓完成的作品供大家踐踏或欣賞。他們好像一些頑皮的孩子為街頭加上彩色的妝點,為大眾增添些歡笑。
對於街頭畫家,我知道的實在不多,但是在國外旅行卻也常常看到。街頭畫家大概都是落魄的畫家。在通都大邑中,有各種階層的藝術家為各階層的人士服務。博物館級的美術家,功成名就,下筆萬金,過著帝王式的生活。畫廊級的美術家,有相當的中產階級的市場,繪畫就是產品,也能享受到富裕社會的種種利便。然而又有些畫家,尚徘徊在畫廊之外,或懷才不遇,或學而無成,或自願經受貧窮生活的煎熬,就成為社會上的浪子,過著所謂波希米亞人的生活。
最近幾年,巴黎市景觀所經受的最大改變,就是在塞納河北岸不遠處,拆除舊屋,建築了兩座觀光大樓。那就是有名的「市場」大廈與龐畢度現代藝術中心。如果自正統的都市設計的理論來看,這兩座鋼架與https://m.hetubook•com.com玻璃組成的怪物,絕對是離經叛道,最最要不得的。然而法國人居然容得下這種東西。兩所之中,最令保守派髮指的自然是龐畢度中心了。
在這裏除了一些人像畫家之外,就是供觀光客購買留念的風景畫家。我稱之為第二類街頭畫家。他們是純粹的商業藝術家,所畫的風景雖是聖心教堂一帶的風貌,但卻不是寫生的。因為擠在小公園的人群裏,他們所能看到的只是面前那張畫版而已。但是這一帶的風景他們已經畫過多次了,都已記得爛熟。他們只要埋首工作供大家參觀就好了。遇到有興趣的旅客,就擡頭搭幾句話,希望賣出幾張換個生活。
但真正有趣的是聖心教堂右側的小巷。巴黎經過十九世紀帝王們大量的改造,已經看不到中世紀曲街幽巷的趣味,聖心教堂倒可能是觀光客們唯一的尚能追憶中古浪漫情趣的所在。這裏正是巴黎街頭畫家的集中地,而自曲巷描繪聖心教堂的幾個蛋殼式的圓頂,是他們最喜愛的題材,恐怕也是巴黎影響世界藝壇以來,最為美術學生們熟悉的角度。
一位朋友告訴我,巴黎人有一個說法:巴黎最美的景觀是站在龐畢度中心的屋頂上眺望。這是因為你不必要看到龐畢度中心。不管這句話是不是公平的批評,站到龐畢度的屋頂上確實可以看到美麗的巴黎市景,尤其在晚上。因為龐畢度中心是附近最高大的建築,在它的瞭望臺上可以超過巴黎平均的五層和*圖*書樓屋頂,看到遠處的教堂的尖塔與圓頂。
反過來說,拿到一張執照,並不畫畫,卻用來擺地攤,應該加以糾正。擺地攤就是純做生意,雖然各種複製品及大量生產的畫也有美術品的樣子,實際上是商品,只能魚目混珠,降低大眾的文化水準。這樣的街頭畫家已在臺北的街頭上出現了,恐怕無助於國家文化水準的提升。畫家與販子之間應該有分際的,不知各位讀者以為然否。
我認為畫風景的街頭畫家,應該支起畫架認真寫生至於忘我,而旅客們則圍觀欣賞。等寫生完畢,旅客中有人珍惜這樣難得的機會,願意把親眼看它完成的這幅畫擁為己有,而且為畫家解困。可惜這樣美妙的藝術家與買主的關係已不存在了。今天的街頭畫家成為職業畫匠。
若干年前我初次到巴黎旅遊時,特別選拉丁區的小旅館住下,希望看到些畫家的街頭活動。我當然失望了,因為我對拉丁區有錯誤的看法。靠拉丁區一面的塞納河岸,聖母院外觀最為美麗動人,照說應該有很多畫家去畫才對。其實不然。沿著河岸石欄,有很多木製的箱子,固定在欄上,並上了鎖。我初次看到是在晚間,以為那是藝術家的畫具箱。第二天去看,發現每一個箱子相當於一個攤位,打開來,撐起棚子,就是賣觀光品的小店。其販賣品中多的是印製品與廉價的古董畫頁,自然也有些寫生畫,但已完全變質了。至於當年這裏是不是街頭畫家的集結地就不得而知了。
年輕人追求自由與歡樂,但和*圖*書免不了也要吃飯。所以有些表演也是街頭賣藝性質,希望觀眾賞幾個錢。白天觀光客多的時候,廣場上也滿是地攤。他們賣的多是手工藝製品,其顧客顯然是比較「進步」的年輕人。這些人也沾染了點浪漫的波希米亞的味道,雖然開放得有點過分,比起畫匠式的街頭畫家要討人喜歡些。
巴黎蒙馬特山上的聖心教堂在古老巴黎的建築名蹟中列不上榜,因為它是十九世紀的作品。但是它建在山頂上,俯視塞納河邊的古老的城區,就成為巴黎最引人注目的地標了。它的白色圓頂,若自建築美學的標準看,算不上佳作,但因十分醒目,觀光客常常不期然的被吸引過去。所以在觀光季節,自山腳下的街道,經過山坡公園,一直到教堂前面的廣場,全是觀光的人潮。隨時都有幾十架照相機閃動著快門。
街頭畫家最多的當然要算巴黎了。今天在巴黎街頭看到的畫家至少有三類。第一類是最傳統的,即以街頭為畫室,為人畫像的畫家。這些人都是訓練有素的畫家,也許是落魄了才出賣手藝;也許是用手藝來維生,回到家裏仍然從事嚴肅的創作。這要有點真本事才成,因為在短短幾分鐘之內,畫得逼真生動的人像,並不是很容易的。他們使用的材料,有木炭、有蠟筆,也有水彩。這次我在羅浮宮的門口看到一位楊姓的中國女畫家,用水彩為觀眾寫生,技巧相當老練,看年齡,似乎有五十幾歲了。當然這種畫家仍然以聖心堂旁邊的小公園裏為集中場所。
不m•hetubook.com.com知當年是觀光客到這裏來找畫家,還是畫家們被觀光客吸引來此,今天的聖心教堂側的幾個小巷裏確實擠滿了世界各地來客,也有成群的畫家在表演。小巷裏是一些畫店,兼賣些觀光紀念品。有一些專做觀光客的生意的小飯館。在狹窄的巷子裏擺出巴黎所特有只有巴掌大的小桌子,畫家們則忙碌的擠在一個小公園裏。
我對街頭畫家並沒有輕視的心理。他們之中龍蛇雜處,可能正孕育著未來的偉大畫家。在最近一個世紀來,西方人的觀念中,允許藝術家可以不遵守一般人的行為規範,可以隨意過活,不受約束,大體上也是基於這個看法。即使從社會大眾的角度來看,街頭畫家可以提供一種高尚的遊戲,滿足大家對藝術創作的好奇心。我們的名畫家當眾揮毫,也有類似的意思。
對於其建築本身,我不打算在此加以評論。我所留意的這座中心的正面開闢了一個相當大的廣場。這裏已經成為歐洲年輕反叛的一代的集中地。我不知道法國政府建造這樣一座超現代的庫房式建築的動機,但是建築物中相當高級的設備,高級得近乎貴族意味的現代藝術展示,門票要幾塊美金,表示他們是很學究味,很認真的。廣場上年輕人的大集結,是不是也在他們的計畫之中呢?
當然我們也可以肯定的說,即使是認真的畫家走上街頭,他的意圖也不過是向中、低收入的民眾討一口飯吃。所以我相信,一個街頭的畫家,若不是熱愛社會,為藝術而燃燒自己,那就是一個靠手藝hetubook.com.com維生的人。這兩種人都是值得尊敬的,也是對社會有貢獻的。而大多數的街頭畫家是屬於後者。
我至今不明白巴黎的警察為甚麼不干涉他們。其實在巴黎幾乎看不到警察;連交通警察也少見。這些街頭的畫家有沒有經過考試?有沒有執照?我毫無觀念。就我個人的意見,好像沒有考試的必要。畫的好壞只有顧客去判斷,考試官為他們作主是不合理的。
畫家雖多,但各有各的風格。有人用刀,有人用筆;有人簡潔,有人繁細。但大體上說,都很熟練、美觀,能迎合大眾的口味。而且畫了大大小小的畫幅擺在架上,以便旅客根據自己的財力購買。他們都是標準的畫匠。我不知道在二十世紀初期的巴黎街頭畫家怎樣畫這些景物,但是今天的情形實在傖俗得不值得一提了。為了提高觀光客的興致,甚至有古裝的人物走來走去,吹笛打鼓以助興呢!
第三類街頭畫家是我這次訪巴黎才看到的。
這些男女青年,每晚在廣場上以各種方式開狂樂晚會。有各種表演不斷的進行著,堪稱熱鬧非凡。觀光客自然也樂得來欣賞這些免費的表演。很多年輕人玩得累了,吵鬧得夠了,就地一躺,可省旅館錢。不幸這座廣場上只有一座廁所,要付一法郎才能進去。所以這些年輕人在廣場的各角落較陰蔽之處隨意方便以示抗議。龐畢度廣場的特點之一就是這種無所不在的尿騷味。
一天晚上約了些朋友到頂好市場一帶去吃飯,發現在那座三角形的小廣場擠滿了人群,原來大家圍觀的是所謂街頭畫家的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