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李白出版社來信邀約書稿,我將近年來的舊作從書桌中翻了出來。這些舊作,都曾刊登於國內外各報副刊。報刊的紙張,在時光的消褪中,泛著淡淡的鬱黃,驚覺歲月路上,又走過一段里程。這些作品;像攀援於歲月邊緣的痕跡,重讀惘然,彷彿昨日。
部分短文,音節上類似於詩,大概也是因為我年輕時愛寫詩的緣故,曾和*圖*書有詩集出版,直到七〇年代中還有過詩的發表。不知為什麼,後來不寫詩了,也許,這些年來,感情上不寧靜純明,思想上也漸傾向於入世,題材選擇上較偏於理性。不過,畢竟自己是女性,有著愛美、敏感、傷情的天性和缺點,落筆時,會偶而不自覺地溫婉駢麗起來,「詩情」就無意中流https://m.hetubook.com.com露了。
不過,我知道,沒有寫作是完美的。寫作是各種不同心靈過程的表達,我如果有什麼優點,也可能正是缺點。人生是在摸索中邁進,寫作也是。讀者的見仁見智,才是指引。
有人覺得我不寫詩了;很可惜。我的感想是;人到中年,不能一味低眉撫心,吟哦風月。老是自憐自愛,恣https://m.hetubook•com•com意縱情,對生命成長的意義來說,未免侷促於「自我」,在歲月行程的人生境界來看,又太圈限於「小我」的方寸。這些年,我作了許多旅遊,多番閱歷之後,常自省自惕,希望能將眼光襟懷,放諸廣大的天地中去,對歷史、文化、社會、和人生種種;多作思維和探索。本來,歷史、文化、社會、以及各式人生,也一m.hetubook.com.com樣可以入詩,但我沒有那麼大的才華斧力,可以將抽絲般的綿衍思維,壓縮成簡淨的詩的形式,只能順著思維綿衍,鋪陳而成長文。
舊作裏,長短不一。時間上,有的很接近,也有的很懸殊。我按篇幅、性質,將作品分輯而成上下。上輯多為短篇,文字經營上,比較具象而多色彩。感情層面也比較顯著。我年輕時學過繪畫,有點繪畫的資質,對色彩和*圖*書的感度很敏銳,也慣於用眼睛剪裁景觀以成畫面,我長於寫景,也愛用意象來渲染情感。
本書的下輯各文,大多是對自身以外的世界種種;所作的一些探討和思索。篇幅較長,也較傾向於哲理。但因為是以日常生活來作架構,也就避免了哲理上的偏枯。恐怕這又是因為我是女性,女人的感觸世界,總是生活。以生活為基點,思維方式就不偏向於純粹客觀冷靜的「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