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泰晤士河畔

作者:陶傑
泰晤士河畔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世紀末恐懼

世紀末恐懼

英國有完善的法例保障帶毒者,故帶毒者可以公開身分,免於失業或失學的恐懼,帶毒者在倫敦自行組織俱樂部定期聚會,交流心得。有些人去酒館結識朋友或登報徵友,每先揭示自己的帶毒身分,光明磊落,是健康而正確的人生態度和-圖-書
愛滋病的世紀末恐懼籠罩英倫,據英國衛生部的統計,英國的愛滋病帶毒者為數在六萬人左右,在倫敦市內,每十二名男子即有一人曾自動接受愛滋病毒檢驗。
英國前衛導演賈曼(Derek Jarma和*圖*書n),自一九八六年即染上愛滋病毒,至今仍未發病,不斷有新作面世,最後的電影《愛德華二世》,對同性戀謳歌有加,在藝術天地中愈戰愈勇,又另出版帶有兩分遺書悲愴的自傳,縷述其性傾向的成長,其勇氣令人和-圖-書敬仰。這種視死如歸的情操,是民智未開、視愛滋病帶毒者(香港人稱為帶菌,是對生物學的無知)如中世紀的女巫與黑貓的愚民永遠無法理解的。
愛滋病的烏雲已成為英國文化場中的一部分,在演藝界與經常作樂的中產階級人士https://m.hetubook.com.com中,「你接受過愛滋病毒檢驗沒有?」已經成為交談的流行話題——「某某說他每三個月檢驗一次,至今仍未中招。」也成為城中文化圈的八卦新聞模式。
英國幾家大醫院均設有免費驗毒部門,三天即可測知結果。私人診所則以數小時得知結和_圖_書果為招徠,與公共醫院競爭,收費甚高。檢驗前醫院有專人輔導,告訴檢驗者那是一場精神負擔極重的遊戲,一旦抽血等候報告,帶毒與否的機會一律是百分之五十,如果無法承受「俄羅斯輪盤」的壓力,不如馬上改變初衷。一旦驗出帶毒,醫院更會指引病人接受正式的心。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