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中國文化要義

作者:梁漱溟
中國文化要義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十二章 人類文化之早熟 二、人權自由之所以不見

第十二章 人類文化之早熟

二、人權自由之所以不見

自由者,人人自由而以他人之自由為界。譬之有兩人於此,……各擴充一己之自由,其力線各向外而伸張;伸張不已,而兩線相遇,兩力各不相下,而界出焉。……苟兩人之力有一弱者,則其強者伸張之線必侵入於弱者之界,其自由即不能保。(同見前書)
個人為自由之主體,自由為個人之無形領域,言自由固不得不以個人來說。然而從人類歷史上看,自由之受屈抑,並不開始在此一人對彼一人之間;而是在集團對集團之間,集團對其分子之間的。恆為自由之敵者,是作為代表一集團之權力機關——這在國家就是政府。所以小穆勒的《自由論》(嚴譯《群己權界論》)上說:「其君所守之權限,其民所享之自由也。」前在第九章,根據西洋歷史所講「民主期於尊重人權,而始於限制王權」一段,正亦指明問題出在階級對階級之間,問題之解決尤必待階級起來相抗,個人是抗不了的。此時固然要個人強起來才行,但既不可能是某一個人先強起來,亦不可能是所有個人普遍同時強起來。乃是其間一部分之個人先強起來的,這就是所謂新興階級了。社會形勢至此一變,個人自由乃藉階級相角之均勢而得以保障。新興階級本由經濟進步而來,經濟繼續進步,階級更有興起(第四階級),個人強起來的又以加多,享有自由者隨而增廣。末後可能有一天,所有人們普遍強了起來——人人知識能力都很高很高——亦就普遍自由了。這是從西洋過去社會形勢發展上,可以望見之人類前途。
前講民主始於承認旁人,今亦可說:民主始於不得不承認旁人。承認旁人,出乎自己理性,不得不承認旁人,正由這種社會形勢使然。由外而內,從事到理,西洋之路如此,或者一般亦都是如此。我們在前既曾指出過:
中國文化最大之偏失,和-圖-書就在個人永不被發現這一點上。一個人簡直沒有站在自己立場說話機會,多少感情要求被壓抑,被抹殺。五四運動以來,所以遭受「吃人禮教」等詛咒者,事非一端,而其實要不外此。戴東原責宋儒理學:「人死於法,猶有憐之者;死於理,其誰憐之?」其言絕痛。而譚復生(嗣同)所以聲言要衝決種種網羅者,亦是針對這一類的理念而發。不知者以為中國桎梏於封建,其實封建不過依恃於武力與迷信,植根甚淺,何足以久存?久據中國而不可去者,是倫理理念。理念雖後天形成,而在人類理性中遠有其根,終不可撥;——只可修正。自由是一種理念,產生於西洋歷史,曾被認為自明之理,儼若神聖而不可犯。倫理是另一種理念,產生於中國歷史,其若為自明與神聖亦同。中國正為先有這種理念起來,所以那種理念便起不來。雖起不來,而中國人未嘗不自由。害就害在這「未嘗不自由」上,從此便難得有明確之自由。
西洋近代人生是其中古人生之反動。中古人生特徵有二:一是宗教籠罩了一切,而其宗教又是傾向出世禁慾的,二是生活於集團之中,而其集團又是干涉過強的。一個人從心到身,就被這樣「雙管齊下」管束著。自宗教改革以來種種運動,如世所稱「個人覺醒」的,要無非一個人感情、要求、思想、意見被壓抑被抹殺之反抗。前說「一個個人強起來」,指此。對集團則抬高個人地位,反干涉而要自由:——首先是信仰自由。對宗教則翻轉來肯定了慾望,而追求現世幸福。當此之時:(一)自由就是幸福;(二)倘沒有自由,又何有幸福?在強烈要求下,自由於是確立。但在中國,其歷史路線、文化背景恰有不同。它恰不像出世宗教那樣,把現世人生看得可賤,而相反地乃是看得非常可貴,要鄭重地生活去,惟恐有所虧失。如所謂「食無求飽,居無求安」者,個人欲望既在所屏斥,現世幸福亦不足尚。在人自己則以就正有道,求教高明為心;在社會或國家則以明禮義,興教化為事。試問:於此誰能說「我的事,由我自己,你們不要管!?」一面這裏沒有像西洋那樣過強集團,逼得人非提出這種消極性的自由要求不可。更一面這裏充滿著大家相勉向上之積極精神,早掩蓋了它,不好提出。就為此,人己權界、群己權界數千年始終混合,難得確立和圖書
在中國,根於理性而來之理念有種種,而要以兩大精神為中心:一則向上之心強——亦稱「人生向上」;又一則相與之情厚——亦稱「倫理情誼」。第七章因講人類理性,而講到中國民族精神社會風尚,皆曾提出說過。人權自由首先就從這裏發生不出來。這並不難明白。當你明白人權自由如何發生在西洋近代人生活中,就明白它如何不發生在過去中國人生活中。
理是產生於兩力之上的,是由事實發展而逼出的。不是人類理性演出來歷史,倒是歷史演出來人類理性(第十一章)。
前此唯在上位者乃為強者,今則在下位者亦為強者。……兩強相遇,兩權并行,因兩強相消,而兩權平等,故可謂自由權與強權本同一物。(見《飲冰室自由書》,《飲冰室專集》第二冊)
權利觀念,可謂為歐美政治思想中之m•hetubook•com.com唯一原素。……乃至最簡單最密切者如父子夫婦相互之關係,皆以此觀念行之。此種觀念入到吾儕中國人腦中,直是無從理解。父子夫婦間何故有彼我權利之可言?吾儕真不能領略此中妙諦。(梁著《先秦政治思想史》第一百四十七頁)
在另一面,其所以教化為第一大事者,又是由家族中親長對子弟那種關係衍下來的。親長要對子弟盡其教導責任,乃是文化得以繼承之本,而為社會生存所攸賴。教導之內容,固不少屬於生活之手段方法技術一面的,但重要更在其屬於人生規範價值判斷之那一面。在倫理社會,既彷彿一切都是此一人對彼一人之事,社會秩序條理寄於各人之私德,私德遂為其所注重。似此注重私德之教化,即是上而國家政府下而鄉里自治所有事;中國人的自由大半斷送於其中。記得清末草定新刑律,和姦為罪不為罪,是當時新舊派最大爭點之一。這問題把中西之不同正好顯示出來。從西洋來看:(一)飲食男女,人生之幸福在此;(二)個人之事於他人無干,於公共無礙者,即有其自由,國家不應過問。根據這兩點,無配偶之男女只要彼此同意,則他們所為即屬其個人之自由,有何罪名可立?並且若有人妨害他們這種自由,國家還應當為之保障。倘國家而干涉及此,乃無異干涉到人家飲食那樣荒謬!但中國人的觀念和推理卻有別:(一)飲食男女,人生本色;但行之自有其宜。如只求欲望滿足,不問其他,則虧失理性,下同於禽獸。(二)男女居室,一切倫理關係所由造端,故曰「人之大倫」;於此不知鄭重,其所給予社會之破壞影響實大。(三)有子弟而不教,則為之親長君師者,所為何事?教化有不及,則刑罰從之,其動機仍在教化。於是就在「出於禮則入於刑」,「明刑弼教」之理www.hetubook.com.com論下,雖和姦亦不能不為罪了。兩方蓋各有其足以自信之理念,作為其不同文化之支點。
中國人的勁兒,就是一個「混」字,而西洋乃深得一「分」字。
自由——一個人的無形領域——之不立,實為向上精神所掩蓋,略說如上。但其為倫理情誼所掩蓋,似更有力。在倫理情誼中,彼此互以對方為重,早已超過了「承認旁人」那句話,而變成「一個人似不為其自己而存在,乃彷彿互為他人而存在者」,信有如張東蓀先生所指的dependent being(見第五章)。在以個人為本位之西洋社會,到處活躍著權利觀念。反之,到處瀰漫著義務觀念之中國,其個人便幾乎沒有地位。此時個人失沒於倫理之中,殆將永不被發現。自由之主體且不立,自由其如何得立?在西洋近代初期,自由實貴於生命,乃不料在中國竟同無主之棄物!
中西顯然是兩回事。事實上中國人未嘗不自由,但人權自由觀念卻不得明白確立,就是為此。——這就是中國社會之為倫理本位那一面來看,它沒有像西洋那樣的社會形勢,先叫人失去自由,再叫人確立其自由。
這必須借鏡於西洋:人權自由之著見於近代西洋人之間,乃是由於近代人一個個都強起來,使你不得不承認他。舊日梁任公先生有幾句話,說明得好:
還有遍游歐美的孔大充先生數道其感想:
人權自由之觀念,誠非中國所有。然從其初輸入中國時,人們之不感興趣,維新家之以為非急務,革命家且嫌過去自由太多(以上均見第一章),種種看來,就可知道事實上中國人未嘗不自由,只是觀念不明。或者說:中國人恰介於自由不自由之間——他未嘗自由,亦未嘗不自由。這種怪事,從下文可以明白其所以然。
中國人是泥與水(混在一起),西洋人是鋼鐵與石頭(硬碰硬)。
以上hetubook.com.com皆就社會形勢說話。因為西洋是藉社會形勢之發展,開出其個人自由的,故亦從社會形勢之有異,來說明中國。然中國所以不見有人權自由,第一還是受阻於其特殊之人生理念,他的路與西洋相反,甯是由內而外,從理到事的。即其社會形勢之有異,亦無非由於理性早啟而來。
中國恰好不然。中國恰好是先自動地承認了旁人,為何能這樣呢?要知「行於家人父子間者為情,而存於集團與集團之間、集團與其分子之間者為勢」(見第十章)。在情如一體之中,時或忘了自己而只照顧旁人。周孔因之以為教化,就推演而成中國之倫理社會。倫理社會彼此互以對方為重,早已超過了「承認旁人」那句話。這明非形勢所使然,而且就此遮斷了形勢之路。形勢乃因彼此相對,兩力相較而見。在倫理社會一切都是情誼之中,形勢蓋已被化除,無從得見了。但當我們推家人相與之情以及於社會國家,把階級消融於倫理之時,集團生活偏勝之西洋人卻把集團與集團相對之勢、集團與其分子相對之勢,推演到此一人與彼一人之間;雖父子夫婦不免相對起來。梁任公先生嘗嘆息說:
但決定中國人不得確立其自由的,更在其社會之為職業分途的那一面。何以言之?中國雖說融國家於社會,頗不像一國家;然其為國家,終不可免,是一個國家,便少不得強權勢力。儘管收斂而不多用,亦還是用。臨到這時候,形同散沙一盤的中國人,缺乏階級以相對抗,限制王權的話,始終喊不出來。每個王朝只有等待它失盡人心,自行倒斃,總不能形成一種均勢以立自由。這是從封建毀於士人,階級化為職業以後,所必有之結果。倫理本位使中國人混而不分,不成對立,不過使自由不得明確而已。而遇著對立時候,又無可以對立者(個人抗不了),則自由不立,此職業分途之局實決定之。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