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問
答:這就叫人言可畏,社會上的人,大都喜說人家的壞話,不肯說養人的話。——這個「養人的話」,用文藝腔來說,就是「對人有營養的話」,也就是對人有益的話。「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就是免得這些人飛短流長。
问:這個理由呀,虧得柳宗元想得出來!
问:這麼說,我倒無意之中用過這個三段式。
答:所以,從前的詩詞文章,在你眼裏也就真難欣賞。——王進士變成窮人以後,大家就沒有顧慮了,社會也就可以公平的對待他了,王進士的房子燒掉了,王進士的人品才學卻一夜之間顯出來了,朋友都可以替他說話了,上面也可以重用他了。對王進士來說,失火反而是一件好事。這是柳宗元的想法。他想清楚了,就決定寫信給王進士道賀,勸王進士不要難過。
问:文章還有這些分別?好文章還不就是好文章嗎?
问:那是一課課文,不是「一本書」。
问:既然王進士才學好,人品高,大家稱讚他推舉他也是應該,為什麼有人要說這是貪圖他的金錢呢?
答:好文章!好文章!可是,這種文章恐怕不能上考場。(〇為什麼?)因為應試的文章要合乎正格,不宜走偏鋒。
问:還有什麼題目可以這樣寫?
问:要哪一本書才行?
问:題目是「我最近得到的一個教訓」。(□好題目。)那一陣子我常丟雨傘,下雨天帶傘出門!回家的時候雨停了,雨傘用不著了,總是忘記帶回來。(□心疼嗎?)有時候丟的是新傘哪!(□回到家裏挨罵了沒有?)挨罵是事有必至,理有固然。(□這就有了「刺|激」。)有一天,在丟傘挨罵之後,我仔細反省檢討一番。丟傘事小,可是顯得我太不負責、太不可靠了,再說這個毛病一直改不了,也有悖「勿以惡小而為之」的古訓。其實要想不丟傘也有辦法,只要用心https://m.hetubook.com.com記住一句話:有錢難買回頭看。(□這句話是什麼意思?)這是一句俗語,教人在離開一個地方的時候不要起身就走,最好回頭看一下,這一看,發覺還有雨傘沒帶!(□有錢難買回頭看!你有了決定。)從此我決定:放學離開教室的時候,回頭朝牆角看一眼;下車的時候,回頭向座位上看一眼;吃完了冰淇淋付賬的時候,也朝座位上看一眼。
答:既然碰上這個題目,你就非有這樣一本書不可。(〇啊?)你平時應該看書,至少看一本書,這本書該是大賢大哲大文豪寫的名著。「一本書的啟示」,閱卷先生打開你的卷子一看,這本書是《作文七巧》,這恐怕不妥,我勸你不要冒這個險。
问:我們又沒參加抗戰,教我們小孩子怎麼辦呢?
答:不是不帶手帕,是來不及掏手帕,情感洶湧,眼淚馬上流出來了。
答:今天別想他的理由,想他的三段式。這種寫法,你想不想試一試?
答:好,把《論語》是一本什麼樣的書寫下來,然後挑出其中一段或者一句來發揮,比方說,「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這句給你很大的啟示。
答:就管他叫三段式吧,你可以從很多文章裏找到這種三段式的脈絡來。我從前讀過柳宗元一篇文章,題目是《賀進士王參元失火書》,一個叫王參元的進士家裏失火,柳宗元寫了一封信去道賀。
答:當然不必。以柳宗元賀王進士失火的那封信來說,刺|激、思考都只有寥寥幾句,精華全在中間的部分。刺|激是個引子,決定是個收尾,中間的思想活動才是作者的本旨。
答:你做對了,像「我最近得到的一個教訓」這樣的題目,天然包含著刺|激、思考和決定。
问:我沒讀過《論語》啊!
问:提到岳飛,他對我的影響還真不淺哩。他誕生以後沒多久,他的故鄉不是有水災和_圖_書嗎,他的母親抱著他,坐在一口大缸裏避水,不是有隻大鳥罩在缸上飛嗎,都說這是岳飛命大,上天派這隻大鳥替他當傘。岳飛精忠報國,可惜被那奸相秦檜害死了,我讀到風波亭那一段,想起那隻大鳥來,咳,這時候上天做什麼去了,怎麼不來救岳飛呢,當年岳飛並不怎麼需要大鳥來打傘,上天派大鳥來了,後來岳飛需要上天搭救,上天怎麼不管了呢?
问:後來我讀耶穌的傳記,發現耶穌小的時候也很蒙上帝照顧,可是耶穌被人家釘上了十字架,他最後的遺言是:「我的上帝,你為什麼離棄我?」咳,他的情形跟岳飛一樣,上帝怎麼只管小事不管大事?
答:不成問題。這要換個角度來看。「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軍事勝利的消息傳來,家鄉又可以過太平日子了,杜甫忽然聽到了這個消息,心情十分激動。大凡人受了外界事物的刺|激,思想就會活躍起來,這時思潮起伏,「卻看妻子愁何在」,窐念遠在家鄉的妻子。「漫卷詩書喜欲狂」,這時哪有心情讀書,書本都該收拾起來,準備帶著回家。「白日放歌須縱酒」,很想去痛痛快快喝個醉,這可不是借酒澆愁,這回是慶祝。「青春結伴好還鄉」,回家的時候,有哪些人可以一路作伴?這些念頭,在杜甫心中一個一個發生,終於,他下了個決定:「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坐船,走水路,還鄉。整首詩透露的心理活動是刺|激→思考→決定。
问:請你把他的三段式寫法告訴我吧,我就不必讀那篇文章了。
问:如果把「思考」寫得很短,而把另一部分——刺|激或決定——寫得很長,行不行呢?
答:閱卷的先生大概不會要你把整本《論語》的精義歸納出來,他目前不會對你抱那麼高的期望。
答:我們天天受人影響,問題是誰「最深」。如果我說這人是母親,大家自然沒有話說。如果我說這人是我的房東,或者是一個清潔工人,這篇文章就得材料好,技巧好,閱卷委員就會提高對這篇文章的要求。在我看,你還是從岳www•hetubook•com.com飛啦、文天祥啦這些大人物身上找啟示吧,這樣平穩一些。
问:王進士很有錢,怎麼會一下子燒窮了呢?
问:李白,杜甫,詩裏處處是酒,難道都成問題嗎?
答:不得了,你這也是「讀書得間」呀!
问:別的題目呢,「一個對我影響最深的人」,寫什麼樣的人好?
问:我如果這樣寫,閱卷的老師會不會看穿我的底牌?
答:比方說,《論語》。
问:只有一句話,未免太少了。
答:你讀過一部分,教科書裏不是選過好幾段嗎?
答:唉,巴峽,巫峽,襄陽,洛陽,這些地名,可都字字落在我的心坎上呢,用「文藝腔」來說,可都「撥動了我的心弦」呢。對日抗戰期間這首詩最流行,那時候「劍外」的人都巴望著「薊北」收復,都夢想有一天「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杜甫能在兩句七言詩裏放進四個地名,彼此對仗,而又十分流暢,流暢得像你在長江坐船「千里江陵一日還」,別人還真沒有這個本事。對日抗戰後期我正在讀中學,期末大考地理老師出題目,教我們把「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畫成地圖,把沿線的都市山脈河流省界都畫出來,還真沒難倒我們,因為我們平時已經拿著地圖玩索過幾百遍幾千遍了呢。
答:行,行。甚至你可以只寫刺|激,思考,沒有決定。歐陽修的《秋聲賦》就是這樣。歐陽子夜方讀書,忽然聽見某種奇怪的聲音,「刺|激」。他斷定這是秋聲,秋聲引起他的議論和感歎,「思考」。最後他用四壁蟲聲唧唧和他的歎息結束,那不是決定,而是一種無可奈何。
答:再加一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问:就算沒人誇他好,王進士又有什麼損失呢?
答:你看最後兩句怎麼https://m.hetubook.com.com樣呢,「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答:自來應試的文章講求心正意誠,車大路寬,名士創作卻是爭奇鬥妍,搖蕩性靈。這是兩條路子,用成語來表示,就是「功名中人」和「性情中人」。
答:什麼題目?怎樣寫的?
问:刺|激,思考,決定,是不是得把文章平均分成三段?
答:聯考作文題出過「對我影響最大的一個人」,「一本書的啟示」,都可以這樣寫。
答:王進士就得不到一個很好的職位來施展他的抱負。柳宗元常常為這件事不平。現在王進士家失火燒光了,變成窮人了,——
问:一本書的啟示,這個題目很好,可是聽說有些考生提出抱怨,說他「並沒有這樣一本書」。
问:我要做性情中人。
答:我贊成。可是我們今天談的是考作文呀!
问:你又提出一個三段式:刺|激→思考→決定。
答:絕對不是。他有他的理由。那時候,我哪裏懂他那一套老於世故的「哲理」?可是,我學會了他的「三段式」。
答:真的很好。
问:「劍外忽傳收薊北」,這首詩真的很好嗎?
答:我有一個看法,別人未必贊成,令尊大人聽見了,也許不以為然。我認為你們這個年紀讀古文唐詩,是領會它的文學技巧,不是接受他的思想情感。以杜甫這首詩來說,巴峽巫峽襄陽洛陽這些地名,對你們固然太抽象了,就說「白日放歌須縱酒」這一句,又豈是健康的反應呢,「劍外忽傳收薊北」之時「須縱酒」,你對年輕人怎麼交代呢?
问:一句話?行嗎?
答:這得解釋一下。第一,那時候蓋房子並沒有今天的防火材料,尤其是大戶人家的房子,都有百年左右的歷史,木和圖書料全乾透了,一旦失火燃燒,就燒個澈底。第二,那時候沒有消防隊,沒有今天的消防器材,雖然大家都來救火,那真是杯水車薪,無濟於事。第三,那時沒有銀行,沒有人出租保險箱,所有的現款,所有的金銀珠寶、古董字畫、綾羅綢緞都放在家裏,不燒則已,一燒同歸於盡。還有,第四,那時候沒有保險制度,王進士一定沒保火險。
问:兩句詩裏有四個地名,我們對這些地名沒有什麼興趣。
问:人家失火,他去道賀?他跟那家人有仇?
问:原來是這樣的!從前的事還真不容易明白。
问:昨天晚上,父親教我和妹妹讀這首詩,「劍外忽傳收薊北」,一句詩七個字有兩個地名,地名就佔去了四個字,讀起來有什麼滋味呢。妹妹更妙了:「初聞涕淚滿衣裳」,她大吃一驚。「怎麼?杜甫不帶手帕的呀?」
问:李後主「揮淚對宮娥」,後人批評他忘了老百姓,杜甫不是也只想到「卻看妻子愁何在」嗎!「慢卷詩書喜欲狂」,你猜妹妹怎麼說?杜甫,他得先換一件乾淨衣服呀,別把鼻涕沾到書上去,唐朝的書都是古董寶貝呀。
问:論語者,二十篇,群弟子,記善言。
答:你不是說沒有「一本書」嗎,總不能交白卷是不是?(〇當然。)《論語》是一部什麼樣的書,你總該知道吧?
答:這篇文章,將來還是要讀的。柳宗元跟那個失火的王進士是好朋友,好朋友家裏失火,而且什麼都燒光了,這個消息自然是一大刺|激。柳宗元受了刺|激以後,思想活躍起來,他想,王進士人品高,可是社會上一向不敢表揚他的人品,王進士才學好,朋友也一向不敢推薦他的才學,為什麼,因為王進士家很有錢,誰要是稱讚他,推舉他,就好像是誰得了他的錢財,就好像是誰為了得他的錢財巴結他。
答:他當然看得出來,但是他多半會讓你及格。(〇這個辦法不錯!)這個辦法並不好,最好的辦法是你真讀幾本古典名著,從裏頭真正得到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