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論語別裁

作者:南懷瑾
論語別裁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為政第二 由養士到考試

為政第二

由養士到考試

「養士」這個名稱,出在戰國時代,當時書籍不如現在普及,也沒有考試制度,一般平民有了知識,就依靠權貴人家求出路,到他們家裡作賓客。過去叫賓客,現在的名稱等於「隨員」;從唐代到清代叫「幕府」。像曾國藩,不少有本領的人,都在他的幕府裡——等於現在的研究室、參謀團、秘書室。現在也有稱作幕僚。「六國的養士」就是這樣的情形。
所謂進士,就是將民間有才具的知識分子,提拔|出|來,進為國士的意思。那時候考的秀才不是清代的秀才,清代的秀才是考試階級的一個名稱,m.hetubook.com.com秀才再考舉人,舉人再考進士,進士第一名是狀元。唐代的秀才,也便是進士的通稱,凡是學問好的、優秀的,都稱秀才。
蘇軾在這篇文章中說,社會上天生有智、辯、勇、力這四種人,他認為這一類的人好役人——坐著吃人家的——無法役於人。如果我們用社會學來研究,社會上有許多人是這樣的,用頭腦非常能幹,叫他用勞力就不行,有些人叫他用頭腦就像要他的命,要他做勞力就蠻好。但有些人有力去打架,力氣好得很,要他做工,做三個小時就和圖書做不下去了。
那時養士,養些什麼人呢?蘇軾指出的分類是智、辯、勇、力四種人;實際上也可說只是兩種人,一種用頭腦,一種用體力。討論這四種人,如果以現代職位分類的科學來作博士論文,起碼可以寫他兩百萬字不成問題。但是我國古代文化喜歡簡單,所以幾百字的文章就解決了。
所以研究社會、研究政治,要多觀察人,然後再讀有關的書,才有道理。又像許多人有智,這個智是聰明才智;有許多人有辯術,專門用手段,不走正道,走異端,打鬼主意第一流,正當方法想不hetubook•com.com出來。但是不要忘了,他也是一個人才,就看老闆怎麼用他,這就是所謂會不會用人了。所以智與辯看起來是一樣,聰明的人做事一定有方法,但是正反兩面的方法不能相違。勇與力看起來似乎也是一樣,但是勇敢的人不一定有力氣,而個子高大孔武有力的人,教他去前方打仗、為國犧牲,他怕死了不幹,這是有力沒有勇。
大家有機會可以讀一篇文章,對於處世大有助益,這篇文章簡稱《論養士》,蘇東坡作的。這篇文章在中國的政治思想——政治哲學領域中,佔了重要的地位,尤其是研究hetubook.com.com政治與社會的人不能不看。這篇文章很有意義,它提出了一個原則,講得非常有道理。
所以到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後,焚書坑儒,不養士了,這些人就走向民間去,結果怎樣呢?反了!後來到了漢朝的時候,對這種士怎麼辦呢?到漢武帝時代,就是中國選舉制度的開始,那個時代的選舉,當然不像現代的由人民去投票——這是西方式的選舉。中國式古老時代的選舉,是由地方官參考輿論,把地方上公認是賢、良、方、正的人選出來,(以現代名詞而言,是人才的分類,賢是賢,良是良,方是方,正是正,不要混為一談,和圖書這是四個範圍。)稱為孝廉。(中國文化以孝治天下,所以稱孝廉。到清朝時,考取了舉人,還是用孝廉公這個名稱,那是沿用漢朝的。)漢朝實行這樣的選舉制度,就取代了戰國時養士的制度,所以漢朝四百年天下,就可以定下來,到隋朝又開創以文章取士的考試辦法。到唐太宗統一天下以後,正式以漢朝地方選舉的精神,採用了隋朝考試取士的方法,綜合起來產生了唐朝考選進士的制度。
因此蘇東坡說智、辯、勇、力四種人,往往需要人家養他,不能自立。不過依恃人家,攀龍附鳳,也可以立大功,成大業,教他一個人干,就沒有辦法。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