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當下的力量

作者:艾克哈特.托勒
當下的力量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導讀 活在當下

導讀 活在當下

這本書,就像我先頭說的,不能用大腦來讀。在讀的時候,最重要的是,從你的靈魂深處去感受那個似曾相似的感覺,去體會那個「看到真理就頓悟」的內在智慧,在字裡行間去感受那個震撼你心靈深處的能量。它在國外剛出版的時候,曾經長期蟬聯《紐約時報》心靈類暢銷排行榜第一名。我自己以它的主軸精神所撰寫的靈性小說《遇見未知的自己》在台灣上市不到三個月就有十幾刷、兩萬多本的銷售成績。可見得真理是可以被認得出來的。
張德芬
本書第十章,談到了「臣服」這個概念,可能很多人剛開始無法接受。其實臣服就是老子說的無為,蘊涵著強大的行動力和正面向上的能量。我個人最喜歡讀第十章,因為不但把臣服這個觀念講得淋漓盡致,更做了很多前面章節的總結和回顧。
作者還提到了一個我們受苦的肇因:痛苦之身(pain body)(見第二章)。痛苦之身是我們內在的一個能量場,它是我們過去未被合理地表達和適當地釋放,而累積下來的負面情緒能量場。作者描述的痛苦之身,好像一個寄居在我們身體之中的惡魔,在它沉睡的時候,一切相安無事。可是,一m.hetubook.com.com旦外在的事情不順利,或是有相關的人事物激活了它的時候,它就會甦醒。我們可以看到一個看起來文質彬彬的人,會突然變了一個人,出現言語或肢體的暴力行為。或是有時候自己都不知道,為什麼一件小事情會引起情緒上的軒然大|波。這就是痛苦之身被喚醒的結果。
活在當下,活在每一刻中,作者稱之為「臨在」(presence)(第五章)。臨在指的是有覺察力的安住於當下。所謂覺察力,就是觀察自己腦袋裡面思維的能力,作為自己喋喋不休的思想之流的觀察者。臨在的力量一來,你的喋喋不休就會停止。還有一個培養臨在、進入當下的方法就是去觀注我們的內在身體(第六章)。把注意力放在我們的內在身體的能量場上。這是什麼意思呢?比如說,你可以試著把眼睛閉上,然後去感覺一下你的右手。此刻你看不到它,那麼你怎麼知道它存在呢?你感覺得到它嗎?有沒有感覺到氣或是能量在你的指尖?書中有很詳盡的冥想方法,教你與你的內在身體做更多的連結,這樣就可以培養更多的覺察力。
好了,我們有一個不能正常運作的大腦思維,常常給我們找麻煩。現在又來了一個痛苦之身,時不時的www.hetubook.com.com跳出來攪局。難怪我們的人生苦多於樂,而且常常身不由主。怎麼辦呢?作者在書中提出了好幾個非常實用的方法,這些方法其實都是源自於一個最基本的理論:活在當下。當下有你所有想要的東西,當下也是你唯一擁有的東西。時間只是一種幻象,越說越玄了!其實,只要這樣想,就不難明白了。過去已經過去,不會再回來,但是我們多少人還是活在過去之中不肯放下?未來還沒有來臨,你也根本不可能去掌握它。你所能擁有的,不就是當下這一刻嗎?只要搞定現在這一刻,你就沒有問題了。未來就算一定會來臨,但是它也一定是以「當下」的方式出現的,不是嗎?最怕的就是明明人在這裡,可是腦子跑到過去了,帶來了憤怒、傷心、悔恨、愧疚等情緒。或是人在此刻,腦子跑到未來,於是產生壓力、焦慮、恐慌。
這是一本不能用大腦讀的書。這也是一本百讀不厭的書。每一次讀它,我都有新的收穫。我在台灣出版的暢銷書《遇見未知的自己》當中,一再地提到、引申這本書裡的內容。這本書被形容為「靈性開悟的指引」,可對我而言,《當下的力量》是教導我們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告訴我們如何可以把日常生活我們受的苦減和圖書到最低。每個覺得自己應該可以活得更好,過得更開心的人,都應該讀一讀這本書。
作者一直強調「無意識」(unconsiousness)和「意識」(consiousness)的差別(第四章)。他認為,所有人類的瘋狂行為,都是出自於無意識,受到我們從小被制約的人生模式操控。比如說,你對一件事情的反應、看法、做法等,通常都有一定的軌跡可循,但是你不一定喜歡或贊同它們。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我們都是一個被編好了程序的計算機。所以使用書中的一些教誨,練習作者提供的一些方法,能夠增加我們有意識的部分,奪回一些自主權。
大腦的思維不但在日常生活中,製造我們的痛苦,我們人類最基本的存在性焦慮和永遠在外在世界無法尋得滿足的肇因,都來自與大腦的思維(第三章)。作者也在書中一再強調:我們遠離了真實的自我,是我們受苦的元兇。他稱真實的自我為本體或存在(being)。在《遇見未知的自己》這本書中,我稱之為「真我」,而這也是我們人類有孤離感,惶惶不可終日,始終不快樂、不滿足的主要原因。為什麼會失落了真實的自己呢?作者的意見是:我們的大腦,創造了一個虛假的自我——小我,www.hetubook.com.com來讓自己有「真實感」。而正因為小我是如此的不真實,所以它不停在外在的世界尋求認同,追求物質世界的滿足來壯大聲勢。可惜我們越聽從我們的小我,我們愈感到空虛和孤離。揮之不去的遠離感也油然而生,因為我們遠離、失落了真實的自己,也就是遠離了作者所說的:本體或存在(being)。
首先,作者指出,我們人類受苦的根源是來自於我們大腦的思維(見第一章)。思維其實也不是問題,問題出在我們無法控制我們的思維,反倒成為思維的奴隸,成為自己「強迫性思維」的受害者。作者在演講中曾經舉過一個很形象的例子:現在是半夜三點,你在溫暖的被窩中,可是你氣得睡不著。引發你的怒氣的人早已安然入夢,那件事情其實也已經過去了。但是你的思維卻不放過你,一再地用它舊有的看事情的模式來解釋那個人多對不起你,那件事會讓你多危險、多丟臉、多麻煩、多……想不完的!這就是病態的思維,停止不住的大腦思考,是讓我們受苦的主要原因。我們都知道ABC理論,A是引發你情緒的事件,B是你的信念,或是對事情的詮釋,C就是結果,即你的負面情緒。通常,當人們不喜歡C的時候,都會去找A的碴,尤其是與創造A有關的人。所以m.hetubook.com.com我們每天疲於奔命,一直在處理、阻止、緩和、溝通、協調A以及與A相關的人、事、物。可是我們不知道,B是你唯一可以完全掌控和改變的因素,而且引發C的不是A,而是B。同樣一件事,幾家歡樂幾家愁。為什麼?就是對事情的詮釋角度不同罷了。與其去改變外在的人事物,不如改變我們自己的內心來得省事省力。而你會發現,當你轉變了內心的狀態之後,環境也會隨之轉變,這就是所謂的「境由心轉」!
有一個「未顯化狀態」(unmanifested)也是作者著墨甚多的地方(第七章)。由於作者本身很喜歡《老子》一書,所以未顯化狀態可以比為「道」,就是在天地萬物成形之前就存在的混沌狀態,是萬物生命的源頭,但是它從未誕生,也未曾消失過,而且無所不在(聽起來很像存在、本體)。在它之中,沒有二元對立的好壞、對錯、是非、黑白。是一個「一」的境界。相較於「外顯世界」(manifested),就是我們眼見的物質世界,未顯化狀態體現在「空」、「空間」以及「靜默」之中。看起來很神秘,但是,如果我們越多地接觸它,我們越能感受生命的能量,也越能在「外顯世界」中過得更好。書中詳述了接觸未顯化狀態的一些方法,請讀者好好去體會、實踐。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