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直解

作者:憨山德清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直解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九章 凈諸業障菩薩

第九章 凈諸業障菩薩

此總結執我求道之過也。下翻顯病源。
此借明眾生相也。以凡夫之眾生相,乃計我所感苦樂,變異相續,為眾生相。今聖人但以了悟證取,兩忘能所,只存能了之心,為眾生相,以不屬能所故。借世人彼此之語,以喻明之,謂言我是眾生,故非我非彼。
此正示病源也。謂末世修行之人,未斷我相,以認我為法,故所說者,乃說其我相之病,非說涅槃之法也。故云說病為法。以此之故,雖精進修行,但增益諸病,故不能入清淨覺耳,是故名為可憐愍者。下示執病之過。
善男子,若心照見一切覺者,皆為塵垢,覺所覺者,不離塵故,如湯消冰,無別有冰,知冰消者,存我覺我,亦復如是。
此深誡防過也。謂上執病為法之人,所以四相未除者,只是將心待悟一事,為病根耳。苟有待悟之心。則必廣求經教,執相似語,回為己解,故此但只增益多聞,增長我見,非真修也。末法志道之士,可不懼哉。
善男子,其心乃至圓悟涅槃,俱是我者,心存少悟,備殫證理,皆名人相。
由此不能入清淨覺,非覺違拒諸能入者,有諸能入,非覺入故,是故動念及與息念,皆歸迷悶。
爾時,世尊告淨諸業障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諸大眾及末世眾生,諮問如來如是方便,汝今諦聽,當為汝說。
釋義所以於涅槃法不解脫者,以執我而求。以取微證,便自以為清淨。得少為足,未盡我相根本,故不解脫耳。
善男子,譬如有人百骸調適,忽忘我身。四肢弦緩,攝養乖方,微加針艾,則知有我,是故證取方現我體。
何以故?由有無始本起無明,為己主宰,
善男子,云何壽命相?謂諸眾生,心照清淨,覺所了者,一切業智所不自見,猶如命根。
此示壽命相也。謂前能了之心為眾生相。今觀智增明,照此了心,亦不可得,唯一清淨覺體,所謂覺心源,故名究竟覺。到此境智俱泯,一切俱離,謂以即心之智,還照寂滅之體,境智一如。如眼不見眼,故云一切業智所不自見。以返妄歸真,至法身極則處。但守住寂滅不能轉位回機。所謂抱守竿頭,靜沉死水,宗門名為尊貴墮,即此墮處,不能超越,故猶如命根,為壽命相。語云:百尺竿頭坐的人,雖然得入未為真,百尺竿頭重進步,大千世界現全身。故以坐守玄微,命根不斷。前云不住生死,不住涅槃,此正住涅槃相耳。
所求別生心,究竟非成就?
有愛我和_圖_書者,亦愛涅槃,伏我愛根,為涅槃相,有憎我者,亦憎生死,不知愛根,真生死故,別憎生死,名不解脫。
善男子,云何我相?謂諸眾生,心所證者。
此正示我相之體也。此我等四相,舊解都分麤細,今詳佛意,指無始無明,為己主宰,是為我體,是則四相單約生相無明。今以觀照研窮,對待未忘,輾轉有四。原非麤細之分也。何以明之,謂妙性圓明,本無能所,良由最初一念,障此妙性,失其本明,故名無明。自爾以來,一向皆是無明為己主宰,而為我體。今以始覺觀照,欲證圓覺,未能圓合,中間皆因根本無明,而為障礙。故對待未忘,即此所對所證者,乃是無明,非覺性也。故云心所證者,乃我相也。按此始起無明為我,豈有麤細之分耶。永嘉一念中五陰正此意耳。智者請深觀之。下以喻明。
問法威儀。
此正答染汙所以也。一切眾生,從無始來,妄想執有我人等者,正初所云,妄認四大為自身相,六塵緣影為自心相者也。由諸眾生最初不覺,迷本法身,故妄認五蘊幻妄身心,為實我體,故名我相。計我輾轉趣於餘趣,故名人相。計我盛衰苦樂,變異相續,為眾生相。計有一期命根不斷,為壽者相。以不達無我,執妄為真,故云顛倒。然執虛妄為我,已是顛倒,且於此妄我,起憎愛之心,故云重執虛妄,此起惑也。心境二妄相依,造種種業,故云生妄業道,此造業也。故有妄業,必受苦報。流轉生死,此苦果也。惑業苦三,皆因妄認我執,以取三界輪迴,故云流轉。此分段生死也。若二乘人,厭生死苦,斷煩惱集,出三界外,復妄見涅槃,以取變異生死之苦,皆由執我之故也。故云由此便生等。然此四相,有迷識迷智麤細之分。麤者迷識,乃凡夫妄認五蘊為我妄生憎愛,乃金剛經前半所明者是也。細者迷智,乃一切聖賢,妄有證得,能所未忘,即此細所說,乃金剛經後半所明者是也。此中麤細二種我執,正屬俱生。此經眾生,意該九界,此中先舉凡夫之四相,以顯三乘之四相。以凡夫四相,由憎愛而有,三乘四相,有證取而有,以證取發於愛根種子,故凡聖雙舉。
是故多迷悶,不能入覺城,
若有所求,別生憎愛,則不能入清淨覺海。
何以故?
時,淨諸業障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此示執病為法之過也。謂修行之人,不了四相,但以如來解行,回為和_圖_書己有,非己親證。故終不成就。
善男子,譬如有人作如是言:「我是眾生,則知彼人說眾生者,非我非彼,云何非我?我是眾生,則非是我,云何非彼?我是眾生,非彼我故。」
此重勉真修,誡令離過也。謂必如上所說,乃是真修。若捨此外,別起欣厭取捨憎愛之心,則畢竟不能入清淨覺矣。
贊許。
此重釋無始無明,至今難斷之所以也。謂全體無明,變成五蘊身心,然此根本無明,非根本智照不能破,以諸眾生,從來未逢知識,開發慧眼照破,豈有無明能斷無明之理耶。故云譬如有人,不自斷命。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善男子,其心乃至證於如來,畢竟了知清淨涅槃,皆是我相,
一切眾生,生無慧目,身心等性,皆是無明。譬如有人,不自斷命,
何以故?
此釋人相也。謂縱然悟得涅槃是我,不自證取,即此能悟之心,皆名人相。殫,盡也,謂了悟涅槃極盡之理為我,若存絲毫悟心未忘,即名人相。
此正問也。上章佛說一切如來圓覺清淨,本無修習。然清淨則本來無染,今因何有染汙,更假修耶。
剎乃世界之都稱,亦取喻涅槃。心愛涅槃,故示法愛。餘頌可知。
此正答不能入覺之所以也。由上所說,妄執我故,染汙真性,由此不能入清淨覺,蓋非覺性違拒不容入也,以執我能入之覺,故云有諸能入,非覺入覺耳。若以覺入覺,則如空合空,又何拒之有。以我執未忘,故凡夫動念,二乘息念,皆歸迷悶。下重徵釋迷悶之本。
是故當知。有愛我者。我與隨順,非隨順者,便生憎怨,為憎愛心,養無明故,相續求道,皆不成就。
大悲世尊,為我等輩廣說如是不思議事,一切如來因地行相,令諸大眾得未曾有,親見調御,歷恒沙劫勤苦境界,一切功用,猶如一念,我等菩薩,深自慶慰。
善男子,云何人相?謂諸眾生,心悟證者。善男子,悟有我者,不復認我,所悟非我,悟亦如是,悟已超過一切證者,悉為人相。
此示執病之過,必墮增上慢人也。其實未得未證而自謂為證為得。少得為足,故為增上慢人。乃是我愛未斷者。何以知之?但於見勝進者,心生嫉妒,然此嫉妒之心,發於我愛,故知此人,乃未斷我愛者。是故不能入清淨覺。此甚言我愛為病根也。下誡防過。
善男子,末世眾生希望成道,無令求悟,惟益多聞增長我見,
求法懇誠。
若復有人,讚www.hetubook.com.com歎彼法,即生歡喜,便欲濟度,若復誹謗彼所得者,便生瞋恨,則知我相堅固執持,潛浮藏識,遊戲諸根,曾不間斷。
此以法驗病,翻顯我相未忘也。然涅槃乃空法也,若果證涅槃,則我相必空,我相若空,則何有贊毀哉。今因贊毀其法,而生喜怒,正是我相未斷。若我相未斷,則人及眾生壽命四相,居然全在,如此正是眾生病根,又豈可為得涅槃耶。下正示病源。
此示眾生相也。謂覺前證悟,二皆是妄。即此覺了之心,名眾生相。以此覺了之心,非證悟之可及者,以見有證悟之可離,故名眾生相。
淨業汝當知,一切諸眾生,皆由執我愛,無始妄流轉,
我身本不有,憎愛何由生,此人求善友,終不墮邪見,
此結指我相根本也。意謂不獨三賢十聖之所證者為我,乃至證於如來究竟涅槃,若一念證性未忘,乃生相無明未破,正是我相根本。雲門云,法身亦有兩般癡。得到法身邊,若法執不忘,己見猶存,亦是病。問曰:三乘教中,說俱生我執,七地已破其八地。後乃俱生法執,破此法執,即入妙覺。今經等覺後心猶未破我相,何相懸若此耶。答曰:然,我法二執,總屬一我,謂我之我,我之法。然俱生法執,正是我所執之法,故法亦名我,以異熟未空故,但約證取為我耳。此經不同諸說,以四相總屬一我,故云皆是我相。
此徵何故認我便妨於道耶。
此徵云何當知愛涅槃者,本解脫法,何以返不解脫耶。
善男子,末世眾生,說病為法,是故名為可憐愍者,雖勤精進,增益諸病,是故不能入清淨覺。
善男子,末世眾生不了四相,雖經多劫,勤苦修道,終不能成一切聖果,是故名為正法末世。
此正示其相。謂了前證悟,二皆不及,只此了心不忘,為眾生相耳。
未除四種相,不得成菩提,愛憎生於心,諂曲存諸念,
善男子,末世眾生不了四相,以如來解及所行處,為自修行,終不成就。
善男子,若知我空,無毀我者,有我說法,我未斷故,眾生壽命,亦復如是。
善男子,彼修道者不除我相,是故不能入清淨覺。
此以喻明我相也。謂眾生向以無明用事,不知有我,任運而已,故如人調適忘身。今以觀照研窮,方顯無明之體。故如人針艾,知有我身也。以觀心所取證者,乃是無明,非覺性也,故云取證乃現我體。前佛明言,無始無明,為己主宰,乃的指根本無明為我,豈可以麤惑目https://m•hetubook.com•com之也。下結指。
唯願如來廣為我等,開悟法性,令此大眾及末世眾生,作將來眼。
此請意也。
此徵何故久修無證耶。下釋。
但當精進降伏煩惱,起大勇猛,未得令得,未斷令斷,貪瞋愛慢諂曲嫉妒,對境不生,彼我恩愛,一切寂滅,佛說是人,漸次成就,求善知識,不墮邪見,
說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此直示妄源也。一切覺者,前三相也。謂心照清淨覺,前三相皆為塵垢。即此覺心,亦未離塵。然以真照妄,妄即是真,故如湯消冰,冰即是湯。今存我覺,我則如冰。知冰以不能自遣,如不自斷命,所以為壽者相也。下明我為法障。
城喻涅槃,謂此涅槃,魔外不能侵,萬德之所聚,眾聖之所歸,萬行之所入。故喻如城。
或有眾生,未得謂得,未證謂證,見勝進者,心生嫉妒,由彼眾生未斷我見,是故不能入清淨覺。
認一切我為涅槃故,有證有悟名成就故。譬如有人,認賊為子,其家財寶,終不成就。
此明我為法障道之本也。謂末世眾生,若不了此四相,縱多劫勤苦,終不能成聖果,以執我見而修故也。正法末世,謂末世眾生,幸遇此圓教法門,可為正法。若錯亂修習,與不修等,故無行證,所以為末法也。釋迦法中,正法一千年,教理行果,四法皆全。像法一千年,有教理行,而證果者少。末法一萬年,但有教理,而無行證。今教理雖存,而徒勞無益者多矣。下有三徵,三釋。此久修無證之義。
此序無明相續,長劫之所以也。謂此無明相續,長劫而難斷者,以有憎愛二惑,以滋養之也。以執我故,則偏愛我。若有愛我者,則更增長我之愛見;若違我者,必生憎怨,然憎怨亦從愛起,以不順其愛,故憎怨耳。以此憎怨資熏無明種子,發起現行,故劫劫生生,愛憎未斷,故無明日厚,所以相續長劫生死耳。今以愛憎之心,而求佛道,豈有成道之理耶。故云皆不成就。下示相。
善男子,但諸眾生了證了悟,皆為我人,而我人相所不及者,存有所了,名眾生相。
善男子,末世眾生習菩提者,以己微證,為自清淨,猶未能盡我相根本。
釋義所以認我妨道者,以我為愛憎之根本故也。謂凡執我者必愛我,今以我愛而求涅槃,則涅槃但資愛根,非真涅槃也。故云伏我愛根為涅槃相,故非真也。凡不順我愛者,必起憎心,以有憎我者,亦憎生死。然此憎心,本從愛起,不知此愛,真生死本。和-圖-書故今修行人,不知斷己愛根,而別憎生死,迷之甚也,故不解脫。然說認妨道者,以愛資愛故也。
此示人相也。謂前所證者是我,則不復認我。若存我能悟之心,即為人相,以約對我為人,非他人也。
於是淨諸業障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
此慶所聞也。謂從一心,建諸定輪,乃諸如來因地行相。勸苦境界,一念具足,故深自慶也。
默佇。
此徵釋迷悶之根本也。本起無明,謂最初一念不覺,生相無明也。法身無我,由一念無明,迷本法身,成陀那識,為我相根本,自此皆是無明用事,故云為己主宰。我者主宰義,謂從無始至今,一向皆是無明主宰,是為我相,自等覺已,還未破生相無明。異熟未空,皆屬我相。然此我相,與諸教所說不同,後文自明。
此以違順二境,以驗我相未忘也。言修行人自謂以得涅槃法矣,假若有人讚歎彼法,則生歡喜;誹謗彼法,則生瞋恨。然涅槃乃空法也,何有喜怒於其間。今聞贊誹而生喜怒,即此喜怒,本於我相,非涅槃也。以此驗知其人我相堅固執持,以此種子潛伏藏識,遇境激發現行,則遊戲諸根,曾不間斷。以此求道,云何而得解脫耶。
此勸真修也。真修之士,不必將心待悟,亦不必廣求多聞,只當降伏煩惱為第一行,亦不可得少為足。其未得涅槃,必志得之,其於未斷煩惱,絕欲斷之。但歷境驗心,若貪瞋愛慢一切煩惱,對境果然不生否。至若彼我恩愛,果然一切寂滅否。如此自驗其心,即如古德云,學道不必將心求悟,但於一切煩惱境界上透得過,便是悟處。故佛說,此人漸次可以成就。雖然如是,更要求善知識抉擇,邪正分明,亦不墮於邪見。如此修行,方有少分相應耳。學者可不勉哉。
世尊,若此覺性,本性清淨,因何染汙使眾生迷悶不入?
善男子,云何眾生相?謂諸眾生,心自證悟所不及者。
云何當知,法不解脫?
若能歸吾剎,先去貪瞋疑,法愛不存心,漸次可成就,
釋義謂所以久修不證者,以認一切我為涅槃故,以證悟未忘,得少為足故。言認一切我者,謂凡所修行,皆依我見,將此我見,以為涅槃,故終不成就耳。認賊為子,喻終不成就。
善男子,一切眾生從無始來,妄想執有我人眾生及與壽命,認四顛倒,實為我體,由此便生憎愛二境,於虛妄體重執虛妄,貳妄相依,生妄業道有妄業故,妄見流轉,厭流轉者,妄見涅槃,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