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黃帝內經.靈樞

作者:佚名
黃帝內經.靈樞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六十二、動腧

六十二、動腧

歧伯曰:是明胃脈也。胃為五臟六腑之海,其清氣上注於肺,肺氣從太陰而行之,其行也,以息往來,故人一呼,脈再動,一吸脈亦再動,呼吸不已,故動而不止。
歧伯曰:胃氣上注於肺,其悍氣上衝頭者,循咽,上和*圖*書走空竅,循眼系,入絡腦,出顑,下客主人,循牙車,合陽明,并下人迎,此胃氣別走於陽明者也。
歧伯曰:氣之離臟也,卒然如弓弩之發,如水之下岸,上於魚以反衰,其餘氣衰散以逆上,故m.hetubook.com•com其行微。
黃帝曰:經脈十二,而手太陰、足少陰、陽明,獨動不休,何也?
黃帝曰:足之陽明,何因而動?
故陽病而陽脈小者,為逆。
陰病而陰脈大者,為逆。
歧伯曰:衝脈者,十二經之和-圖-書海也,與少陰之大絡,起於腎下,出於氣街,循陰股內廉,邪入膕中,循脛骨內廉,并少陰之經,下入內踝之後。入足下,其別者,邪入踝,出屬附上,入大指之間,注諸絡,以溫足脛,此脈之常動者也。
黃帝曰:足少和圖書陰何因而動?
黃帝曰:善。此所謂如環無端,莫知其紀,終而復始,此之謂也。
故陰陽上下,其動也若一。
黃帝曰:氣之過於寸口也,上十焉息,下八焉伏,何道從還?不知其極。
黃帝曰:營衛之行也,上下相貫,如環之無端和圖書,今有其卒然遇邪氣,及逄大寒,手足懈惰,其脈陰陽之道,相輸之會,行相失也,氣何由還?
歧伯曰:夫四末陰陽之會者,此氣之大絡也;四街者,氣之徑路也。故絡絕則徑通,四末解則氣從合,相輸如環。
故陰陽俱靜俱動,若引繩相傾者病。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