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滿寒疝宿食病脈證治第十
病者腹滿,按之不痛為虛,痛者為實,可下之;舌黃未下者,下之黃自去。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米熟,湯成,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上二味,以綿纏捶令碎,熱湯二合,捻取白汁飲之,當下。老小量之。通治飛尸鬼擊病。
〔附方〕
脅下偏痛,發熱,其脈緊弦,此寒也,以溫藥下之,宜大黃附子湯。
上三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溫服七合,日三服。若寒多者,加生薑成一斤;痛多而嘔者,加橘皮二兩,白朮一兩。加生薑者,亦加水五升,煮取三升二合,服之。
脈緊,頭痛風寒,腹中有宿食不化也。
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三升,去滓,內膠飴一升,微火煎取一升半,分溫再服;如一炊頃,可飲粥二升,後更服,當一日食糜,溫覆之。
附子粳米湯方:
瓜蒂一分(熬黃) 赤小豆一分(煮)
其脈數而和-圖-書緊,乃弦,狀如弓弦,按之不移。脈數弦者,當下其寒;脈緊大而遲者,必心下堅;脈大而緊者,陽中有陰,可下之。
烏頭煎方:
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若身疼痛,灸刺諸藥不能治,抵當烏頭桂枝湯主之。
厚朴三物湯方:
腹滿時減,復如故,此為寒,當與溫藥。
上八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溫服一升,日三服。
寒疝繞臍痛,若發則白汗出,手足厥冷,其脈沉緊者,大烏頭煎主之。
當歸三兩 生薑五兩 羊肉一斤
心胸中大寒痛,嘔不能飲食,腹中滿,上衝皮起,出見有頭足,上下痛而不可觸近,大建中湯主之。
烏頭桂枝湯方:
上二味,杵為散,以香豉七合煮取汁,和散一錢匕,溫服之,不吐者少加之,以快吐為度而止。亡血及虛者,不可與之。
問曰https://m.hetubook.com.com:人病有宿食,何以別之?師曰:寸口脈浮而大,按之反澀,尺中亦微而澀,故知有宿食,大承氣湯主之。
柴胡半斤 黃芩三兩 芍藥三兩 半夏半升(洗) 枳實四枚(炙) 大黃二兩 大棗十二枚 生薑五兩
大建中湯方:
上一味,以蜜二斤,煎減半,去滓,以桂枝湯五合解之,得一升後,初服二合,不知,即服三合;又不知,復加至五合。其知者,如醉狀,得吐者,為中病。
大柴胡湯方:
下利不欲食者,有宿食也,當下之,宜大承氣湯。
《外臺》柴胡桂枝湯:治心腹卒中痛者。
寒疝腹中痛,及脅痛裡急者,當歸生薑羊肉湯主之。
腹中寒氣,雷鳴切痛,胸脅逆滿,嘔吐,附子粳米湯主之。
腹痛,脈弦而緊,弦則衛氣不行,即惡寒,緊則不欲食,邪正相搏,即為寒疝和_圖_書。
大黃三兩 附子三枚(炮) 細辛二兩
厚朴七物湯方:
《外臺》走馬湯:治中惡心痛腹脹,大便不通。
寒氣厥逆,赤丸主之。
上五味,銼,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
夫中寒家,喜欠,其人清涕出,發熱色和者,善嚏。
痛而閉者,厚朴三物湯主之。
厚朴半斤 甘草 大黃各三兩 大棗十枚 枳實五枚 桂枝二兩 生薑五兩
腹滿不減,減不足言,當須下之,宜大承氣湯。
烏頭大者五枚(熬,去皮,不㕮咀)
上四味,末之,內真朱為色,煉蜜丸如麻子大,先食酒飲下三丸,日再夜一服;不知,稍增之,以知為度。
柴胡四兩 黃芩 人參 芍藥 桂枝 生薑各一兩半 甘草一兩 半夏二合半 大棗六枚
《外臺.卷七》烏頭湯:治寒疝腹中絞痛,賊風入攻五臟,拘急不得轉側,發作有時,使人陰縮,手足www•hetubook.com•com厥逆。方見上。
蜀椒二合(去汗) 乾薑四兩 人參二兩
桂枝湯方:
脈緊如轉索無常者,有宿食也。
當歸生薑羊肉湯方:
厚朴八兩 大黃四兩 枳實五枚
附子一枚(炮) 半夏半升 甘草一兩 大棗十枚 粳米半升
烏頭
右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溫三服;若強人煮取二升半,分溫三服,服後如人行四、五里,進一服。
大黃附子湯方:
病腹滿,發熱十日,脈浮而數,飲食如故,厚朴七物湯主之。
脈數而滑者,實也,此有宿食,下之愈,宜大承氣湯。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溫服八合,日三服。嘔者加半夏五合,下利去大黃,寒多者加生薑至半斤。
茯苓四兩 烏頭二兩(炮) 半夏四兩(洗) 細辛一兩
上九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跗陽脈微弦,法當腹滿,不滿者必便難和圖書,兩胠疼痛,此虛寒從下上也,當與溫藥服之。
桂枝三兩(去皮) 芍藥三兩 甘草二兩(炙) 生薑三兩 大棗十二枚
杏仁二枚 巴豆二枚(去皮心,熬)
夫瘦人繞臍痛,必有風冷,穀氣不行,而反下之,其氣必衝;不衝者,心下則痞。
按之心下滿痛者,此為實也,當下之,宜大柴胡湯。
病者痿黃,躁而不渴,胸中寒實,而利不止者,死。
寸口脈弦者,即脅下拘急而痛,其人嗇嗇惡寒也。
宿食在上脘,當吐之,宜瓜蒂散。
大承氣湯方:
瓜蒂散方:
赤丸方:
大承氣湯方:
上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內蜜二升,煎令水氣盡,取二升,強人服七合,弱人服五合。不差,明日更服,不可一日再服。
中寒,其人下利,以裡虛也,欲嚏不能,此人肚中寒。
上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二味,取五升,內大黃,煮取三升,溫服一升。以利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