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鎌倉戰神源義經(上)初陽之卷

作者:司馬遼太郎
鎌倉戰神源義經(上)初陽之卷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火燒法住寺 1

火燒法住寺

他們不懂賴朝的心情。
「在京都,連關白或大納言都拿不到朝廷的薪餉,就快沒有晚餐的米了。」見識廣博的弁慶說。
這是弁慶心中的疑問。
(武衛有甚麼打算呢?)
只有談話不透過幕僚,直接傳達,這一點跟單純的家臣不同。義經已經很滿意了。
(這個人心裏只有血緣倫理。)
(因為他們害怕。)
「奧州二萬大軍已經越過白河關,闖入關東了。」
而義經的個性正符合賴朝的期望。他幾乎沒有政治感覺,甚至不知道自己在政治運作上占有甚麼地位。
——只能斷絕他們的關係。
鎌倉的群山秋意漸濃。不僅山上都是楓葉,連野草都漸漸染紅了葉子,山谷的村莊真是好美啊!
每次賴朝都巧妙的耍手段,並不說要上京都,只一味的提高自己在京都的聲望,一再施展外交手段達到這目的。
——奧州情況如何?
平家對奧州期待過度,前年春天,京都謠言四起。
義經的住所,簡直就是各國流浪漢的窩巢。除了奧州的佐藤繼信、忠信兄弟之外,其他人若回到自己的出身處,根本沒有一個人是有莊園的正統武士。
——只有靠奧州發兵了。
(甚麼話都不能對他講!)
「我當然會送坂東的米過去。」他確實答應過。
這男人講得對,先前的大饑荒,雖然鄉下地區已經好多了,可是京都仍有別的禍害,那就是義仲和他的部下。為了養軍隊,不管是貴族或庶民的糧食,從各國莊園獻給京都的米,都一粒不剩的被他們搶走了。
賴朝面對北方的威脅,坦率表示出他的態度,對十萬火急催他上京的後白河法皇,也是如此。他還對昨天從院派來的御使露骨表明:
賴朝在上房的御簾裏,命義和_圖_書經在次室等候。從這點就可以看出,賴朝只把義經當家臣看待。這種冷淡的待遇對賴朝而言,也是鎌倉統治法之一。
很多人持這種看法。不管奧州是否有這麼強的實力,賴朝現在最害怕的不是西海的平家或京都的義仲,而是奧州的藤原秀衡。
後來,平家逃到西海,奧州也還是繼續保持沉默。對關東的賴朝也是如此,秀衡一直沒有任何動作。
貴族們難以忍耐,於是想依賴賴朝。
剛脫離盜賊身分的流浪漢伊勢義盛說。
——如果是鎌倉的賴朝,那就好了。
——賴朝命九郎為大將。
御簾附近有鎌倉的重臣們。比義經年輕的北条義時,占著一個更好的位子。仔細想來,對賴朝而言,義時應該只是妻子的弟弟,義經才是真正的弟弟,不是嗎?
賴朝在外交上居於優勢,看穿了貴族們的立場後,他不斷提出要求。
前年,京都平家被賴朝在富士川打敗逃走。
——鎌倉大軍來京都了。
可是,秀衡沒有行動。
「我有事要命你去做。」
賴朝期待著這樣的效果。否則,他可以派比義經大的哥哥蒲冠者(範賴),按照順序遞補,世人一樣無話可說。
他常常在內心推測,可是卻完全不明白,越是如此,就越感到可疑。
「運米去京都!」
(不是要我跟木曾作戰嗎?)
這是賴朝內心的計劃。靜靜放著,不要去碰他,只把義經安置在自己左右,放在弟弟的位置上,一味留住他,不可以把睡著的孩子叫醒。這就是賴朝的真正意圖。
「知道了嗎?」
原來是這件事情。京都的貴族們正飢餓著。賴朝答應過後白河法皇,必須運送很多坂東米過去,因此需要護送米糧的軍隊。他選和*圖*書擇義經為輸送指揮官。
而京都又在義仲的掌握之中。他惡劣的風評,連鎌倉都聽說了。不僅如此,受不了義仲士兵胡作非為的宮廷——以後白河法皇為代表——簡直就像發出慘叫聲似的,多次派院使來鎌倉,拜託賴朝前去救援。
不過,義經的身分是賴朝的名代、代官,不是單純的輸送指揮官。這也是理所當然的,鎌倉私設政府以來,這是第一支派往京都的軍隊,而且是在院(法皇)的邀請下前往,隊長當然必須是賴朝的代官。其實,此行不只是運米,還有別的重任。
「不是要去打仗,不可以擅自作戰。」
由於有行李隊同行,所以行軍的速度如牛步般緩慢。而沿路的傳言,則比這隊人馬的行軍速度更快抵達京都。
義經可說是天生的政治白癡,他用不可思議的表情看著弁慶,像孩子般歪著頭問。
賴朝要義經偵察京都木曾軍目前的勢力,並命令美濃源氏、近江源氏、伊勢、伊賀等當地武士,以及近國源氏,全部背叛義仲。他們以前擁戴義仲為首領,跟義仲一起闖入京都,把京都攪得一團亂。可是,現在整個京都因為缺糧而無聲無息,加上義仲的聲勢開始轉弱,他們一看苗頭不對,就立刻回歸自己的田園。必須說服他們歸順鎌倉,背叛義仲。
整個鎌倉都知道賴朝的答覆,自然也傳進義經的政治顧問武藏房弁慶耳中。只要奧州還存在,賴朝就不能輕舉妄動。
(這是連閒聊都會談到的話題。)
於是便任命秀衡為陸奧守。京都公卿不服,認為竟然敘任夷狄為陸奧守,實在太亂來了!可是宗盛不顧一切仍這樣做。即使如此,秀衡還是不發兵。
「不,遠不及京都。你看過高雄的楓葉嗎?m•hetubook•com•com你不知道御室之秋吧?」在熊野出生,長年生活在京都的武藏房弁慶說。弁慶似乎還很不習慣東國的風俗、景物。
世人會這樣傳述著,當然,奧州的平泉也一定會聽到。奧州的秀衡說不定會改變心意,不攻擊鎌倉。這支派遣軍任命義經為大將,秀衡一定會對賴朝抱持好意。
這一天,武藏房弁慶在院子裏的向陽處,跟其他人閒談。所謂後方的敵人,就是奧州的藤原秀衡。
後來知道這些全是虛報,平家的士氣洩到谷底。這時,平家總帥平宗盛不耐煩於奧州人不服院宣,說道:
義經很失望。賴朝馬上看出他的心情。
對秀衡來講,他必須貫徹背負著奧州傳統與光榮的孤立主義,完全不參與中央的政治與戰爭。
賴朝選擇義經當自己的代名,是考慮許久後所做的決定。雖然派出去的只是小部隊,可是,一定會在世人面前引起眾多評論。
「這裏勝過京都。」
在西海,毫髮無傷逃出京都的平家,現在又擁有很大的勢力,盤據在瀨戶內海一帶,壓迫著京都。
軍使帶著討伐賴朝的院宣急行遠地,命令秀衡「從背後攻擊關東,打垮鎌倉。」那時秀衡的回答是:
勞您專誠召喚,可是我不能很快上京。如果賴朝離開關東上京,奧州的藤原秀衡和常陸的佐竹隆義,就會闖進來襲擊鎌倉。
義經退出後,當晚就開始準備出發。他的府邸突然充滿朝氣,整夜燈火通明。
光是這一句話,就在京都起了很大的迴響,平家立刻士氣大增,為了要穩定因戰敗而產生的政情不穩,不斷對外宣稱奧州已經派了一批大軍到關東,要把鎌倉軍趕進海裏。
弁慶頓覺全身無力,同和*圖*書時卻也感覺到,御曹司的魅力,就在於連這點事情都不瞭解吧!
「為甚麼?」
因為太無聊,大家談著自己出身處足以自豪的故事,或者互相大聲吹噓,最後以莫名其妙的笑聲結束。
弁慶想這麼說,可是還是吞了進去。若提起這種事情,在義經簡單的頭腦中,會產生多大的騷動啊!義經一定會不斷問為甚麼,到那時候,弁慶就不得不毀謗政治人物賴朝的人格了吧?若不貶低賴朝,就無法說明非要派佐藤兄弟去奧州不可的原因。如果明說,話還沒說完,義經可能早就爆發怒氣,一定不會繼續聽下去。
「給他官位的話,他就肯發兵了吧?」
他再度強調。義經遵命。
不只是弁慶,應該說整個鎌倉都感到很疑惑。賴朝麾下的義經,以前就像奧州秀衡的兒子一般,不,秀衡甚至比疼自己的兒子還疼他。而且,義經的府邸中,還有佐藤兄弟這種與奧州藤原家淵源很深的家臣。透過他們跟奧州簽訂和平協定,賴朝應可以無後顧之憂地討伐西方才是。可是賴朝根本不提這件事。賴朝的岳父和謀臣北条時政,也完全不勸賴朝這樣做。不只是如此,賴朝甚至從來沒有問過弟弟義經這類無關緊要的問題:
義經這樣的個性,使他身邊的弁慶感到焦躁不安。昨天弁慶還拉著義經的袖子,偷偷勸他:
弁慶充滿疑問,感到不快,甚至覺得怪異。弁慶自然也能猜透賴朝以及北条族人心中的想法。
(既然如此,武衛為甚麼不透過御曹司,向奧州進行懷柔政策呢?)
(那個奧州人到底有甚麼打算呢?)

若派義經去跟奧州交涉,就等於公開承認義經背後有奧州十七萬騎的後盾,義經自然就具有奧州代理者的聲勢,www.hetubook.com•com到時賴朝會無法應付他。簡單一句話,秀衡一定會讓義經掌握很大的權勢。
叡山堂眾的沒落者弁慶這麼想。這是義經的天性嗎?或是他從哪裏學來的呢?他珍惜骨肉的情義,不管對錯,執意相信骨肉血緣的價值,這是源氏家風中所沒有的。在這方面,義經的倫理很有宮廷風、平家風。大概因為他是京都出身的吧?
(連這點意思都不懂嗎?)
這一天傍晚,很難得的,賴朝派使者來傳喚義經。義經趕緊梳頭、綁好元結,來到武衛館。
可是,他卻不提要儘快趕走京都的萬惡之源木曾軍。
坂東武者雖然強,可是,奧州十七萬騎若在秀衡的一聲令下發兵,賴朝也支撐不了多久。
可是賴朝無法理解這一點。
「派佐藤兄弟其中一個去奧州。」
——你現在應該以奧州為後盾。
「因為後方還有敵人。」
若一起壓低聲音,總是會談起這話題。「武衛」是兵衛佐這官銜的中國說法,在鎌倉指的是賴朝。

賴朝認為,這些事義經當然辦不來,因此,同行的中原親能會負責跟院交涉。他要義經在路上凡事多跟他人商量。
——臣謹接令。
每天都沒有事情可做,連要玩甚麼都不知道,這樣的生活很痛苦,卻又無可奈何。
鎌倉做事注重效率。第二天下午,要出發前往京都的數百匹馬及行李,已經排列在鎌倉街道上。隔天早上就要出發了。賴朝另外給義經五百個士兵,在由比濱聚集,混在朝霧中前進。這一團騎馬隊負有偵察京都的任務,所以是秘密出發的。賴朝沒有告訴京都的法皇,甚至也沒有讓沿路的源氏知道。
弁慶此時雖然必須提出重要建言,可是他還是甚麼都沒講。而且,以義經的性格,似乎不會聽人建言。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