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春、鞭春、咬春
三、規格之二——顔色:牛身各部分及附件,配合干支,顏色如下:
迎春者迎春牛。當春牛製成,必置於東郊,牛頭亦向東。至立春前一日,地方官鼓樂前導,將春牛迎至衙署大門内,預設的綵棚内;次日立春,行禮如儀後,官員耆老用彩色絲鞭,擊打春牛,打碎後各取碎塊回家祈福。
上一世紀最後的一個歲朝春,是光緒十二年丙子(一八八五),正當中法戰爭結束。本世紀的第一個歲朝春在光緒三十一年乙已(一九〇五),當日本與俄國,在中國的東三省作戰以後。第二個是民國十三年甲子(一九二四),這一年確是國史上值得大書特書的一年;年來談「甲子」的文章很多,不必贅述。
①身高:四尺(配四時)。
迎得春來打又咬
②身(不含腹部):用本年地支。丑爲土,黃色。
立春以後約半個月,才是雨水。乙丑年正月的節氣,何以交在甲子年除夕?似乎不通。此中亦有一個說法,不能不知;原來逢閏十三個月,而地支十二,節氣二十四,發生了極嚴重的不協調,唯一的解決辦法是不承認閏月,因爲如此,甲子年才會發生「雙雙雨水」的現象,年頭是本年的立春、雨水,年尾是下一年的立春、雨水。一年出現二十六個節氣,在我們實際生活上不會發生任何影響,但在研究子平之學的人,往往構成極大的困擾,譬如說今天照陰曆算是甲子年十二月廿八日,應爲子年丑(十和圖書二)月;但在理論上說,却是丑年寅(正)月。紅樓夢上,術者算元春的八字:「虎兔相逢大夢歸」;那年是寅(虎)年;而卯(兎)月是二月,虎兔相逢過了,了無異樣,難關已度;不道是年立春後一日中風而歿,方知寅年一變而爲卯年;丑月又一變而爲寅月,仍是虎兎相逢。如有讀者見問,說:「我昨天新得一子,應該肖鼠,還是肖牛?」這會把我難住。不過,我想我們應該尊重傳統,既然生在甲子年,自以肖鼠爲是。
④籠頭:用立春日日干。乙丑年立春日干爲甲,屬木,用青色。
二、規格之一——尺寸:春牛塑造於木座上,全身各部分尺寸如下:
立春如逢大年初一,名之謂歲朝春,俗諺有「百年難遇歲朝春」之語,據說,凡遇「歲朝春」則人壽年豐,必是太平歲月。
一、牛爲丑,丑爲十二月,故將土牛打碎,卽表示丑月已經送走。此爲臘盡。
自抗戰勝利到現在,我們還沒有遇到歲朝春,也許這正就是國步艱難的一個象徵;不過否極泰來也不會太遠了,民國八十一年壬申(一九九二),將是本世紀最後的一個歲朝春。參詳過去的歷史,歲朝春往往是世局一番大變動,由亂趨治之時來臨,因此我們不妨樂觀地期待,但更應該是蓄勢以待,從今天至八十一年之間的七年中,隨時接應大陸同胞推翻中共。
一月、正月、子月
這就是「鞭星」hetubook.com.com,但鞭春又名爲「送寒」,却常爲人忽略了。合「鞭春」、「送寒」兩事而言,實寓有臘盡春回之意,解說如下:
②身長:三尺六寸(配三百六十日)。
現在回過頭來談立春;立春之前迎春,古代爲天子之事,降至後世,則爲地方官勸農力耕,寓教育於娛樂的一種重要活動。本省各縣志中,大都有此記載。今年二月四日立春那天,中影文化城舉行「迎春大典」,請李副總統「鞭春」,儀節有許多可議之處。追本溯源,談一談正確的「鞭春」程序。
一年,四季,十二月,中外皆同,因爲寒來暑往,春秋代謝,月缺復圓的周期,是一樣的。但只有節氣爲中國的太陰曆所獨有;中國以農立國,古代的中央政府,依照節氣,頒發適應農事的政令,這就是所謂「月令」。
②尾:視本年干支陰陽,陽則麾左,陰則麾右。
太平猶待歲朝春
答案是月份的代名。十二地支配置十二個月,但「子月」不是一月,而是十一月。此又何故?公羊傳註疏:「周人以日至爲正。殷人以日至三十日爲正,周以日至六十日爲正。」日至卽多至,晝最短,夜最長;剝極則復,過此晝漸長,夜漸短,至夏至爲又一剝復,故云「冬至一陽生」。周朝認爲一年十二個月的開始,應該是在陰極陽生有冬至的那一個月;這個月通常爲十一月,所以定之爲一月,亦就是正月,以十二支的首位配屬,卽爲「子月」,以hetubook•com•com下十二月爲丑月,正月爲寅月,依序類推,這個用法至今爲星命家所遵行不替。堯建丑,舜建子,卽堯以十二月爲正月,舜以十一月爲正月。所以如此者,我猜想是因爲當時並無年號,必須有此不同的區分,提醒大家已經改朝換代,從而確定大家是否「奉正朔」,是否接受新王朝的統治?事實上中華民國改用陽曆亦就是「改正朔」,正月爲陰曆的十二月,等於殷人的「建丑」;如果是在封建時代,我們過年就應該像日本人一樣過陽曆年,否則便是不事正朔,但政府尊重傳統文化,陰曆年改稱「春節」,既符政令,亦不悖民俗,正就是民主政治的表現。
言歸正傳。「雨水」是兩個義近的普通名詞合成的一個專有名詞,平淡之極,而平淡中有至理,此爲天氣恢復正常的昭告,在此以前的冬季,雨非雨,常爲雪;水非水,凍成冰。至此冰溶凍解,雨復雨,水復水。節氣的功用,便是提示到了甚麼時候,氣候會發生甚麼變化,如所期,卽爲風調雨順的大有之年;否則,氣候失常,必生災變,如雨水之時復有雪,謂之「春雪」,此雪必傷害農作物,非瑞雪之比。
二、丑月之後爲寅月,東方陽和之氣,滋潤草木,大地昭蘇,此爲春回。春牛經多日冰凍。泥土膠結,非盡力鞭打,不能成碎塊,此在勸農之外,且作提示,春耕必須力耕,否則無法發揮地力。至於後世泥牛以外,復有紙牛,内貯五榖,鞭破紙牛,拾五榖以歸,此種改革可www•hetubook.com.com說是數典忘祖,不足爲訓。
③全長:自頭至尾共八尺(配八節)。
③蹄、尾、腹:用本年納音。納音爲術數家以六十甲子分配於五音的一種計算方法,乙丑皆屬八,八爲木音,其色靑。
「暖律潛催臘底春,登筵生菜記芳辰,靈根劚土含冰脆,細縷堆盤切玉勻。」這是詠「咬春」的詩,第三句的所謂「靈根」指蘿蔔,剛從冰凍的泥地中挖出來,所以說含冰脆;由第二句詩看,似乎立春那天是蘿蔔的生日。此外,立春日吃春餅,亦爲咬春之意,則南北皆然,不僅限於京師。
第三個是民國三十二年癸未(一九四三),這年先總統 蔣公繼逝世的林森先生而爲國民政府主席,並參加開羅會議,確定了中華民國爲五强之一的地位。
「夏以日至六十日爲正」,則以寅月爲正月,「建寅」是最順乎自然,最合理的,所以周朝在民間早就不奉正朔,而用「夏曆」,夏曆一年的節氣二十四,月始爲節,月中爲氣;而「四立」則爲四季之始。因此,嚴格地說,從立春那天起,方始進入正月,同時進入春季。禮記月令篇「是月也,以立春,先立春三日,大史謁之天子曰:『某日立春,盛德在木。』天子乃齊(齋),立春之日,天子親帥三公、九卿、諸侯、大夫以迎春於東郊。」天子固然,而民間何以只有「迎春」,而無迎夏、迎秋、迎冬?因爲一陽來復,萬物昭蘇,是一個新作爲的開始,特別值得重視。迎春、立春有數千年相沿勿hetubook.com.com替的隆重禮節,我留待以後再談,這裏先談甲子年除夕交乙丑年的「雨水」。
農業社會在年前皆有「春牛圖」發賣,普及性不下於曆本。春牛圖尙有形似牧童者一人,名爲「芒神」,年齡大小、眼色打扮、乃至站立位置,皆有講究,就不必去談它了。只談迎春的儀式。
「聯副」談十二月月令,分配我談正月。一開頭就是個麻煩;正月就是一月,一月何以稱爲正月?首先必須作一個解釋。說文:「正,是也,從一,一以止。」一以止卽所謂「定於一」,示一統之象。因此一個王朝,可以指定一個月爲正月,是卽「改正朔」,鄭康成說:「帝王易代,莫不改正,堯正,建丑;舜正,建子。」禮記注疏:「周子,殷丑,夏寅。」談到這裏,麻煩又來了,這裏的子丑寅是甚麼?
肖牛還是肖鼠
①口:口之開閤,視本年干支陰陽,陽則開,陰則閣。干支序位,奇數爲陽,偶數爲陰;乙丑偶數。
「鞭春」者鞭打春牛,故又名之曰「打春」。然則所謂春牛是甚麼?是一頭五色彩繪、木胎泥塑的牛。這頭牛的製作,有嚴格的程序與規格,分述如下:
①頭(包括角與耳):用本年天干。乙木青色。
一、材料取得的日期及地點:冬至後桃辰口,於歲德方取土與水,於十二月間起造,胎骨用柘木。歲德卽是年干,乙丑年歲德在乙,「東方甲乙木」,故應在東門外取土。
④尾長:一尺二寸(配一日十二時)。
四、規格之三——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