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講 高宗禪位
舉行禪位大典的那一天,大雨滂沱。大禮完成之後,高宗皇帝把皇位讓出來,就要遷往德壽宮。孝宗見父皇要走,趕緊追出去,脫下禮服,扶著高宗的轎子送行。瓢潑大雨中,孝宗扶著橋子一步一步往外走,不張傘,也不舉蓋,任大雨把自己澆成落湯雞。送出了宮門,孝宗還不停步,要把父皇送到德壽宮去。高宗見狀,非常感動,勸孝宗趕緊回去。幾番解勸,孝宗皇帝這才回宮。這樣一來,高宗心裡非常高興,心想,江山社稷託付得人啊!我找的這個接班人多好!雖然不是我親生的,卻比我親生的待我還親。
另外,我們前面說過,金軍南下,高宗皇帝要御駕親征。趙昚主動上奏摺,說金國大軍南下,朝中無人,能不能讓他領兵上前線抵抗?我們看,找對老師真的很重要。這個時候,趙昚的老師,就是上次告訴他別碰美女的那位老師,知道趙昚給皇上遞了這樣的奏摺,就說糟了,您怎麼能跟皇上講這樣的話呢?本朝最忌諱的就是武將造反,宗室領兵,你現在主動提出要領兵上前線,這不正觸犯了皇上的忌諱嗎?趙昚一聽,嚇了一大跳,就問老師該怎麼辦。這位老師就告訴他見了皇上就解釋說,他領兵不是要上前線,而是要保衛父皇御駕親征,這事就能解決了。於是,趙昚馬上去見高宗皇帝,說自己領兵是為了保護父皇御駕親征。高宗皇帝一聽,心想,這孩子太孝順了,他怕我到前線有危險,要跟著去保護我,所以馬上下旨,建國公晉封建王。這一封王,趙昚離太子之位就只差一步了。
經過一番尋訪,官員們找來了五千多個自稱是太祖子孫的人。經過一番海選,進入複賽的有十個孩子,再挑選,最後進入決賽的是兩個孩子。這兩個孩子,一胖一瘦,都是十來歲的年紀,他們被帶進宮中,由高宗皇帝親自面試。皇帝一眼就看中了那個胖子,覺得這孩子有帝王福相。因為高宗想到太祖皇帝就是濃眉大眼、大臉盤兒,這個胖孩子的長相,一看就是太祖的子孫。而那個瘦子一點皇家氣派都沒有,長著一張小尖臉,一副太醫臉。實際上,宋朝皇帝的畫像,除了太祖、太宗皇帝,其他的都是一副太醫臉、小窄臉。比較過後高宗皇帝說,把胖子留下,給那個瘦子三百兩銀子做盤費,讓他出宮吧。
我們知道,在歷史上,宋太祖之死是一個千古謎案,一直就有「燭影斧聲」這樣一種說法。很多人認為,宋太宗是害死了哥哥宋太祖才得以即位。後來,宋朝的帝位一直在太宗一系延傳,太祖一系,子孫沒落,有很多已經散落民間,與一般百姓無異了。如今,太宗一系已經沒有繼承皇位的人了,於是,就有大臣給高宗皇帝出主意,說可以挑太祖的子孫,養在宮中做接班人。在這種情況下,高宗皇帝不得不表示,說太祖以神武定天下,他的子孫卻不得享福,遭此國難,四處飄零,實在是可憐。朕若不振興這一系,如何告慰祖宗在天之靈?不久,高宗皇帝正式下詔書,要求各地的官員,宗人府的宗正,去尋訪太祖子孫。
北宋的最後一個皇帝是宋欽宗,南宋的第一個皇帝是宋高宗。從徽宗即位到高宗禪位,兩宋風雲這段歷史就要結束了。那麼,對於這段歷史,袁騰飛老師都有什麽評價呢?
韋太后原本是宋徽宗一個很不受寵的妃子,當年是因為喬貴妃的幫助,才有機會生下了宋高宗趙構。韋氏回到南宋之後,享盡了皇太后的榮華富貴,但她是否還記得離開金國的時候,曾經對喬貴妃許下的承諾?是否還記得宋欽宗對她的哀告呢?和圖書
於是,韋太后和押送她的金兵一行,就奔著江南而來了。我們想,從今天的黑龍江走到杭州,這一路是很遙遠的,即使是今天坐飛機,還得好一段時間才能到。那個時候,韋太后坐的是馬車,而押運的金兵都得步行。這一行人走到燕山腳下時,天氣越來越熱,金兵不習慣這樣炎熱的氣候,就不再往前走了,說要躲過了夏天再走。韋太后心想,我要是在這兒待一夏天,萬一金國人變卦了,我可就慘了。所以此時她是心急如焚。
我們知道,靖康之變以後,宋朝的宗室諸王連同嬪妃、公主全都被擄北上。到了金國,宗室諸王成了苦力,嬪妃和公主們的下場就更可悲了,她們基本上都淪為了金軍的玩物,按照古代的叫法,就是官妓。當時,金軍專門在上京設立了浣衣院,讓這些宋朝的嬪妃、公主給金國的將領洗衣服。金國的宗室子弟,包括太宗皇帝本人,經常到浣衣院來挑人,看中哪個嬪妃、公主,就帶回家。這些公主一天天長大,個個生得麗質天成,自然難逃魔掌。高宗皇帝的母親韋太后,就被金國的將領完顏宗賢霸占了十五年,而且還生了兩個兒子。也就是說,宋高宗還有兩個同母異父的弟弟,而且還是金國人。
韋太后要回來了,高宗皇帝非常高興,率領皇親國戚、文武百官親自去迎接。見了面,高宗皇帝向太后逐一介紹這些皇親國戚和文武官員,因為太后在北國待了多年,這些人她不一定都認得。當高宗皇帝介紹到柔福帝姬的時候,太后看了這個公主一眼,臉色突然就沉了下去,什麼也沒說,只是點了點頭就過去了。等到晚上眾人散去之後,韋太后對高宗說,這個柔福公主是假冒的,真正的柔福公主早死在北國了,皇上應該命有司拿問。於是,高宗皇帝命人把這個柔福公主抓起來,嚴刑拷打。這個女子受刑不過,承認自己確實不是公主,而是東京的一個尼姑,當年也被金國人抓了,隨著大軍北上。後來,她跟公主的侍女關在了一起,在跟侍女聊天時,知道了很多宮裡的事情,而且,那個宮女還說她跟柔福公主長得很像,所以才有了冒認皇親、坐享榮華富貴的念頭。
假冒皇親國戚是大逆不道之罪,是要誅滅九族的。既然這個假公主是尼姑,沒有九族可誅,皇帝就把她本人殺了。假公主一死,最慘的當然是駙馬。駙馬都尉也當不成了,府宅也被沒收了,駙馬又一貧如洗了,這場冒認皇親的鬧劇也就此謝幕了。但是,幾百年過去了,史學界對這件事一直爭論不休,而且,大部分人傾向於認同這個公主是真的。那麼,為什麼韋太后要一口咬定這個公主是假的呢?
韋太后原來做妃子的時候,跟喬貴妃的關係最好,所以,這次高宗皇帝要把她迎回去了,喬貴妃就設宴給她餞行。喬貴妃對韋太后說,現在妳要脫離苦海了,這一回去,妳就是太后了,咱姐妹倆相好一場,妳回去後別忘了,我還在這兒受辱呢。說完,喬貴妃就端著酒杯,給韋太后敬酒。韋太后上前,要從喬貴妃手裡接過酒杯,可是卻沒抓動,再看喬貴妃,正用眼睛直盯盯地看著自己。韋太后見狀,趕緊說,妳放心,我回去之後,絕不敢忘今日,一定會想辦法把妳也接回去的。聽韋太后這麽說了,喬貴妃才鬆了手。
宋金之間打打和和幾十年,完顏亮被誅殺之後,在對南宋十分有利的情況下,宋金再次達成了和議。而此時,高宗皇帝卻萌生了退意。宋高宗年輕時,因在兵亂之中受到驚嚇而失去了生育能力,一直沒有自己的孩子,而所有趙氏皇族子孫,又都被金軍擄走了。那麼,宋高宗將會選擇誰來繼承皇位?高宗皇帝最後的結局又是怎樣的呢?北宋的最後一個皇帝是宋欽宗,南宋的第一個皇帝是宋高宗,從徽宗即位到高宗禪位,兩宋這段風起雲湧的歷史,我們又該如何認知呢?
史學界一直有這樣一種說法,就是韋太后和柔福公主在浣衣院受辱的時https://www.hetubook.com.com候,彼此都知道對方的底細。所以韋太后回到南宋以後,害怕柔福公主把自己這段不光彩的往事揭露出來。回到宋朝以後,她已貴為太后,如果以前的醜事被人知道了,還怎麼做國母,怎麽母儀天下呢?所以,她一見柔福公主,就一口咬定這個公主是假的。其實,高宗皇帝可能也知道公主是真的,但是母命難違,所以只好遵從母命,把公主殺掉了。
韋太后這個人很有心計,她得知金國人要放她走,怕金國人反悔,所以命人馬上準備車駕,不要拖延,第二天一早就出發。她走的時候,誰都沒通知。我們前面也提到,欽宗皇帝聽到這個消息之後,衝過來抱著韋太后的車輪就哭,請她回去轉告高宗,趕緊把他從這個苦寒之地救走,只要能把他接回去,他但要兩畝薄田、一間草屋,出家做道士去,絕不爭奪皇位。韋太后聽了,也哭著說,一定把話帶到,然後就催著車駕趕快啓程。
宋金兩國時戰時和,兩國的關係瞬息有變,如果在路上耽擱太久,宋金兩國再打起仗來,金人就可能拿韋太后做人質,所以韋太后非常著急。但是,押送韋太后的金人死活不肯走,那麼韋太后用了什麼辦法,才得以繼續趕路的呢?
據說,韋太后剛回到南宋時,確實跟高宗皇帝提過,說你大哥還在「井裡」待著呢,你是不是應該把他撈出來?高宗皇帝一聽,心裡肯定特別生氣,心想,我娘怎麼這麼傻啊?怎麼說昏話啊?我把他撈出來,我上哪兒去啊?你還能當太后嗎?但是母親提出來了,高宗又不好意思拒絕,就沒說話。韋太后是何等聰明的人,說完這句話她就後悔了,以後就再沒提過這件事。母子倆就在臨安的山山水水之間,安享榮華富貴。
如果這個柔福公主是真的,那就是喬貴妃所生,而韋太后當年跟喬貴妃最為要好,那麼韋太后為什麼要一口咬定說這個柔福公主是假的,要置她於死地呢?而關於柔福公主之死,史學家還有什麼其他的說法呢?
這一次的宋金議和,是在南宋占絶對優勢下的議和,所以宋高宗終於可以做一個太平天子了。而此時的高宗皇帝,卻決定把皇位禪讓給太子,自己去當太上皇,這是為什麼呢?
後來,采石大戰以勝利告終,宋金議和達成,高宗皇帝回到臨安,終於可舒一口氣了。
據說,有一年韋太后過生日,百官遞賀表給她祝壽。結果,高宗皇帝一看賀表就急了,說太后被俘的時候是四十八歲,不是三十八歲。百官一聽,非常詫異:不對,太后的生辰,皇室的御牒上都有記載,不可能搞錯,太后就是三十八歲被俘,現在五十八歲,沒錯的。但是宋高宗堅稱不對,說太后是四十八歲被俘,現在六十八歲,以後就照這樣寫,就這樣,韋太后的年齡憑空被加上了十歲。高宗皇帝為什麼要給太后長十歲呢?其實他就是想告訴人們,太后不可能在金國生孩子,因為她已經四十八歲了,怎麽能生孩子呢?你們聽到的都是金國人的誣衊,是不實之詞。所以史籍記載說,「韋太后薨,年九十」,就是說韋太后死的時候九十歲。實際上,這種可能性太小了,因為古人說,人活七十古來稀,那時候的人活到八十歲,就已經是高壽了。因此有人推測,韋太后死的時候其實是八十歲,就是因為被人為地長了十歲,所以史書才記載她死的時候是九十歲。
韋太后見金兵不肯繼續趕路,就想了一個辦法。她把隨行的金使請過來,向他借三百兩金子,並說等回到南宋,會雙倍奉還,還可以立字據為證。金使一聽,心想這事不錯,我借給妳金子,到時候就翻倍了,反正妳也跑不了。於是,金使就借給了韋太后三百兩金子。韋太后把這些金子分成小錠,給所有送她的金兵每人一錠,請大家幫忙,趕緊趕路。這些金兵一看有金子,也不覺得熱了,立即動身南下。
靖康之變時,宋朝的皇室幾乎被和_圖_書金國人一網打盡。宋徽宗在北宋的各個皇帝裡,龍種是最多的,有三十一個兒子、三十四個女兒,一共六十五個子女。其中,除了早年夭折的和宋高宗趙構之外,剩下的幾乎全被擄到了金國。這些皇室成員被擄到金國以後,很多就死在了塞北的苦寒之地。那時候,這些皇子公主們一個個捶胸頓足,恨自己生在了帝王之家。
宋高宗一準備禪位,馬上冊封趙昚為皇太子。趙昚在宮中待了這麼多年,從建國公到建王,終於熬成皇太子。實際上,高宗皇帝當時只有五十六歲,他要禪位,趙昚不知道皇上是不是又在考察他,所以再三挽留,堅決不受皇位。後來,高宗皇帝再三表示,自己執意要把這個皇位傳給他,他如果不接,就是不孝。趙昚一看,原來父皇是真要把皇位傳給我,不是在試探,這才表示接受。趙昚就是南宋的第二代皇帝宋孝宗。
後來,宋使到金國議和時說,韋太后在上國不過是一個無用的老人,可在我們本國就關係重大了,所以你們趕緊把她送回來,以免兩國動兵。而這個時候,金國人也確實認識到再扣著這個韋太后也沒有意義,更不能因此破壞兩國和好。於是,金國決定把韋太后送還宋朝。
這個時候的宋高宗,已經做了三十六年的皇帝。他從即位到采石大戰結束,可以說沒過上一天舒心的日子,終日提心吊膽。所以,他對帝王生涯已經十分厭倦了。我們看,歷朝歷代的皇帝,都在這個位子上坐得有滋有味,一直到死才算完,哪有做皇帝做煩的啊?但是高宗做皇帝這麼多年,沒過過一天好日子,所以他真的做煩了,對朝政也心生厭倦了。他這時候最想做的就是骨肉團聚,盡享天倫之樂。
在兩宋三百多年的歷史中,還有很多很多的事情發生,比如契丹人建立的遼,黨項人建立的夏,女真人建立的金,蒙古人建立的元,這些王朝都曾與兩宋並立,關於這些歷史,希望以後有機會再與各位朋友交流。
高宗勸孝宗皇帝不要北伐,話說得很有道理:當年我的手下名將如雲,有岳飛、韓世忠、張俊、劉錡,但是我北伐成功了嗎?你現在手下有誰?一個書生虞允文,是我給你的,也已經死了。你手下沒有人,怎麽北伐?果然,宋孝宗後來的北伐失敗了。所以在南宋高宗朝是有恢復之將,無恢復之君,而到了孝宗朝,是有恢復之君,而無恢復之將。孝宗皇帝倒是一心想著北伐中原,恢復舊疆,但是朝中沒有能臣名將,所以北伐失敗,宋金之間一百年的對峙局面,就一直延續下來了。後來,在北方的蒙古高原上,一個新的更強大的政權——蒙元崛起,把金和南宋都滅掉了,南北對峙的局面才終告結束。
這個被要求離開的瘦孩子,正是後來被立為太子的建國公。但是當初宋高宗卻認為這個瘦孩子長得沒有帝王之相,並因此相中了那個胖孩子。那麼,後來又發生了什麼事情,讓宋高宗改變了主意?而這個後來被封為建國公的瘦孩子,又是怎樣當上太子的呢?
但是,有的宮女太監卻提出了懷疑,按理說公主應該是纏足的,可這個女子是天足,腳很大,這好像不對。我們知道,中國古代女子要纏足,這也被認為是摧殘女性身心的一個重要罪證。據說,女子纏足是從五代時期開始的。南唐後主李煜的愛妃為了博得他的歡心,纏足在金蓮花上跳舞,模仿佛祖釋迦牟尼降生時,步步蓮花的感覺。從那以後,女子纏足就相沿成俗了。唐朝的女子是不纏足的,當時的社會風氣開放豁達,宏博多彩,唐朝的文人也不文弱。而到了宋朝,社會上的柔弱之風越來越嚴重,所以宋朝女子都要纏足。但公主怎麼會不纏足呢?面對質疑,這個來投奔的女子說自己在北國受苦,根本沒有纏足的條件,每天還要幹粗活,挑水洗衣,如果還纏著足,就沒辦法走路,而且從遙遠的北國一路走回來,跋涉萬里黃沙,腳大了是很正常的。大家一琢磨,這話有道理。於是,高宗皇帝就認下了這個妹妹,兄妹相見,抱頭痛哭了一場。然後,高宗封這個女子為https://www.hetubook.com.com長公主,賜給她府邸、錢財,又給她招了駙馬。這個長公主的小日子過得是有滋有味。
就這樣,韋太后好不容易走到了淮河邊宋金兩國的邊境。這時候,宋朝派來迎接太后的使節也到了,雙方只要辦完交接儀式,就大功告成了。結果,就在舉行交接儀式之前,那個借金子給韋太后的金使來向韋太后討還金子,並說如果拿不到金子,他就不肯交接。太后一聽,趕緊領著他去找接她的宋使要六百兩金子。不知道這個宋使是真窮還是缺心眼,他說朝廷就讓他來接人,沒讓他給錢,而且他身上也沒帶錢,沒法給。金使聽了,當場臉色就變了,心想,你們漢人怎麼這麼狡詐啊?白紙黑字,還想賴賬不還?於是說,不還錢,就回燕京,什麼時候宋朝把金子送來了,什麼時候再把太后送回去。太后心想自己好不容易逃離苦海,怎麽可能再回去,所以急得直哭。此時,宋朝的一個副使出面,說他來解決這個問題。這個副使就沿著邊境線找那些商人借錢,說太后現在欠了金使的錢,回不來,各位趕緊湊點,我給你們寫個憑條,將來你們都到臨安皇宮去領錢,不但能領著錢,還能受到皇上的表彰。這樣才勉強把金子湊足,還給了金使,韋太后也才得以順利地渡過淮河,回到宋朝。
禪位之後,高宗又做了二十五年太上皇,到八十一歲高齡才死。中國古代的四百六十多個帝王裡,過七十歲的有七個人,在這七個人裡,過八十歲的有四個,即梁武帝、武則天、宋高宗和乾隆爺。在宋高宗做太上皇的這二十五年裡,孝宗皇帝一直非常孝順,不然他的廟號怎麼叫孝宗呢?而高宗也盡享天年,對孝宗的朝政很少干涉。只有一件事,高宗皇帝出來說話了,就是孝宗皇帝執意要北伐的事。
當年靖康之變時,趙氏皇族的全部子孫,都被金軍擄走押往北方,如今柔福公主得以逃回,高宗皇帝更加思念遠在金國受苦的母親。那麼,宋高宗都採取了哪些辦法營救自己的母親,而金國人會不會放回高宗的母親韋太后呢?
高宗皇帝整天把收復中原、迎回二聖放在口頭上,但那只是說說而已,他真正想迎回的,是自己的母親韋太后。高宗皇帝曾經說,為了母親,願意屈己求和,向金下拜稱臣,奉金正朔。我們知道,中國古代是以孝治天下,百善孝為先,一個人如果不孝,別的事就都幹不成。這樣一來,宋高宗就給自己找了一塊很好的遮羞布,說自己求和是為了母親,因為母親年事已高,求和是為了把她迎回來。岳飛取得郾城大捷之後,宋金勢力的對比已經發生了變化,高宗皇帝的口氣也逐漸強硬起來。以前是求金國把韋太后放回來,現在,高宗皇帝對金使說:「朕有天下,而不能供養雙親,真是奇恥大辱。」就是說,如今徽宗皇帝已經死了,我也不提了。你們趕緊把太后還給我,並且要在兩國和好的誓書上寫進這一條,這樣咱們就議和,否則我就要出兵打你們,跟你們拼了。
對於兩宋之交這段歷史和宋高宗本人,史學界歷來都有各種不同的評價,一般來講是貶多於褒。但是,也有人認為,兩宋立國,以戰亡,以和存,尤其是在南宋那樣艱難困苦的情況下,以和保邦,不失為圖全之策。我們所說的兩宋風雲,是從靖康之變到高宗禪位,前後一共也就四十年的時間。我們今天來看,這段歷史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不過是短短的一瞬。在這短短的幾十年間,各種各樣的人物登台亮相,在這個舞台上演出了一幕幕愛恨情仇的生死劇,這確實是中國歷史上十分精彩的一幕。
另外,高宗不想再坐皇位,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宋金和議裡面規定的,宋皇帝稱金皇帝為叔叔的事。宋高宗當時已經年近花甲,而金世宗卻血氣方剛,正當盛年。高宗心想,我快六十了,他不到四十,我管他叫叔,讓我怎麼甘心呢?所以,為了避免受到這種侮辱,他乾脆選擇退位。
這個瘦孩子接過三百兩銀子之後,恭恭敬敬地施了禮,拖著銀子就往外走。但是小孩哪能搬得動三百兩銀子啊?於是,這個瘦孩子就央告周圍的人幫他拿,並且禮數非常周到。高宗皇帝看了這情形,覺得這個孩子不錯,他來競選接班人,選上了將來可以當皇上,我不要他,他一點怨言也沒有,還禮數做足,非常好。而且這個時候,那個胖子可能有點得意了,正巧有一隻猫從他前面經過,結果他抬腿就是一腳,把貓踹得老遠。高宗一看,立刻就怒了,說這貓沒礙你事,你踢牠幹嘛?怎麼一點仁愛之心都沒有?你對貓都這樣,對百姓會怎麼樣?因此,高宗改變了主意,又把那個瘦孩子召回來,決定把這兩個孩子都養在宮中,先不決定立誰,等他們長大了再看誰更優秀。所以,這兩個孩子就都被養在了宮中。宋高宗給那個瘦孩子起名叫趙昚,封他為建國公。這個孩子讀書特別用功,而且有仁君之相。m.hetubook.com.com
建炎四年,南宋朝廷剛剛安頓下來,宮門外突然來了一個衣衫破爛的女子,說自己是徽宗皇帝的第二十女柔福帝姬,從北方逃回來,要見皇兄。帝姬就是公主的意思,因為宋徽宗好玩古,他仿照周朝的禮制,把公主改叫帝姬。臨安的官員一聽說是公主回來了,當然不敢怠慢。因為南宋朝廷安定下來之後,宋高宗非常思念骨肉,曾經下過詔書,說如果民間發現了朕的兄弟姐妹,一定要送來,兄弟姐妹自不待說,送來的人也有厚賞。
宋室偏安江南以後,高宗皇帝最大的心病,就是自己沒有孩子。皇帝沒有孩子,江山社稷傳給誰?我們前面提過,高宗皇帝當初在揚州時,因為金軍南下,驚恐過度,所以不能生育了,一直沒有孩子。隨著皇帝春秋日高,這個事兒就必須要提上議事日程了。既然皇帝無子,就應該過繼他人的孩子。但問題是,靖康之變時,宋太宗一系的子孫已經被一網打盡了,高宗皇帝的近支皇族已經沒人了,所以只能從遠支皇族,也就是從宋太祖的子孫中挑選接班人。
既然皇上說過這樣的話,現在有人自稱公主,來投奔皇兄,臨安的官員們就趕緊把她送進了皇宮。宋高宗趙構知道自己有柔福帝姬這麼一個妹妹,但是基本上沒怎麼見過面。因為皇家禮數森嚴,趙構是第九子,是韋賢妃生的,柔福是第二十公主,是喬貴妃生的,倆人排行差得遠,又不是同母所生,所以見面的機會很少。高宗皇帝根本不知道這個妹妹長什麼樣,所以也不能確認來投奔的這個女子到底是不是柔福帝姬。於是,他就讓當年在汴京皇宮待過的老宮人去辨認。但是,這些老宮人也沒有伺候過柔福帝姬,而且,公主被擄走的時候年齡尚小,俗話說女大十八變,過了好幾年了,誰知道公主變模樣了沒有呢?所以,這些老宮人只能問她一些常識性的問題,比如,妳當年住在哪個宮殿,宮殿的門朝哪邊開,妳每天都吃些什麼,平時誰伺候妳,妳應該穿什麼衣服之頫的問題。結果,這個女子對答如流。所以,老宮人就回去稟告宋高宗,說這個絕對是真的,是真的柔福帝姬回來了。
後來,高宗皇帝決定要選接班人了,他想出一招來考察這兩個人。高宗這一招很高明,每人賜十名美女,讓他們帶回家去。建國公領著這十個美女回到家,非常高興。但他的老師告訴他,這十個美女不能碰,這是皇上給出的考驗。建國公一聽,這話有理,所以他沒碰那十個美女。過了幾天,高宗宣布,把美女收回來,體檢。這一體檢,賜給胖了的那十個美女都不行了,而建國公府上的十名美女仍是完璧。這一局,趙昚贏了。因為高宗知道,江山社稷不能託付給酒色之徒,所以就更覺得這個建國公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