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兩宋風雲

作者:袁騰飛
兩宋風雲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後記

後記

國學大師錢穆先生在《國史大網》前面的一段話,我認為非常能表達我們為什麼要讀史、學史與講史。那段話的大意是說:作為一個中國的國民,特別是自認為知識水準在一般國民之上的,應該對本國的歷史有所瞭解;要是對本國的歷史有所瞭解,就應該對本國的歷史有一定的溫情與敬意;要是對本國的歷史有溫情與敬意,就不能認為現在是站在歷史的最高點。
對於網路上的厚愛一直愧不敢當,在這裡我很想聲明:其實我就是一名普通的中學歷史老師,從小因為喜歡歷史而讀歷史,因為愛歷史而在大學選擇學歷史,最後又順理成章地教歷史。
有人說漢唐是和-圖-書可敬的,但是「漢武雄圖載史篇,長城萬里盡烽煙」;明清是可怖的,所以「避席畏聞文字獄,著書都為稻梁謀」;而兩宋是可愛的,於是我講了《兩宋風雲》。
(全書完)
我不是歷史學家,大學學的是怎麼教歷史,嚴格意義上講並不是歷史本身。才疏學淺,難免有謬誤之處,歡迎讀者諸君批評指正!
我曾經到臺灣旅行過,對寶島並不陌生。我覺得臺灣既是一個經濟高度發達的後工業社會,又保留了大量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應該能為中華傳統文化的弘揚,做出積極的貢獻和圖書
北南兩宋都是淪亡於少數民族政權的進攻,在歷史上留下了「積貧積弱」的名聲。我們暫不討論這個評價合適與否,只是想說明一點,兩宋是滅亡了,但征服宋朝土地的政權被宋朝高度發達的文明和文化征服了!誠所謂:快馬彎弓終究敵不過子曰詩云啊!
最後,我還要特別感謝我在臺灣的恩師,國立藝術大學教授辛意雲先生。晚生有幸在香港聆聽了辛先生精彩的授課,獲益匪淺。在臺灣時,先生更是不畏路途遙遠,親自到我住處探望,使我有幸再受教誨,十分令我感動!另外還要感謝我的摯友,桃園縣的謝鎮仲先生。我與鎮仲兄也是結識於香港,和圖書之後音信常通,受益良多。我對臺灣的美好印象,也大多來自於鎮仲兄的介紹。
每次高三的孩子畢業的時候,我都會給他們在黑板上寫上一段話,這段話是宋朝的理學家張載說的:「讀書人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我跟學生講,咱們讀書就要照著張老夫子這四點。其實有的時候我沒有把握有多少人能聽進去,但是我感覺,一屆哪怕有一個孩子聽進去了,我就沒白講。為天地立心,天地之心是什麽呢?就是公,就是無私,所以有的時候就要有這種忘我的精神。古人講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人應該有這樣的精神,不能和*圖*書老想著自己這點蠅營狗苟。為生民立命,這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那可能就是肉食者謀之。最關鍵的一點,我是希望孩子們能夠做到為往聖繼絕學。什麽東西代表中國?我覺得是我們的文化代表中國。
《兩宋風雲》的繁體版同讀者見面了。它的出版,除了要感謝台灣人類文化出版公司董事長桂台樺、協理謝玉嬌女士慧眼識荊,和各位行銷、編輯夥伴的努力,還要特別感謝文壇的前輩大老司馬中原先生、復旦大學的錢文忠教授、台灣文化大學周健教授,以及其他出版、媒體先進為本書寫序。作為前輩,他們給了我無私的幫助、指點和鼓勵。
我們立國五千多年,沒有一和-圖-書個民族像我們的歷史這麼久遠,那麼我們靠的是什麼?不是我們武裝力量很強大,歷史上,我們被異族征服的例子比比皆是;也不是說我們像以色列這些民族似的,有一種宗教信仰支撐著。我們靠的是什麽?靠的就是我們的文化,我們炎黃子孫、孔孟傳人的傳統文化,使我們這個民族能夠生生不息,薪火相傳,直到今日。作為一個中國人,愛國的最傑出的表現,就是愛自己的文化。尤其中國在這個時代,更應該展示自己的軟實力。我跟很多孩子都講,一個人是讓別人覺得你很可怕朋友多呢?還是讓人覺得你很可愛朋友多呢?包括當老師,是希望學生都怕你,還是希望學生都愛你呢?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