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日本明治維新後的軍國主義
2.4 企圖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
同時西方國家在歐戰結束後,發現日本獨佔中國利益的企圖,並由於日本接收了德國在太平洋的殖民地,使得日本開始威脅到西方國家的經濟利益與戰略安全,所以它們又再度關切中國市場利益開放的問題,支持中國反對日本所提二十一條的亡國勒索,使得日本企圖鯨呑中國計劃的失敗。日本只有把侵略中國的目標,先集中在中國的東北——這是一個在東北亞極其重要的戰略要地,以及擁有非常豐富自然資源的地方。
另外,日本在東北的軍政中心瀋陽,設立「奉天總領事館」(在當時,和圖書遼寧省稱做奉天省,是東北的軍政與經濟中心),直接與中國東北地區政府,進行各種侵佔中國國家利益的交涉。日本在中國東北的南部與南滿鐵路的沿線,以開發與移民的方式,大量進行掠奪資源與土地,逐漸構成了日本在中國東北非法竊佔的「海外領土」。在日本經略中國東北的四大機構之中,又以關東軍最爲慓悍與胡作非爲。
一次世界大戰在一九一四年爆發,日本看到西方國家受到歐戰的嚴重牽制,無法顧到日本在亞洲勢力的發展,因此藉口參加對德國作戰爲名和圖書,入侵當時德國在中國勢力範圍的山東省;同時也看準了袁世凱要想當皇帝,中國正處於分崩離析的危機之中,因此日本在一九一五年,正式向袁世凱提出等於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內容涵蓋了日本要求在山東、東北、長江流域,以及全國各地的特權,以及監督中國政府的政治運作的條款,除了極少數條款仍待保留商量之外,袁世凱在壓力下屈服,簽字接受二十一條中絕大部分的內容,但是在密約曝光之後,中國人民激起的強烈反彈,迫使得北洋政府不敢履行密約。
當時組和圖書成日本經營中國東北南部特權的機構,分成四大部分,日本將遼東半島南部,包含旅順、大連地區的租借地,設立了關東廳,成爲日本在中國東北發展殖民地的總部,大量的吸引日本的移民與浪人前往開發,也收留、培養漢奸政客與軍閥。而負責關東廳以及在中國東北南部的南滿鐵路沿線防衛需要的部隊,稱做關東軍(Kwantung Army)。日本又模仿英國當年以「東印度公司」經略印度的方式,組成了「南滿鐵路株式會社」,管理從長春到大連的鐵路,控制鐵路的營運及和_圖_書其沿線的土地、礦產以及市鎮。
日本經過兩次戰爭,仍然無法實地的佔據中國的東北,同時日本企圖利用歐戰機會來獨佔中國利益的企圖也受挫,因此日本只有準備利用在遼東半島的租借地與經營南滿鐵路特權的機會,逐步經略中國東北的全境。日本初步的目標是推動「滿蒙分離」,因爲日本實在想不出侵略中國東北的漂亮藉口,所以自己先發明了新的名詞,將中國東北稱做「滿洲」,同時開始泡製「滿洲主權未定論」,因此所謂「滿洲人不是中國人」,「滿洲自古並非中國領土」的論調,成爲日本當時輿論的顯學,日本在中國東北的移民與浪人,更與部分滿清貴族後裔與失意的野心政客聯合,積極的製造輿論與事端,鼓吹滿蒙獨立,以推動日本佔領中國東北的歷史大業。和_圖_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