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不朽的光榮:第二次中日戰爭史

作者:鄭浪平
不朽的光榮:第二次中日戰爭史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7 一二八事變的奮戰迎敵 7.3 日軍在上海踢到鐵板

7 一二八事變的奮戰迎敵

7.3 日軍在上海踢到鐵板

植田謙吉的任務就是在上海狠狠地「教訓」一下中國的軍隊,因此在佈署大軍完畢之後,於二月二十日,在海空軍強大砲火掩護之下,在江灣與廟行之間,由坦克支援步兵,發動中央突破的猛烈攻擊。這場作戰對中國軍隊而言,是前所未見的三軍立體攻堅戰,但是十九路軍的豪氣干雲,第五軍更是蔣介石的王牌軍,兩支部隊立刻聯手反擊日軍的攻勢,多處的陣地是浴血的反覆衝殺,日軍絕對沒有想到中國軍隊居然有如此強大的戰力,在激烈的爭奪戰中,日軍並沒有突破中國守軍的陣地而達成任務,特別是在廟行爭奪戰中,日軍被八十和圖書八師逆襲,而遭到慘敗。此時中、外的輿論興奮與譁然,中國的人民更是狂喜已極,國人支持軍隊抗日的情緒,因此達到了空前高漲的地步。
上海是當時亞洲最國際化的大都會,十九路軍的英勇抗日,立刻驚動國際社會,外國輿論開始對於中國守軍的反擊,充滿了佩服與驚訝。而日軍當然是丟不起這個顏面,立刻下令撤換鹽澤幸一,改由日本海軍的第三艦隊司令野村吉三郎中將出任指揮官,繼續向上海發動軍事攻擊。
這下子日本政府可是陷入困境之中了,日本全國陸軍只有十七個師團,現在四個師團支援關和*圖*書東軍,兩個師團派到朝鮮,一個半師團在上海,再要調兵就要影響到日本整體的防務了,所以日本現在只想趕快在上海做個軍事的了結。日軍的參謀本部,不顧陣前易帥的兵家大忌,在二月二十四日,日皇特別派遣前陸軍大臣白川義則大將,恢復現役,出任新組成的「上海派遣軍」司令官,增派第十一與十四師團,以及飛行團加入上海戰鬥序列(這時候幾乎多達一半的日本軍隊,已經在中國執行任務了)。
但是野村仍然低估了十九路軍的戰力,與中國人民熱情支持華軍的士氣效用,二月十一日,大批的日本海軍陸戰隊和圖書在飛機與艦砲的掩護下,猛攻蘊藻濱、曹家橋,以包抄據守吳淞口的華軍,但是在徹夜的激戰中,中國軍隊幾乎是有死無退,在華軍大膽的運用逆襲之後,幾處重要的陣地是失而復得,日軍根本無法在上海的作戰中,取得勝利。
這時重掌兵權的蔣介石,原本打算在必要時與日本大打一仗,因此立刻開會商定,將全國劃分五個防衛區,分別要求割據各路的將帥,團結抗日爲國效命。但是各方反應卻是非常的複雜,這些割據一方的軍閥將帥們,仍在計較自己的利益是否會因爲參加這場戰爭而有所損失,更不願自己的軍隊調離自己的地盤,www.hetubook.com.com也擔心別股勢力的部隊會乘機襲擊,因此反應冷淡,更無出兵響應的實際行動與計畫。
這時日軍連續在上海作戰失利,使得東京的軍部爲之震動。軍部必須要立刻挽回皇軍無敵的顏面,因此馬上決定由陸軍接管上海的作戰,以第九師團長植田謙吉中將率領陸軍精銳,與增援的海、空軍到達上海,更增派有名的「久留米」旅團參戰。植田到了上海,先設法安撫一下國際社會的不安,表示日軍的作戰不會影響到大家的商業利益,日軍的目的只是要中國軍隊撤退,以「保護日本僑民的利益」,但其實植田只是爲日本陸軍部隊的攻擊行動,增加一和圖書些準備時間而已。
粤派主掌的南京國民政府,在一二八事變爆發之後,更是到了山窮水盡、無力運作的地步,當然更無法挑起抗日的責任,最後只有宣佈總辭。國民黨高層在緊急會商之後決定,重新起用蔣介石指揮軍隊,汪精衛負責政務,胡漢民返回廣州,國民政府先遷洛陽辦公,以避免日軍從上海沿江而上,長驅直入防務空虛的首都。當日本開始向上海增兵之時,蔣介石也立刻將自己的嫡系部隊中央警衛師,編成八十七與八十八師,加上中央軍校的教導團與特種部隊,組成第五軍,由張治中將軍率領,投入上海的戰鬥序列,接防左翼防線,以支援十九路軍作戰。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