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熱河與長城之戰的檢討
11.5 華眾作戰需要大幅改進
不過就作戰指揮而言,當時何應欽與楊杰的長城防禦作戰戰略,實在是過於的被動與呆板,只是強調各軍死守險要陣地,而與日軍進行浴血作戰,來展現中國軍隊流血與犧牲的精神,卻沒有在戰和_圖_書場上發揮協同作戰的功能,更沒有運用主動反擊的戰術,打擊日軍極其脆弱的後方與補給線,實在是相當的失算。
事實上,當時在長城防線的中國軍隊,應和-圖-書該採取更爲靈活的機動防禦,一方面以部分軍隊,依據地形險要佈陣防守,但是應抽調更多的兵力,採取精鋭編組,在長城沿線一些日軍兵力薄弱的地帶,主動的越過長城,利用複雜的地形https://www.hetubook.com.com,深入日軍的背側反擊敵軍,甚至可以遠征日軍補給集中的後方據點,進行大膽的敵後攻擊與破壞,與包圍日軍的後方據點,而造成日軍首尾受敵的壓力(因爲當時日軍在熱河後www.hetubook•com.com方的兵力的確不足,軍力幾乎全都調到長城正面攻擊華軍了),而不是讓各軍完全以被動的防禦,等待日軍強烈火力來逐一擊破。
當然要實施這種機動防禦,是需要有更好的部隊協調,以及更爲寬裕、可資調https://www.hetubook.com.com動的兵力,同時也需要指揮官有足夠的企圖心、決策的膽識與能力。這不但是當時何應欽與楊杰沒有這個能力,而是中國軍隊直到武漢會戰後期,才開始懂得運用這種戰術,在三次的長沙會戰中,中國軍隊才眞正靈活的使用這種戰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