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不朽的光榮:第二次中日戰爭史

作者:鄭浪平
不朽的光榮:第二次中日戰爭史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21 沒有出現決戰的北方戰線 21.4 日軍組成華北方面軍與上海派遣軍

21 沒有出現決戰的北方戰線

21.4 日軍組成華北方面軍與上海派遣軍

日皇於是下令,改組華北駐屯軍,增調四個師團以及加入各種特種部隊,組成華北方面軍,總兵力達到二十八萬人,由寺內壽一大將出任司令官。同時指派松井石根大將出任上海派遣軍司令官,統帥包括多艘航空母艦與主力艦的海軍部隊,加上二個師團的陸軍以及特種部隊,前往上海。日本決定準備在兩條戰線上,同時給予中國致命、快速的打擊。不過此時的日本參謀本部,仍然認為中日兩國主力的決戰地點是在華北,可是蔣介石卻已經決定,將決戰地www.hetubook.com•com點改在華東。
但是華軍的主力此時已經轉向東線,當時華軍在河北中部的佈防是,第一戰區的中央軍衛立煌部與西北軍孫連仲的部隊,共同防守平漢線,而由宋哲元的二十九軍,防守津浦路;蔣介石一度派馮玉祥出任第六戰區司令長官,負責指揮其舊部西北軍,但是遭到其舊部石友三、韓復渠的強烈反對,很快的就被迫撤銷,可見當時中國指揮系統的複雜性,特別在華北地區,閻錫山、宋哲元、韓復渠還m.hetubook.com.com是各有自己的山頭,中央在戰略指揮上,經常是鞭長莫及而不能完全貫徹軍令,這也是河北的決戰不能如計劃進行之原因。
由於日軍是將決戰的主力擺在華北,但是中國方面卻開始明顯的抽調主力東調,並且對於華北的日軍,採取守勢作戰,因此日本所準備與預期的華北決戰並未發生。華北方面軍司令寺內壽一於是被迫決定,由日軍主動出擊,捕捉華軍的主力。九月四日,由日本第一軍沿平漢鐵路南下發動主攻,第二軍則沿津浦路南下,然後向西攻擊,形成左翼的助攻,而方面軍的直屬部隊第五師團,則由山西迂迴,進行右翼的圍攻,日軍的作戰目標是兵分三路,企圖在河北保定附近進行合圍,以殲滅華軍主力。不過,一九三七年中國華北天氣反常多大雨,造成日本部隊運動困難。和_圖_書
八月三十一日,日本和*圖*書的華北方面軍(寺內壽一)正式組成,下轄第一軍(香月清司),統帥第六師團(谷壽夫)、第十四師團(土肥原賢二〉、第二十師團(川岸文三郎),與重炮兵第一、第二旅團,及其他特種部隊。第二軍(西尾壽造中將),統帥第十師團(磯谷廉介)、第十六師團(中島今朝吾)、第一〇八師團(下元熊彌)與重炮兵第六旅團及特種部隊。並且以第五師團、一〇九師團、原華北駐屯軍旅團,加上特種部隊以及臨時航空兵團,做為方面軍的直屬部隊。而原屬關東軍支援的第一和*圖*書、二與十一旅團,則視作戰地區的運用,亦配屬華北方面軍。這是日本自從日俄戰爭以來,最大的一支海外作戰部隊戰鬥序列,非常顯然的是日本準備在華北對華軍,進行一場迅速能讓中國屈膝的歷史性決戰。不過日本對於蔣介石,已決定把華東戰線轉為主力決戰的戰略,並未充分的加以掌握,此時上海方面的作戰,已經開始演變成為空前的大兵團作戰,最後造成日本大本營不斷被迫增加對上海的兵力支援,最後甚至要從華北方面軍抽調部隊趕往上海,因而造成華北作戰戰機的延誤。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