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紹
蒯通
秦末狄縣人,齊王田氏宗族。陳勝起義,其兄田儋自立為齊王,田榮為相國。田儋出兵援魏,為秦將章邯所殺。田榮重立田儋之子田市為齊王。後與項羽失和,未隨項羽救趙入關。項羽分封諸侯,田榮失封不服,自立為齊王抗楚,項羽遂率兵伐齊,田榮敗走平原,為平原人所殺。
淮陰人,少時先投項梁、項羽但不被重用,至劉邦入漢中時改投漢營。韓信於漢營中因犯事險被處斬,但先後得到夏侯嬰與蕭何的保薦被劉邦拜為大將。其後韓信領軍奇襲三秦得勝,攻佔關中,並於劉邦彭城敗戰後馳援滎陽,阻斷楚軍有功。佔領魏國、趙國、齊國後,韓信被封為齊王,拒絕謀士蒯通叛漢投楚的游說。楚漢垓下決戰,韓信統領聯軍擊敗項羽,但隨即被劉邦奪去兵權,改立為楚王,後降為淮陰侯被軟禁於長安,後因受到陳豨叛亂的牽連,遭蕭何和呂后用計殺害。
沛縣豐邑人,少時任沛縣泗水亭長,在往驪山押解犯人途中出逃,後與蕭何、曹參殺沛縣縣令響應陳勝。劉邦向項梁借兵攻豐,並加入奉立懷王之楚軍。楚懷王建都彭城後,派劉邦領軍入關滅秦而項羽北上救趙。劉邦善用眾人良策,於出征同年滅秦,首入咸陽。在鴻門宴中,劉邦因謀士張良與項伯之誼逃過一劫,被項羽封至巴蜀漢中為漢王,自此展開楚漢間的勢力競爭。幾番拉鋸後,楚漢終約定以鴻溝為界,中分天下,劉邦在項羽依約退兵之際奇襲楚軍,令項羽受困垓下,敗戰自刎。劉邦一統天下,國號為漢,定都洛陽。
魏豹
陽武戶牖人,抗秦之初先投魏王,再入項羽門下,後投奔劉邦營中。漢營重臣周勃、灌嬰等初時對陳平的德行有所疑慮,但劉邦仍愛惜其才並
hetubook•com.com
委以重任。此後,陳平為劉邦屢出奇計,其中離間楚營君臣、脫出滎陽、籠絡韓信等計都對楚漢相爭的勝負有重大影響。英布
秦朝將領,在張楚政權進逼咸陽時,臨危受命,先敗張楚大將周文再克陳勝,進攻各路反秦勢力,打敗魏軍、齊軍,雖一度敗給項梁,但隨後增兵擊殺項梁於定陶。章邯在鉅鹿之戰敗給楚軍,因疑懼趙高迫害而出降項羽。秦滅後,項羽封章邯為雍王,為三秦之一。韓信率漢軍「暗渡陳倉」攻佔關中,章邯困守廢丘十個月後兵敗自殺。
隨何
劉邦
范陽人,原名徹,史書中為避漢武帝名諱而名之「通」,著名辯士。曾替趙王武臣勸降秦范陽縣令徐公;後為韓信謀臣,在酈食其為漢使與齊國和談之際,成功鼓動韓信襲齊。韓信破齊為齊王後,蒯通勸其叛漢,與楚漢成三足鼎立之勢,未被韓信採納。
田榮
戰國末期魏國宗族,張楚之將周市攻克魏地,立其兄魏咎為王。後魏咎死於秦將章邯兵下,魏豹逃至楚地,得楚懷王之助攻回魏地城池,受封為魏王,後隨項羽入關中,改封西魏王。魏豹在劉邦渡黃河後棄楚投漢,卻在劉邦彭城戰敗後再度叛漢。劉邦遣韓信攻魏,魏豹不敵受俘,被劉邦派守滎陽,後在楚軍圍攻滎陽時,被守將周苛所殺。
六縣人,抗秦之初先投陳勝軍中,再隨項梁,後為項羽之將。鉅鹿之戰英布戰功彪炳,擊破秦軍主力,並受命在章邯降後,殺秦降軍二十餘萬人。項羽分封諸侯,英布為九江王,助項羽暗殺楚義帝。楚漢戰爭之際英布與項羽逐漸疏遠,被漢謀士隨何策反至漢營,垓下之戰共漢軍擊潰和-圖-書項羽。劉邦稱帝,英布受封淮南王,後叛漢為劉邦所殺。
劉邦營中謀士,楚漢戰爭之際,隨何受命游說九江王英布,隨何對英布分析天下大勢與楚之不義,成功使英布叛楚歸漢。漢王朝建立後,出任護軍都尉。
項羽
陳勝為陳郡陽城人,吳廣為陳郡陽夏人,兩人皆為秦朝戍卒,在戍邊路途中因雨誤期,為避死罪揭竿起義,建立「張楚」政權,揭開抗秦序幕。張楚以周文為將攻破函谷關,進入關中戲水直逼咸陽。後在圍攻滎陽之際,吳廣遭部將田臧謀殺,使軍心渙散;秦將章邯隨後攻來,陳勝敗退,最後也被車伕莊賈殺害。兩人從起義至身亡僅約六個月。
原為睢陽布商,秦二世二年劉邦退兵至碭時,加入劉邦麾下;其後的關鍵戰役如降塞王司馬欣、圍雍王章邯、彭城之戰、垓下之戰,灌嬰無役不與,用兵以迅捷強力著稱。劉邦稱帝後灌嬰官拜車騎將軍,再助劉邦平定臧荼、韓王信與陳豨、英布之叛亂。高祖劉邦駕崩,灌嬰奉事漢惠帝和呂后,再於呂后死後誅殺呂氏外戚,擁立漢文帝。並於文帝前元三年拜相,次年身故。
楚義帝
楚國名將項燕之子,世代為楚國貴族,早年因殺人與其姪項羽避居吳中,並在當地建立威信。陳勝與吳廣起義,項梁偕項羽殺會稽太守殷通響應,率江東八千子弟軍渡江抗秦。曾戰勝秦將章邯、李由等。陳勝死後,項梁採納謀士范增之計,自民間尋回楚懷王之孫熊心重立為楚懷王,自號武信君。項梁其後再戰秦將章邯時,因不聽勸諫而輕敵,戰死定陶。
楚漢之際著名辯士。彭城之戰漢軍大敗,劉邦之父遭項羽俘為人質;劉邦遣辯士陸賈往楚營談判不成,侯公自請為使,前去游說項羽。此次m.hetubook.com.com談判侯公不僅使劉邦之父獲釋返漢,也與項羽商定楚漢以鴻溝中分天下的局勢。劉邦曾讚侯公為「天下第一辯士」。
大梁人,少時為魏信陵君門客,曾任外黃縣令廣納門客,劉邦也曾短暫投入門下。魏亡後張耳隨陳勝反秦,再與陳餘擁將領武臣為趙王。張耳後與陳餘失和,取其兵權隨項羽入關中,受封常山王。陳餘憤而求得齊王田榮之助襲擊張耳,張耳敗走,投奔劉邦,再同韓信出兵攻打陳餘及其奉立之趙王歇,陳餘、趙王敗死,張耳受劉邦封為趙王。
侯公
蕭何
劉賈
張良
秦時為吳縣縣令,後隨項羽反秦,與之交好。項羽殺韓王韓成後,封韓鄭昌為韓王以期與漢王劉邦抗衡。其後劉邦遣韓襄王之孫韓太尉信攻打韓地,鄭昌降漢,韓太尉信因而受劉邦之封成為韓王信。
秦末居巢人,先為項梁之謀士,獻再立楚懷王之計,項梁身故後為項羽倚重,尊稱為「亞父」。項羽入關中後,范增曾力勸項羽翦除劉邦勢力卻未被接受。鴻門宴上安排項莊刺殺劉邦,也因項羽的猶豫而失敗。其後,劉邦被楚軍困於滎陽,項羽接受范增之諫拒絕劉邦求和,急攻滎陽,卻在途中遭漢營謀士陳平施以離間計,使項羽誤信范增勾結漢軍,故奪其兵權;范增憤而告老還鄉,病死途中。
陳勝、吳廣
范增
沛縣豐邑人,早年為沛縣的主吏掾,官職高於亭長劉邦,陳勝吳廣起義,蕭何與劉邦應和,殺死沛縣縣令響應,成為劉邦心腹。其後劉邦先入咸陽,蕭何便收集秦代內政資料,助漢營掌握天下情勢;並在劉邦被封至漢中情勢險惡之際,勸其暫且臣服https://www•hetubook•com.com項羽以培養實力,同時力薦韓信為漢營主將。在楚漢戰爭之際,蕭何留守漢中,使漢軍供糧不絕,奠定勝利基礎。漢立國後,蕭何任丞相,參考秦法,建立漢朝的典章律令,後來協助高祖消滅英布、韓信等異姓諸侯。
酈食其
聯經編輯部整理
韓信
沛縣人,劉邦宗室,在漢營為將,楚漢戰爭時與盧綰共助彭越斷項羽後勤,渡淮水招降楚將周殷。垓下之戰,劉賈與英布合攻項羽,再協同盧綰殲滅助楚的臨江王共尉,受封荊王。後在英布叛漢的戰役中,為英布所殺。
盧綰
楚義帝,熊氏,羋姓,名心,為楚懷王之孫,楚為秦所滅後流落民間,牧羊為生。陳勝敗亡後,熊心被項梁尋得奉為楚王,仍號楚懷王。項梁戰死定陶,懷王遷都彭城,為疏遠項氏掌握實權,遣劉邦伐秦而項羽救趙,並與諸侯定下先入咸陽者為王之約。項羽率大軍進入咸陽,奉懷王為義帝,自封西楚霸王,不再聽命於他。項羽定都彭城,義帝被迫遷都郴縣,被項羽指使部下暗殺。
項梁
楚名將項燕之孫,年少隨叔父項梁躲避仇家移居吳中,殺會稽太守舉兵反秦。項梁戰死定陶後,項羽受楚懷王之命與宋義北上救趙,因宋義按兵不動而殺宋義,後破釜沈舟於鉅鹿之戰中大破秦軍,使反秦各諸侯臣服。項羽隨後進軍關中,迫使先入關之劉邦屈服,再焚秦宮,殺秦王子嬰。即漢王劉邦反叛,項羽於彭城之戰中大敗漢軍,又佔滎陽,戰無不勝,卻因漢營切斷楚營後勤及分化楚將的策略,使情勢對楚越顯不利。項羽最終與漢定下以鴻溝中分天下之約,卻在履約退兵之際遭受漢軍https://m.hetubook.com.com攻擊,最終兵敗垓下,烏江自刎。
陳留高陽人,早年家貧為里監門,好讀書有謀略。抗秦之初,認為陳勝、項梁等領袖氣度不大而隱居不出。後聽聞劉邦謀略遠大即前往拜見,以不亢不卑的態度折服了不敬儒生的劉邦,並助之奪取陳留。後來酈食其出使齊國,游說齊王田廣降漢,在和談成功之際,韓信接受蒯通的計謀揮兵襲齊。齊王認定自己受酈食其出賣,在盛怒之下烹殺了他。
虞姬
鄭昌
陳平
張耳
戰國時期韓國人,其祖父與父親都曾是韓王丞相;秦國破韓後張良曾散盡家財刺殺秦王未果,在下邳隱匿時得到〈太公兵法〉,並進言項梁再立韓王。後因劉邦能採納其謀略,遂跟從劉邦。張良在伐秦的戰役中獻計,使劉邦輕取宛城、進入咸陽,並在滅秦後與民約法三章贏得民心。項羽進入關中後,張良倚靠與項伯之誼使劉邦向項羽輸誠,在鴻門宴逃過一劫,又在分封時助劉邦取得漢中郡。劉邦兵敗彭城,張良建策使用韓信、英布、彭越,終於翻轉頹勢,決定了楚漢之爭的最終勝負。劉邦登基後,張良逐漸隱退。
秦末虞地人,傳為項羽營中戰將虞子期之妹,嫁予項羽為妾。虞姬貌美善舞,常年隨項羽征戰。項羽困守垓下時,虞姬亦隨侍在側,見大勢以去,為項羽歌舞後刎頸自盡。
沛縣豐邑人,與劉邦同鄉,同月同日生,少時亦為同窗,深受劉邦信任。楚漢戰爭時曾渡白馬津助彭越斷項羽後勤,之後攻下燕縣、睢陽、外黃等城,殲滅助楚的臨江王共尉,多立戰功。劉邦稱帝,盧綰受封為燕王。在討伐陳豨叛亂的過程中,遭劉邦猜忌,終率部眾逃往匈奴,死於胡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