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李後主評傳

作者:劉維崇
李後主評傳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二章 家世 第五節 妻子

第二章 家世

第五節 妻子

第一首是說小周在蓬萊院午睡,宮院深深,難以相見。她擁著繡枕,華髮如雲,是那麼光澤,繡衣散發著異香。後主偸偸走了進去,由於珠簾輕響,驚醒睡夢中的小周。小周見了後主,盈盈微笑,兩人彼此注視,脈脈含情。第二首是描述後主與小周作樂,小周同她姐姐一樣能歌善舞,她的歌聲猶如寒竹鏗鏘一樣的淸脆,她讖細的玉指,輕快的彈著新曲,而且一雙多情的眼睛,轉來轉去,像流動的秋水,不時的暗裏傳情。一天雲雨,深深的籠罩了繡戶,每次偸偸的來,便有千萬種柔情相互傾訴。但歡樂過後,又要離去,一切的一切,都化爲空寂,只有在夢中去追尋。這兩首詞中,以「慢臉笑盈盈,相看無限情。」及「眼色黯相鈎,秋波橫欲流」,寫得生動,把小周的大膽多情,形容得無以復加。
「天上軒星正,雲間湛露垂。禮容過渭水,宴喜勝瑤池。彩霧籠花燭,升龍肅羽儀。君臣歡樂日,文物盛明時。廉捲銀河轉,香凝玉漏遲。華封傾祝意,觴酒與聲詩。」
「昭惠卒,未幾後主居聖尊后喪,故中宮久虛。宋開寶元年,始議立后爲繼室。命太常博士陳致雍,考古今沿革,草具婚證,又命學士徐鉉、史官潘佑參定。文安郡公徐遊評其異同。遊多是佑議,遂施用之。逾月遊病疽,鉉懟其不主己議,戲語人曰:『周孔亦能爲厲乎?』」
査愼行有題周兼畫南唐小周后詩六首:
這首詞寫宮庭中歌舞的情形,宮庭的陳設,有金鑪,有地毯,金鑪噴著繚繞的香煙,紅錦的地毯,因爲歌舞而皺起了波紋。宮女們是那樣盡情的歌舞,甚至把金釵也滑落地上。同時更以酒助興,有的半醉難以自持,拈著花蕊,拚命的嗅,欲以花香解酒。這時別殿又奏起了音樂。這是多麼生動的一幅狂歌醉舞的寫照啊!
「永念難消釋,孤懷痛自嗟。雨深秋寂寞,愁引病增加。咽絕風前思,昏濛眼上花。空王應念我,窮子正迷家。」
當時傳說,曾有僧人爲仲宣看相,說他壽命不長,後果夭折。《玉壺淸話》說:
南唐拾遺說:
其中長相思詞,是後主在淒涼的秋夜,又是風,又是雨,一聲聲敲打著窗外的芭蕉。在這樣的淒涼之夜,又不禁想起了往日朝夕相依偎的人。詞中所稱「雲一緺,玉一梭,澹澹衫見薄薄羅,輕顰雙黛螺。」是懷想周后的嬌美與服飾。周后喜歡高髻纖裳,首翹鬢朶的梳妝,喜歡淡綠色的服裝、所以詞中才如此說。周后喜愛淡綠的顏色,時人稱爲天水碧。《宋史》說:「煜妓妾常染碧,經夕未收,會露下,其色愈鮮明,煜愛之。自是宮中競收露水染碧以衣之,謂之天水碧。」這種天水碧,當時頗流行。所以吳省蘭宮詞中說:「主香長日奉柔儀,鋪殿花光望欲飛。等得新涼秋露滿,忙收天水染羅衣。」
後主四年,仲宣四歲,封宣城郡公。至十月二日,在佛前遊戲,忽有一貓將佛前大琉璃燈撞倒,滾落地上,,劃然破碎,仲宣因驚癇得病,不久病逝。
又說:
「唐之盛時,霓裳羽衣最爲大曲。罹亂,瞽師曠職,其音遂絕,後主獨得其譜。樂工曹生亦善琵琶,按譜粗成其聲,而未盡善也。后輒變易譌謬,頗去洼淫,繁手新音,淸越可聽。」
又陸書《徐遊傳》說:
「李後主煜少子,宣城郡公仲宣,周后所生。敏慧特異,眉目神采若圖畫。三歲能誦孝經及古雜文。煜置膝上,授之以數萬言。聞作樂,盡別其節。宮中讌侍,自然知事親之禮。見士大夫,揖讓進退皆如成人。」
「晚妝初過,沈檀輕注些兒個,向人微露丁香顆;一曲淸歌,暫引櫻桃破。羅袖裛殘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浣。繡牀斜凴嬌無那,爛嚼紅茸,笑向檀郞唾。」
時平物茂歲功成,重翟排雲到玉京。
四海未知春色至,今宵先入九重城。

銀燭金爐禁漏移,月輪初照萬年枝。
造舟已似文王事,卜世應同八百期。

漢主承乾帝道光,天家花燭宴昭陽。
六衣盛禮如金屋,彩筆分題似栢梁。
「后少以戚里,間入宮掖,聖尊后甚愛之,故立焉。」
昭惠國后,有一個妹妹,也容貌秀美,而且敏慧有才華。有時,因姻戚關係,出入禁宮,及昭惠后染病臥牀,小周到宮中探望,留住數日,因而與後主相愛,待年宮中。後與後主結婚,時人稱爲小周。
「雲一緺,玉一梭,澹澹衫兒薄薄羅,輕顰雙黛螺。秋風多,雨相和,簾外芭蕉三兩窠,夜長人奈何?」——長相思。
「李後主作昭惠后誄云,霓裳羽衣曲,緜玆喪亂,世罕聞者。獲其殘譜,殘缺頗甚。暇日與后詳定,去彼淫繁,定其缺墜。蓋唐末始不全。」
馬令《南唐書》說:「太平興國三年,隴西公薨,周后亦薨。」陸游《南唐書》說:「國亡,從後主北遷,封鄭國夫人。宋太平興國二(乃三之誤)年,後主殂,后悲哀不自勝,亦卒。」小周后的死,可能在太平興國三年十月以後。因徐鉉作李後主墓誌,是在十月,後主以王禮葬於北邙山,而墓誌中未言及周后的死。所以周后是死在當年十月以後。《江表志》說:「(後主)葬山邙,鄭國夫人周氏袝。」,更可證明周后死於後主之後。
這許多記載,都近乎神怪不可信。實則是西涼傳入,而玄宗潤色。唐史稱河西節度使楊敬述獻,凡十二遍。白居易和元稹霓裳羽衣曲歌說:「由來能事各有主,楊氏創聲君造譜。」並自註說:「開元中西涼節度使楊敬述造。」考《唐史.突厥傳》:「開元間,涼州都督楊敬述,爲暾欲谷所敗,白衣檢校涼州。」所以白居易所說,是可信的。
「曉妝初了明肌雪,春殿嬪娥魚貫列。笙簫吹斷水雲間,重按霓裳歌遍徹。臨春誰更飄香屑?醉拍闌干情未切,歸時休照燭花紅,待放馬蹄淸夜月。」
「後主時,江南童謠曰:『索得娘來忘卻家,後園桃李不生花。豬兒狗兒都死盡,養得貓兒患赤瘕。』娘來謂再娶周后也。豬狗死,謂盡戌亥年也。赤瘕目病,貓有目病,則不能捕鼠,謂不見丙子之年也。」
「恍自肩如削,難勝數縷條。天香留鳳尾,餘煖在檀槽。」——書琵琶背。
昭惠死後,小周待年官中,沒有立卽結婚,是爲了什麼呢?馬令《南唐書》說:「后未勝禮服,待年宮中。」我認爲這種說法不正確,因小周的姐姐已經二十九歲了,小周不會小於二十歲,就是說小於二十歲,在唐朝男女結婚的年齡,早已不遵照古禮,男子三十而娶,女子二十而嫁了。例如武則天十四歲入宮,白居易的母親十五歲結婚,所以在唐朝時候,男女早不遵守法定年齡,何謂勝禮服不勝禮服。而小周爲何待年宮中呢?是因後主丁母憂。陸游《南唐書》說:「昭惠卒,未幾,後主居聖尊后喪,故中宮久虛。」我認爲陸游的https://www.hetubook.com•com說法正確。後主的母親是乾德三年死的,馬令《南唐書》說:「乾德三年,、聖尊后殂,葬順陵謚光穆。」陸游《南唐書》說:「元宗光穆皇后鍾氏,乾德三年十月卒。」昭惠后是乾德三年(西元九六五)正月葬埋的,昭惠剛剛葬埋,當然不能馬上與小周結婚,誰知同年十月,母親又故去,這樣一來,更不能在短期結婚,直至開寶元年(西元九六八)十一日,才與小周成婚。
敎得君王恣意憐,香階微步髮垂肩。
保儀玉貌流珠慧,輸爾承恩最少年。

別恨瑤光付玉環,誄詞酸楚自稱鰥。
豈知剡襪提鞋句,早唱新聲菩薩蠻。

花明月暗是良媒,誰遣深宮侍疾來。
驚問可憐人返臥,心知未解避嫌猜。

北征他日記匆匆,無復珠翹鬢朶工。
一自宮門隨例入,爲渠宛轉避房櫳。

——唐圭璋《南唐二主詞彙箋》引
又馬書《女憲傳》說:
又逸史稱:
宮嬪窅娘。纖麗善舞,後主作金蓮,高六尺,飾以寶物,細帶瓔絡。蓮中作五色瑞雲,令窅娘以帛纏腳,令其纖小屈上,作新月狀。著素襪,在蓮花瑞雲中舞,有凌雲之態。唐鎬作詩說:「蓮中花更好,雲裏月長新。」又說:「金陵佳麗不虛傳,浦浦(疑上之誤)荷花水上仙。未會與民同樂意,卻於宮裏看金蓮。」(《浩然齋雅談》)
後主昭惠國后,周氏,小字娥皇,是司徒周宗繼室所生。周宗字君太,秣陵人,初為先主左右署牙官,多次奉旨使於四方。他敏於任事,頗得先主信任。
蓬萊院閉天臺路,畫堂晝寢無一語。
拋枕翠雲光,繡衣聞異香。
潛來珠鏁動,驚覺銀屛夢。
慢臉笑盈盈,相看無限情。
——菩薩蠻

銅簧韵脆鏘寒竹,新聲慢奏移纖玉;
眼色暗相抅,秋波橫欲流。
雨雲深繡戶,來便諧衷素。
讌罷又成空,夢迷春睡中。
——菩薩蠻
「開元六年,上皇與申天師,中秋夜同遊月中。見一大宮府,榜曰廣寒淸虛之府。兵衞守門不得入,天師引上皇躍超煙霧中,下視玉城。仙人道士,乘雲駕鶴往來其間,素娥十餘人,舞笑于廣庭大桂樹下,樂音嘈雜淸麗。上皇歸編律成音,製霓裳羽衣曲。」
陸游《南唐書》也說:
他們過著這種黯地相戀的生活,足有三年之久,時光雖然給了他們千千萬萬的折磨,但在他們二人的心目中,也留下了數不淸的甜蜜。最後終於成婚了。
次子仲宣,小字瑞保,生於建隆二年(西元九六一),母昭惠后。仲宣容儀美好,而且聰敏過人,三歲能誦孝經,所以極爲後主及昭惠喜愛。《玉壺淸話》說:
唐時許多文人,都說楊貴妃進見的時候,樂工曾奏此曲以導之。貴妃也善舞此曲,玄宗嘗以趙飛燕身輕,成帝爲她築七寶避風臺,因而戲對貴妃說:「爾則任吹多少?」貴妃說:「霓裳一曲足掩前古。」於是宮妓佩七寶纓絡舞此曲,曲終珠翠散落地上可掃。所以一般文人,多吟詩述貴妃舞霓裳羽衣曲事。例如:「貴妃宛轉侍君側,體弱不勝珠翠繁。冬雪飄颻錦袍暖,春風蕩漾霓裳翻。」又如:「朱閣沈沈夜未央,碧雲仙曲舞霓裳。一聲玉笛向空盡,月滿驪山宮漏長。」又如:「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來。」又如:「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又如:「世人莫重霓裳曲,曾致干戈是此中。」又如:「雲雨馬嵬飛散後,驪宮無復聽霓裳。」
「紅日已高三丈透,金爐次第添香獸,紅錦地衣隨步皺。佳人舞點金釵溜,酒惡時拈花蕊嗅,別殿遙聞簫鼓奏。」
又王灼碧羅漫志說:
到了乾德二年(西元九六四)十月,周后染病,不久,她的次子仲宣暴卒,精神頗受刺|激,因而病勢加重,後主朝夕守候,衣不解帶,藥必親嘗。至十一月二日,周后不治逝世,年二十九。馬令《南唐書》說:
昭惠后對音律有這樣造詣,她不但創製了許多新的曲調,而尤其把天寶時代失傳的名曲霓裳羽衣曲,依據民間殘譜,以琵琶彈奏,依旋律節奏補缺,使開元天寶遺音,復傳於世。例如陸書《昭惠后傳》說:
感懷一首,是周后死後,後主孑然一人,對著新開的桐花,懷念往日伴同賞花的愛人,觸景傷情,不禁熱淚縱橫而下,詩中「佳節纏哀不自持」及「不覺潸然淚眼低」眞是令人不忍卒讀。梅花詩,是述說後主與周后,曾在瑤光殿西移植梅花一株,二人朝夕親加灌漑照料,誰知梅花開時,愛人卻與世長辭,不能與自己同賞。詩中「共約重芳日,還憂不盛妍。」也極爲感傷動人。書靈筵手巾詩,雖只短短數語,但使人讀後,如萬劍刺胸六腑激盪。書琵琶背詩,也極爲纏綿悲切,扣人心絃。
「花明月暗籠輕霧,今宵好向郞邊去。剡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畫堂南畔見,一向偎人顫。奴爲出來難,敎君恣意憐。」——菩薩蠻。
又陸游《南唐書》說:
這種怕人知道的幽會,後主竟大膽的用文字寫了出來,馬令《南唐書》說:「后自昭惠殂,常在禁中,後主樂府詞有『衩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之類,多傳於外,至納后乃成禮而已。」因此,後主這首菩薩蠻,成爲一般文人談笑的話題,更有的好事者,竟以丹青把它畫了出來。例如張宗楠說:「海昌馬衎齊先生,曾令畫工周兼寫南唐小周后提鞵圖,一時題詠甚衆。」
保儀黃氏,江夏人。她的父親守忠,事楚王馬希萼,爲裨將。保大九年,楚將徐威叛廢楚王馬希萼,守忠守城,戰死。中主遣鎬討平,得黃氏,納後宮。後主見其美,選爲保儀。黃氏工書札,於是在宮中掌管書籍。大小周后相繼專房,保儀雖被後主賞識,但終不得幸。中主及後主都善於書法,……購藏鍾王以來墨帖極多,這些都由保儀掌管,金陵將被攻陷的時候,後主對保儀說:「此皆先帝所寶,城若不守,汝卽焚之,無爲他人得。」城破,宮中圖書,都遭燒毀,黃氏也隨後主北歸,死於汴京(見陸游《南唐書》)。
成婚之日,後主大宴羣臣。當時許多大臣都作詩慶賀。例如徐鉉集有納后夕侍宴詩,說:
「昭惠后,善音律,能爲小詞,其所用筆,曰點青螺。」
保大元和圖書年(西元九四三),先主崩,中主讓位諸弟,周宗取袞冕披在中主身上說:「大行付陛下神器之重,豈得固守小節!」中主這才卽位。周宗拜侍中。次年,罷爲鎭南軍節度使。後又爲東都留守,因年老乞骸骨,乃以司徒致仕。及保大十四年(西元九五六),周師南下,周宗卒。宋齊丘撫棺哭說:「君太能黠,來亦得時,去亦得時。」周宗爲人寬厚,連歷將相,奉法循理,節儉自持,後貲產巨億,而儉嗇愈甚,但二女皆爲後主后,侈靡之盛,冠於當時。所以頗爲一般人所詬病。例如《五國故事》載稱:「僞侍中周宗,旣阜於財而販易,每自淮上通商,以市中國羊馬。及世宗將謀渡淮,乃使軍中人蒙一羊皮,人執一馬,僞爲商旅以渡浮橋而守,繼以兵甲,遂入臨淮。雖金陵弛於邊防,亦周宗務爲貪黷。破國之譽有若此者,爲臣之咎,不亦深乎!」周后家世如此,後主愛好奢侈,恐與周后有關。
昭惠后不但能歌善舞,而且精通音律,作歌度曲。馬書《女憲傳》說:
「昭惠殂,后未勝禮服,待年宮中。明年鍾太后殂,後主服喪,故中宮位號久而未正。至開寶元年,始議立後爲國后。南唐享國日淺,而三世皆取於藩邸,故國主婚禮議者不一。詔中書舍人徐鉉,知制誥潘佑,與禮官參議。鉉曰:婚禮古不用樂,佑以爲今古不相沿襲,固請用樂。鉉曰:『按古房中樂無鐘鼓。』佑曲引詩:『窈窕淑女,鐘鼓樂之。』則房樂宜有鐘鼓。后初見君後,魏書有后先拜後起,帝後拜先起之文。鉉因此以爲夫婦之禮,人倫之本,承祖宗主祭祀,請答拜。佑以爲王者婚禮,不可與庶人同,請不答拜。又車服之制,互有矛盾。議久不決,後主令文安郡公徐游,評其是非。時佑方寵用,游希旨奏佑爲是。旣而游病疽,鉉戲謂人曰:『周孔亦爲祟乎。』將納采,後主先令敎鵝代白鴈,被以文繡,使銜書,侈靡不經,類如此。」
陸書《昭惠后傳》說:
仲宣死時,他母親正在病中,得知後,病勢加劇,不久也逝世。馬令《南唐書》說:「后生三(應爲二)子,皆秀嶷,其季仲宣,僄寧淸峻,后尤鍾愛,自鞠視之。后旣病,仲宣甫四歲,保育於別院,忽遘暴疾,數日卒,后聞之,哀號顚仆,遂致大漸。」又陸游《南唐書》說:「後主四年,仲宣才四歲。一日戲佛前,有大琉璃鐙爲貓觸墜地,劃然作聲,仲宣因驚癇得疾,竟卒。追封岐王,諡懷獻。時昭惠后已疾甚,聞仲宣夭,悲哀增劇,數日絕。」徐文公集有岐山墓誌銘,說:「甲子歲冬十月二日,薨於閣內,年四歲。」由此可知《玉壺淸話》所稱五歲遂卒,非是。
此外後主還有許多詞,也是此一時期爲小周所寫。例如:
小周后爲太宗逼幸,也有人認爲是後主避從善妃之誤傳。丁傳靖《宋人軼事彙編》,戴昭陽李淸辨白說:「按後主遣弟從善朝宋,留不遣。從善妃屢詣後主泣,後主聞其至輒避之。何巧合乃爾?據王銍《默記》所載,謂后事見龍袞《江南野史》。及得野史讀之,果妃事。後傳不載,蓋緣妃事與后傳相連,故《默記》因譌也。」小周后與從善妃事,雖結尾均爲「後主宛轉避之」,但其主旨,一爲受太宗逼幸,一爲向後主索人,相去天壤,怎能混淆,何況太宗本性粗暴,有此事也不足爲怪。
「後主嘗演念家山舊曲,后復作邀醉舞,恨來遲新破,皆行於時。」
「柔儀俊德,孤映鮮雙。纖穠挺秀,婉孌開揚。艷不至冶,慧或無傷。盤紳奚戒?愼肅惟常。環珮爰節,造次有章。含顰發笑,擢秀騰芳。鬢雲留鑒,眼彩飛光。情瀾春媚,愛語風香。瓌姿稟異,金冶昭祥。婉容無犯,均敎多方。……志心旣達,孝愛克全。殷勤柔握,力折危言。……實曰能容,壯心是醉。信美堪餐,朝饑是慰。」
「初后(昭惠)寢疾,小周后已入宮,后偶褰幔見之,驚曰:『汝何日來?』小周后尙幼,未知嫌疑,對曰:『旣數日矣。』后恚,至死,面不外向。後主過哀,以揜其迹云。」
後主有這樣嬌美的妻子陪伴著,終日賦詩吟詞,歌舞玩樂。他有一首浣溪沙說:
「失卻煙花主,東君自不知。淸香更何用?猶發去年枝。」——梅花。
詞中所稱金鑪,是焚香的用具。因後主與昭惠后都喜愛香,所以宮中各處都設有香鑪,形狀不一,有的用金屬做成,有的用玉石做成,都十分精美,有宮女專司此職。陶穀淸異說:「李後主居長秋,周氏居柔儀殿,有主香宮女。其焚香之器,曰:把子蓮、三雲鳳、折腰獅子、小三神山、卍字、金鳳口、罌玉、太古容華鼎、凡數十種,皆金玉爲之。」
「浮生共憔悴,壯歲失嬋娟。汗手遺香漬,痕眉染黛煙。」——書靈筵手巾。
周后死後,後主悲痛欲絕。馬令《南唐書》說:「後主哀苦骨立,杖而後起。」《玉壺淸話》說:「煜悼息痛傷,悲哽幾躄絕者數四,將赴井,救之獲免。」次年正月壬午,遷周后靈柩於園寢,葬懿陵。後主自製誄文,又作書燔,自稱鰥夫,並以所愛金屑檀槽琵琶同葬。誄文數千言,極爲哀痛,今錄全文於下:
「後主繼室周后,昭惠之母弟也。警敏有才思,神采端靜。昭惠感疾,后常出入臥內,而昭惠未之知也。一日因立帳前,昭惠驚曰:『妹在此耶?』后幼未識嫌疑,卽以實告曰:『旣數日矣。』昭惠惡之,反臥不復顧。昭惠殂,后未勝禮服,待年宮中。」
後主因爲周后愛好音律歌舞,而也就沈迷於聲色,時常令周后歌舞霓裳羽衣,例如後主玉樓春詞說:
後主因周后好音律,愛歌舞,於是也就終日沈迷於酒色,以致荒廢政事。有一次監察御史張憲切諫,後主特賜帛三十匹,以獎勵他敢於說話,但是後主卻毫不改戒。
南唐亡國以後,小周后隨後主北歸。太平興國三年(西元九七八)七月,後主死,不久,小周后也悲傷而卒。
建隆二年(西元九六一),中主遷都洪州,六月中主崩,後主繼位,立爲國后,當時她年才二十六歲,但對於婦道、母儀,頗能得體,很像是一個有經驗的人。她因爲才貌出衆,而又有婦德,所以很爲後主寵幸。她喜愛梳高髻,著纖裳,首翹鬢朶,頗爲時人所倣效。《淸異錄》載稱:「江南之季,建陽進茶油花子,大小形制各別,極可愛。宮嬪縷金於面,皆以淡裝,以此花餅施於額上,時號北苑妝。」
後主是一個極重情感的人,他與周后結婚有十年之久,伉儷情深,朝夕相守,卿卿我我,如膠似漆,今乍然永訣,一死一生,永世不能相見,自然悲痛萬分。以上這幾首詩詞,都是合著血淚寫成的。
又馬書《昭惠誄》說:
弱骨豐肌別樣姿,雙鬟初綰髮齊眉。
畫堂南畔驚相見,正是盈盈十五時。

多少情悰眼色傳,今宵剡襪向郞邊。
莫愁月黑簾櫳暗,自有明珠徹夜懸。

正位還當開竇初,玉環遺恨問何如。
任敎搴幔工相妬,博得鰥夫一紙書。

一首新詞出禁中,爭傳纖指挂雙弓。
不然誰曉深宮事,盡取春情付畫工。

——唐圭璋《南唐二主詞彙箋》引
https://www.hetubook.com.com
後主成婚的當天,眞是人山人海,熱鬧非常。全金陵的人,不論男女老幼,都爭著看熱鬧。有的登在屋頂,有的攀在樹上,竟有的因爲擁擠,跌落而死。馬令《南唐書》說:「及親迎,民庶觀者,或登屋極,至有墜瓦而斃者。」
唐寒坪有和七言絕句四章:
大和三年(西元九三一)先主拜太尉中書令,出鎭金陵。周宗爲都押衙,有一天,先主對鏡見鬚髮斑白,向周宗慨歎說:「功業已就,而吾老矣!奈何?」周宗察知他的心意,於是馳赴廣陵,見宋齊丘,謀禪代,宋齊丘以爲不可,請斬周宗,以謝吳人。先主乃黜周宗爲池州刺史。過了幾年,又詔回,復原職。昇元元年(西元九三六),先主受吳禪,遷內樞密使。先主常召周宗、宋齊丘、馬仁裕等,宴於崇英院,歡然道舊爲樂,其他將相不邀參加,可見先主對他的寵幸。後拜奉化節度使。
開寶元年(西元九六八)十一月,後主宣布與小周成婚,這眞是一件天大的喜事,於是命大常博士陳致雍,考古今沿革,草具婚禮。又命學士徐鉉,史官潘佐參定。但許多大臣的意見不同。例如馬令《南唐書》說:
「昭惠后好音律,時出新聲,或得唐盛時遺曲,遊輒從旁稱美,有三閤狎客之風。」
「棲霞道者,異僧也,能知往事。自鍾山迎於大內。令嬪御抱出見之。自能合爪於顙。棲霞曰;『不祥之器也!此兒與陛下及后夙有深寃,以陛下積德不能酷報,故爲刼恩愛賊,託生掖庭,割父母之肝腸。宜養之而勿戀。』五歲忽自言曰:『兒不能久居,今將去矣。』因瞑目遂卒。周后在疾,遂絕。煜悼息痛傷,悲哽幾躃絕者數四。將赴井,救之獲免。」
昭惠國后,生於天祚二年(西元九三六),天資秀麗,馬令《南唐書.周宗傳》說:「宗娶繼室,生二女,皆國色,繼爲國后。」年十九,與後主結婚。昭惠國后,因姐妹二人都先後嫁後主,所以後人稱昭惠爲大周,妹爲小周。大周與後主成婚,是因爲她父親的關係。馬令《南唐書.女憲傳》說:「初,烈祖爲刺史時,后父宗給使左右,及贊襌代,尤爲親信。元宗以宗爲社稷元老,故聘其女爲吳王妃。」(後主二十三歲封吳王,此乃追述)
「常雪夜酣燕,舉杯請後主起舞,後主曰:『汝能創爲新聲則可矣。』后卽命牋綴譜,喉無滯音,筆無停思,俄頃譜成,所謂邀醉舞破也。又有恨來遲破,亦后所製。」
「殷勤移植地,曲檻小欄邊。共約重芳日,還憂不盛妍。阻風開步障,乘月漑寒泉。誰料花前後,蛾眉卻不全。」——梅花。
「后生三子皆秀嶷,其季仲宣,僄寧淸峻,后尤鍾愛,自鞠視之。后旣病,仲宣甫四歲,保育於別院,忽遘暴疾,數日卒,后聞之,哀號顚仆,遂致大漸。後主朝夕視食,藥非親嘗不進,衣不解帶者累夕。后病雖亟,爽邁如常。謂後主曰:婢子多幸,託質君門,冒寵乘華,凡十載矣。女子之榮,莫過於此。所不足者,子殤身歿,無以報德。遂以元宗所賜琵琶及常臂玉環親遺後主。又自爲書請薄葬。越三日,沐浴正衣妝,自內含玉,殂于瑤光殿之西室。時乾德二年十一月甲戌也。享年二十九。」
「又見桐花發舊枝,一樓煙雨暮淒淒。凭闌愁悵人誰會?不覺潸然淚眼低。層城無復見嬌姿,佳節纏哀不自持。空有當年舊煙月,芙蓉城上哭蛾眉。」——感懷。
「天長地久,嗟嗟蒸民。嗜慾旣勝,悲歎糾紛。緣情攸宅,觸事來津。貲盈世逸。樂尠愁殷。沈鳥逞兔,茂夏凋春。年彌念曠,得故亡新。闕景頹岸,世閲川奔。外物交感,猶傷昔人。詭夢高唐,誕誇洛浦。構屈平虛,亦憫終古。況我心摧,興哀有地。蒼蒼何辜,殲予伉儷。窈窕難追,不祿於世。玉潤珠融,殞然破碎。柔儀俊德,孤映鮮雙。纖穠挺秀,婉孌開揚。艷不至冶,慧或無傷。盤紳奚戒,愼肅惟常。環佩爰節,造次有章。含顰發笑,擢秀騰芳。鬢雲留鑒,眼彩飛光。情瀾春媚,愛語風香。懷姿稟異,金冶昭祥。婉容無犯,均敎多方。茫茫獨逝,捨我何鄕。昔我新婚,燕爾情好。媒無勞辭,筮無違報。歸妹邀終,咸爻協兆。俛仰同心,綢繆是道。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今也如何?不終往吿。嗚呼哀哉!志心旣達,孝愛克全。慇勤柔握,力斥危言。遺情眄眄,哀涙漣漣。何爲忍心,覽此哀編。絕艷易凋,連城易脃。實曰能容,壯心是醉。信美堪餐,朝飢是慰。如何一旦,同心曠世。嗚呼哀哉!豐才富藝,女也克肖。采戲傳能,奕碁逞妙。媚動古相,歌縈柔調。玆鼗爰質,奇器傳華。翠虬一舉,紅袖飛花。情馳天際,思棲雲涯。發揚掩抑,纖緊洪奢。窮幽極致,莫得微瑕。審音者仰止,達樂者興嗟。曲演來遲,破傳邀舞。利撥迅手,吟商逞羽。製革常調,法移往度。翦遏繁態,藹成新矩。霓裳舊曲,韜音淪世。失味齊音,猶傷孔氏。故國遺聲,忍乎湮墜。我稽其美,爾揚其秘。程度餘律,重新雅志。非子而誰?誠吾有類。今也則亡,永從遐逝。嗚呼哀哉!該茲碩美,鬱此芳風。事傳遐䙫,人難與同。式瞻虛館,空尋所蹤。追悼良時,心存目憶。景旭雕甍,風和繡額。燕燕交音,洋洋接色。蝶亂落花,雨晴寒食。接輦窮歡,是宴是息。含桃薦實,畏日流空。林彫晩籜,蓮舞疏紅。煙輕麗服,雪瑩修容。纖眉範月,高髻凌風。輯柔爾顏,何樂靡從。蟬響吟愁,槐凋落怨。四氣窮哀,萃此秋晏。我心無憂,物莫能亂。絃爾淸商,艷爾醉盼。情如何其,式歌且宴。寒生蕙幄,雪舞蘭堂。珠籠暮卷,金鑪夕香。麗爾渥丹,婉爾淸揚。厭厭夜飮,予何爾忘。年去年來,殊歡逸賞。不足光陰,先懷悵怏。如何倏然,已爲疇曩。嗚呼哀哉!孰謂逝者,荏苒彌疏。我思姝子,永念猶初。愛而不見,我心毀如。寒暑斯疚,吾寧御諸。嗚呼哀哉!萬物無心,風煙若故。唯日唯月,以陰以雨。事則依然,人乎有所。悄悄房櫳,孰堪共處。嗚呼哀哉!佳名鎭在,望月傷娥。雙眸永隔,見鏡無波。皇皇望絕,心如之何。草樹蒼蒼,哀摧無際。歷歷前歡,多多遺致。絲竹聲悄,綺羅香杳。想渙乎忉怛,恍越乎憔悴。嗚呼哀哉!歲云莫兮,無相見期。情瞀辭兮,誰將因依。維昔之時兮亦如此,維今之心兮不如期。嗚呼哀哉!神之不仁兮,斂怨漏務。旣取世子兮,又毀我室。鏡重輪兮何年,蘭襲香兮何日。嗚和圖書呼哀哉!天漫漫兮愁雲噎,空曖曖兮愁煙起,蛾眉寂寞兮閉佳城,哀寢悲氛兮竟徒爾。嗚呼哀哉!日月有時兮龜蓍旣許,簫笳淒咽兮斾常是舉。龍輀一駕兮無來轅,金屋千秋兮永無主。嗚呼哀哉!木交枸兮風索索,鳥相鳴兮飛翼翼。弔孤影兮孰我哀?私自憐兮痛無極。嗚呼哀哉!應悟皆感兮何響不哀,竊求弗獲兮此心隳摧。號無聲兮何續,神永逝兮長乖。嗚呼哀哉!杳杳香魂,茫茫天步。抆血撫櫬,邀子何所。茍雲路之可窮,莫傳言於方士。嗚呼哀哉!」
宮人喬氏。南唐亡國後,隨後主降宋,入汴京禁宮。及聞後主死,乃取出後主贈她的一本佛經,捐獻給相國寺西塔,爲後主薦福,並在佛經後題字:「故李國主宮嬪喬氏,伏遇國主百日,謹捨昔時所賜心經,在相國寺塔院。伏願彌勒尊前持一花而見佛云云。」後江南僧人,把這本經取回江南,放在天禧寺塔。後天禧寺遭火災,這本經獨保全無損,後爲郡守王君玉所得。據王銍《默記》說:「喬氏書在經後字整潔,詞甚愴惋。徐鍇集南唐制誥,有宮人喬氏出家誥,似卽其人。見者悲之。」
仲宣死後,後主作輓辭,說:
宮人流珠。天資敏慧,善彈琵琶。後主演念家山破及昭惠后所作邀醉舞,恨來遲二破,因日久忘卻,後主爲追念昭惠后,問左右,都不知道。獨流珠能記憶,因而後主對她很喜愛(見陸游《南唐書》)。
小周后因天資美好,極爲後主寵愛,同時又妒嫉,所以當時宮中雖美女如雲,但都不得幸。馬令《南唐書.保儀黃氏傳》說:「黃氏服勤降體以事小周后。故同時美女率多遇害,而黃氏獨不遭譴,以其事之盡(禮)也。」後主後宮可考者,計有保儀黃氏、流珠、喬氏等十數人,今略述於下:
她不但容貌美、儀態美、而且通詩書,善歌舞,精於采戲奕棋。後主在昭惠誄中說:
馬令《南唐書》說:
「唐主納后周氏,昭惠后之妹也。美姿容,以姻戚往來,先得幸於唐主。昭惠疾甚,忽見后入,顧問妹幾時入宮?后幼未有所知,乃以實對曰:『數日矣。』昭惠怒,遂轉嚮而臥,不復顧。旣殂,后常出入禁中,至是納以爲后。」
小周后隨後主降宋以後,居汴京,傳說宋太宗見周后美,時留禁中。王銍《默記》說:「龍袞《江南野錄》有一本刪潤稍有倫貫者云云:李國主小周后隨後主歸朝,封鄭國夫人。例隨命婦入宮。每一入,輒數日而出,必大泣罵,後主多宛轉避之。」又姚叔祥《見只編》說:「余嘗見吾鹽名手張紀,臨元人宋太宗強幸小周后粉本。后戴花冠,兩足穿紅襪,襪僅至半脛耳。裸身憑五侍女,兩人相承掖,兩人承股,一人擁臂後,身在空際。太宗以身當后。后閉目轉頭,以手拒太宗頰。有元人題云:『江南剩得李花開,也被君王強折來。怪庇金風衝地起,御園紅紫滿龍堆。』蓋以靖康爲報也。」又蓮子居詞話說:「元人有太宗逼幸小周后圖」,並載張宗楠題小周后提鞋圖詩:「北征他日記匆匆,無復珠翹鬢朶工,一自宮門隨列入,爲渠宛轉避房櫳。」
「庭前春逐紅花盡,舞態徘徊。細雨霏微,不放雙眉時暫開!綠窗冷靜芳音斷,香印成灰。可奈情懷,欲睡朦朧入夢來。」——採桑子。
宮人慶奴。《墨莊漫錄》,載江南李後主曾題詩於黃羅扇上,賜宮人慶奴。該詩說:「風情漸老見春羞,到處消魂感舊遊。多謝長條似相識,強垂煙態拂人頭。」
「豐才富藝,女也克肖。采戲傳能,奕棋逞妙。媚動古相,歌縈柔調。茲鼗爰質,奇器傳華。翠虬一舉,紅袖飛花。情馳天際,思棲雲涯。發揚掩抑,纖緊洪奢。窮幽極致,莫得微瑕。審音者仰止,達樂者興嗟。曲演來遲,破傳邀舞。利撥迅手,吟商逞羽。製革常調,法移往度。翦遏繁態,藹成新矩。霓裳舊曲,韜音淪世。失味齊音,猶傷孔氏。故國遺聲,忍乎湮墜?我稽其美,爾揚其秘。程度餘律,重新雅製,非子而誰?誠吾有類!」
又如陸游《南唐書》說:
周后以琵琶補全霓裳羽衣,自與開寶年間原曲不太相同,據說原曲結尾音調舒緩,而周后所補音調急促,於是有人以急促不祥,是亡國預兆。例如陸游《南唐書》說:「故唐盛時,霓裳羽衣最爲大曲,亂離之後,絕不復傳,后得殘譜,以琵琶奏之,於是開元天寶遺音復傳於世。內史舍人徐鉉聞之於國工曹生,亦知音,問曰:『法曲終則緩,此聲反急何也?』曹生曰:『舊譜是緩,宮中有人易之,非吉徵也。』」又馬令《南唐書》說:「歲餘周后子母繼死。後主國步寖微,音之所起由人心,而嘽緩噍殺治亂應之,豈虛言乎?」
這首詞寫得非常生動,在花明月暗的夜晚,大地被薄霧籠罩著,這正是幽會的好機會。於是小周偸偷的走出香閨,怕驚醒了他人,手裏提著繡花鞋,剡穿著襪子,一步亠步輕輕的在飄滿落花的臺階上走。在畫堂南畔,遇到了後主,立卽投身於後主的懷抱。驚怯的心使她顫抖,出來一次,好不容易,所以任憑後主親愛吧!
《續通鑑長編》說:
陸游《南唐書》也說:
「故唐盛時霓裳羽衣,最爲大曲。亂離之後,絕不復傳,后得殘譜,以琵琶奏之,於是開元天寶遺音,復傳於世。」
依正史後主祇二子,但明《解學士縉集》,說後主有子名傑,降宋後,遣返江南守墓。《解書》說:「安成李氏,系出南唐。南唐三傳至後主煜,以子傑爲吉州刺史。開寶乙亥,南唐亡。俱入汴。至太宗太平興國三年,後主哀請遣一子歸守墳墓。由是傑復歸安成。安成之西,接湖南攸縣界,有南唐興王之墓。前列三十六陂。人以爲淸道水者,今猶存也。傑字邦特,二子曰坦曰垓。子孫蕃衍至我明。有名宗白者,以永樂甲申擢進士,官翰林院庶吉士云。」解縉所稱,不知確否,姑繫於此。
「昔我新婚,燕爾情好。媒無勞辭,筮無違報。歸妹邀終,咸爻協兆。俛仰同心,綢繆是道。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景旭雕甍,風和繡額。燕燕交音,洋洋接色。蝶亂落花,雨晴寒食。接輦窮歡,是宴是息。含桃薦實,畏日流空。林彫晚籜,蓮舞疏紅。煙輕麗服,雪瑩修容。纖眉範月,高髻凌風。輯柔爾顏,何樂靡從?蟬響吟愁,槐凋落怨。四氣窮哀,萃此秋晏。我心無憂,物莫能亂。弦爾淸商,艷爾醉盼。情如何其?式歌且宴。寒生蕙幄,雪舞蘭堂。珠籠暮捲,金爐夕香。麗爾渥丹,婉爾淸揚。厭厭夜飮,予何爾忘?年去年來,殊歡逸賞。不足光陰,先懷悵怏。」
後主與小周成婚,寵愛倍於昭惠,常在花間作亭,華美而小,僅容二人。陸游《南唐書》說:「后少以戚里,間入宮掖,聖尊后甚愛之,故立焉。被寵過於昭惠。時後主於羣花間作亭,雕鏤華麗而極迫小,僅容二人。每與后酣飮其中。」又《五國故事》說:「煜有辭藻,尙奢侈,嘗於宮中以綃金紅羅幕其壁,以白銀釘瑇瑁而押之。又以綠鈿剔隔https://m.hetubook.com.com眼,黏以紅羅,種梅花於外。又於花間設朱畫小木亭子,才容二人。煜與愛姬周氏對酌於其中,如是數處。每七夕延巧,必命紅白羅百匹,以爲月宮天河之狀,一夕而罷,乃散之。」又《江寧府志》說:「紅羅亭在上元縣。古今詩話云:南唐後主建,四面栽紅梅,作艷曲歌之。景定志作羅江亭。又不受暑亭,在上元縣淸涼寺後,南唐主避暑宮內有是亭。」又《江鄰幾雜志》說:「李後主作紅羅亭子,四面栽紅梅花,作艷曲歌之。韓熙載和云:『桃李不須誇爛縵,已失了春風一半。』時已割淮南與周矣。」又陶穀《淸異錄》說:「李後主每春盛時,梁棟窗壁柱栱階砌,並隔筒密揷雜花,榜曰錦洞天。」由此,可知小周后是如何得寵。
「霓裳舊曲,韜音淪世。失味齊音,猶傷孔氏。故國遺聲,忍乎湮墜?我稽其美,爾揚其秘。程度餘律,重新雅製。非子則誰?誠吾有類。今也則亡,永從遐逝。」
當時歡樂的情形可想而知。一般人民,對後主迎娶小周這樣鋪張,多表示不滿,所以流傳了一首歌謠。《十國春秋.后傳》,引古今風謠說:
後主還有一斛珠詞,描述她的歌舞及儀態,說:
她的琵琶,彈得極好,有一次,中主壽誕,她彈琵琶祝壽,中主聽了,贊歎不已,乃以燒槽琵琶賜給她。所謂燒槽,是指蔡邕的焦桐,這一琵琶極爲珍貴,南唐拾遺說:「昭惠燒槽琵琶,至宣和間猶存,徽廟極爲珍惜,後金人入汴失之。」
下面我們敍述後主的子女,後主有二子,長子仲寓,次子仲宣,仲寓又作仲遇,仲宣又作仲儀。
這首詞把周后寫得多麼嬌憨可愛!她晚妝梳洗後,又在唇邊輕塗一些沈檀香膏,向人吐一吐丁香一樣的舌頭,於是張開櫻桃小口,唱了起來。她因爲喝了幾盃酒,濃的香醪,沾染在她衣袖上,一片一片的殷紅,更加好看。她有點醉意,滿口酒的芳香,嬌媚的依靠著繡花的牀,把口裏,咀嚼的紅茸,笑著向心愛的情人唾去。這是多麼熱情,多麼純眞,多麼嬌憨。
周后去世以後,他每於花朝月夕,感傷落淚,有時將此痛苦的心情寄於詩詞,今列舉於下:
他們結婚之後,生活非常快樂,後主在昭惠誄中說:
霓裳羽衣曲,是唐玄宗時所製,有的說玄宗遊月宮,聞得此曲,暗誌而成此曲,例如異人錄載稱:
仲宣死時,昭惠后又病,後主常默坐飲泣,因賦悼詩以述悲懷,吟詠再三,左右爲之淚下。玆將悼詩錄下:
後主採桑子詞,也是因懷念周后而寫,在春芳將盡的時候,落紅滿地,回想往日周后歌舞霓裳羽曲,風恣舞態,嫋娜動人。但此時物是人非,綠窗冷靜,空餘寂寞,後主滿懷愁苦。詞中「不放雙眉時暫開」及「欲睡朦朧入夢來」多麼酸楚動人!
又有三絕詩:
「八月望夜,葉法善與明皇游月宮,聆月中天樂。問曲名曰紫雲,因《默記》其聲,歸傳之,名曰霓裳羽衣。」
珠碎眼前珍,花凋世外春。
未銷心裏恨,又失掌中身。
玉笥猶殘藥,香匳已染塵。
前哀將後感,無淚可霑巾。

艷質同芳樹,浮危道略同。
正悲春落實,又苦雨傷叢。
穠麗今何在,飄零事已空。
沈沈無問處,千載謝東風。
人間姊妹工相妬,遺恨茫茫豈有涯。
怊悵瑤光梅信晚,一枝潛進未開花。

湘裙如水不擡風,鳳咮攜來倒挂紅。
色|色丹青無著處,泥金一縷在雙弓。

月暗花明霧氣多,盈盈羅襪歩凌波。
外間誰管深宮事,偷唱新聲子夜歌。

不須更減一分肌,周昉繇來善貌肥。
如此丰姿如此畫,當初猶道未勝衣。

開寶初元議禮遲,待年承寵已多時。
在廷只有韓熙載,曾托元和諷諭詩。

垂鬟分綹髪初長,想是南朝時世粧。
指與俗工從未識,可憐絕筆付周郞。

——敬業堂詩集
宮人薛九。爲江南富家女,得侍宮中,善歌舞,當時以歌後主名曲嵇康見稱。金陵破,流落江北。有一次,在洛陽福善坊趙春家歌嵇康曲,滿座感動落淚。後趙春舉酒請舞。薛九說:「老矣!腰腕生硬,無復舊態。」趙春再三請,乃強起小舞。(錢易《南部新書》)
「昭惠國后,通書史,善歌舞,尤工琵琶。」
「未幾,后臥疾,已革,猶不亂。親取元宗所賜燒槽琵琶反平時約臂玉環爲後主別。乃沐浴妝澤,自內含玉卒於瑤光殿,年二十九。」
她天生麗質,儀態美好,尤其慧心純眞,嬌憨可愛。後主在昭惠誄中說:
許蒿廬有賦周兼書南唐周后提鞵圖七絕四章:
仲寓字叔章,昭惠后生,生於交泰元年(西元九五八)後主繼位四年,封淸源郡公。開寶五年(西元九七二),與陳彭年游。陳彭年,字永年,撫州南城人。年十三,著《皇綱論》,萬餘言,爲江左名輩所稱許。後主得知,乃召入宮,與仲寓游。《宋史.陳彭年傳》作「與仲宣游」。考陳彭年卒於祥符九年,年五十七,本年十三歲,而仲宣已於乾德二年(西元九六四)十月卒,故知仲宣必係仲寓之誤。彭年入宋後,舉太平興國進士,官至兵部侍郞,參知政事。著《江南別錄》。仲寓在金陵破後,隨父北歸,授右千牛衞大將軍。太平興國三年,後主死,居父喪極爲哀痛。太宗遣使勞問,終喪,賜積坊第一區。後上疏太宗,說族大家貧,求治郡,拜郢州刺史。在郡以寬簡爲治,人民安樂。淳化五年(西元九九四)八月卒,年三十七。仲寓好蒱博宴飮,給事中張洎(曾事南唐,爲中書舍人)切諫不聽,張洎乃與仲寓斷絕來往,至仲寓死,也不去弔喪。仲寓有子,名正言,幼而好學,但不幸早卒,後主的後裔遂絕,江南遺民知道了,都爲他哀悼。
又鹿革事類稱:
「羅公遠,中秋侍明皇,宮中翫月。以拄杖向空擲之,化爲銀橋,與帝昇橋。寒氣侵人,遂至月宮。女仙數百素練霓裳舞于廣庭。上問曲名:曰霓裳羽衣。上記其音,歸作霓裳羽衣曲。」
此曲自天寶十五年,安史亂起,兩京陷落,玄宗幸蜀,梨園子弟四散,就失傳。至五代,民間雖有殘譜,但已非當時全貌。蜀檮杌說:「三月上巳,王衍宴怡神亭,衍自執板唱霓裳羽衣、后|庭花、思越人曲。」王衍所歌霓裳羽衣,決非開元全章。
小周待年宮中有三年之久,雖未與後主成婚,但相親相愛,時常偸偸的幽會。後主有一首詞,描述二人幽會的情形: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