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學習、歷練與成長
認清事實,對症下藥
這一個事件,讓我想起《百喻經》中的一則故事:有一個城市人,在鄉下買了一塊土地,他喜歡種植麥子,便請教農夫怎麼種才種得好。農夫說:
生活必須建立在真實的態度上,誠懇地面對問題,看清它,設法解決,萬不可抱著掩飾迴避的態度。解決問題必須運用專業能力,就像生病時,你必須找適當的醫師;發生法律爭訟,要請教合適的律師。
但不能混淆本末。
於是他雇來了四個人,共同扛著一張床,自己坐在m•hetubook•com•com床上播種。可是,他沒想到本來兩隻腳踩,現在卻變成八隻腳踩踏,還加上一張床的重量。田裡的泥土就被踩得更硬更結實了。結果,他所播的麥種根本就沒有長好。
我們要看清楚,在教育的歷程中,我們究竟是為了學生心智成長,協助其改過自新,抑或為了表示熱心和善意,反而疏忽輔導孩子。在我的輔導信念中,孩子才是我們的目的,表現自己的熱心和正義要擺在其次,甚至可以不考慮它。《莊子》〈人和*圖*書間世〉篇中說:
「只要你把土掘鬆理平,播上種子,施上肥料就可以了。」城市人便依照農人的指點,把土掘鬆。當他要播種的時候,他考慮到自己的腳,踏在土地上會把泥土踏硬,那樣麥子就會長不好。於是他別出心裁,想出一個新點子:
我們可以觀察清楚,尋求避免錯誤和勇於改正之道,
我們要相信專業,台北市教育局長吳英璋就是輔導專業中的翹楚,他應該有能力協助學校做些積極性的補正與輔導。
https://m.hetubook.com.com
這時候我們要看中他的專業,讓他去解決問題,而不是把他請到議事堂上,責問他該負什麼責任,把時間浪費在答辯上。最近台北市一所國中,發生幾位男學生騷擾女學生事件,在事發之時,參與處理事件的非專業人員太多,大家用痛心和急切的心情來痛斥這件事,使學校不能專心輔導學生。大家看來都是為學生好,但受害的卻是學生。仔細聽聽大家的言論,來自四面八方的指責,提出五花八門的主意,有說要移送法辦,有說要強制轉學
m•hetubook.com•com。大家固然很熱心,但疏忽讓專業人員協助這些孩子自新,幫助他們成長。人多口雜,並沒有使事情做得更好,卻只有落得更糟。
我深信「認清事實,對症下藥」是每一個人必須具備的基本素養。缺乏這種態度,往往會顛倒是非,把事情攪亂。
我認為教育和輔導學生,也是一種精深的專業。教師必須有能力協助學生解決問題。尤其部分輔導個案,專業性很高,要請專業人員協助。更要避免讓太多非專業的人,作過度的參與,那會擔誤正事,影響學生的心智成長。
我們可以熱心督促,卻不可以越俎代庖;https://m.hetubook.com.com
「我可以坐在一張床上,叫別人抬著,自己坐在上面撒種子,我就不會踏在田地上了。」
「道是不能夠混雜不清的,雜了就變得紊亂,紊亂了就招惹禍患。」
你我大概都不會去做這種傻事。不過,我們確實會在日常生活中,不經意地犯了這種錯,我們愈幫愈忙,就像土地愈踩愈硬,對於麥子的成長更為不利一樣。我們可以熱心督促,卻不可以越俎代庖;我們可以觀察清楚,尋求避免錯誤和勇於改正之道,但不能混淆本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