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人生路這麼走

作者:鄭石岩
人生路這麼走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二篇 學習、歷練與成長 關心子女的成長

第二篇 學習、歷練與成長

關心子女的成長

如果愛的結果不能達到這個目的,
許多兒童的父母親忙於自己的工作,沒有時間跟孩子一起從遊戲中建立正確的思考,疏於遵守必要的生活規範,忽略共同生活在互助、歡樂和良好的人際互動之中。相反的,讓他們暴露於暴力和粗俗的影片,讓他們目睹親人的衝突和罵架,乖乖地飽嚐冷落和遺棄的經驗,任意由大人苛責而不講理。那麼,長期記錄下來的經驗,將會形成什麼情緒和思考習慣呢?
你別以為青少年學壞是由於交到壞朋友,而該想想他為什麼會跟那群混混一拍即合?你也不能一廂情願認為自殺的孩子只因為失戀,和-圖-書而該想想他為什麼會採取對自己攻擊的厭世態度。我可以告訴你,真正的答案還是在童年以前的經驗。這些錯誤的經驗,有些來自父母,有些來自社會,有些源自幼童的同儕。
愛必須促進一個人心智成長,
於是,在諮商上所要處理的是重新學習正確有效的思考和情緒控制系統,這是一件費時費神的工作,有時辛苦了好久還未必有效果。所以預防重於治療,就像縫紉衣服一樣,一開始就要做好,做壞了想要修改,就不那麼容易了。
‧錄下的經驗伴隨著當時的情緒狀況,緊密結合在一起。
那只能稱做沒有能力的愛。和-圖-書
依我過去晤談的經驗,生活偏差或適應困難的青少年,大部分不是一時學壞,而是長期以來就埋下某些錯誤的生活經驗。他們因使用那些錯誤的經驗,包括不當的思考習慣或情緒習慣,來處理日常生活的事務,以致產生不良的結果。
幼兒以前的經驗,在長大之後往往不能憶起。它會潛伏在腦子裡,不自覺地影響你的孩子。如果這些記憶是活潑講理而有主動性,他必然走向光明;如果它們是衡突紊亂、暴力和驚嚇,缺乏有效的思考歷程,那麼步向邪路的可能性就提高。
在一生當中,養育子女是https://m.hetubook.com.com一件大事,許多人在中年之後才慨嘆子女給他難以承受的煩惱。所以,要懂得避免錯誤,要防患於未然。如果你能把孩子教好,你的後半段人生就顯得悠閒多了,否則牽掛難免。
‧記錄在腦子裡的經驗和情緒,能再憶並影響跟別人的互動行為。
當然,也有「歹竹出好筍」的時候。但是出好筍仍然要有條件,他可能遇到一位好親長扶持他,可能遇到一位好老師指導他,但我認為父母親一定要稱職才好,對子女不能抱著碰運氣的態度。何況過去所謂「歹竹」是指窮困人家、沒有知識人家,但是這樣的「歹竹」,仍能提供溫馨和支持子女的動力,歹竹https://www.hetubook•com.com能長出好筍也要靠父母才行。
請注意!童年以前的教養是很重要的。許多精神分析學者都肯定這個事實:五歲以前,人格的雛型已經形成。有些學者則認為三歲以前已打好模型。我個人雖不那麼悲觀,但許多經驗告訴我,童年的經驗是心理疾病和偏差行為的重要根源。
父母親都愛自己的子女,但愛必須能促進一個人心智成長,如果愛的結果不能達到這目的,那只能稱做沒有能力的愛。我希望所有父母親,都能注意這個事實,除了安排和諧的家居生活,重視子女情意發展之外,要注意媒體和周遭環境的影響。請注意!媒體往往是教壞孩子的元凶,如果你沒有選擇或節制https://www.hetubook.com.com,就讓這元凶有可乘之機。
‧大腦的功能像錄音錄影機,從一生下來就在記錄。
潘菲爾德是一位腦神經外科的醫師,他在為病人實施大腦手術時,同時進行實驗。他用弱電探針接觸大腦顳葉皮質,累積多年的實驗資料,證實電極能刺|激病人腦海中過去的記憶和情緒。他獲得的結論是:
他們就像使用一套錯誤的電腦程式來處理資料一樣,得出來的結果是錯的,判斷也是偏頗的,反應出來的行為、意見和情緒狀況,往往並不適當。他們自以為是,執著在錯誤的思考模式之中;做出來的行為不符合社會規範,不合常理。他們經常與父母衝突,做出更多反社會行為,最後自暴自棄,走向惡名昭彰的邪路。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