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先見力
「看不見的新大陸」為何看不見?
就日本的人口統計來看,未來二十五年,這樣的通貨緊縮是不會停止的。在此前提下,要摸索出讓經濟成長、利益擴大的關鍵,必須靠自己的雙手,在尚未開發的經濟叢林裡,找出不同於以往的新事業領域。
談到日本經濟的未來,無論是政界或官僚,媒體還是企業,都異口同聲擔心經濟緊縮。然而,只要冷靜思考一下,就知道這是不可避免的事實。因為未來勢必會有更多、更便宜、品質更好的商品,只要消費者願意購買,就會引起通貨緊縮。這也是拜無國界經濟之賜,消費者才能享受物美價廉的商品。
要練腳力只有勤於走路,要磨練先見力只有靠不斷的發想。
新大陸看不m.hetubook.com.com見的第三個理由是,我們現在雖然能夠輕易顛覆常識,卻不知道早已身處「常讖無用」的時代。就人性的角度而言,這應該也是最主要的理由吧!我之所以一再強調要培養先見力,首先應當將二十世紀抛到腦後,也是基於同樣的原因。
就近年的實例來看,成功的企業幾乎都是能縱橫四重空間營運的企業。目前還在單一經濟領域內發展的,大概只有中國、南美、東南亞等地區。像日本這種人事費用高居世界第一的國家,不論是直接或間接業務,都到了必須全數跨國營運的時候了。
重點:
要練和_圖_書腳力只有勤於走路,要磨練先見力只有靠不斷的發想。在這過程中,未能成功的計畫殘骸將會不斷累積,等到時機來臨,產生化學反應,很可能就變成新事業的起點。
新大陸看不見的第二個理由是,進入二十一世紀以後,無形資產世界的變化不僅加速,也更趨複雜。所謂的「數位經濟」可以輕易地跨越國界和時差,人類的思考和價值判斷也因而加速改愛變。換句話說,數位經濟讓無國界經濟加速進行,也讓「倍數經濟」的效應達到最大。
這種變化也如實呈現在勞動力的分布上,美國有百分之七十,日本有近百分之六十五的就業人口從事服務業。然而從日本不斷增加公共和*圖*書投資,做為刺|激景氣的強心劑來看,就知道日本根本沒看清事實。日本政府為了補助農業,十年來已經挹注四十二兆日圓,但是用於支援、培養年輕創業者的資金,卻不到一兆日圓。這對以人才和新型企業決勝負的二十一世紀國家而言,簡直是一種冒瀆的行為。
首先,是價值的來源改變,人們無法正確掌握它的規模和速度。
説實在的,想要隨意操縱錯綜複雜的四重經濟空間,活用其個別的可能性,因而練就出縱橫無阻的發想能力,的確不容易,因此這也是能否成為新大陸經濟霸主的條件。
二十一世紀的經濟空間,是一塊看m.hetubook.com.com不見的新大陸。為什麽我們看不見?主要的原因有三個。
經濟學者凱因斯將總體經濟的觀點帶進經濟學,讓資本主義經濟產生改變。可惜的是,凱因斯的慧眼只能看得到有型的世界。的確在舊大陸時代,有效需求產生供給,供給產生雇用,雇用帶來消費與稅收,這套理論形同經濟學聖經,在舊大陸上君臨天下。然而凱因斯的經濟理論,對眼前的新經濟世界而言,充其量只是巨幅壁毯上的一根線而已。
而在規模最大化後,如流通、金融、通訊、媒體等服務業,也有了大幅度的成長。但是,到了二十世紀最後的十餘年,整個經濟結構開始轉變,原來在背後支撐有形資產經濟的無形資產,開www.hetubook.com.com始主導經濟的發展,全球經濟步入變化莫測的時代。
加上日本又是全球罕見,人口老化最快速的國家,每年日本約有百分之一、將近六十萬的勞動人口退休,離開商業最前線,對於國內生產毛額沒有貢獻。這意味著,日本的通貨緊縮也會以每年百分之一的速度增加。
二十世紀時,是由每個人都看得見、摸得著的有形資產活動帶領經濟成長。
定期存款的利率雖然看得見,但是研究存款利率差的金融學,和以此為前提的倍數經濟,可不是舊有的思想空間內看得到的東西。因此要在數位經濟、無國界經濟、倍數經濟、加上舊有的實體經濟,共四重的空間裡,看清楚時時刻刻隨著人類知識改變而轉動的真相,談何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