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專業:你的唯一生存之道

作者:大前研一
專業:你的唯一生存之道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三章 構思力 連續問五次爲什麼

第三章 構思力

連續問五次爲什麼

哲學家胡塞爾(Edmund Husserl)說過,面對自己不曾遭遇的事物時,應該先停止用過去的價値觀和知識做判斷,而以懷疑的精神與其對峙。豐田和麥肯錫都提出類似的思考習慣:「Why ×5」(連續問五次爲什麼)。我曾經在拙著《企業參謀》中提出「連問三次爲什麼」,豐田的要求多了兩次。
想在新時代勝出,首先要能夠謙卑虛心地一一檢證事實,以此做爲出發點。重要的是,必須能從束縛自我的思考中解放和-圖-書出來,甚至不惜完全毀棄到目前為止所累積的舊經驗。
重點:
——豐田和麥肯錫都提出類似的思考習慣:連續問五次為什麼。
有關議論力的重要性和練習方法,將在下一個章節討論。
排除自己的思考習性,以事實爲根據來考量和討論,你會發現,不得不改變的往往就是自己和所屬的企業,能否做到也是眼前最大的課題。只要用這種客觀的態度,不時進行徹底討論,或和m.hetubook•com•com目前有時受到質疑的教科書理論交互運用,就能進行深度的討論,自我鍛練構思力。
歐洲商業管理學院(INSEAD)教授伊凡斯(Paul Evans)曾說過:「人類並不討厭變化,只是討厭改變自己罷了。」
儘管日本也有很多以世界爲舞台的專業人才,但是就「議論力」而言,還是處於發展中的階段。
舊大陸經濟時代的人才,多半是由之前的事例找出自己的成功方程式,用這種方式,當然不和*圖*書可能發現新的創見。在看不見的大陸上,只想從舊成功經驗中找到新解釋,而不發想新創意,簡直就是英國財政專家格萊思罕(Thomas Gresham)所說的「劣幣驅逐良幣」。
所謂的議論力,不只可以提升構想的層次,也是讓構思實現不可或缺的能力。不同的是,先見力、構思力多少需要一點天賦,議論力卻是可以完全靠後天訓練而練就的。
不知道問題的答案並不可怕,因爲不知道就是開端;眞正重要的是,能否區分自己看和*圖*書得見和看不見的、了解與不了解的事物。

相機軟片產業的沒落、淘兒唱片的悲劇,都是時代轉變的最佳佐證。在新時代裡,如果只想固守理論或過去成功的經驗,最終的命運,不是突然遭到暗算,就是東挖西挖毫無目標地尋找新礦脈,可能徒勞無功,也可能讓人奪走成果。
麥肯錫公司在討論事情時,最常用到的句子就是「什麼是新的?」(Whatˊs new?)、「那又怎m.hetubook•com•com麼樣?」(So what?)當他們擬定新大陸的經濟戰略時,如果有人想使用舊大陸時期的成功理論,就會馬上面對這樣的質問。不知道問題的答案並不可怕,因爲不知道就是開端;眞正重要的是,能否區分自己看得見和看不見的、了解與不了解的事物。
遺憾的是,事先就已協商好結論的討論,是不可能產生任何新構想的。眼前的世界需要的不是常識,而是對於自己看得見的世界提出主張。然後,結合所有人的特性,便能夠發想出未曾出現過的世界觀、事業觀。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