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專業:你的唯一生存之道

作者:大前研一
專業:你的唯一生存之道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四章 議論力 邏輯是唯一的共通語言

第四章 議論力

邏輯是唯一的共通語言

第二,就是因為沒有規則或紀律,利害關係才會冒出頭。如果又出現猛烈攻擊對方要害的人,就會造成有人隔山觀虎鬥、有人堅持己見,會議只會一團混亂。
.不懂得檢驗的方法。
日本人常苦於不知如何解決從未經歷過的事情。遇到第一次遭遇的事就一籌莫展,是遠遠稱不上專業的。避開未知的課題,只在知道的事情或經驗中打轉,既安全舒適,風險又小;但同樣的,收穫也少,更不用期望會有什麼創新。因此,參考成功經驗、遵循當時的步驟雖然可以減低風險,但結果恐怕無法令人滿意。
多人一起工作的專案計畫或是跨部門小組,會失敗的主要原因,並不是意見的對立,而是利害關係的對立。
https://m.hetubook.com.com——將理論、常識或個人經驗,放在「邏輯」這個普遍的平台上,就可以成為議論能力的泉源。
.不肯在中途進行修正。
語言學家抗士基(Noam Chomsky)主張,文法可分為「普遍文法」與「生成文法」二種。所謂普遍文法,是人類與生俱來、在學習語言之前就具備的處理能力;而生成文法則是在普遍文法上建構新語言體系的能力。
.討厭協調相關人員。
進行邏輯思考,首先要提出假設,然後依照事實檢驗它。但是大部分的組織都誤把假設當作目標或結論,而沒有檢驗及修正的機制。他們常把「邊走邊想」掛在嘴邊,事實上和圖書根本就是「只走不想」。
第三,沒有共同語言。共同語言就如同電腦的作業系統、語言的文法、系統的平台。討論的共同語言,不用說一定是講理了。當講理遇上不講理,一定會產生噪音。而當大家都講理的時候,也許一開始只能奏出基本的和絃,但是經過轉調、添加、省略等應用型的變化,最終一定能發展成一首完整的樂曲。
不過在商業世界中,事情可沒有這麼容易,最壞的狀況甚至會造成企業決裂。當然有些是因為事前沒有妥善調整利害關係,造成同床異夢,然而也有很多例子是因為沒有共同的語言。
追根究柢,這些原因的共通點就是,不論組織或個人都欠缺議論的能力。假設若沒有經過討和_圖_書論來檢驗、修正,隨著時間流逝,不知不覺間就會變成目標或結論。
那麼,正確做法到底是什麼?依然還是「理性的思考及行動」。不論是要征服未曾經驗的課題,還是和新工作交手,邏輯思考都是必要的。參加沒有地圖也沒有路標的越野賽,邏輯思考就是最好的指南針。
「假設」無法發展成為正確的「目標」,大致有以下幾個原因:
真刀實槍的討論,一定會有摩擦,每個人也都會想辦法避開,認為這些不同意見的碰撞會造成不協力調的雜音。但是,這種想法其實也是誤解。
分裂的組織會變成「權力的橢圓形結構」,也就是擁有兩個中心點,互相敵視、爭輸贏。想避免這種狀況,就必須建立一個良好的環www.hetubook.com.com境,確保大家都是用「邏輯」這個共同語言在討論。
一般人都認為問題出在文化差異上,但是這個說法只對了一半。雖然對於異物入侵產生警戒心,小心翼翼觀察對方一舉一動,是人類的本能,但是彼此也不可能一直這麼冷淡疏遠,就像轉學生遲早會融入班級之中。
在現實世界中,邏輯的必要性與日俱增。全球化的企業自不待言,即使是在日本本土,人才流動與購併也日益普遍。和不同文化的人一起工作,十有八九會產生糾紛。中途加入的人,不管優秀還是平凡,在新環境中都會非常辛苦。頂尖企業家在談到購併或合資企業的經營時,都認為成立之後比成立之前更為複雜困難。

hetubook.com.com
.把協議而非真實放在第一位。
第一,討論不是談判。談判是調整利害關係的溝通,而討論則是為了求得最好的解決方法。會議中聽到的雜音,大多是利害衝突造成的。多人一起工作的專案計畫或是跨部門小組,會失敗的主要原因,並不是意見的對立,而是利害關係的對立。也就是無論如何用邏輯分析,依然無法讓小組的方向一致。因此,利害決不能成為討論議題。
遺憾的是,邏輯思考的能力並非與生俱來。不過正如同普遍文法與生成文法的關係,將理論、常識或個人經驗,放在邏輯這個普遍的平台上,就可以成為議論能力的泉源。
重點:
.從不懷疑假設。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