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詩又記
詩需要奇想
司馬相如以琴心挑動卓文君,在臨邛賣酒時,石凍春酒還出了名。如此的才子卻靠狗監來推薦他的文才給皇帝,那麼當時的宰相在幹什麼呢?大家討論的都是司馬相如以狗監的推薦爲出身,正當不正當?很少去責問當時宰相疏忽了職責,經詩人一責問,設想奇妙,把憤世嫉俗的意思也一併寫活了。
在七月七日初秋曬時刻,辛勤得頭白了的老隱士,一定搬書搬累了,忽然指著兒孫輩們說:「你們常講到項羽放火燒咸陽城,火燒了三個月不滅,把秦代典藏的圖書全燒掉了,講到焚書,誰都恨恨不已,但眼前這些焚燒殘賸的書,你們都全部讀盡過嗎?」這一問,眞是奇想,燒殘的都不肯讀盡,還恨那些被燒的做什麼?未燒的不肯去讀,不是和燒掉一樣嗎?一經奇想,整首詩www.hetubook.com.com都生色不少。
怨入秋閨玉筯寒,滿天明月錦機殘;
一生不識關山路,欲作遼西夢更難。
一生不識關山路,欲作遼西夢更難。
天子依然歸故鄉,大風歌罷轉蒼茫,
當時何不憐功狗?留取韓彭守四方!
當時何不憐功狗?留取韓彭守四方!
往東邊大笑著,醉眼一看,大海也變成酒杯了!又何必猜想自己是醉了還是醒著呢?詩的心腸一彎曲就像河套有千里長,那滔滔奔來的黃河,就化作狂瀉傾注的美酒吧!呵!把大地奇想成詩人的腸腑,東海只是個大酒杯,黃河千里正是斟酒的壺嘴,口氣不小,帶點狂hetubook.com.com誕驚人的形容,讀來十分爽快。
明人唐伯虎的〈相如滌器〉詩,也比別人想得深:
奇想也可以從冷不防裏竄出來,好像蹬了人一腳,教人警省的。如明人陳繼儒的〈七夕曬書〉詩:
許多奇想是借助於比擬的,且看姚鼐的〈送余伯扶重遊武昌〉詩:
奇想也可以由主觀推想,做成假定,成爲「無理而妙」的癡想。如明代屠隆的〈塞下曲〉:
好士如好山,不容置几席。
好詩如妤士,每見輒增益。
好詩如妤士,每見輒增益。
漢高祖做了天子,依然是很想回故鄉的,還唱了一首〈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唱完了眞情流露的歌,心和_圖_書緒也很蒼涼吧?既然在感歎如何得到猛士的協力,來把守四方江山,那麼當初爲什麼不可憐可憐這些曾立大功的「功狗」,不要將韓信、彭越殺掉嘛!天子一面將猛將韓彭殺掉,一面又慨歎「安得猛士守四方」,不是挺矛盾、挺可笑嗎?這史實上的矛盾,很少人想得到,一經詩人提出,顯得極妙。
大笑東看海似杯,醉醒何事苦相猜?
詩腸一曲真千里,可許黃河變酒來!
詩腸一曲真千里,可許黃河變酒來!
琴心挑取卓王孫,賣酒臨邛石凍春,
狗監猶能薦才子,當時宰相是何人?
狗監猶能薦才子,當時宰相是何人?
奇想除了用比擬的方法外,也可以從和-圖-書塵埃落定的史事中,突然作重新的假設,例如清人黃任的〈彭城道中〉詩:
秋閨裏的思婦,懷著怨,垂著淚,秋天的淚串也是冰涼的。滿天的明月,哪有心長坐在織錦機前面呢?唉,一生從不認識關山迢迢的路程,所以想做夢去遼西也是極端困難呀!做夢也要先認識路況嗎?這種怨恨完全由主觀的認定,夢所以做不到那邊,原來是由於出門少,路不熟!推理的方式越癡越能成爲奇想。
好的讀書人,像好的山,不是可以被誰收買去,像古董珍玩一般,置在几席上專供那家欣賞的。好的詩文,又像好的讀書人一般,每次一見面,就獲得許多啟發與益處。把士去比山,又拿詩來比士,性質、鉅細、人物,完全不相似的東西,被詩人輪番相比,由於才思奇特,別有一番意趣。
(全書完)https://m.hetubook.com.com
竹館香清鳥下初,辛勤頭白老潛夫,
兒曹空恨咸陽火,焚後殘書讀盡無?
兒曹空恨咸陽火,焚後殘書讀盡無?
詩需要奇特的想像,不然就會像平順的書信、妥貼的散文了。奇想有時從瑣事中拈出,有時從假想中當眞,有時是外物變了形相,有時是自心化出幻境。別人視爲無關的,詩人卻忽作巧妙的聯想;別人不覺得有情的,詩人卻賦予豐沛的生命;別人百思不及的,詩人卻突發驚人之語!打破舊有的慣性連結,建立嶄新的感性秩序,令讀者心頭一振,眼前一亮,感受鮮活新穎的詩的世界,才是最迷人的地方。
且來欣賞這些有奇妙想像力的詩吧,如清人孔繼鑅的〈題半醉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