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詩林散步

作者:黃永武
詩林散步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詩與瀟灑

詩與瀟灑



朱門雖貴不如貧。
相反的,做一行怨一行的人,就最不瀟灑。不能享受自己所做的事情,每天在欺騙自己、勉強自己的心情下度日子,滿嘴抱怨與自嘲,無法從中獲取樂趣與成就感,這樣下去,自己也變得越來越不可愛。就像一個酸腐的詩人,老寫些「飯窖勝詩囊」、「圖書四壁不療飢」之類的內容,向世上訴苦埋怨入錯了行,酸氣沖天,沒有人不想遠遠地避之大吉。
本詩作者陳摶,傳說中他從唐朝活到宋朝,極爲長壽,他那長時間睡覺也是有名的,管他風蕭蕭雨瀟瀟,有時一覺十天沒起牀。周世宗召他入禁中,他竟關門睡覺一個多月,進去看他,都在熟寐,好不容易等他醒來,就留下這首詩道:紫陌上的榮華,怎能比得上安睡的舒服?朱門裏的富貴,也不如貧者的一無牽掛呀!留詩後便走了,這位睡仙眞瀟灑!

「你很好,我也很好」,除了坦然接納自己外,也同時寬容地接納別人,各本性分的高下,不相凌駕,人我之間就毫無芥蒂。所以瀟灑就難免清高豁脫,卻並不故意對比出別人的卑俗,瀟灑之中不含有競爭壓制的動機,因此郢都中白雪調高到沒有人可以唱和,畹畦上蘭蕙芳潔得孤家妍美,強烈而孤冷的優越感裏,也產生不出眞正的瀟灑。
受涅幾曾妨勁節?
去住何愁道路艱!
舊詩詞中常用「高枕臥、坦腹眠」作爲黑甜鄉裏無牽無掛的描繪。傳說裏「坦腹東牀」的故事:晉代的權貴要到王氏家族中選女婿,王家的子弟個個刻意整飾,裝模作樣,希望被選上,只有王羲之坦腹於東牀,吃飯睡覺,一如平常,結果權貴反而指著他說:「正是這個最好!」就看上了王羲之的瀟灑勁兒。
瀟灑的基本條件,是有一個具備充分獨立的人格,與心安理得的自我。喜歡做就做,不喜做就不做,擁有足夠的安詳信心,面對生活中的變動與挑戰,作出果斷果行的決定,不怕犯錯,知錯就改,所謂「行藏但遣情懷合」,行藏舉動,一任本心本色,何必管「別人對我的看法如何?」「別人會喜歡我嗎?」不必掩藏本來面目,價值決定於自己,這種人最瀟灑。


推究這瀟灑的來源,就在一個「逸」字,前人將繪畫中的「謹細」,作爲中品;繪畫中的「神妙」作爲上品;而所謂「逸品」則尤高出於「神妙」之上。其實爲人也和圖書是如此,性情自然眞摰,襟抱超然絕俗,情高格逸,乃是瀟灑中的翹楚。
瀟灑起於內心逍遙的感覺,不能乞靈於外在的裝腔作勢。一個不沾惹是非名利的和尚,內心沒有榮枯的焦慮,只有煙霞的閒情,常能提供天地間瀟灑的榜樣。

襟 期
舊曾相賞是春風。
一片襟期月滿輪。
——明 符俊 酬和張司訓惠扇韻(進修遺集)
幾回談笑風生席,
我們對談笑生風、顧盼生姿的人,無不投以羨慕注目的眼光,且看他輕揮著扇子,言辭又滔滔不絕,覺得他何等瀟灑!
無 求
紫陌縱榮怎及睡?
——明 陳寰 舟發金山登飲(琴溪陳先生集)


做到「眞個能不要」,才能忘懷得失,一無繫肘,身輕得像「清瀾白鳥,長林麋鹿」,不受繮環的籠絡羈絆。陶淵明賦歸去來,後人羨慕的很多,效顰者也不少,眞能做到就不容易,結果都是「終然不能去,俛仰塵埃間」而已,終日役役,永無了期。卽使有人也學會了棄官歸來,而能夠「無一事掛心頭」,一任眞率,始終無悔,就更爲難能。所以「罷卻折腰從骨傲,別無繫肘覺身輕」,無牽無掛,眞是瀟灑。
而一些追求時尚、強行出頭的人,不管合不合自己的心意,強調「別人都如此,我不能不如此」、「人家都做,我爲什麼不做?」做什麼只是爲了和別人比,一回自負地壓制別人,一回又自卑地巴結別人,滿腦子都是「別人……」「人家……」,而所做又不出於心甘情願,只在時髦的風潮裏被拖著打旋,以致行爲表裏相反,喪失自我心靈的自由,這樣的人最不瀟灑。
心 閒
懂得放鬆自己的人,才可能瀟灑起來。
本詩題目是戲題〈斑竹〉,竹子有斑,https://m.hetubook.com.com像沾汙了一樣,其實就算沾汙過的斑竹,又何嘗妨害了它挺直向上的勁節?不必百般掩藏斑點,帶著斑點的竹子,照樣可以高聳入靑雲裏去的。
所以瀟灑乃是自信心的流露,瀟灑的人不會無端悲傷,更不必以缺點來界定自己,預告自己經常失敗。在面臨各種搖擺不定的意見時,決定是去是留?前面有豺狼有蛟龍?有自信的人面對這不確定的心靈擺動之時,相信自己很好,有足夠的應付能力,因而顯得氣定神閒。所謂「去住何愁道路艱」,不必多疑憂慮,更不必發怒失眠,眞正瀟灑的人,本來就不依靠外在的東西,便能夠勇往直前。
合 情


因此有人說瀟灑的培養,一方面仰賴知識的增廣,就好比在熟悉的環境條件下,才能有巧思妙解。俗話說「熟能生巧」、「人頭熟、吃得開」乃至「勝任者愉快」,都是比喻「知」在瀟灑中的重要性。假若一入陌生無知的境遇,必然「捉襟見肘」、「貽笑大方」,如何也揮灑不開了。
多文常自抱中虛。
別無繫肘覺身輕。
身在落花啼鳥中。
瀟灑的人,一定是欣賞自己所從事這行工作的人。就一位詩人而言,他欣賞自己的工作,乃是「鏤玉雕瓊」、乃是「雕龍吐鳳」,把錘鍊的文字愛同瓊玉,把動人的詩篇珍如龍鳳,陶醉在其中,詩卷的天地成了他另一種唯美的生涯,這種只顧吟春風、惜落花,享受渾然忘我的境界,實在很瀟灑。
——明 徐揚先 予假出都(槃園集)
自 賞
數聲清磬是非外,
一個閒人天地間。
放鬆自己最好的表徵,就是有良好的睡眠。失眠、驚眠,如何瀟灑?陳與義把擾擾的官職辭掉,做了一句「睡鄉深處作奔雷」的鼾聲詩,很瀟灑;徐陵筆下的「巷裏云云,余無驚色;門前擾擾,我且安眠」,一派我行我素,外界驚擾不到他,當然夠瀟灑;北史中記載史官韓麒麟,當皇帝責備他後,他一面仍「直筆無懼」一https://m.hetubook.com•com面照常「安眠美食」,自信比司馬遷班固還要稱職,那樣的「安眠」就更瀟灑;莊子最崇拜的「至人」也是「甘眠乎無何有之鄉」的,「甘眠」的儀態心境,一定比「安眠」尤爲瀟灑。


——宋 陳摶 辭別賦詩(唐才子傳)

郢雪調高寧眾和,
陶淵明不爲五斗米折腰,解綬歸田,看來像是玩忽散誕,實則在他的雅操堅持裏,何嘗不是苦心傲骨支撐在其中。晉宋人雖尚清高,多數内心繫戀著名利,名利實在比酒更醉人呀!因此一面清談,一面招權納貨的也不少。朱熹說:「陶淵明眞個能不要,此所以高於晉宋人物。」
斑 竹
——宋 高鵬飛 深夜風雨有懷(兩宋名賢小集)
生活的目標由富貴利祿轉向山水花鳥,這種隱逸的生活型態,也創造了瀟灑的風采。更何況心馳在流水高山之外,身融在落花啼鳥之中,更是從眼前表面的物象裏高高地超升,而掌握到物象背後的精神世界,使自身與自然物象的精神恬然相遇,入乎其中,又超乎其外,十分瀟灑。

人生在世上,總是有所祈求;凡是有所祈求的,總須有所等待。這「求」與「待」能否如願,往往決定於外界,人就不免變得迎合與受制。在「求」與「待」的壓力下,輕則小心謹慎,察言觀色;重則違心奔逐,卑躬屈膝,時時顯得心理沉重、步履歪斜,如何瀟灑得起來?
許多人瀟灑不起來,是受了過去回憶中某些負面感情的作弄,陷入面子遮掩與慎防拆穿的不安全感裏。遇事就畏縮,遇人就逃避,他不接受自己,也怕別人發現本來面目。
甘 眠
伯牙鍾子期的流水高山,傳爲美談,固然寫出知音的可貴,但「知音」還不如「知心」,所謂「心馳流水高山外」,超越形象,而昇華上去,泯滅物我的界限,奔向原始的蒼茫與諧和,融入落花啼鳥中去,在從容澹雅的心境中,一無俗務的掛搭,才見眞瀟灑。

當然,倘由「怨艾」轉而爲激烈的「譏諷」,就喪失盡瀟灑的風度了!想藉譏諷來表現聰明才智,逗人發笑;或想藉譏諷來表現狂傲不馴,引和圖書人矚目,結果反令四周的人更快地遠離了他。「譏諷」只能使自己飽嘗絕望的苦果,淪爲斤斤計較的斗筲淺薄之人,譏諷愈烈,苦果愈大而已。

貫休和尚有一次做詩送給吳越王道:「滿堂花醉三千客,一劍霜寒十四州!」吳越王大喜,但也更煽起他私心中僭越稱帝的念頭,竟要求貫休把「十四州」改爲「四十州」,歌頌他擴大版圖,一統江山,便可以贈予重禮,貫休立卽拒絕道:「州很難增添,詩也不能改字,我是孤雲野鶴,那個天空不能飛翔?」說罷就裹起衣鉢,拂袖而去。到四川又做詩道:「一瓶一鉢垂垂老,千水千山得得來!」後人羨稱他爲「得得來和尚」,這種澹泊無拘、任眞自適的風神,瀟灑極了。
罷卻折腰從骨傲,
究竟如何才能達到瀟灑的境地?下面借助古今詩人的吟詠,從中一窺瀟灑的眞貌:
瀟灑的另一方面是仰賴於胸襟的修煉。胸襟中慾望愈少,慧光才愈多,蒼煙不起,萬頃清瑩,才是瀟灑的勝境。心中一有所求,就卑俗拘謹起來,就如平常男女之間,無所求盼時,可以飄逸不拘,談吐幽默,一朝萌生追求占有的念頭,立刻手僵舌結,裝腔作勢,變得笨拙自卑起來了。
史記裏記載老子以「自隱無名爲務」,無所求,無所待,所以像乘風雲而上天的「龍」;而孔子棲棲皇皇,奔走列國,有所求,有所待,只落得「如喪家之犬」的形容。不求世用的「龍」比仰求世用的「犬」要瀟灑多了。孔子向老子問禮的時候,老子叫孔子去掉「驕氣」與「多欲」,這正指出了修煉胸襟瀟灑的不二法門。
所以談瀟灑,首先要克服的心理障礙,就是要學會與自己的過錯共存,放鬆自己的心情,寬宥自己的缺點,不必強扮聖賢,強扮完美無缺。自己是什麼樣子就接納自己的樣子,別讓負面的感情攪亂了自在與平和,老覺得自己這不好、那不好的人,是無法瀟灑的。

——明 吳文奎 哭吳明卿老師(蓀堂集)

畹蘭芳潔竟孤妍。
心馳流水高山外,
坦然接受自我缺點的人,反而變得堅實可靠,而缺點斑文,也進而成爲他成長中可貴的經驗,「受湼」的沾染,反而薰陶成了「多文」的斑斕呢!加上它的「虛心」與「勁節」,更增添了它的可愛性。因此,這斑竹幾乎就成了瀟灑的象徵。
貫休的瀟灑來hetubook.com.com源,據他自己說是來自赤子之心,「道情終遣似嬰孩」,無論寫詩或爲人處世,保有嬰孩的赤子之心,畢竟具有最大的瀟灑魅力,等到內心蓄起了野心,外表有了矯飾,瀟灑才逐漸褪色。因此,心計愈少,瀟灑愈多;偏私愈少,瀟灑亦愈多。貫休曾說:「有念盡爲煩惱相,無私方稱水晶宮。」那廓然寬大的包容力,與澹泊純淨的身心,才能讓方寸之地開展成廣大透剔的水晶宮。貪私的念頭少了,煩惱相就少,人閒下來,「數聲清磬是非外,一個閒人天地間」,灑脫極了。
——唐 貫休 山居詩(全唐詩)
瀟灑當然是高出於流俗之上,但是眞正的瀟灑,不應變成高出眾人之上的「孤芳自賞」。
實現自我,固然沒有什麼不對,但是要談瀟灑,除了求自己好之外,還必須和外界維持開放和諧的關係。
——明 莫如忠 戲題斑竹(崇蘭館集)
追索他散發「瀟灑」光采的眞正源頭,實來自一片皎皎滿月般的「襟期」,襟期中碧空如洗,金鏡滿輪,談吐時才會慧珠點點,清光照人!
別有生涯惟詩卷,
逸 品
行藏但遣情懷合,
由此也可以明白,瀟灑不是從特異的性情或豪放不羈中求得,性情特異與豪放不羈,會引人走到狂怪的路上去,狂者欺人,怪者自欺,不見得是眞瀟灑了。
人在名利權位上的奔競,會變成無限的追逐,追逐「我比你強」的形勢;人在才調聲譽乃至仁義上的修煉,也會牽引成無限的追逐,追逐「我比你好」的自負。就莊子的「養生」觀念看來,這些都是意念的造作,會迫使生命紛馳的。就現代心理學的觀點看來,克服自己的自卑情結,追求超越他人的優越感,以求肯定自我。
少年羨慕談吐服飾的瀟灑,壯老年羨慕生活意態的瀟灑,其實瀟灑乃是一種自由、一種享樂,一種心靈的芬芳。完全是內在襟期修養的流露,與自我形象的飽滿和諧。而絕不是外在的裝扮做作而已。且看靑史上雅士的標致、聖賢的圓融,才表現出眞瀟灑來。
——明 李蛟楨 元日(增城集)
孤 芳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