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與智慧
寸心未逐鶯花老
——元 劉因 付阿山誦(靜修丁亥集)
有時候,恩情也正是憂惱的來源,有些深重的恩情,由於日常可得而變成機械化,往往司空見慣,視爲當然,我們對它反而只有苛責,只有嗔怪,連起碼的感激稱謝都不會了。
口口聲聲自稱:「名利早已經看開」的人,常常就是特別愛名利的人。他的話一面說給別人聽,一面也正在私下警告自己,嚇阻自己心頭蠢動的名利之念。正因見到別人名成利就的美好光景,而受不了潛意識中的嫉恨壓力,迫使自己念念不忘要標榜「逃名」,所以「逃名」常是愛名的人。
「老」也是一樣,口頭常嚷著「老、老」的人,內臟細胞也無一不感覺到衰遲了,所以哲人說:「老先存在於一個人的想像之中,然後才在身體上顯現出來。」道理正和自呼倒楣一樣。
此去要知燈是火
向來空指雁為羹
向來空指雁為羹
眞正遯世的人,目的在保持世上稀有的風化節義,個人不被滔滔濁世所汙染而已。本著這個原則,遯世不一定要標榜到深山中去,古人說「小隱隱林藪,大隱隱朝市」,這話並不是替眷戀朝市的人,開一個方便之門,事實上能夠秉持內心的白璧無瑕,儘管紅塵滾滾,依然有一顆完整不磨的赤心,這才是眞隱士。
如果說這是醒悟,也滿悲酸的。因爲當年輕時那種海闊天空浪漫的憧憬一一消失的時候,究竟心靈是幸福抑或不幸福呢?一味務實於地上的耕耘,雖然收穫可期,但是人不能完全沒有夢幻,絲毫沒有天馬行空的奇想與期待,生命的內涵也就太寒傖太有限了。向來空指著天際https://www.hetubook.com.com的雁夢,卽使沒有絲毫成效,也不必言悔,那分求奇的燦爛,會閃亮年輕的回憶,平添人生旅程中景色的富麗。
——淸 吳錫麒 雲林寺訪慧朗上人(有正味齋集)
二祖向達摩祖師說:「我心不安,請師父替我安心。」
從這「物情」中窺察,世間有人用盡了巧妙的心計,而造化卻在暗中加以乘除換算,結果巧的未必長榮,拙的未必長枯,平庸者雖不受重視,倒就不被嫉害;不受重用,倒也不會勞累,反而活得平安快樂。
王維「人」是隱了,「琴」還沒有隱,而陶潛的「人琴俱隱」才眞達到了空靈虛靜、逍遙自在的地步,原來隱士的可貴在於那分「趣」,彈琴長嘯仍嫌拘於形式的做作。
逃 名
每次讀王維的詩:「獨坐幽篁裏,彈琴復長嘯」,還覺得長嘯是抒志,彈琴在寫意,正爲這隱士的孤高自負,而投以羨慕的眼光。但想到陶淵明的那把無弦琴,「但識琴中趣,何勞鉉上聲」,和陶潛一比,才發覺王維的彈琴長嘯,還很在乎有人能否了解他,計較之心不會完全泯去,仍覺得有點急切浮躁。
——明 沈潛符 秋晚自|慰(清權堂集)
花為可觀遭夭折
草因無用得欣榮
草因無用得欣榮
這種想法也不完全是消極的,如果用在積極方面,自己的優點固然可以勝過別人的缺點;自己的優點也可能凌駕別人的優點,最重要的,是接納自己的缺點,善於應用和圖書短處的人,有時也可以賽過別人的長處。
一 笑
本 色
足屨兩忘便不借
人琴俱隱付無結
人琴俱隱付無結
人也都有一部分鶴的性格,衞懿公喜愛鶴,封給鶴祿位,讓鶴乘在車子上,把鶴捧得像大夫一樣。當你了解「唳月騰雲」才是鶴的本性,乘軒的鶴,苦不堪言,是受罪而不是享福。然而世上有幾人能夠不爲了討好別人耳目的玩娛,而自斷羽翮?不爲了貪圖乘軒的虛榮,而仍牢記著凌霄自在的本性?
弱 點
常常嚷著「倒楣,倒楣」的人,一定時運不濟,果眞倒楣。有人說:這是舉頭三尺有鬼神會聽見的緣故。其實常呼倒楣的人,常有一副消極憤懣的嘴臉,對內臟細胞都產生不利的影響,以致常造成各種蹉跎與病痛的惡果。
二祖隔了很久說:「心不容易尋找著。」
人都有一部分馬的性格,如果我是良馬騏驥,我應該小心,不要在別人快意的掌聲中,驅馳不已,以致跑死。有時稍稍抑住逞能角勝的心,甘心像老馬伏櫪一樣,早一點享清閒之福,斂才韜光,會十分安全與快樂。
琴 隱
數千年中國的詩歌,是先賢情感與生活內涵的大寶藏,唐詩可說風情萬種,而宋元以後的詩,更將現實生活的甘苦與智慧,熬鍊入詩,其中蘊藏的人生智慧警句,質量驚人,都是吾人立https://www.hetubook•com.com身處世的借鏡處,詩句都很凝鍊,就中汲取智慧的醴泉,參酌己意,加以稀釋引申,以供啜嘗:
心既找不著,如何會不安?不安的都是妄念罷了。不識本心,學法是無益的,本心原來是不思善不思惡,湛然常寂的本來面目,找到了本心就找到了佛。
一旦做了官,就像過河卒子,費盡心機,不停趨走,希冀能向上力擠。如果升遷有望,笑得最輕鬆的就是親信部下與童僕奴才;如果官無起色,任期將屆,下面的奴才不是私下和你畫清界線,就是向別人拋媚眼,暗中背叛你了。
巧 拙
甘 苦
——元 方夔 雜興(富山嬾稿)
這可能是人的二項弱點:
總是要經過幾番困難挫折,人才肯落實下來,平平實實的,明白地上有燈的所在才是火;不再縹縹緲緲的,空想以天際高翔的鴻雁來做羹肴。
住山要乞安心法
呈佛何妨本色詩
呈佛何妨本色詩
一笑能留天地春
冒 進
「逃名」太形式化了,古人把逃山文學叫做「終南捷徑」,逃名而名隨,是另一種成名的途徑罷了。
至於買新鞋的時候,有人不相信自己雙腳的尺寸,仍執著必須依照舊鞋的尺寸,爲此猶豫不決,引人非笑。其實不如兩忘腳與屨的尺寸,便省去許多推算鞋大鞋小的假設,只要穿上去舒服就行,牢記尺寸https://www•hetubook•com.com,也太拘於形式了。
學佛要求本心,寫詩要求本色。
用同樣的道理來論詩,最上乘的好詩,原來也是不施藻飾,不加造作,像碧潭秋月樣的本地風光。像項羽劉邦沒學習做詩,完全「白口直意」,全憑「自性自情,自吐自運」,不求裝飾,不作模擬,垓下歌與大風歌反而獨立於天壤之間,千古不能磨滅,徐學謨說:「一有習心,天根頓翳。」就是背棄了本心本色呀。
花因爲好看,這美麗的優點竟變成了致命的缺點,遭到攀折;草因爲無用,這平庸的缺點反變成了長生的優點,濃綠一片。
憧 憬
官無起色奴多叛
人有飢容馬亦疲
人有飢容馬亦疲
——宋 鄧肅 送春(拼櫚集鈔)
味當毒處方成美
恩到多時卻是嗔
恩到多時卻是嗔
——元 許衡 病中雑言(魯齋集)
達摩說:「把心拿出來,我替你安。」
已抑驥心甘伏櫪
飽諳鶴性苦乘軒
飽諳鶴性苦乘軒
——淸 張問陶 歲暮自述(船山詩草)
一個走鋼索的人,趣味就在九死一生裏。在平地上拉一根繩去踩,萬無一失,反而索然寡味了。
一旦做了官,往上冒突很苦,不往上擠又不行,部屬對不肯冒進直前的上司,近乎痛恨,恨你不做他的開路機。你上臺有點風光,將要下臺的時分,密告信一大堆,門上都有人倒墨水了。
——明 吳玄 北發毘陵次答上于弟(眾妙齋集)www.hetubook.com.com
懂得這道理,那麼儘管春意闌珊,鶯花已老,心情不必隨著送春而感傷,芳菲過盡,自有綠意正濃。萬翠之前,不要抹一絲灰色;寸心之間,不要存一點黯淡,每天帶著積極的微笑,想著可喜的事件,青春一定爲你而留下。「一笑出門天地寬」「一笑能留天地春」明代的陳于朝說:「人愛我,只是笑;人怪我,亦是笑,一臉笑容值幾何?世間那有白眼到!」耳光不打向笑臉,白眼也不會去冷對笑臉,笑只會帶來健康與順利,處世的上策,莫過一笑了。
——明 黃輝 戲贈袁中郎(怡春堂藏稿)
達摩說:「我已經替你安心了!」
當一個人,眞有十分而能甘心只表現七分,早點收心,雖不容易,卻很寬裕自得;當一個人,只有三分而被捧成十分,強要出頭,雖很威風,卻極尷尬痛苦。
看來許多嗜好,迷人的趣味就在有毒有害。與飆車的人談頭破血流、與抽煙的人談血壓汙染、與貪酒的人談酒精中毒、與嗜賭的人談傾家蕩產、與外遇的人談家庭破碎,都會得到相同的答案:「沒有這些嗜好,人還活著做什麼?」原來這些害處與刺|激,正是不能少的趣味所在,愈是「毒處」才愈是「美處」,不然,人怎會執迷不悟?
安知朝隱非山隱
纔說逃名卽近名
纔說逃名卽近名
脫出各種形式的拘泥,心靈才能眞自由。
所以騎在馬上的人,總是要裝著滿面紅光,馬跑起來才有勁,卽將要下臺的官員,偏要提出個五年計畫、十年計畫,好讓部屬不至於心早散了。人在馬上,一露點飢餓的神色,馬也就會跑不動,如果主人到處碰壁,無以果腹,馬也會疲憊得毛色玄黄趴下來,沒把你顚翻下來,已經很客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