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方法總比問題多

作者:吳甘霖
方法總比問題多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二章 心理制勝:戰勝對問題的畏懼 八、把「絕不可能」改為「絕對可能」

第二章 心理制勝:戰勝對問題的畏懼

八、把「絕不可能」改為「絕對可能」

許多人並不傻,也不是沒有智慧的火花,但為什麼會最終敗下陣來,或是所獲甚微,原因就是不能「熬」。相反,那些成大器的人物,都具有長久地對一個問題保持專心致志的能力,他們都有非同凡響的「熬」功。

(一)重新發問:把「怎麼可能」改為「怎樣才能」

(四)戰勝「約拿情結」

大多數教授拒絕了他,但最終還是有一位叫摩薩的教授,答應幫助他,並為此成立了一個設計小組。這時孫正義又面臨著另一個問題:他手上沒有錢。
在制定人生五十年規劃時,他還是一個留學美國的窮學生,正為父母無法負擔他的學費、生活費而發愁。他也有過到快餐店打工的想法,但很快又被自己否定了,因為這與他的夢想差距太大。左思右想之後,他決定向松下學習,通過創造發明賺錢。於是,他逼迫自己不斷想各種點子。一段時期內,光他設想的各種發明和點子,就記錄了整整二百五十頁。
怎麼辦?這也難不倒他,他想辦法徵得了教授們的同意,並與他們簽訂合同:等到他將這項技術銷售出去後,再給他們研究費用。
牛頓正是「熬」到問題投降的傑出代表www.hetubook.com.com。正如凱因斯在分析牛頓的文章中指出的:「他特有的才能就是,他能把一個純粹的智力問題,在頭腦中保持下去,直到完全弄懂為止。我想他卓越的才能是由於他有最強的直覺能力和上帝賦予的最大忍耐力——我相信:牛頓能把一個問題長久地放在頭腦中一連數小時、數天、數星期乃至更久,直到問題向他投降,並說出它的秘密。」
「約拿情結」源於聖經中約拿的故事。約拿平時一直渴望得到上帝的寵幸。有一次,機會來了,上帝派他去傳達聖旨,這本是一樁神聖光榮的使命,平生的宿願終於可以完成了。但是,面對突然到來的、渴望已久的榮譽,約拿卻莫名其妙地膽怯起來,最終,他逃避了這一神聖的使命。
最後,他選擇了其中一種他認為最能產生效益的產品——「多國語言翻譯機」。但這時問題馬上來了:他不是工程師,根本不懂得怎麼組裝機子。但這難不住他,他向很多小型電腦領域的一流著名教授請教,向他們講述自己的構想,請求他們的幫助。
將思想聚焦在「怎麼可能」的懷疑上,你就會對自己的智力潛能壓抑,把可能實現的東西扼殺在搖籃和_圖_書之中!將思想聚焦在「怎麼才能」的探索上,你的腦力機器就會開動起來,把各種「不可能」變為可能!
如果我再問一句:「你相信有這樣的人嗎?」可以斷定:還是會有不少人會搖一搖頭,說:「絕不可能!」

(二)不為「定論」屈服

但是我要告訴你:大多數人認為「絕不可能」的事,真的就有人做到了。
創造性的思維,常常是熬盡腦汁訓練出來的。要具有好的創造性思維品質,除了珍視智慧的火花、以開放的心靈去擁抱新的理念、構想外,更要沉得住氣,勇於接受、忍受思維在一段時期內的「痛苦折磨」。
「約拿情結」,說透了就是不敢向自己的最高峰挑戰。但如果我們逼迫自己勇攀最高峰,總有一天就會發現:所有我們以往畏懼的東西,都會被我們踩在腳下!
假如你是一個只有十九歲的窮大學生,連上學的錢都不夠,能夠在不偷不搶、也不從事任何其他非法的行動,而是完全憑自己的智慧在短短一年內賺到一百萬美元嗎?
經過貝利小組的共同努力,終於製成了一種高達一千個計算單位的高頻放大管。在完成了任務以後,研製小組的科技人員都想弄明白和-圖-書,為什麼上級要下達不准查書的指示?
於是他們查閱了有關書籍,結果讓他們大吃一驚,原來書上明明白白地寫著:如果採用玻璃管,高頻放大的極限頻率是廿五個計算單位。「二五」與「一〇〇〇」,這個差距有多大!
這個人名叫孫正義,日本「軟銀集團」的創始者,一個被譽為「互聯網投資皇帝」的人。全世界沒有一個人,包括比爾.蓋茨,能夠擁有比他更多的互聯網資產,他投資的雅虎等互聯網資產,占有全球互聯網資產的七%。
美國心理學家、創造學家馬斯洛根據這一故事,提出了「約拿情結」的概念,其含義是:「我們害怕自己的潛力所能達到的最高水平。在我們最得意的時候,最雄心勃勃的瞬間,我們通常會害怕起來——我們會感到害怕、軟弱和震驚——我們既怕正視自己最低的可能性,同時又怕正視自己最高的可能性。」
產品研發出來後,他到日本推銷。夏普公司購買了這項專利,並委託他再開發具有法語、西班牙語等七種語言翻譯功能的翻譯機。這筆生意一共讓他賺了整整一百萬美元。
廿世紀五〇年代初,美國某軍事科研部門著手研製一種高頻放大管。科技人員都被高頻率放大能https://m•hetubook•com•com不能使用玻璃管的問題難住了,研製工作因而遲遲沒有進展。後來,由發明家貝利負責的研製小組承擔了這一任務。上級主管部門在給貝利小組布置這一任務時,鑑於以往的研製情況,同時還下達了一個指示:不許查閱有關書籍。
我估計:大多數人聽到這樣的問題,都會笑著搖頭,說:「絕不可能!」
後來,貝利對此發表感想說:「如果我們當時查了書,一定會對研製這樣的高頻放大管產生懷疑,就會沒有信心去研製了。」
「約拿情結」是一種看似十分矛盾的現象。人害怕自己最低的可能性,這可以理解,因為人人都不願意正視自己低能的一面。但是,人們還會害怕自己最高的可能性,這很難理解。但這的確是存在的事實:人們渴望成功,又害怕成功,尤其害怕爭取成功的路上要遇到的失敗,害怕成功到來的瞬間所帶來的心理衝擊,害怕取得成功所要付出的極其艱鉅的勞動,也害怕成功所帶來的種種社會壓力——
要解決問題時,如果難度較大,很多人會對自己說「絕不可能!」然後不再努力,最終放棄。這樣做的人往往不是懶漢就是庸才。
坦白地說,當我在電視上看到孫正義——這個憨厚地笑著和-圖-書的矮個子,輕描淡寫地講述他十九歲就賺到一百萬美元的故事時,我的心又受到了極大的震撼!我不只是敬佩他在短短的時間內賺到了這麼多錢,而更因為從他的經歷中我得出了這樣一個理念:一個人只要開通「腦力機器」去解決問題,就能創造奇蹟!而能創造這種奇蹟,關鍵在於改變發問方式:將否定式的疑問——「怎麼可能」,變為了積極性的提問——「怎樣才能」!
人很容易向定論屈服。而不被定論所左右,往往就會超越定論!

(三)「熬」到問題投降

發問方式,往往決定了解決問題的不同結果。如果你發出「怎麼可能」的疑問,百分之百就會就此打住,不可能再進一步。但是,假如你將焦點集中在了思考「怎樣才能」,效果就會完全不一樣。
這個身高僅僅一米五三的矮個子男人,十九歲時就制定了自己五十年的人生規劃,其中一條,就是要在四十歲前至少賺到十億美元。如今他四十多歲,這個夢想早已成了現實。
看看他是如何利用智慧賺到人生第一個一百萬美元的。
與此相反,一個傑出的人,總是通過改變自己的心態和發問方式,最終將「絕不可能」變為「絕對可能」。他們是如何做到這點的呢?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