輯四 教外別傳十三篇
宗教信仰與現代生活
曾子臨死的時候說:「啟予手,啟予足。詩云: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文天祥臨刑前留下的是「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我懷想追慕這樣的典型。
有一個政治犯,在獄中皈主,很好。他判的是死刑,依法律規定,監獄要把執行的日期事先通知他,他接到通知以後,大哭大鬧,滿地翻滾,拒絕進食,不停的高呼「哈利路亞」,監獄以為他瘋了,依法律規定,你不可在他精神失常的時候殺死他,只能送進醫院檢查。這是一個負面的典型。
果酸法師智商很高,論世俗的學問也是專家。他的相貌有福氣,如果做生意也能發財,他的儀表風度也是女孩子的白馬王子,如果不出家早已結婚,而且可能不止一次。但是像法師這樣的人,他認爲不行、來不及了,沒有時間了!用博山原未的說法,三界如同火宅,最要緊的是把人救出去,一步不能亂,一步不能停,只有不顧身命,不生別念,不依賴別人,往前直奔。別人不急,你爲甚麼那樣著急?正因爲響應的人少,所以法師要一個當一百個,當一千個,世人不肯做的我來替他做,今生時間不夠還有來世,說不定他的前生就這樣開始了。
甚麼是宗教情操?如果一條一條列舉,可以列舉一排條目,我現在不用條目表示,用故事表示,我寫過這樣一個故事:
「水裡淹死的是會游泳的人,可是那是在救活十八個人之後」。這就是宗教情操。
人類社會有許多缺點需要改變,革命以最大的成本改變社會,宗教以最小的成本改變社會。龔天傑居士告訴我,一句話可以定國安邦,「心安即國安」,五字真言,最便宜的藥方,根本不必天翻地覆千萬顆人頭落地,也不需要幾十萬人遊行示威,幾萬人集合喊口號,幾千人晝夜警戒維持秩序,幾百人在立法院打架噴口水,只要每一個人修心改變和_圖_書自己,誰也不必進法院、進醫院、進瘋人院,國泰民安,夜不閉戶。他精打細算,一本萬利。
今天果峻法師坐在這裡演講,他爲眾生說法,這也是捨己愛人的表現。文藝沙龍的會長夏夫人信仰天主,她超越宗教的界限,以她的聲望人脈來做任何一種對社區有益的事情,這些都是宗教情操。
十二姨:「基督教非勸人為善」這句話有語病,應該說「並非勸人為善而已」,說好話做好事和做神的兒女怎麼會有衝突?有些牧師千言萬語信徒捐錢給教會,從來沒說一句話勸人捐錢地震大海嘯的災民,只號召為災民禱告,禱告不用花錢,不會分散教會的資源。
我是一隻蝴蝶:我覺得這裡面包含一個重要的問題:基督徒要樹立甚麼樣的「人」的形象。
捫心自問,宗教、我是說高級宗教沒甚麼對不起我們的地方,紐約市的治安不大好,我們住在紐約十年二十年,沒被偷,沒被搶,沒被打,第一當然靠法律,第二大概靠教育,第三應該是宗教,法律和教育搆不著的地方,宗教補救。革命家當年告訴我們,法律是統治階級壓迫人民的工具,教育製造資產階級的意識型態,那些話是去年前年的皇曆,八月十六、八月十七的月餅。今天我們要想一想,如果沒有佛教,沒有基督教,這個社會是不是會更好?
老牧:信仰只是為了培養情操,這真是「卑無高論」。說好話做好事並不能完成人的救贖,我們是要在基督裡面回歸初造,做神的兒女。
有人說,「何必信教?宗教無非勸人為善。」意思是只要行善就可以了。其實基督教並非是勸人為善的宗教,因為人不能自我完善。
到了今天,現代生活出現許多缺陷,人變得冷酷、疏離、浮躁、脆弱、焦慮不安,宗教情操可以救濟,這些情操靠高級宗教培養,宗教是培養宗教情操的學校。
說到同情,有人會說、誰沒有同情心?這有甚麼稀罕?宗教產生的同情心包括同情別人犯的錯誤,同情惡人,同情敵人,這就稀罕了。對惡人怎麼可以同情呢,要知道同情不等於同意,同情惡人所受的苦並非同意他所作的惡,惡人作惡由於愚昧,「父啊!寬恕他們,因爲他們所做的他們不知道。」他們不知道要承擔多麼嚴重的後果,當他作惡害人的時候,他同時成爲一個受害人。
餘波:
我參加他們的談話,我說兩位是從革命的地方來的吧,革命家說宗教是人民的鴉片煙,這句話非常出名。我說革命要熱血沸騰,要走極端,採激烈手段,宗教主張慈悲寬恕,妨害革命。基督教人愛仇敵,佛陀教人冤親平等,那裡還有革命的對象?儒家溫柔敦厚,道家「退一步海闊天空」,你怎麼把革命進行到底?這些統統要不得,革命家要建立革命哲學,要配給我們革命的人生觀。我說革命家的做法是一時權宜之計,它只在革命時有用,它不是百年大計,不能爲生民立命,不能爲萬世開太平。我當時邀請這兩位朋友今天來聽果峻法師演講,我說聽了一定有收穫,我老眼昏花,不知道兩位來了沒有。
果峻法師的演講給我們很多啓發,宗教的核心價值沒變,生活的核心價值也沒變,他們仍然相輔相成,相得益彰,高級宗教可以跟現代生活結合,現代生活需要跟宗教結合。
十八歲那年,他成爲游泳比賽的選手。二十一歲那年,地方上發生很大的水災,他全家躲在屋頂上,眼見屍體漂過去,家具漂過來,也看見在水中掙扎的人露出了乞求的眼神。屋頂上的人只有他能游泳,他義不容辭的跳了下去,撥開水裡漂浮的雜物,一夜https://m.hetubook.com.com之間救出十八個親鄰。後來,也許是他太累了,也許是他真的欺侮了水,他跳下去沒能再游回來。
還有一種情操叫「悲天憫人」,它和宗教信仰的關係更密切,悲天憫人四個字把天、人、我三者的關係連結成一個三角形,三者原是一體,息息相關,人受苦的時候天也覺得痛苦,我同情人也同情天,我要分擔他們的痛苦。
還有一對夫婦都得了絕症,也都皈了主,很好。可是在最後的日子裡,兩人手中永遠握著一本聖經,見了人高呼「主耶穌」,而且是一倡一隨,此落彼起。朋友去探望他們,進門先聽見一陣「主耶穌」,代替你好,出門也是一陣「主耶穌」,代替再見,使人聯想到德國一度流行的「嗨!希特勒!」這也是一個負面的典型。
主辦單位爲這次演講製作了很精緻的海報,有一天我大街上走,海報旁邊有兩個人指指點點,其中一個人指著海報的大標題說:「這都是鴉片煙」。
《水滸傳》裡面有個人物魯智深,他走投無路的時候去當和尚,當了和尚又去喝酒吃肉,醉打山門,當家的師父只好把他開除了。有人爲這件事情作了一首詞:「漫揾英雄淚,相離處士家,謝慈悲,剃度在蓮台下,沒緣法,轉眼分離乍,赤條條,來去無牽掛。那裡討,煙蓑雨笠卷單行?一任俺,芒鞋破缽隨緣化!」這首詞對魯智深充滿同情。
上個月底,世界第二富豪宣布他把百分之八十五的財產捐出來行善,總數是美金三百七十億元。我們馬上想起來,那個世界第一富豪已經捐出兩百幾十億美金支持慈善事業,他說他死後要把全部家產都捐出去,數目可能是五百億,他只留下一千萬元給家屬作生活費。這是宗教情操,一個沒有宗教的國家很難產生這樣的人物。
現在中國早已告別革命,革命的人生觀不適合現代生活。革命不是請客吃飯,我們現在m.hetubook.com.com要請客吃飯,革命不能溫良恭儉讓,我們現在要溫良恭儉讓,革命不是照著規則打球,我們現在照著規則打球,革命不是照著樂譜唱歌,我們現在照著樂譜唱歌,革命是黃河改道,不容分說,忽然來了,淹死千千萬萬人,黃河不負責任,現在我們要治河,要修水利,革命家丟掉的東西我們要撿回來。
有一個男孩子,他十歲那年,他的父母爲了「究竟要不要他去學游泳」發生爭執。他父親相信技多不壓身,游泳也是一門技術;他母親卻說「河裡淹死會游泳的人」,人學會了游泳就會欺侮水,玩弄水,輕看了水,水就會報復他。
比方說「捨己愛人」,這門功課,多半要到教堂或者道場裡去學,我們在社會上很難學到。我進入社會以後,常常聽見「人不爲己、天誅地滅」,胳臂彎要往裡拐,有人指給我看,婦產科嬰兒都握緊了拳頭,人死前最後一口氣是往外呼,他死、是因爲他已經不能往裡吸氣,行善是可怕的事情,或者是可恥的事情,行善是一個人的弱點,不是他的優點。這樣能不能創造一個適合我們安身的環境呢?不能,但是你要反抗他們也不容易,宗教幫助我們,我們才可以心甘情願去行善,理直氣壯去行善,呼朋引類去行善。
有人說他是無神論,我說沒有關係,無神論仍然可以進道場,進教堂,你不是去迎一幅畫掛在家裡,你是去培養宗教情操。有人說我是基督徒,反對佛教,我勸他、基督教佛教異曲同工,不同的宗教培養共同的宗教情操。有人說,古往今來,很多聖賢哲人都沒信教,也都有很高的情操。沒錯,李白杜甫也沒進文學系,華佗也沒進醫學院,岳飛沒進軍校,他們照樣成爲名將、名醫、大文豪。可是今天、如果你的子女想做醫生,你是送他進醫學院、還是留在家裡等他自動成爲華佗?岳飛沒進軍校,艾森豪威爾、麥克阿瑟要不要進軍校和*圖*書?
這樣的大割大捨,大慈大悲,一定要有偉大的宗教做背景,他才可以有所作爲,基督教爲產生德雷莎媽媽提供了各種條件,有佛教才可以有聖嚴法師。有人說你們信教有甚麼用?你們根本做不到。我說你我做不到,有人做得到;你我也不是完全做不到,別說德雷莎修女只有一個,世界各地有千千萬萬小德雷莎,他們也許是百分之六十的德雷莎,百分之四十的德雷莎,百分之二十的德雷莎,都很好!你我至少也可以做百分之十的德雷莎。有了聖嚴法師就會有果峻法師,麥鳳娟居士,龔天傑居士,果華居士,有在座的許多位大德,你我至少也可以是百分之十、或者百分之二十的聖嚴法師。進了軍校做不成岳飛,總可以做個連長營長,進了文學院做不成李白杜甫,總可以做個王鼎鈞,進了醫學院也治不好愛滋病,總可以治傷風感冒。我們不能把財產的百分之八十五都捐出來行善,我們可以捐百分之八,百分之五,百分之一。我們如果有宗教情操,不會一毛不拔,還譏笑那些捐錢的人,說他們笨,他們傻。
以前我們都聽到過一種說法,現代生活妨礙宗教的靈性,宗教的要求是脫離現代生活,也有人說,這些宗教都有悠久的歷史,它們創立的時候,信仰和生活互相配合,到了現在,生活的變化太大,宗教的改變很小,它們適合古代人的生活,不適合現代生活。
宗教情操有最低要求,有最高境界,好比一座金字塔,我們在塔的底層,很寬鬆,法師神父在上層,有一天他們會到塔頂,佔的地方小,離天近,一望千里。大家分別努力,共同營造一個美好的社會,這就是高級宗教跟現代生活的關係,也就是宗教對現代人的意義。
佛陀基督都沒有保證百分之百成功,他們自己作表率,希望有更多的人跟上來,「矯枉者必過正」,所以他們有特立獨行。法師效法佛陀給眾生作榜樣,他全部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