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我要……?
從二三事看女性的蛻變
結果顯示,多數婦女對由經理型的現代職業婦女所推介的商品廠牌印象較深刻,且較可能購買。這種現象不僅存在於年輕、富裕、知識水準高的婦女群,連年紀較大、家庭主婦、下階層的婦女群也是如此。
最近報載,西德有一位婦女,她的丈夫不僅照顧小孩,而且買菜、煮飯、打掃房間、洗衣服,堪稱「賢夫良父」,不知要艷羨死多少苦命的黃臉婆。但這位西德少婦卻主動地和丈夫離婚了,她在離婚法庭上說,因為她丈夫讓她覺得自己是一個「無用的女人」。女權運動者要如何爭取這位西德的離婚婦女做她們「親愛的姊妹」呢?或者認為她也像柴契爾夫人一樣「不是女人」?那到底什麼叫做「女人」呢?
她也不是女人嗎?
在社會變遷中,一些塑造「傳統女性」的框框雖然被撤除了,但同時也添加了不少新的框框。英國蘭卡斯特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最近做了一項商品廣告對女性消費者說服力的調查,這些商品包括肥皂、報紙、洗衣粉、瓷磚等,廣告媒體包括電視及印刷品等,在每個廣告中,分別由傳統的和*圖*書家庭主婦或女經理型的現代職業婦女來向消費者介紹產品。研究者調查了六三三名英國婦女,問她們對何種廣告的印象較深刻,較有可能買誰推介的商品。
角色對人格的「篩選作用」
柴契爾夫人「不是女人」?
近閱某雜誌,聲稱英國不少婦女對她們有史以來第一位女首相柴契爾夫人頗多不滿,懷疑這位「鐵娘子」是否還能被稱為「女人」?對一個鼓吹男女平等的女權運動者來說,她當然是樂於見到一個女人能擔當如此的重任,但若因柴契爾夫人的某些表現——譬如她在英國和阿根廷對福克蘭島主權的糾紛中所表現出來的好戰、蠻橫——而認為她「不是女人」,則這種懷疑本身是充滿矛盾的,而這種矛盾可能來自對人格與角色、天性與環境的認識不清。
最近,美國喬治亞州立大學的兩位社會學家調查,只招待女性觀眾的男脫衣舞表演場中女性觀眾的行為特徵。其中一位女社會學家在八個月内,每個禮拜到這種娛樂場所一次從事調查,她發現每場男脫衣舞表演的www.hetubook.com.com「觀眾」約有一百到一百五十人,包括家庭主婦、女秘書、學生及職業婦女等,年齡則從十八歲到六十歲不等。他們為了搶先佔有前排較佳的觀賞位置,經常在開演前一個小時就入場佔位,且不時大聲鼓噪:「把男人送出來!」(Bring out the man)。表演正式開始後,這些女觀眾也一樣如痴如狂,醜態畢露。
前幾個月,全省各地盛行外國秀的熱門艷舞表演,觀眾幾乎清一色是男士,個個看得如痴如狂、醜態畢露,有人據此武斷地說:「這就是男人!」但就像我前面所說的,那是鑽過無數框框而出現在戲院裏的男人。在台灣,女人根本沒有這種框框可鑽,因此,誰敢說女人不會這樣呢?
大至一個社會體系的挑選領袖,小至一個家庭的挑選媳婦,都有一個又一個無形的「框框」,能順利穿過這些「框框」而冒出來的就是那一些人。我們常只注意那一些人的一些特徵,而忽略了篩選他們的「框框」,但「框框」並非一成不變的,當「框框」改變後從中冒出來就是不一樣的人了。
看脫衣舞男表演的女觀眾行為
hetubook.com.com
女人已經像男人一樣多樣化,不管從生物進化或社會進化的立場來看,多樣化均是生存競爭的一個極有利條件,眾多的女人已分別鑽進不同的「心靈篩孔」並從中冒出來而成為首相、軍官、醫師、律師、藝術家;傳統女人的「屬性」已逐漸變得模糊。當有一天,「女人」像「男人」一樣失去明確的定義,無法用幾個簡單的字眼來涵括她們的多樣性時,就是女人蛻變成功的時候。
每一個人因受先天氣質與後天環境的塑造,而有不同的人格樣貌。但我們常發現,某一群人會有一些共通的人格特徵,譬如男人和女人,從統計學上來看,他們的人格樣貌是不太一樣的,我們常聽到的是男人較粗暴、好勝、果敢,女人則較溫柔、敏感、情感豐富等。但這絕非男人和女人「固定的屬性」,在不同的時空下,他們就會有不同的人格樣貌表現出來,人類學家對此做了很多的比較研究,在此不必贅述。因此,要回答「什麼叫女人?」我們要先問:「你指的是什麼時代、什麼地方的女人?」孔子、蘇格拉和圖書底、印第安酋長、大溪地男人,新幾內亞女人、班昭、柴契爾夫人……等,對這個問題的答案都是不一樣的。
家庭主婦是一個框框,經理型的現代職業婦女是另一個框框,顯然的,已有越來越多的女性渴望去鑽後面這個框框。這個框框已對多數女性產生了無形的說服力。
這些脫衣舞男在接受社會學家的訪談時,用「瘋狂」、「可怕」、「野蠻」、「下流」等詞彙來描述他們的觀眾。其中一個說:「誰曉得女人會這樣具有攻擊性呢?一場表演下來,我的屁股上全是抓痕、咬痕還有口紅的印痕。」
多樣化最適於生存競爭
每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都必須穿過無數個這種無形的「生命框框」。在過去,女人要鑽的「框框」不僅比較小而且比較多,因此,女人被「框成」一個被稱為「傳統女性」的模樣,但那絕非「女人的屬性」,而是「框框的屬性」。當很多框框被放大或者撤除後,從裏面冒出來的女人就跟以前判若兩人了。
因此,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若讓他們去鑽同樣的框框,則最後從裏面冒出來的人都是一樣的。
廣告媒體中的女性新框框
和-圖-書不是女人的屬性,而是框框的屬性
每個人在社會上都扮演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角色往往需要由不同人格特質的人來扮演,角色扮演對人格具有「篩選」的作用,譬如一個大團體的領導人物如果是由公平開放而且激烈競爭所產生,那麼從中脫穎而出的一定是具有外向、情感穩定、權力慾望強、好勝、果敢……等人格特質的人,這是角色扮演的「篩選作用」,跟他(她)是阿貓阿狗、男人女人、農家子弟、書香世家、籍貫……等都沒有什麼太大的關係。一個內向畏縮、忍讓柔順、不抓權、不得寸進尺的人,不管他是男人還是女人,都不可能在激烈競爭中技壓群雄,脫穎而出成為英國保守黨的黨魁,進而成為英國首相的。
這種脫衣舞表演是禁止全|裸的,因此,男舞者最後穿著像蘭嶼男人一樣的「丁字褲」,進入觀眾席,站在桌子上「熱舞」與觀眾接吻和擁抱,以換取小費,這是整個節目的高潮,結果觀眾像瘋了般一湧而上,又抓又捏又咬,甚至將舞者的丁字褲都扯下來;口中則叫著充滿性挑逗及命令的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