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說女人

作者:王溢嘉
說女人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卷三 誰是……? 動物的女權主義

卷三 誰是……?

動物的女權主義

環境塑造生殖策略及行為

小丑魚與磯鳥雌性當家

多數專家認為,馬達加斯加島上的狐猴,是最原始的靈長類之一,牠們在此島上孤立生活了幾百萬年,其「雌強雄弱」的兩性關係可能是靈長類兩性關係的「原型」。
譬如日本沿海的小丑魚(clown fish),成群結隊在海中遨遊,這隊小丑魚群都是雄的,其中只有一隻是雌的,這隻雌小丑魚體型最大,也是全隊的領袖。當她死亡時,全隊中最強的雄魚會起而繼承權柄,但牠需增加體重,並經過奇妙的變性變為雌魚後,才能成為真正的領袖。威斯康辛大學的動物學家貝里絲(J. Baylis)說:「族群中最強的雄魚變為雌魚,對小丑魚來說,領袖與雌性乃是二而為一的事。」
筆者有位女同事,不久前結婚,夫家在南部鄉下,每次回夫家作客總是不太習慣,因為每次吃飯時,總是男人先上桌,等男人們吃飽了,才輪到女人們吃剩下的殘羹敗餚。她很不服氣,但在夫家的屋簷下,除了「俯首認命」外還有什麼法子呢?我勸她也應該以母狼做為她的吉祥動物。
如果說我們人類的女性祖先在進化過程中,曾經是社會的主宰,那麼以後仍有可能「重作馮婦」,因為這並不違反任何已知的「自然定律」。男尊女卑乎?女尊男卑乎?看來還是男女平權吧!
動物學家提爾森(R. Tilson)在非洲的原野和-圖-書上,一再目睹類似的情景。在土狼的社會裡,母狼對一切事情都擁有優先權,她先攻擊獵物,也先享有美食,甚至在母狼身邊的幼狼,也比公狼先享用食物。當然,母狼與公狼偶而也會因爭食而搏鬥,但總是母狼戰勝。提爾森因此開玩笑地說,女權運動者應該以「母狼」做為她們的「吉祥動物」。
但自一九六〇年代開始,動物學家觀察的動物種類大增,而且女性動物學家也紛紛登場,他們發現有相當數目的魚類、鳥類及哺乳類,是以雌性為尊為強的,或者雌雄兩性無分軒輊。
磯鳥(sand pipers)也是雌性壓倒雄性的動物,雌磯鳥不僅在體型上比雄磯鳥大約五分之一,而且行一妻多夫制。北達科塔大學的歐林(L. W. Oring),十餘年來每年都到明尼蘇達湖上的小島觀察這種鳥類,在交配季節時,雌鳥先抵達湖畔,展開領域之爭,當雄鳥抵達時,雌鳥更彼此爭風吃醋,大打出手。此時雄鳥即忙著築巢,獲勝的雌鳥在雄鳥築好的「香巢」內與之交配,產卵後又飛到別巢與另一隻雄鳥交配。歐林即曾觀察一隻雌磯鳥先後與四隻雄磯鳥交配,各生了一堆鳥蛋,交由雄鳥來孵育。除非天氣特別惡劣,雌鳥會以羽翼來溫暖窩巢外,否則雌鳥可說養尊處優,相當清閒的。
不管怎麼說,「男尊女卑」並非生物界、更非靈長類的「普遍現象」,與其相信它是生物的命運,毋寧說是https://www.hetubook.com.com環境造成的。約翰.霍浦金斯大學的教授曼尼(J. Money)說,各種動物的腦中都錄有雄性與雌性行為型態的「密碼」,亦即每個人在行為上都可能成為「男人」或「女人」,在種族或個人的發展過程中,環境因素插手其間,而使一個種族或一個個體表現出最適合於生存的「男尊女卑」「女尊男卑」或「男女平等」的行為型態來。

凶殘的土狼以母狼為尊

看過「動物奇觀」、「動物奇譚」、「非洲三千公里」……等等介紹野生動物影片的觀眾,多少都知道「土狼」(hyena,亦稱鬣狗)這種動物,牠們生性凶殘,成群結隊出沒於草原裡,或聯合攻擊草食性動物,或分食獅虎吃剩的腐屍。在鏡頭裡,只見一群如餓鬼般的土狼在那裡推擠爭食,但各位也許不知道,這種看似雜亂的爭食其實是「尊卑有序」的;而各位也許更不知道,在凶殘的土狼社會裡,乃是以母狼為尊長的。
至於磯鳥,因為雌鳥所產的卵常遭掠奪者(包括人類)奪走,所以牠們必須多交配、多產卵,而由不能產卵的雄鳥擔負起孵育的工作,才能使種族延續下去。所以演變成由雌鳥去抛頭露面,爭奪交配權的局面。

男尊女卑並非自然現象

懂得較多的動物學家,自然能比我們看得較深入。譬如在西南非的沙漠裡,一隻斑點土狼正得其所哉地在吃一條死https://m.hetubook.com.com響尾蛇,突然間,一隻更大的土狼衝進來,張牙咧嘴、尾巴翹起,前一隻土狼立刻將尾巴縮夾在兩腿之間,放下獵物,退到一邊,無奈地看著這隻新來的土狼悠閒地享用美味,直到對方吃飽了,牠才敢再趨前分食。動物學家閉著眼睛也知道前一隻土狼是公的,而後一隻土狼則是母的。
從這些例證可以看出,所謂「雄強雌弱,男尊女卑」並非生物界的普遍現象,那麼反過來看,為什麼上述動物會出現「雌強雄弱,女尊男卑」的現象呢?多數專家認為這是環境造成的,環境會塑造一個種族的生殖策略及其他行為。譬如糊口於四方的土狼,經常餓著肚子,生存的壓力非常大,只有粗暴威猛、在爭食中能獲勝的母狼,她和她的孩子才有東西吃,她的基因也才能延續下去。提爾森發現,這些母狼不僅體型較公狼大,牠們體內雄性荷爾蒙的濃度也很高,以致於牠們的生殖器看起來就跟公狼一樣。
但其他行一夫一妻制的靈長類動物,大多數是「男女平權」的,譬如紐約市立大學的女動物學家萊特(p. Wright)在秘魯的國家公園裡,即觀察過兩種不同的猴類,提提猴(titi monkey)與夜猴,這兩種猴子的雌雄兩性從不爭吵,牠們分攤一切工作,幼猴有百分之八十的時間是由雄猴照顧,雌猴只有在餵奶時才將幼猴抱在懷裡。
但女尊男卑或雌雄平權的現象最常見於人類的近親——靈長類的身上https://www.hetubook.com.com。洛克斐勒大學的女動物學家喬麗(A. B. Jolly)是第一個觀察到這種現象的人,六〇年代初期,她在非洲東岸的馬達加斯加島觀察圓尾狐猴(lemurs),發現這種猴子雌雄分群而居,各有各的階級系統。雖然雌雄狐猴在體型上類似,但當兩性接觸時,則都是雌性佔上風。喬麗曾目睹一隻雌猴跳到一隻雄猴領袖身上,搶走羅望子筴果,並掌摑牠耳朵的實景,在大多數情況下,總是雌猴打雄猴,而雄猴從未回手。
而提提猴和夜猴,因為母猴一年大部分的時間都在懷孕和哺乳,能量消耗甚鉅,因此由雄猴來照顧幼猴,以增加幼猴的生存機會。

象鼠與狐猴多女強人

磯鳥的一妻多夫制在哺乳類動物有技術上的困難,因為哺乳類動物必須由雌性親自哺乳,所以哺乳動物多數採行一夫多妻制,由雄性動物去競爭「交配權」,但這也不能一概而論,在少數行一夫一妻制的哺乳動物中,大多數是以雌性為尊為強的,或者雌雄無分軒輊。譬如產於非洲的象鼠(elephant shrew),牠們是一種長鼻、長腿的哺乳動物,除了在雌性發|情期時才成雙入對外,在平常時候,象鼠多獨來獨往,忽視對方的存在,但如果雌雄兩隻象鼠在平時夾道相逢,則「誰是老板」大家心理有數,雌鼠會將雄鼠趕開。象鼠有牠們喜愛的休憩場所,如果一隻雄象鼠先發現了,而在此安樂窩中坐臥,雌鼠出現後,即會對https://www.hetubook•com•com雄鼠咆哮,然後將他推開,而自己享用,臥榻之側不容雄鼠鼾睡。
早期的動物學家在觀察其他動物的行為時,多從被人類所飼養的禽畜着手,譬如雞、鴨、豬、牛等,然後再觀察較易觀察的野生動物,譬如狒狒、恆河猴等,這些動物剛好都和人類一樣有雄強雌弱、男尊女卑的現象;而這些動物學家又絕大多數是男性,因此很自然地認為男尊女卑乃是生物界的普遍現象,即使他們明知某些猛禽類,譬如禿鷹、貓頭鷹等是女尊男卑的,但卻認為這只是「自然法則」的「少數例外」。
中國素有男尊女卑的觀念,古人說:「陰陽殊性,男女異行。陽以剛為德,陰以柔為用。男以強為貴,女以弱為美」,西洋也好不到那裡去。晚近達爾文的進化論及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強調「生物學卽命運」(biology is destiny),認為雄強雌弱、男尊女卑乃是生物界的普遍現象,似乎比中國的「陰陽說」高明,但其實在「放諸四海,俟諸百年」後的今天,早已經站不住脚了,男尊女卑絕非生物界的「普遍現象」。
在已知的所有狐猴中,都是以雌猴為尊長,多數狐猴像圓尾狐猴一樣行一夫多妻制,但有一種無尾狐猴(indri)是行一夫一妻制的,不過也以雌猴為尊長。這種毛色黑白相間的狐猴棲息於樹上時,佔據樹上高處(食物較多)的總是雌猴,雄猴只能分據於較低的枝椏。跟前述的土狼一樣,只有在雌猴飽食之後,雄猴才敢爬上高枝找果實吃。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