輯二 改革與内鬥
最堅強的地方終於也被擊中!
有人說,陶先生爲報紙上一條新聞而辭職,是不是反應過度了?第一,你可能不知道報上是怎麼寫的;第二,你也可能不瞭解陶先生不苟且的性格。
陶先生做人做事認眞,一般人可能只是耳聞,我個人至少有一次親灸的經驗。十多年前,陶先生有一些英文資料,託我轉請報館同仁翻譯。我認爲這些資料在報館也有用處。翻譯完了,就發了翻譯稿費。文件送還陶先生,他又送了一份稿費,我堅持不收,他堅持要給,往復再三,最後是翻譯的人發了「雙薪」。一位如此緊守原則的人,對於人格上的大事怎www.hetubook.com•com會默爾而息?
陶百川先生的人品風骨,平常關心國事的人大概都知道。當年他在監察院,領頭彈劾國民黨籍的行政院長兪鴻鈞,不畏把黨證繳還黨部;對「雷震案」和「出版法修正案」,曾力爭直諫;爲了促成舊國會改選,十多年前就辭去了監委職務;在本地異議人士從事「黨外」活動時,他給予不少維護行動和精神支持;當「黨外」走向「民進黨」時,他在朝野間斡旋化解,避免了政局的動盪和衝突;他數十年爲文集結的「叮嚀文庫」,全書三十一
和圖書
册,一千七百四十四篇,合計一千萬言,就像各册書名一樣,或鏜鏜鏜或鐺鐺鐺,無不爲言論自由和民主法治而呼號,擲地鏗鏘有聲。像這樣一位大半輩子啓蒙民主政治,平生對自由民主信仰如此堅強之人,如何能認同共產黨的專制?指控他「思想投共」,恐怕要拿出證據來才行。年來台灣從事民主政治建設,雖有不少成就,但也不無逆流,其中最爲波濤險惡的莫過於統獨之爭,莫過於省籍情結。有些人走火入魔,連陶百川數十年獻身台灣民主自由的歷史和貢獻都不屑一顧,都能視爲「異己」,m•hetubook•com•com就不叫人寒心。
報紙指證陶百川的罪狀,既然來自「李登輝總統根據情治單位、黨務系統與國統會幕僚人員的多重訊息」,陶氏等了十多天,希望政府能出面澄清,但是官方沒有人說一句話,所以他只好辭職。而大員出面,也只是挽留,並未對他的冤情有絲毫「平反」,他就只好不出席會議了。陶百川「最堅強的地方」,終於也被擊中。
——原載於一九九三年一月七日《聯合報》
國統會委員衆多,少了一位陶百川,實在不是什麼了不
https://www.hetubook•com•com得的事;但是中道的清流如不能見容於廟堂之上,這點意義,可就不是小事。
葉公超任外交部長時,某次到立法院備詢,一位立委指他貪污,葉氏嚴正的表示,他可能有不少缺點應受批評,但他平生從未貪污,「你正攻擊到我最堅強的地方」。像陶先生這樣的人,給他戴「紅帽子」,可能也是攻擊到他最堅強的地方。
一家報紙點名批判國統會委員陶百川,說他已「接受鄧小平『一國兩制』思想」,害得陶先生寫信向李登輝總統辭職,雖然秘書長蔣彥士奉命挽留,但八十一年的最後一次國統會議他還是沒有參加。他和*圖*書說,明年即使被續聘,也要婉謝。
這家報紙以第一版頭條的地位報導說:「李登輝總統根據情治單位、黨務系統與國統會幕僚人員的多重訊息研判,發現已有部分國統會委員的政治理念,逐漸與中共最高領導人鄧小平所提的『一國兩制』接近,甚至嚴重質疑所謂『一個中國』便是『中華民國』的一貫政策。」新聞報導還列出這些人的名單,陶先生的大名在焉!國家統一委員會的委員,接受了分裂的「一國兩制」,半生反共的人,認同了鄧小平,難怪陶百川認爲這是「非常嚴重的事」。他爲人處世在細節上一絲不苟,在這種大關大節上怎肯馬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