輯二 孔子的幽默
荷露雖團豈是珠
次聯「但愛臧生能詐聖,可知甯子解佯愚」,舉實例以證:世人往往敬愛臧武仲那樣的假聖人,豈知佯作癡呆的甯武子才是眞正的賢者?臧生,春秋時魯國司寇,曾憑藉其防地要挾魯君。《左傳.襄公二十二年》杜注:「武仲多知,時人謂之聖。」甯子,春秋時衛國大夫甯俞。《論語.公冶長篇》:「子曰:甯武子,邦有道則知,邦和-圖-書無道則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首聯「朝眞暮爲何人辨,古往今來底事無」,直言古往今來眞偽難辨,許多騙子以假面目欺世得逞,無數純眞善良的人一時不察而上當受騙。
朝真暮偽何人辨,古往今來底事無?
但愛臧生能詐聖,可知甯子解佯愚!
草螢有耀終非火,荷露雖團豈是珠?
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憐光彩亦何殊!
m.hetubook.com.com但愛臧生能詐聖,可知甯子解佯愚!
草螢有耀終非火,荷露雖團豈是珠?
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憐光彩亦何殊!
三聯「草螢有耀終非火,荷露雖團豈是珠」,以世間的實物爲證:草叢間的螢火蟲尾端雖閃耀發光,其實非火;荷葉上的滴露雖晶瑩可愛,實非珍珠m.hetubook•com.com。告誡世人須明辨實質眞偽,勿受外表假象所迷惑。
——九十四年十月十九日
末聯「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憐光彩亦何殊」,總結強調須明辨眞爲:如不兼用明亮的光焰與照乘明珠的光亮,就難以發現眞偽之差異。燔柴,指火光。照乘,寶珠。《史記・田敬仲完世家》:和*圖*書「梁王曰:『若寡人,國小也,尚有徑寸之珠,照車前後各十二乘者十枚。』」
這是中唐詩人白居易(七七二~八四六)的七言律詩〈放言〉。唐憲宗元和十年(八一五),詩人被貶江州司馬,赴潯陽途中而作。〈放言〉共有五首政治抒情詩,分別針對社會人世的真偽、禍福、貴賤、貧富、生命諸問題,放言高論,批評時政,以爲鑑戒。本詩爲其中的第和_圖_書一首,旨在告誡世人慎鑑真偽。
玄奘中文研究所博士班諸生,偶讀《中時晚報・放言》專欄的短評,以爲評論時政,令人稱快,但不知「放言」的出典。我示以此詩,放言者,無所顧忌,暢所欲言也。古往今來,騙子盛行,實緣於世人疏於眞偽之辨。騙子擅長製造假象,混淆黑白,顛倒是非,有夢最美,魚目混珠;「草螢有耀終非火,荷露雖團豈是珠」,豈可不慎思明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