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社會行為
社會行為規範
患者的行為,有時也會讓人覺得沒有禮貌。例如,一位年輕的患者,為了吸引母親的注意,不管她正和一群朋友在談話,大聲就叫:「嗨,就是你!」在這一類公開的場合,顯然還有更適合的方式和媽媽單獨說話。患童對自己的想法衝口而出,並不考慮到後果。陌生人可能即刻認定這是一種粗魯、不體貼或調皮的行為,認定那是父母的責任,以責難的眼光看待他們的父母。他們甚至可能說出:「這個小孩只要讓我教兩個星期,就會不一樣。」父母可能真的會樂於讓別人替他們帶小孩,一來他們真的需要休息,同時也可以讓對方了解真相,讓其他人了解亞斯伯格症的孩子並非鹵莽,而是不懂得應對技巧,也不理解其行為對他人所造成的影響。
這是一個經過剪裁的故事,因為那個患童對爬蟲類動物很有興趣,因此編進了有關烏龜的情節。「通常」這個字是經過斟酌的,因為午餐並非總是在午餐室吃。「試著」也是刻意選用的字,代表我們並不期待他每一次的行為都是完美的。「有www.hetubook.com.com時」和「可能」也都是可以常用的字,以避免萬一事情不如預期,或者和平常不同的情況發生。藉著這種社會性的故事,可以讓孩子了解一些社會規範的原因和線索,以及這些規則對生活的重要性。
卡羅・葛瑞(Carol Gray)發展出一套稱做「社會性故事」(Social Stories)的技巧,以協助此症的孩子擷取線索,了解他人在特定情境下的反應。這套方法也可以幫助旁人了解患童的觀點,理解為甚麼他們的行為會如此天眞、怪異或叛逆。在與人互動時,孩子的行為若不符合一般的社會行為規範時,就會有狀況發生。這套技巧是利用簡短的小故事,內容包括情境的描述,解釋了適當的反應與表情。例如,有學童在學校被其他人告狀,指他在午餐排隊時干擾別人,表現得粗魯、挑釁又不負責任。或許有些孩子的行為真是如此,但此症的患童卻不盡然。這個故事先從患童的角度開始陳述,他可能對排隊這件事感到不https://m.hetubook.com•com解:為甚麼只能排成一排?他應該排在哪裡?排隊等待時又該做些甚麼?對他們而言,這都是困擾。對別的孩子而言,這些是理所當然的小事,對此症的患童卻不然,他們欠缺一般人所謂的社會性常識。但是,經過解釋和教導之後,他們還是可以學會與人互動。
描述型:客觀定義情境,在哪裡發生,有誰在場,他做了甚麼以及其原因。
一旦向亞斯伯格症患童解釋某些行為規範後,他們可能會鐵面無私地嚴格執行,甚至成為班上的糾察,誠實地揪出違反規定的行為。例如,有個孩子為了取悅同學,趁老師不注意時故意搗蛋。當老師問:「是誰做的?」全班鴉雀無聲,最後就是這個亞斯伯格症患童打破沉默,不顧大家暗示的眼光,宣布是某人搞的鬼。就這樣,他觸犯了另一條不成文的規定,那就是「保持緘默」。當別的孩子決定破壞某些規定時,亞斯伯格症的孩子卻毫無彈性地仍堅持到底。
社會性故事
編寫故事的時候,注意要和*圖*書納入這四種句子,並且取得平衡,避免太多指示型的句子,或者太少描述型及觀點型的句子。葛瑞建議每二到五句描述/觀點型的句子,穿插一句指示/控制型的句子,否則整個故事會變成一張待辦事項的清單,卻未解釋為何及何時要辦。同時應注意使用的字詞難度,要符合孩子的年齡可以理解的程度,長度也不要超過他們可以持續專注的時間。敘述宜用第一人稱現在式,會讓孩子更有臨場感,並且避免文法時式的問題。剛開始練習時,讓孩子選擇曾發生過、有成功經驗的經歷,把焦點放在說故事方法的遊戲規則上。學齡前的孩子還需要一些圖片的說明,甚至可以用錄音機輔助。如果孩子年齡較大,父母親或老師可以假裝自己是記者,使用雜誌或報紙報導的陳述語氣,就孩子和父母親在外購物時,巧遇同學或朋友,應如何打招呼應對,寫成一篇短文。下面就示範一個例子。這個故事的情境設定,是一個小男孩在排隊吃午餐時,出現干擾別人的行為。
指示型:陳述故事主角(也就是患童本和*圖*書人)應該說甚麼或做甚麼。
我就讀的學校有許多教室(描述),其中有一個是午餐室(描述),大家通常都在那裡吃午餐(描述)。孩子們聽到午餐鈴響(觀點),就知道該到午餐室門口排隊了(觀點)。所有人排成一列,後來的人照順序排在隊伍最後(指示),這對等待的人是很公平的(觀點)。我到達的時候,也試著從隊伍最後面開始排(指示)。大家都餓了,都想要早點吃飯(觀點)。我會盡量耐心安靜等待輪到我的時候(指示)。隊伍像烏龜一樣緩慢移動(控制),有時候往前挪一點,有時根本在原地不動。我這樣安靜地排隊,老師一定覺得很高興(觀點)。
亞斯伯格症患者無法覺察不成文的社會規範,因此會不自覺的說出激怒或得罪別人的話。患童可能隨時說出真實但是令他人難堪的話。例如,亞斯伯格症的青少年可能突然中止對話,停下來檢視對方歪七扭八的牙齒。這種行為也許算得上認真地觀察,但對兩人談話的順利進行,卻完全沒有幫助。另一位https://m.hetubook.com.com對電腦很有興趣的患童,從父母親的談話中得知鄰居買了台新電腦,馬上就到對方家裡去使用。當時已過晚上十一點,鄰居上床睡覺了,他們以為有竊賊侵入很緊張,當發現這個孩子未經同意就擅自闖入時非常憤怒。但患童面對他們的反應,卻顯得困惑而茫然。
經過這樣的練習,亞斯伯格症的患童可以漸漸經由指示和分析,學會一些社會規範,而不再只憑直覺行事,他們必須經常思考自己該採取的行動。事實上,人們常有機會看到亞斯伯格症的孩子停下來,花時間考慮那些其他孩子想都不用想,馬上可以做出反應的事。對患童而言,「思考」是必需的。接下來要介紹一些其他的策略。
觀點型:如果需要的話,描述並解釋別人的感覺和反應。
控制型:提出幫助主角進入狀況與該怎麼做的策略。通常是由孩子自己提議並寫下來,同時容許融入他個人的特殊興趣。
在編寫這個故事的時候,內容要包括相關的社會線索、被期待的反應、發生了甚麼事情以及原因。葛瑞提供了一些技巧,基本上把句子分為四種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