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社會行為
情緒
運用剪貼簿、照片和鏡子
其實一般自然生活的情境,就有很多機會教育的時候。例如皺著眉頭、交扭的手指、長長的注視和沉默,都是一些需要特別注意的線索。在教室中,這些細微的線索,對其他的孩子而言是再明顯不過的,但亞斯伯格症的患童卻很容易忽略。當患童覺得不知所措,或是發覺自己犯錯時,安全又好用的句子有:「很抱歉,我不清楚你希望我做甚麼。」「我不是故意讓你難過。」或者簡單的一句:「對不起。」都是解危的方法,至少比冷漠、爭執來得好。有些罹患此症的成人患者也很需要這些練習,有一位擔任寺廟守衛的患者寫到:「我必須刻意學習多疑,我真的讀不出他臉上嫉妒的表情。」(1995, p.14)
● 得到那麼多禮物,他的感覺是甚麼?
接下來再介紹其他情緒,如生氣、焦慮、挫折等,或一些正面的情緒如愛和喜歡、滿足、驚喜等;或是較為複雜的情緒如驕傲、嫉妒、窘迫等。可以讓孩子學習在簿子上記下導致某些情緒的事件和想法,以及有甚麼不同的因應方式。例如:
● 一個朋友說你對電腦懂得眞多
其實我不太喜歡親吻和擁抱。我擁抱別人的時候,一定是因為我想要,而不是對方想要。目前,我唯一會擁抱的人是我的精神科醫師。我的醫師說他很幸運,我不懂,一個擁抱有甚麼好幸運的。(Joliffe et al, 1992, p.15)
父母示範自己如何表達情緒
練習解讀不同情緒強度的線索
● 努力讀書,但考試考不好
大致上可以在每次訓練時,把重點放在一個情緒項目上。例如,先探討「快樂」這個情緒,用各種方法詮釋,可以用「快樂先生」的故事,或是「如果你很快樂,你就……」的歌曲,或者快樂笑臉的圖片、讓人快樂的事件都可以。還可以讓全班的孩子們一起給快樂分等級。如果患童年紀大一點,可以讓他問問大人或同學,甚麼事情會讓他們快樂,去了解每個人都不一樣,也都各有所好。無論是畫畫、顏色的選擇、音樂等,都可以為人帶來不同的情緒。這裡常被問的一個關鍵問題是:「你會做些甚麼事讓某個人快樂?」或者:「你會說些甚麼話讓別人快樂?」
鼓勵以寫日記的方式自我表白
● 有人批評你寫的字
在此介紹一種視覺型m•hetubook.com•com的練習,首先選定一種情緒,然後將其不同的表達程度量化,並配上相對的語詞及行為。就以「氣憤」為例:
因為這些能力是其他人很輕易自然就有的,因此在治療的策略上沒有太多現成可用的資源。本書後的附錄書單,是本書作者推薦相關的閱讀書籍,而每一位父母或老師一定也自有其一套方法。
1為有點不耐煩
2為生氣煩躁
本書作者發展出的步驟是先從剪貼簿選一張畫,討論甚麼是快樂。然後擺一張真實笑臉的照片,做為那張畫的下一頁,意思是這個人覺得快樂。再下來就是放一面鏡子在照片的旁邊,讓孩子看看鏡子裡自己的臉,是否和照片裡那張臉一樣快樂。然後給他機會去思考、觀察和練習。不同情緒的練習,都可以利用這三樣道具:剪貼簿、照片和鏡子。
亞斯伯格症患者的肢體語言也很容易讓人誤會。患者可能內心焦慮,展現出來的卻是冷漠、不關心甚至有攻擊性,這現象在成人患者的身上尤其明顯。店裡的售貨員可能覺得他們好辯又霸道,其實不然。針對這一點,角色演練或錄影帶觀賞會很有幫助,讓患者看到是哪些話或動作讓人誤解,從而學習更精確和細膩地表達自己。
另外有一個很棒的遊戲叫「變臉先生」(Mr. Face),材料是一張空白的臉,還有一系列可供搭配、不同的眼睛、眉毛和嘴巴,可用魔鬼氈拆卸黏貼。每當指定一種情緒,孩子就要選擇適當的五官黏貼上去,例如,選擇「快樂的嘴巴」搭配「快樂的眼睛」。還有一個電腦遊戲(請見附錄),孩子可以選擇適當的五官湊成一張張不同心情的卡通臉。
用文字或是圖畫作答皆可。
3為狂暴憤怒
很不幸地,倘若一個人欠缺領會別人感覺的能力,他在與別人互動時,可能會像個行為科學家做心理實驗一樣殘酷。有些亞斯伯格症的成人患者,為了要觀察別人的反應,會故意說些刺|激人的話,導致別人深深的誤會。這些患者為了掌控別人的情緒,反從別人戲劇性的反應當中得到樂趣,看起來好似冷酷無情,其實他們只是想要了解、影響或預估別人的感覺。當然這樣的「實驗」不應該被鼓勵,應該被同理的能力或直覺所取代。對此症的患者而言,這可以是一輩子的功課,一點都不容易。有一位年輕的患者是物理學博士,在一所知名的大學從事研究工作,工作之餘的消遣是發展一套預測人類情緒行為的數學公式。如果他真的成功了,不但可以得到諾貝爾獎,還可以讓一票心理工作者失業。
父母和老師多包容
● 有m.hetubook.com•com人取笑你穿的衣服
4為幾近抓狂
患者需要學習如何精確地表達情緒。有一個患童站在媽媽的身邊,一起看著妹妹盪鞦韆。妹妹從鞦韆上跌下來,哭著跑向媽媽尋求安慰。就在妹妹跑過來時,這位患童問媽媽:「我應該有甚麼表情?」顯然地,他看到了一些訊息,但是不知道該如何回應,以表達他的關心。有時他們欠缺適當的詞語表達,就以過度誇張的身體語言或是感嘆語表達,讓人覺得不悅,而那些動作或台詞可能是從電視上學來的,或是曾看別人這樣做過。他們想要傳達的訊息很清楚,只是太誇張,協助者有必要幫助患者學習更精確的情緒表達。
亞斯伯格症的患者另一個讓人困擾的地方,就是他們有時明明沮喪不悅,表達的方式卻是咯咯的笑,好像他們要不是哭,就是笑。這不見得代表他們有很扭曲的幽默感,而是他們表達的方式不夠精確和細膩。老師和父母尤其需要認知到這一點,否則可能會因此而處罰孩子。有時,只要一聽到某個字或句子,患者還會歇斯底裡地笑不可抑,甚至於莫名地就咯咯笑起來,讓人誤以為患者是不是有幻聽。其實,只要你對亞斯伯格症有所了解,就知道那不足為奇了。他們有時對字的聲音或意思會有特殊的著迷,有些語意模糊不清的語句,就像雙關語一樣,會引發他們的幽默感。但倘若一個青少年的患者獨自在學校的操場上這樣咯咯笑,的確會讓人覺得怪怪的。就有孩子被問道為甚麼不去找那個患有亞斯伯格症的孩子玩,他回答:「因為他和蜜蜂說話。」經由觀察發現,患者的確在看到有毒的小昆蟲時會笑,原因是他們感到不安,卻一點也沒有想到別人可能會覺得他們很奇怪。
另一個活動是由老師或家長示範快樂的模樣,以包括表情、聲音和肢體語言等方式表達,然後問患童:「我看起來感覺如何?」或者:「我是有點開心還是很快樂?」練習的目的是分辨不同程度的快樂。
用視覺、量化的方式幫助表達
雖然這些社會技巧和情緒學習的功課看似艱鉅,但是亞斯伯格症患者的學習成效極佳。患者越聰明、動機越強或資源越多,進步就越神速。在不斷地練習之下,我們會越來越了解問題所在,並且發展出更有效的因應策略。雖只是個開始,但我們確知這條路將通向成功。
示範快樂的模樣
● 把他家人快樂的笑臉都畫出來。
想要製作教材的話,藍恰克(Rozanne Lanczak 1987)的書中有工作單可hetubook.com.com供參考。例如,一張照片或圖畫中的人,正在拆聖誕節禮物,孩子必須練習完成下列的部分:
一旦熟悉了某種情緒及其不同的程度之後,下一步就是用同樣的方法練習相反的情緒,如與「快樂」相反的「悲傷」情緒。選兩個相對的、極端的情緒(如「快樂」與「悲傷」),並且運用如「奶奶來的時候」(快樂)和「奶奶要走的時候」(悲傷)等情境模擬,以圖片、說故事或角色扮演的方式,讓患童理解不同情緒的展現。談到「悲傷」可以這樣問:「你怎麼知道一個人很傷心?」以及「你可以說些甚麼,或做些甚麼,讓他覺得舒服一些?」練習的目的是學會讀取情緒線索,以及讀懂以後如何反應。也可以用剪貼簿來表達孩子為何傷心,如果患童的口語能力不好,可以用語言來練習描述感覺,以加強其口語能力。
玩遊戲「變臉先生」
是甚麼讓你有這樣的感覺……?
如果患者是青少年,可能適合玩一種卡片的遊戲。把寫著不同的情緒如快樂、嫉妒、驕傲等,放在一疉;另一疊卡片上寫的都是行為,如洗碗、吃早餐等。遊戲是這樣進行的:由一個人抽一張卡片,然後角色扮演卡片上提到的情緒,由其他的人來猜他在做甚麼,有甚麼感覺或強度有多強。也可以將傳統的戲劇舞蹈課程內容,無論是錄影帶、詩句台詞、丑角扮演等加以調整,以提供青春期的患者認識情緒的機會。
● 別人對你的微笑和打招呼視而不見
有一個團體遊戲叫做「感覺的帽子」(Feeling Hats),每個帽子上面貼著一張卡片,寫著一種情緒。每個參加遊戲的孩子選一個帽子戴,然後分享自己在甚麼時候有那樣的情緒。也可以用「感覺面具」(feeling mask)當做道具,戴上那種感覺面具的人,就得演得像那種感覺。也可以將「賽門說」(Simon Says)的遊戲改編一下,納入情緒的項目。描述不同情緒的故事書,也是很好的教材(參見附錄一)。
對亞斯伯格症患者而言,情緒的世界是一片荒漠,沒有任何標示。近年來,社會行為的表達漸受關注,其中一項就是情緒和感覺的溝通。下面這段文字描述了患者相關的困擾:
另一個練習是找一本簿子,針對不同的特定情境寫下適當的情緒和語言反應。例如以下的情況,你的感覺會是如何?可以說些甚麼?
用錄影帶或角色演練學習更精確地表達
學習不知所措時可以說的話www.hetubook.com.com
你覺得……的時候,可以做些甚麼……?
亞斯伯格症患者不只不容易了解別人的情緒,他們自己表達情緒的方式也不尋常,既不夠精確也不細緻,如吻陌生人的雙唇或是不當表達內心的沮喪;描述事件時都是各種專有名詞和行為,沒有感受和情緒的部分。本書作者在診斷亞斯伯格症時,常用的方式就是讓受診的孩童看著圖片說出其情緒,或是由他們自己做出各種不同情緒的臉部表情,如快樂、悲傷、生氣、驚訝等。有的患童會用手拉嘴巴,做出一種表情;有的扭曲了整張臉,依然做不出那個表情。對其他一般的孩子而言,這些表情遊戲非常的簡單;而此症的患童在做不出來之餘,還會找各種藉口合理化。有一個孩子這樣說:「我明明很高興,怎麼做得出悲傷的表情?」年紀大一點的患者對簡單一點的情緒,都還做得出來,但是複雜一點的情緒如驕傲、窘迫就會難倒他們了(Capps et al. 1992)
亞斯伯格症患者還有一項困擾——他們無法自我表白,說不出自己內在的感覺。通常即使心裡再不舒服,他們也說不出來。這一點讓他們的父母親備感困擾,眼看著自己的孩子痛苦,卻不知所措,無從提供幫忙和引導。父母親可以身教示範給孩子看,也就是跟孩子談自己的情緒和想法,然後問孩子:「今天在學校有沒有甚麼事讓你生氣?」或者「有甚麼失望的事嗎?」這樣的互動和問話可以豐富相關的字彙,也幫助自我表白。
在這些練習中,很重要的一點是去描述並且探討患者與他人互動時,引起某種情緒的事件和話語。練習時,可以請患者回憶過往的情緒經驗,以此推想別人也可能有相同的感受。這是學習同理心的開始。
製作教材
幫助表達情緒的策略
我很生氣,所以我……
● 你忘了帶便當,一個朋友和你分享他的午餐
量表上的每種程度,都可以用相應的字詞、語調和身體語言來詮釋,也可以用角色扮演的方式,由老師或父母表演,讓患童判別那是屬於那一種表達的強度;相反的,也可以由患者來演練。同樣的練習可運用在不同的情緒上,如痛苦和不舒服。亞斯伯格症的患者通常會壓抑感覺,就算很痛苦也不太看得出來,更不會說出來。
一次練習一種情緒
早期描述亞斯伯格症患者的特質之一是缺乏同理心,這不應該將其解釋為他們沒有關心別人的能力,比較正確的說法是他們弄不清別人的情緒,也不會表達自己的感覺。此症患童在和別的https://m.hetubook.com.com孩子玩的時候,通常面容木然,沒有一般人期待該有的臉部表情和肢體動作。一般人在了解對方的想法和感覺後,會以各種姿勢表達生氣、憤怒、安慰、窘迫、驕傲等,或是用手部的動作傳達情緒,而這些都是亞斯伯格症的患者所欠缺的(Attwood et al. 1988; Capps et al. 1992)。在與人互動時,別人會感覺到他們對臉部表情或肢體動作沒有回應。如果在對談中,一個孩子突然交抱雙手,另一個孩子馬上懂得可能是老師從後面走過來了;眨眨眼或特別的音調意味著「我是開玩笑的」。很可惜的是,此症的患者抓不到這些細微的訊息,當媽媽生孩子的氣而深深皺眉時,患童可能不但看不懂臉色,還認眞的數著媽媽臉上的皺紋共有幾條。即使因此被人責怪不識相,患者也只會覺得困惑和惱火。患者的父母親表示他們必須用很誇張的肢體動作、聲調和很戲劇性的表情來表達情緒,否則患童根本感覺不到。
讓亞斯伯格症的患者說出自己的感覺雖然困難,但是用別的方式,如寫日記、自傳、詩文以及書信,或許可以流暢些。一位女性患者可蒂表示,她用文字表達時感覺輕鬆多了,那是用其他的方式都無法辦到的。因此,不妨鼓勵患者多寫日記,不只記敘事情,還包括印象、感覺和想法等。能力好一點的患者,可以使用有圖解的情緒字典,本書後面附錄中各種表情的臉譜可供參考。一位已屆青春期的患者費歐娜,就是從字典和寫日記中得到極大的幫助。有一天下午在教室裡,老師要她做一件事,她沒有做到,她因而極度地不安煩躁,開始敲打教室的桌椅,以至於被逐出教室。她的母親和老師對這件事都很關切,但是她隻字不提。那天晚上,她在日記中寫出了當時的感受,還用圖畫了下來。原來吃午餐的時候,兩個高年級的同學拿了她的便當,還互相丟來丟去,讓她拿不到。那兩個學生可能只是覺得好玩,對她卻是很大的困擾,因為她沒有中飯可以吃。她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回到教室,老師完全看不出發生了甚麼事,就以平常的方式與她互動,並對她過度的反應和破壞性行為很不解。
練習相反的情緒
幫助了解情緒的策略
真相終於大白,原來沒有照老師的要求去做只是導火線,引發了先前便當事件所造成的壓力。事情後續的處理方式是要求兩位同學向費歐娜道歉,費歐娜學著在生氣和挫折時,讓老師知道她的狀況。「當困難被說出來之後,困難就會減半。」這句話在這裡挺適用的,也適用於情緒和學校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