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認知
閱讀、拼字和數字
理察已經十七歲了,他在自傳中談到自幼就對數字著迷(Bosch 1970):
有相當比例的患者在閱讀、拼字和數字方面有超強的能力。有些患者的認字能力超強(hyperlexia),但無法理解字裡行間的意思(Tirosh and Canby 193);然而有些患者無法閱讀。亞斯伯格醫師(1944)當時就有一些個案有閱讀障礙,或是無法拼字。有些患童自小就對數字著迷,很早就發展出算數的能力。如有一個個案才剛開始上學,就會算五乘六:
如果仔細觀察這些孩子在教室中的表現,還會發現其他有趣的特質。他們很害怕失敗、批評和不完美。傑克這麼說(Dewey 1991):
患童說:「這樣我比誰算得都快。」
答案:34加2等於36,減12等於24,減2等於22。
另一位患童海洛,他用的算法像是大人才會的:
https://m•hetubook•com.com
我幾近病態地對批評過敏,我怕別人對我不滿意。我怕一旦做錯事或說錯話,就會前功盡棄。好像一不小心就會發生意外一樣。(p.202)
有的孩子因為害怕失敗,因此不肯嘗試任何新的事物。老師要特別小心不要先批評,且多多鼓勵。就算孩子真的失敗了,也不要太快就給予同情,可以先表示本來那件事就不容易,並安靜地提供指導及幫助。如果患童因為怕被別人嘲笑而不願意舉手發問,老師可以私下和他約定好一些暗號,以便適時給予協助,例如把橡皮擦放在桌上的某個角落等,老師可以在不引起別人注意的情況下,自然地走近患童身邊幫忙。患童的另一個特點是要求完美,對自我的要求高於其他人對他的要求。他們尤其厭惡別人把他們當小孩子一樣地責備,如果把他
m.hetubook.com.com
們當作比實際年齡成熟許多的人來溝通,效果會比較好。他還有他獨特的算法,如6加6等於12,5加6比它少1,所以等於11。(p.75)
最近的一個研究顯示,患者在小學階段成績都相當不錯,但是中學以後成績就開始滑落(Goldstein, Minshew and Siegal 1994),研究也顯示那是因為課程改變所需要的能力不同所導致。小學的課程著重操作、長期記憶,語言方面的指示也較簡單;到了中學階段,理解、概念、分析、團隊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益顯重要,而青少年期的患者在這些方面的發展相對地較弱。
避免批評和同情
整件事從我們村裡一家麵包店牆上掛的月曆開始。那紅紅黑黑的數字激起了我的熱情,而那時我才三歲。我馬上發現那樣形狀的東西也會出現在每家的大門上面,還有書頁和報紙上。突然之間,我的小小世界充滿了數字,沒有其他。我的父母親很擔心,他們趁我睡覺時,把我收藏在枕頭底下的月曆偷偷拿走。我記得很清楚,那時我才三歲,就已對1到100的數字有概念了,而我的父母親還沒準備好面對這件事。我知道甚麼叫三歲,就是已經在這個世上1、2、3年,然後我就會算數了。四歲的時候,我很得意地告訴媽媽:「你不用告訴我,我就知道4乘以25是多少,是100,因為2個50也是100。」對於我發現了大人奧祕的數字世界,我想我媽媽真的很困擾,但就算她不能接受,我仍一路堅持下去。記得上學第二年,我就對百萬的數字有概念了。數字帶給我很大的樂趣。www.hetubook.com.com
題目:34-12=?
檢視患者不同於常人的因應方式
https://m.hetubook.com.com答案:可以先加3,被減數也要加3;或者先減7再減8。(p.55)
題目:47-15=?
亞斯伯格醫師(1991)提到:「他們總是覺得無法專注(p.76)。」臨床顯示注意力缺陷和亞斯伯格症可以同時發生在一個患者身上。然而,有時老師覺得患童有注意力的問題,是因為孩子上課時眼睛沒有看老師,但實際上孩子是有在聽課的,雖然沒有注視老師的身體語言,但他並不在做白日夢。當然也可能是因為對課程沒有興趣,患童完全沒有參與的動機。例如,患童若著迷於恐龍,只要和恐龍有關的課,就沒有不專注的問題出現。
患童這方面的興趣,可以讓他成為一位優秀的數學家。事實上,本書作者就認識幾位大學的數學教授,本身是亞斯伯格症的患者。
「我不喜歡算小的數目,我喜歡算千位數乘以千位數的。」
有些患者不但堅持完美,還一定要完成。凱蒂說:「每件事一m.hetubook.com.com定要如實做完,不能沒做完或不完美。」因此,當其他同學下課都到操場上去玩時,她們還留在教室裡繼續為完美而奮鬥。
此症患者還有另一項有趣的特點:他們很可能不照傳統的方式來發展學術能力,甚至有一些很不一樣的補救策略,去補足一些基本的能力。他們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和一般人大不相同。老師要先檢視他們解決問題的每一個步驟,而不要一開始就先有價值判斷。他們很不一樣,所選擇的方法可能也很不一樣,因此不要只看他們行為的結果,要進一步去了解那結果是怎麼來的。
亞斯伯格症患者比較像獨行俠,不屬於任何團體的一份子,參與團體對他們而言是極大的壓力。有一位患者在學校參加一個回答問題的比賽,緊張到不能思考也不能言語,以至於明明會的問題也答錯了,他因此而挫折捉狂,不管同組的同學如何安慰都沒用。此症患者所從事的活動,最好也是不太需要團隊合作的項目,如高爾夫球、撞球、釣魚或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