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溫柔革命:愛,在荒野流動

作者:李偉文
溫柔革命:愛,在荒野流動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二部 在荒野,革命也可以溫柔 兵馬俑與消波塊

第二部 在荒野,革命也可以溫柔

兵馬俑與消波塊

三、破壞海岸自然景觀,損失觀光資源及臺灣民眾的海洋遊憩活動。
臺灣的「重視民意」,已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
幸好我們在花蓮當地還有不少會員,經強力動員,有一百多位當地民眾連署反對,人數贏過泛舟業者動員的數十人。
無奈,但是誰似乎好像也沒有其他簡單的道路可以走?
專家學者不斷呼籲,珊瑚礁、紅樹林等自然海岸,才是人類對抗天災最好的屏障,除了省下人民的納稅錢,又可以讓民眾親近海洋、認識海洋,這也是重新找回海洋文化最基本的條件啊!
這個議案暫時是保住了,但是令人感慨的。是區區數十人的建議就可以毀掉千萬年的天然美景,這可是屬於臺灣全民和後代子孫們共享的瑰寶與財產,居然可以為了某幾個也許是違規業者的方便停車,就毀掉了?

臺灣本土兵馬俑

上週六、日專程到花蓮七星潭海岸附近,看正在施工中的消波塊。
三、沈入海中的消波塊具集魚效果www.hetubook.com.com(但也改變海邊生態)。
面對層出不窮的環境問題,我們也只有辛苦地發展組織,毫無專業可言的以數人頭比輸贏,來符合現今「民粹」選票至上的潮流。
缺點有十三項,節錄部份於下:
四、水利工程界認為,消波塊比傳統護堤更具消波防災功能。
就如同鄭教授所說:「每年數十億元的消波塊,是河海工程界的最愛,也是消耗工程預算最快速的產物,形同黑金,也許是臺灣人有錢吧,可以不斷地把消波塊丟進海裏。臺灣海岸消波塊使用的密度可以列入金氏世界紀錄,而臺灣每年每人水泥消耗量亦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
花蓮秀姑巒溪是著名的泛舟景點,它的出海口及溪岸因為遍佈漂亮的大理石,自古以來有「秀姑漱玉」的美稱。二〇〇二年底,我們接獲消息,說是為了當地居民身家安全,所以要在那天然壯觀的出海口蓋堤防。我們探詢原因,原來是一些泛舟業者,為了和-圖-書停車方便,所以遊說施工單位蓋堤防當停車場(真是一拍即合)。我們從中央機關,從專業從媒體輿論去施壓,都沒有用,因為真的是「有人」住在出海口營業,真的是「有人」有需求。
五、水泥製造需消耗大量能源,且造成嚴重空氣污染。
六、海浪衝擊消波塊易造成鹽霧,易使陸上植物枯萎及家電用品鏽蝕。
一、使民眾與海洋疏離,住海邊的人下海不便。
一般海岸線丟的消波塊是直接擺置在海邊最邊邊,也就是海浪打得到的地方,顧名思義,是希望波浪打在這巨大的水泥塊上,消除波浪直接對海灘沙石的侵蝕。但是,非常奇怪的,七星潭海邊丟的消波塊離岸邊近百公尺,而且挖了長長的壕溝,把消波塊埋在沙裡。若是看照片,你會彷彿是在看挖掘中的兵馬俑。
二、改變海岸地形地貌,破壞原本穩定的生態環境,且反而使沙灘流失、走位,改變潮間帶生物相。
一、可以讓住在海邊的民眾覺得較安心。
我們和_圖_書常號稱臺灣是個寶島,但是這些年來大量的海埔地、海港、海岸公路不斷建設,也丟下大量的消波塊護堤,造成如同「監獄臺灣」般的水泥圍牆,臺灣寶島變成了臺灣「堡」島。
我在那裡走來走去,想到的唯一功能就是「消化預算」……像這種不必要的工程卻不斷在做,難免會讓人合理懷疑是否有不為人知的利益在裡頭了。
鄭教授以學者的角度,努力的分析了消波塊的優缺點。優點有以下四項:
再舉一個令人哭笑不得的例子。
況且,這段沙岸的浪潮基本上沒有侵蝕的記錄,也沒有對道路、民宅造成任何危險的可能(這附近離岸數百公尺之內根本沒有民宅,也不該有民宅)。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的鄭明修教授,曾寫過一篇文章〈揭穿消波塊的神話 〉,我也想起二〇〇三年因為花蓮七星潭海灘放置消波塊,寫了一篇〈臺灣本土兵馬俑 〉(附在本文後),感慨臺灣大部份地區其實是不需要施建什麼堤岸工程的,但是各級www.hetubook.com.com政府常常拿需要做的一小部份當作藉口,來掩護大部份不需要做的工程。
不知道這是什麼理論。左看右看,也請教了專家,沒人知道這是那位天才想出來的,也想不出這樣設計施工會有任何功用。
「每年數十億的消波塊,是河海工程界的最愛,也是消耗工程預算最快速的產物,形同黑金,也許是臺灣人有錢吧,可以不斷地把消波塊丟進海裏。臺灣海岸消波塊使用的密度可以列入金氏世界紀錄,而臺灣每年每人水泥消耗量亦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
最近有夥伴傳信件來,擔心因為颱風來襲時對東部海岸的影響,因此花蓮水璉海灘有可能像前些年龍王颱風侵襲花蓮一樣,打算蓋堤防。夥伴們目前正在密切關注後續狀況,不過,我想到臺灣有一千多億台幣的經費,將用在所謂「治山防洪」,就相當擔心。
不管怎麼看,都沒有丟消波塊的必要,何況全世界的專家已公告「丟消波塊對防止海岸侵蝕是沒有幫助的。」
七、無法取代天然海砂和圖書、礁石及珊瑚礁等自然結構的消波功能。
四、消波塊需大量水泥及沙石,原料來源需採礦,破壞地表水土保持及地形景觀。
當然,在書面資料上,可以振振有詞且冠冕堂皇的說:「保護國土」、「維護民眾生命安全」,也可以說是治山防洪、重要基礎建設。若你沒到現場去,很難以書面或工程資料判斷,哪些是必須的,哪些又是不必要的工程。
而且更麻煩的是,在一定金額或一定規模之下,所謂地方建設是地方政府或地方工程單位的權責,上級單位是看不到也管不到的。因此,若規定一千萬以上的工程要報到中央機關,那麼施工的工程一定分成八、九百萬,一小段一段做;若是道路工程三百公尺以上要做環境影響評估,那麼施工的路段一定是二九七公尺,然後一段做完再發包下一段,全長就算是數十公里,也完全不用報到上級單位,也規避了所有監督機制。
不要認為這些是開玩笑,令人難過的是,在臺灣,這真的是普遍存在的事實。
二、消耗預算快。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