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智慧三品:書香

作者:鄭明娳 林燿德
智慧三品:書香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書肆見聞 出書氣魄和讀書風氣

書肆見聞

出書氣魄和讀書風氣

我沒有到過日本,但是接待外賓時接觸過不少日本人,也許許地領略到他們的好學精神。有好些日本來賓,常常在衣袋裡、褲袋裡裝着一本書,隨時翻讀。有一次我見到一個日本人,隨身不離的竟是一本唐詩,不時拿出來翻閱一兩首。
爲了多出書,出好書,我們現在的作者隊伍足夠嗎?提高和擴大這支隊伍,有什麼計劃和措施?
書店對出版社將要刊行的新書預訂多少,是由一兩個人說了算,還是應該有一個高瞻遠矚、能夠權衡全局的組織來決定?
聽到許多朋友談起國外出版界、讀書界的情形,我就不期然想起這些來了。我想:和經濟事業的進展相適應,我們應該有更雄大的出書氣魄和更濃厚的讀書風氣才好。這一「化」,可能正是「四化」(編按:「四個現代化」——工業、農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的現代化)事業進展如何的一支氣壓表。

前些時我因事訪問香港,在二十多天中,頗接觸不少編輯、作家和出版界的朋友。
針對目前的狀況,我想:有許多課題已經擺在我們大家面前了——
從香港到世界各地旅遊很方便。上面提到的那些人物,不少都到過日本。他們對和_圖_書日本的出書氣魄和讀書風氣,總是津津樂道。特別因爲香港聲色犬馬的書刊泛濫成災;而嚴肅的出版物卻寥寥可數,一本書印兩千本常得一兩年才能銷光,出書往往賠本。這就使他們對日本出版業和讀書界的狀況更加嚮往了。他們談到日本的出版社大約有三千間左右(其中大都是一年只出幾本書的小出版社),總共每年約莫出版三四萬種書。東京的神田書店街一帶,已經成爲出版業和售書業的中心,這條街是今天世界上罕見的書店街,大小書店林立,經常都擠滿了讀者。其他大小城市裡書店的規模也大都十分可觀。
這些年來,我國努力撥亂反正,出版事業出現了日益繁榮的狀況,出書種類之多,雜誌範圍之廣,以我們自己和自己比,「景氣」的程度是空前的。可以說,中國的文藝復興時代已經來臨。讀書的風氣也是日有進境。但是因爲書刊出得多了,讀者對出版物飢不擇食的情形已經有了改變。不但讀者半夜到書店門口排長龍的事情已經消失,許多中外名著,也有不少可以放在書架上,長期任人選購了。而且,還出現了有些中等水平的書籍銷不出去,甚至出版社向書店https://www•hetubook•com•com徵求印數,滙總之後,由於各方所需的印數太低,毀版了事的奇特現象。
……
美、英、法等國的出版事業自然也是相當發達的,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但是,從出訪的朋友們的敍述中,可以見到,到讀書風氣濃厚方面,他們最推許的還是日本。
《晴窗晨筆》,花城出版社
一九八三年版
香港也有些朋友到過西德,這也是西方世界裡在出版業興盛方面雄踞一席的國家。西德只有六千多萬人口,但是全國有三千多間書店,一千七百多家出版社,一年出版的大小書籍,約莫是六萬種。世界的書籍博覽會經常在那兒舉行,自然不是偶然的事。
日本的讀書風氣是這樣的濃厚,以至在火車、輪船、飛機裡,到處都看到旅客們在孜孜研讀,由於讀書風氣強烈,在日本,慶賀人們新婚的禮物可以是一套百科全書;百貨公司也常常舉辦大規模的書展;比較珍貴的書籍,甚至可以送到當舖抵押典當;而日本的日常食品用物的廣告,還有以某m•hetubook•com•com一個學者和作家在飲一杯什麽啤酒或者使用一種什麼東西作爲廣告,以資招徠的。這類照片,在許許多多的資本主義國家裡,通常主角只能是電影演員、歌星或者什麼運動員。
爲了使讀書風氣一天天濃厚起來,現在書店所設的售書點足夠嗎?批評介紹工作跟上去了沒有?各個部門的鼓動工作做得有勁沒有?
正因爲有這麼一類事情出現,有些人就憂心忡忡了。「書刊印得太多了吧?」「書店積壓資金怎麼行呢?」這一類的議論,也就時有所聞了。
從這些狀況看來,我領會到:出版事業不可能一枝獨秀,沒有經濟事業的大進展,畢竟不可能有出版事業的大繁榮。
我們的書刊是不是出得太多呢?不!如果從國家公布的數字看來,我國每人每年平均只有一本雜誌和三幾本書罷了,盡管我們自己和自己比,是處於空前繁榮的時代,但是那個水平,實際上還是很低的。
自然日本有許多黃色的、庸俗的、粗製濫造的出版物,但是嚴肅認眞、蓬勃向上的一面,我們也應該看到,如果不是出書氣魄很雄大和讀書風氣夠強烈,就不可能培養出這麼多的作家(在東京,直接間接靠寫作生活的有幾千人https://www.hetubook.com.com)作家們也不可能常常三四十歲就出版一大疊的書籍了。香港出版界甚至有人作出這樣的統計,香港每人每年買書的錢只約莫等於日本人的百分之一。
從這些事例,可以看到,一個國家能夠走上現代化的道路,必須依靠許許多多因素的互相配合。其中有一項,就是國民科學文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如果雖有一些現代化的工業農業設施,而沒有不斷提高科學文化水平的大量群衆來掌握它,現代化還是很難「化」得起來的。世界先進工業國家中,技術工人、科學技術工作者在從業總人數中的比重,不是都在不斷增加嗎?這就很好說明了此中道理。這些工業先進國家,出版事業一般總是比較發達的,社會讀書風氣一般也總是比較濃厚的。
書店的書架上長期陳列花式紛繁的書籍供人選購,應該看做是一種正常的現象。如果對一本書,三五個月沒有賣完,就看做是資金的積壓,書的品種總是很難豐富起來的吧。
馮至談到四〇年代的讀書風氣不勝唏噓,秦牧在本文中則針對當前中國大陸出版界的卑弱、缺乏魄力以及閱讀指數低落等等問題提出呼籲。他認為「和經濟事業的進展相適當,我們應該有更雄大的出書氣www.hetubook.com.com魄和更濃厚的讀書風氣才好。」
如果以我們和出版事業發達的國家比,我們更可以看到那個差距。
秦牧 (1919-)原名林覺夫(角夫),祖籍廣東澄海縣,生於香港。創作散文、小說、童話等文類,以散文名家。著有散文集《藝海拾貝》、《貝殼集》、《花城》、《潮汐和船》、《晴窗晨筆》等書。
就是以最近日方和我方出版社合作編輯、在日本印刷的大型畫册《中國的旅行》來說罷,這套畫册,一共有五卷之多,每卷都有一百四十頁彩色圖片,全套的售價是一萬日元。而不久之後將要出版《中國名菜》大型畫册呢,更有九大卷之巨。從這麼兩個和我國有關係的小事例,也可以窺見日本出版業和讀書界景象的一斑。
許多省份,每個省份只有一家出版社(也有的掛了幾個招牌)的狀況,難道不應該改變一下,以鼓勵競賽的進行嗎?
全世界每年出版五十多萬種書,而我國近十億人口之衆,每年大大小小不過出版一萬多種書籍罷了,多什麼呢?
因此我想:中國在現代化事業的進程中,必然也是出版事業不斷繁榮,社會讀書風氣一天天濃厚起來的。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